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

在復興黨內部,工資和福利待遇最高的職務,一個是高級工程師,一個是高級技工。高級工程師現在還沒有出現。但是已經有初級工程師了。高級技工現在也沒有最高的九級工。不過六級工和七級工已經出現了。

工程技術人員,也就是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在復興黨內部沒有行政權力。可是他們因爲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在復興黨內部的地位無人能及。

具體到評級體系的話,工程師是從助理工程師開始。一個人如果在中專學校裡畢業之後,在基層擔任一段時間的一線工人之後,只要能夠完成一些簡單的工程工作,並且通過書面考試和技能考試之後,就可以被評爲助理工程師了。

助理工程師如果經過三年的實踐之後,完成了相應的崗位工作,並且在這三年中積累的一線工人工作時間達到標準之後,再完成了相應的書面考試和技能考試,就可以被評爲初級工程師了。

初級工程師之後就是中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之後是副高級工程師。副高級工程師之後是高級工程師。只有到了高級工程師之後,纔有可能擔任現在還是個空殼子只有個名字的工程院院士。

可是無論是助理工程師還是工程院院士。他們想要獲得相應的職稱,必須和必然的前提有三個。

第一是一線工人工作時間的積累。越高級別的職稱需要的一線工人的工作時間就越多。

第二個是必須有相應職稱的各種具體的工作成果。比如說機械工程師,你必須有相應的應用到實踐中的機械產品出來。比如說建築工程師,你就必須有相應的通過驗收可以使用的建築成果出來等等。

第三就是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考試了。積累夠了足夠的一線工人工作時間,有了相應的工作成果之後,他們必須要通過書面的專業知識考試,和具體的專業技能考試。

只有這三個條件都滿足之後,他們才能獲得相應的工程師職稱。

有人或許會覺得奇怪了。在這樣的制度下,想在復興黨內當個工程師也太難了啊。誰有病啊要主動的遭那個罪。

王書輝是個非常堅定的唯物主義者,所以他制定了現代人看來有點兒離譜的工程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

在行政級別上,助理工程師和科級幹部(連長)相同。初級工程師和副處級幹部(副營長)相同。中級工程師和處級幹部(營長)相同。副高級工程師和副局級幹部(相當於軍團副司令。復興軍目前的最高軍事單位是營。軍團是由幾個營組成的臨時單位。)相同。高級工程師和軍級幹部(軍團司令)相同。

(以上只是級別,不涉及具體行政職稱和職務。)

但是,工程師的工資、補貼、住房、福利,是同級別行政幹部的三倍。

而復興黨企業裡的從一級到九級的技術工人,想要評定職稱的話,同樣需要工作時間的積累、所在崗位的工作成果(成品率)和文化考試。

從工資和福利的角度來講的話,差不多五級工的待遇就相當於助理工程師。六級工相當於初級工程師。七級工相當於中級工程師。八級工相當於副高級工程師。九級工就相當於高級工程師了。而工藝院院士,則是和工程院院士一樣,是從九級工裡選拔出來的。

更主要的是,不同於出身於學校的工程師們。技術工人只要通過了和工程師一樣的學力考試和職稱考試之後,就可以從技術工人轉爲工程師。

而且復興黨的企業制度裡明確的規定。除工廠的黨委書記是由上級黨委派遣來的以外。工廠的廠長是由職工代表大會選舉出來的。身份不限。

如果打掃衛生的老大爺得人心而且大家相信在他的領導下工廠的盈利能夠上升,大家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的話,也是可以的。但是,企業的三個副廠長,則必須由一個高級工程師,一個高級技工,一個工委會代表組成。

也就是說,在復興黨黨內,工程師和技術工人不僅享受高級別的工資和福利而且還可以享受相應的政治地位。當然了,因爲王書輝在復興黨的企業內確立了全面複製鞍鋼憲法的工業建設鐵律。所以涉及到具體的副廠長的人選的話,那都是由工廠職工自己選舉出來的。

反正復興黨對於這些企業是除了在思想和技術上進行指導之外,企業的經營是由組成企業的職工們選舉出來的幹部承擔的。這些企業上繳的利稅的比例是固定的。工人們想要漲工資獲得更多的利益,那就得對自己的企業負起責任,選出合格的企業經營者來。

所以說,各個企業在面對新分配來的中專畢業生的時候,開始的時候是非常的期待的。甚至在制度上給他們開了不少後門,直接把他們安排到了重要的崗位上去。

王書輝對於工廠的實踐方面是放手的。所以他並沒有說其他的,直接同意了他們的實驗性的舉措。直到這些中專生在工作裡出了不少問題之後,企業方面才老老實實的開始重新按照制度執行人事政策了。

在復興黨聯席決策會議的最後三天裡,王書輝先是敲定了對後金女真政權的軍事打擊計劃。並且同意了復興黨中央宣傳部制定的,在黨內軍內和全體人民羣衆中,針對後金女真和中華民族之間的宣傳方向。

之後,他就非常策略性的拿出了他在工業方面蒐集到的,大量的把中專畢業生非制度性的,違反原則的安排到專業崗位上,所導致的大量問題的材料。在領着大家詳細的瞭解和分析了這些材料之後,王書輝拿出了十年基層鍛鍊制度的藍本。

針對這個制度,除了軍委方面的幾個年輕幹部表情僵硬之外,大部分與會的復興黨高級幹部表現淡定。可是在這份淡定之中,他們也感到了一種不安。

在這項新的制度中,王書輝明確的指出了,除了技術性專業只需要按照原有制度在一線工人崗位鍛鍊三年之外,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方面專業的,普通家庭出身的畢業生,必須在基層從事五年左右的一線工作之後才能得到提拔。

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0章 起步(4)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04章 終結者(1)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80章 大練兵(4)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40章 妖僧(4)第32章 日常(4)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5章 準備(1)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79章 大練兵(3)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7章 開始(3)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08章 終結者5第196章 武昌起義(6)
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0章 起步(4)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04章 終結者(1)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80章 大練兵(4)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40章 妖僧(4)第32章 日常(4)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5章 準備(1)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79章 大練兵(3)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7章 開始(3)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08章 終結者5第196章 武昌起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