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

張老爹是個童生。

童生這個詞聽起來挺萌的,但是可別小看了童生這個詞,這是個讀書人的身份。

在明朝,童生的身份意味着在科舉考試中已經通過了縣試和府試了。只要再參加了院試並且通過了考試,那麼這個人就獲得了秀才功名。取得秀才功名的讀書人可以享受免除徭役,見縣令不跪,在打官司中不被動刑等封建特權。

明代的科舉制度規定,想要成爲進士,要經過縣試、府試、院試。取得秀才功名之後,再參加鄉試,考取舉人功名。在得到舉人功名之後再參加會試取得貢員功名隨後參加殿試,最終才能取得進士功名。

也就是說,想要從一個普通的讀書人變成一個封建士大夫,至少要參加三次以上的科舉考試並通過考試纔可以。哪怕就是一個作爲最基層士大夫的秀才,也最少要參加並通過三次考試才能實現。

所以說別看童生還不是正經的功名,但是這也意味着人家已經有了參加院試考取秀才功名的資格。不過從童生到秀才這個過程可不簡單。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滿清王朝時期,多次出現過百歲童生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作爲最基本的秀才功名有多難考了。

張老爹的實際年齡和王書輝的估計相差不多,他今年已經五十七歲了。早年間家境還算好的時候,張老爹連續多年致力於考取功名。

讀書考功名,那就意味着家裡的一個青壯年完全不參加任何的生產活動。在農業社會裡,一般境況的家庭是無法支撐的。

張老爹從十七歲開始讀書科舉,一直堅持了十二年的時間。到了他三十歲的時候他還是沒有考取秀才功名,但是家裡的情況已經沒有辦法支撐他繼續讀書科舉下去了。在現實的壓力下,張老爹放棄了科舉到縣裡的一家店鋪裡當了賬房。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的時間。

張老爹的運氣還算不錯,他所在的店鋪是他的一位遠房堂兄的產業。他的這位堂兄對他比較器重,在他做賬房幾年之後,就把他提成了店鋪的大掌櫃,店鋪上下的事宜都由他來掌控。

二十多年的時間,二十多年在商場上的摸爬滾打,張老爹從一個讀書不成的書生成了一個經驗豐富的掌櫃。他經營的同成布店成了襄陽府裡數一數二的買賣。

在復興黨接管襄陽府之後,因爲張老爹的東家,他的那個遠房堂兄是個純粹的商人,並且在復興黨的土地置換政策中表現的非常配合,所以他的店鋪和生意復興黨都沒有進行干預。

藉着復興黨鼓勵工商降低商稅革除攤派的東風,原本把復興黨視爲洪水猛獸的張老爹抓住了機會,作爲襄陽府最早吃螃蟹的人和復興黨簽訂了長期的供貨協議。幾年下來同成布店不僅沒有在復興黨接管襄陽的過程中受到損害,反而還越發的興盛起來。

用了三年的時間,因爲復興黨的政策極大的降低了經營成本(官府方面的各種吃拿卡要)的同成布店在張老爹的主持下大肆擴張,在襄陽府下屬的幾個州縣裡都建立了分店,一舉成爲復興黨襄陽人民政府治下規模最大的私營企業。

這一次從武昌返回襄陽,就是張老爹到復興黨在武昌的紡織廠進貨結束後押貨反回。

這次和張老爹同行的是張家的幾個小輩。不少人都要管張老爹叫爺爺的。其中有一個叫張廣發的年輕人性格非常的活潑,嘴上沒有八門的,說起話來肆無忌憚,言語之間對復興黨的議論頗多。

最開始的時候,張老爹因爲王書輝的穿着打扮還比較警惕,聽了幾個年輕小輩的話還訓斥了幾句。等到發現王書輝不僅不以爲意,而且還興致勃勃的和這些年輕人討論起報紙和廣播上的內容之後,張老爹才徹底的放鬆下來。

在抽了王書輝幾支煙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王書輝的幾瓶水果罐頭之後,張老爹也開始打開了話匣子。

“你們這些年輕人老覺得復興黨管的嚴,不僅街道上的衛生,連店鋪的門臉和店鋪裡的衛生也要管,覺得不舒服不方便。老夫我卻覺得這復興黨是個王者之象。”

“老夫我讀書雖然不成,到老也沒有混上個秀才功名,可是我讀書卻讀出這麼個道理來:凡是有道的朝廷,都是要講究規矩的。越是有王氣越是興盛的朝廷,這規矩就嚴。”

張廣發聽了張老爹的話,有些不以爲然的說道:

“也不光是復興黨有規矩吧,大明朝不也有規矩,我看那規矩還不小呢。那怎麼朝廷就讓復興黨輕輕鬆鬆的給打跑了呢?”

張老爹遭了小輩的反駁也不氣惱,他用一種輕蔑的語氣說道:

“大明朝是有規矩不假,可是大明朝的那套規矩都是對老百姓的。大明朝自己定的那套規矩,大明朝的朝廷和官府,哪一個守那些個規矩了?”

“洪武皇帝的時候,貪污幾十兩銀子當官的就要被剝皮萱草。當初復興黨沒有坐堂的時候,老夫爲了打通關節,給襄陽縣的知縣就送了多少銀子?多了不說,上百兩總是有的吧。可是呢,就是送了那麼多的銀子,能不能把路子走通了都是兩說。”

“現如今,復興黨坐了襄陽府的大堂,襄陽縣衙成了襄陽縣人民政府,可是老夫我除了每年上繳商稅要和復興黨的稅務局打些交道以外,那個人民政府裡的縣令是哪一個老夫我都不用在乎。”

“復興黨說收多少商稅,我就交多少商稅,多餘的錢人家一分也不收,老夫我一分也不用送。要我說,這才叫朝廷,這才叫官府呢?”

張廣發發現自己的同伴們都在點頭,他有些不服氣的說道:

“老爹就顧着這些個買賣,當初家裡頭的那麼多田不也被複興黨搶走了。那時候二老太爺都氣成什麼樣了,攤在牀上好幾天都沒起來。現在家裡的生髮全都指着店鋪了,剩下的那點地最多也就收個口糧。老爹怎麼不提這些?”

張老爹聽了這話,臉上的輕蔑表情變成了冷笑。他對張廣發說道:

“正是因爲這個我才更要講復興黨的好話。當年家裡有那麼多田的時候,養出了多少沒用的廢物來。幾百頃的良田,養了一家子的廢物。多少人靠着這些田每天就知道無所事事吃喝玩樂的?”

“不讀書,不耕田,每天就知道撩貓逗狗花天酒地,弄出多少是非都得我這個老頭子去擦屁股。要不是田都被複興黨買走了,換了那些用來開店鋪的資金和貨物,你們這些混賬小子可能還想着學你們那些叔伯長輩們每天就知道敗家呢!”

張廣發聽了這話十分不滿,他對張老爹說道:

“這世間總沒有這樣的道理。我們張家的田,當然是我們張家做主。復興黨怎麼好強買強賣呢?老爹你把復興黨說的那麼清廉,怎麼復興黨還要強買咱家的田地?”

張老爹臉上帶着冷笑對張廣發說道:

“復興黨買了咱家的地,雖然是強買可也是給了錢和東西的。過去的時候,那個被複興黨吊死的趙老爺憑着當過官和襄陽縣衙裡有關係,強佔咱家的地的時候,給過咱們家一分銀子嗎?”

“再說了,復興黨買走咱家的地,也不是自己佔了地收租自肥,而是把這些地就建成了農場,把過去的那幫佃農都僱成了農工。過去那幫佃戶過得什麼日子?如今這些農工過得又是什麼日子?咱們張家給得了人家那樣的日子嗎?

“再說了,復興黨出錢買地,又經營這些地給農工們發工錢發紅利,那幫農工們手裡有了錢纔會到咱們家的鋪子裡買布匹買成衣。正是因爲咱們襄陽府周邊的這些百姓們手裡有了錢過上了好日子,纔有了咱們家買賣如今的興旺。”

“所以說啊,老夫我一要感謝復興黨的清廉,二要感謝復興黨幫咱們張家清掉了那些個紈絝子弟,三要感謝復興黨讓百姓生髮起來,讓咱們家的買賣賺的越來越多。要不是復興黨來了,你們這些個小輩不知道要變成什麼樣的混賬呢!”

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369章 在山東(4)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80章 大練兵(4)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6章 理念(4)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28章 開始(4)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372章 在山東(7)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7章 開始(3)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70章 在山東(5)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09章 終結者6第15章 立足(3)第38章 妖僧(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8章 準備(4)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11章 終結者8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83章 東改編2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2章 穿越(2)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35章 理念(3)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
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369章 在山東(4)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80章 大練兵(4)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6章 理念(4)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28章 開始(4)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372章 在山東(7)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7章 開始(3)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370章 在山東(5)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09章 終結者6第15章 立足(3)第38章 妖僧(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8章 準備(4)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11章 終結者8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83章 東改編2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2章 穿越(2)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35章 理念(3)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