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

賀莫達乾眼眸如寒霜投向被俘虜的納罕達將軍,腆着肚子冷哼問道:“納罕達,你跟着都摩支背棄了黃姓娑葛之子,如今可有什麼說的?如若能幡然悔悟,助我大軍攻下碎葉鎮,本汗可以免去你的罪過。”

納罕達的脖子上帶着斑斑血痕,應當是沒有自刎成功,便被索納都強行打斷活捉。他倔強地把臉扭到一旁嗆聲說道:“忠順可汗昔日稱雄西域之時,爾不過是賀莫部的一個喪家之犬,幸得可汗收留,你纔能有今日之權位。說到背棄,你纔是卑鄙可恥的背棄之人。”

莫賀被嗆得臉色發紅,頓時怒不可遏,高擡着手中馬鞭厲聲說道:“給我把他拖下去。剁成五截餵了野狗!”

這只是攻破裴羅將軍城之後的一個小插曲,接下來大軍前進二十里,拔除了碎葉鎮外圍的所有駐兵堡,切斷了與怛羅斯來往勾連的通路。

在這之前吐火仙可汗已經派人向居與怛羅斯的爾微特勤可汗求援,希望雙方能合兵一處共同拒敵。

但如今已爲時已晚,碎葉城已經孤懸在大軍的包圍中,特別朝西通向怛羅斯的方向,蓋嘉運派出夫蒙靈察和拔汗那可汗共兩萬多人進行設伏,只要怛羅斯方面敢來救援,必定有去無回。

蓋嘉運的中軍大帳內,賀莫達干與拔汗那可汗、石國王咄吐屯,米國國王默啜分別坐在左右下首,商議如何對付龜縮在碎葉城中的吐火仙可汗。

碎葉城池寬廣,雖然也是土坯城牆,即使以七萬兵圍城,依然稍顯力量薄弱。但衆人認爲吐火仙不會坐地堅守,因爲這種偏遠商貿城池,城中本無多少存糧,所以固守毫無意義。

唯一的可能是吐火仙可汗會帶兵強行出城突圍,與遠在怛羅斯的爾微特勤會合,介時兩支黑姓可汗軍隊聚集在一起,想要打垮他們就不太容易了。

賀莫達幹主動叉手朝蓋嘉運說道:“中丞,依我愚見,我們應當將現有兵力平均分開,四面圍城,無論吐火仙從哪一個方向突圍出城,其餘三面均要派兵支援,這樣便可將其截殺在城下。”

賀莫達幹提出這一策還有另一方面的考慮,他擔心唐軍如裴羅將軍城那般坐山觀虎鬥,如今提出四面圍城,蓋中丞必須把麾下所有力量投進去,承擔一到兩方面的壓力。

令他意外的是,蓋嘉運贊同地點了點頭:“此策甚好,也無需均分兵力。拔汗那可汗、你率所部伏兵於阿史不來城方向防備來自怛羅斯的援軍。我唐軍分爲兩部,一部由夫蒙靈察率領的左右虞侯軍擋在城西。某率中軍和左廂軍擋在城南,咄吐屯部和默啜部擋在城北,另外我派右廂軍協助你們咄吐屯和默啜部。”

拔汗那可汗與石國王咄吐屯、米國王默啜同時抱胸應道:“遵命!”

蓋嘉運點點頭,把目光朝向了盤膝坐在右上首的賀莫達幹:“賀莫可汗,你親率黃姓所部擋在城東,各位要嚴陣以待,無論吐火仙部無論從哪個方向出城,其他三方需盡力支援。”

“喏!”

賀莫心中竊喜,唐軍把兵力分散至三個城門方向,每個方向的兵力不過五六千人,就算有咄吐屯部和默啜部在城北,也不過剛一萬人。他賀莫部麾下足有三萬餘人阻在城東,孰強孰弱一目瞭然。

吐火仙可汗想要率軍突圍出城,必然要柿子先挑軟的捏,依他的眼光來看,他賀莫部三萬人最強,蓋嘉運的五千多中軍稍弱,夫蒙靈察的左右虞侯軍次之,咄吐屯和默啜與唐左廂軍最弱。吐火仙必從這三個方向攻出,介時他也可以上演一出隔岸觀火,等雙方打得難解難分再出手,既能分功,又保存了實力,豈不美哉。

他把這等小心思揣在心底,生怕蓋嘉運反悔,連忙叉手說道:“中丞,若無他事,我等立刻下去佈置了。”

蓋嘉運笑着揮了揮手,衆人從大帳中退出。

……

碎葉城吐火仙可汗的牙帳中,衆將早已惶惶然不知所措。吐火仙可汗骨啜雖然年逾三十,卻沒有其父的果決善謀,面對下方竊竊私語的部屬,只能焦慮地問道:“如今賀莫黃姓所部引安西唐軍兵威而來,眼下四面圍城,你們倒說說看,該如何是好。”

下方諸人皆以都摩支爲首,都摩支沒有發話,誰也不敢胡亂發表意見,只是低着頭訥訥不言。

都摩支上前躬身抱胸行禮說:“可汗,觀眼下情形,死守勢不可行,唐軍強弓勁弩,城防工事脆弱,碎葉城中糧秣不足以堅守,況且我突騎施部擅長輕騎野戰而不擅長固守。”

吐火仙可汗點點頭,說道:“既然不可守,還請都摩叔給想個法子。”

都摩支心中早已有了對策,捋着長辮子侃侃而談:“強敵四面圍城分散了兵力,我軍正可選擇一個方向突出,將敵軍擊潰後迅速前往怛羅斯與爾微特勤可汗匯合共拒唐軍。”

吐火仙長立而起又問:“以都摩叔之見,我們應當選擇從哪一個方向破敵突圍。”

都摩支卻雙手捅着袖子笑了笑,轉身對後方衆將說道:“不要只我一人獻策,你們有何看法也說出來。”

其中一名首領這才上前,躬身抱胸說道:“屬下以爲,應當擇敵軍薄弱方突圍。根據城頭上剛纔的探報,唐軍分兵堵在城西方和城南方,石國國主咄吐屯和米國國主默啜以及一部分唐軍守在城北,獨賀莫達幹部率三萬之衆擋在城東。所以,依屬下愚見,城北三方人馬阻擋,互不統屬應當最弱,所以應該集中力量攻擊城北以突圍。”

這說法似乎無懈可擊,吐火仙可汗望向衆人:“你們以爲如何?”

都摩支卻搖了搖頭:“某認爲不妥,諸位請仔細思量,唐軍分三面固守,看似兵力分散,我們一旦出城進攻,其餘兩面必然回援。況且唐軍有強弓勁弩,鐵甲當道,精銳難當。在我看來,倒不如選擇賀莫達幹部的城東突圍,此獠之前不是我們的對手,現在依然不是,馬糞就要撿軟的踩!”

都摩支此言一出,衆人紛紛附和贊同,吐火仙可汗略作思慮,也認爲賀莫部之前曾敗在他們手上,如今收拾他心理上也毫無壓力。

“好,就從城東突圍,一舉擊破賀莫達幹所部!”

……

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
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