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

1627年八月,整個大明王朝的上層處於一片混亂之中。統治中國不過八年的天啓皇帝朱由校像歷史上一樣,在北京死去了。隨之而來的是因爲天啓皇帝無子,他的親弟弟信王朱由檢繼皇帝位。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雖然在臨終之際,對大明朝的政治非常精通的天啓皇帝把自己能夠雖然天天干木匠活兒,但是卻能夠控制住大明朝政的秘訣教導給了下一任皇帝朱由檢(天啓臨終前對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但是新嫩的還不滿十八週歲的新皇帝朱由檢明顯有着自己的想法。

從後世人的角度來看,王書輝認爲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倆相比較起來的話,木匠皇帝朱由校明顯比勤政皇帝朱由檢在政治上要聰明的多。

朱由校看起來好像天天不務正業的幹着木匠活兒,可是他和他的爺爺萬曆皇帝以及他的爺爺的爺爺嘉靖皇帝一樣,都是非常精通大明朝的政治的。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和天啓皇帝,他們三個人都非常明確的知道,當一個合格的大明朝的當家人,必須一手抓錢一手抓兵。

嘉靖皇帝重用宦官和錦衣衛,同時又用嚴嵩這個倒黴蛋當擋箭牌壓制文官,但是他一方面緊緊的控制着大明朝的經濟大權,對戶部方面緊抓不放,讓嚴世藩和鄢懋卿等一批搜刮有道的大臣幫助他在各地整理稅收。另一方面他又支持胡宗憲在東南地區打擊倭寇,保證大明朝對外貿易通道的暢通。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嘉靖皇帝才能夠牢牢的掌控住大明朝的最高權力。後代有歷史學家認爲,雖然在史書上留下了惡名,但是以旁系子孫登上皇帝位的嘉靖皇帝在對政權的把握上,幾乎可以和明太祖和明成祖比肩。

萬曆皇帝對於朝政的把握或許沒有他的祖父那麼厲害。萬曆早期,張居正、馮保和李太后組成政治同盟強大無比。萬曆皇帝在當時是比較無奈的。可是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並沒有廢除相當有效的一條鞭法,而且他重用宦官對大明朝的礦產進行國家專營,極大的充實了大明朝的財政收入。

正是因爲有着這樣充足的財政支持,萬曆三大徵才得以實現。同樣是這樣的原因,在萬曆晚期,雖然明軍在遼東地區出現了極大的軍事失敗。但是明王朝對於東虜女真的優勢狀態還可以勉強的保持。

到了天啓皇帝這一代,雖然天啓皇帝在繼位之初錯誤性的重用了東林黨人,可是他很快就繼承了他的爺爺和他爺爺的爺爺的政治智慧,以重用魏忠賢作爲有效手段,打擊和壓制了官僚集團的囂張氣焰,並派遣監稅太監,保證財政收入。

總結嘉靖、萬曆和天啓這三個明朝皇帝的政治經驗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無論是嘉靖、萬曆還是天啓,這三個皇帝繼位之初都面臨着文官官僚集團勢力強大,危害國家利益的狀況。

嘉靖繼位之初面臨的是楊廷和、毛澄等代表了文官官僚集團利益的前朝老臣。

萬曆皇帝繼位之初面臨的是以權臣張居正爲代表的文官官僚集團。

天啓皇帝繼位之初面臨的是以東林黨爲代表的文官官僚集團。

在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實際上皇帝和文官官僚集團之間的關係是絕對鬥爭的。兩者同樣都是以剝削被統治階級的人民羣衆獲得利益,可是不同於皇帝這個主動和被動的必須維持國家利益的存在。作爲既得利益集團,文官官僚集團和一切古今的利益既得集團一樣,他們是通過掠奪和破壞國家利益爲自己的集團謀利的。

《三國演義》裡有一段說的很明白了。當時作爲東南地區的利益既得集團代表的東吳本地勢力在面對曹操的軍事壓力的時候,全部都勸說孫權投降曹操。可魯肅卻明確的告訴孫權,誰都能投降唯獨孫權不能投降。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本小說,可是這段關於投降的內容,很明確的指出了代表了國家利益的封建君主和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團利益的文官官僚集團之間的關係。

嘉靖、萬曆和天啓皇帝就是看清楚了這種皇帝和文官集團之間的關係,才採取了強有力的手段,通過宦官、特務等等手段打擊和壓制文官官僚集團,一方面保證了皇權的穩固性,一方面客觀的維護了國家利益的。

皇帝雖然至高無上,可是皇帝也需要政治上的盟友。作爲絕對的鬥爭對象的文官官僚集團不可靠,這就是所有聰明的明朝帝王總結出來的規律。

天啓皇帝臨終之際把魏忠賢交給朱由檢,就是出自這樣一個考慮。可是年輕的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朱由檢沒有正確的認識這個規律。他對於魏忠賢以及魏忠賢爲代表的閹黨集團的看法非常的不滿。

和勢單力薄沒有任何可靠的幫手的朱由檢不同。早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利益所在的文官官僚集團,特別是東林黨集團對於朱由檢對魏忠賢的態度非常的敏感。

從1627年8月朱由檢繼承帝位開始,東林黨就開始組織人手對魏忠賢進行彈劾和攻擊。雖然目前階段朱由檢仍舊沒有采取任何的行動,可是魏忠賢也明顯的感到,朱由檢對於自己的不信任已經是越來越明顯了。

然而就像一切曾經大權在握、權傾朝野的大太監一樣,權力來自於帝王信任的魏忠賢缺乏制約新皇帝的手段。而權力來源來自於魏忠賢本人的閹黨集團一樣在缺乏皇帝的支持下沒有辦法有效反擊東林黨人的進攻。

畢竟,只要沒有皇帝的首肯魏忠賢甚至沒有辦法發佈任何命令。

1627年八月末,在東林黨的操縱下,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

奏疏呈上後,朱由檢召見魏忠賢,讓內官讀給他聽。魏忠賢非常恐懼,急忙用重寶賄賂信邸的太監徐應元,求他解救。徐應元是魏忠賢從前的賭友。朱由檢知道這事,便斥責徐應元。

到了這個時候,絕望的魏忠賢已經明確的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將降臨了。。。

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24章 起步(8)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8章 準備(4)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39章 妖僧(3)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章 穿越(1)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30章 日常(2)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5章 理念(3)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10章 婚事(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
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24章 起步(8)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8章 準備(4)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39章 妖僧(3)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章 穿越(1)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30章 日常(2)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5章 理念(3)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10章 婚事(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