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

復興黨魯東革命根據地所面臨的局勢相當的複雜。

除了要面對本地區嚴重、激烈、已經在爆發邊緣的土地矛盾之外,登萊地區地處明王朝和後金女真政權全面軍事鬥爭區域的邊緣地帶。復興黨也必須面對後金女真方面可能的軍事威脅。

除此之外,因爲山東距離明王朝的統治中心北京比較近,所以魯東根據地還必須面對有可能發生的,魯東根據地和明王朝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衝突。

在這種情況下,軍事建設工作,土地革命工作,農場建設工作,工業建設工作,都必須齊頭並進。這給新成立的魯東根據地黨委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好在王書輝坐鎮登州府,有力的領導和支援了魯東根據地的建設工作。

在明朝末年這個時代裡,特別是在山東地區,嚴重的自然災害,高昂的地租,氾濫的高利貸,已經把山東地區的人民羣衆逼迫的非常嚴重了。不滿和憤怒醞釀在人民羣衆中,只需要一點兒點兒的火苗,就能點燃整個山東。

雖然徐鴻儒的聞香教起義剛剛被鎮壓不過才七八年的時間,但是在山東各地,各種小規模的抗租抗稅的活動仍舊時有發生。

復興黨在魯東地區的革命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解除整個登萊地區明王朝的武裝力量。

雖然魯東軍區的復興軍只有四個營的正規軍和八個營的生產建設兵,但是隻憑藉着那四個營兩千人的正規軍,魯東軍區就在一週的時間內,先後解除了登州鎮和萊州鎮兩支大明朝的野戰部隊的武裝。

說起來劉澤清也算是命好。復興軍包圍登州鎮軍營的時候,劉澤清已經從登萊參將的位置上高升到山東副總兵的高位上去了。新任登萊參將登州營指揮使在還沒有熟悉部隊的情況下,就遭到了復興軍的包圍。

這位新任登州營指揮使在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情況下,昏頭昏腦的帶着他自己麾下的兩百多個親兵對復興軍進行了反抗,在此之後,他就以一個極度迅速的速度,和他那兩百多個馬騎得不錯的親兵被複興軍用機槍撕的米分碎。

他爲整個登州營不到三千的士兵和軍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在之後的復興軍解除登州營的武裝的過程中,兩千多個登州營士兵非常順從的成了復興軍的俘虜。

在隨後的解除萊州營武裝的工作中,大量不明真相的萊州營士兵在萊州營指揮使周本順的裹挾下,對執行任務的復興軍進行了相對激烈的武裝抵抗。在低烈度(對於復興軍)的武裝衝突中,萊州營的士兵非常不幸的傷亡近半。

在將登萊地區的明朝野戰部隊全部解除武裝之後,復興軍立即在關押了登萊士兵的集中營裡開始展開清算工作。

清算工作,是復興軍魯東軍區政治部爲了解決今後可能會越來越多的明軍俘虜而制定的一項政策。具體的說,清算工作就是在明軍俘虜中展開針對明軍軍官的大清算。

在這項工作裡,復興軍的政工幹部會在審判明軍軍官的過程中,使用各種必須手段,促使其在公審大會上交待吃空餉,收黑錢,貪污軍餉,截留挪用軍資等等各種罪名。政工幹部會在這個過程中發動和動員被俘明軍的普通戰士們,揭露和批判明軍軍官的各種罪狀,最終把這些明軍軍官處以刑罰。

搞清算,組織訴苦大會,觀看革命宣傳戲劇,在經過了這樣一個系統的過程之後,對於願意參加復興軍的被俘明軍,復興軍會把他們轉爲生產建設兵預備役。對於那些不願意參加復興軍的明軍俘虜,參加過進攻復興軍行動的明軍俘虜,在接受完三個月的勞動改造後付給經濟補助送其回家。沒有參加過進攻行復興軍行動的明軍俘虜,則立即發放路費將其遣散。

不過這項政策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因爲這些俘虜過了幾天復興軍俘虜的生活之後,普遍不願意回家繼續過那種吃不上穿不上的貧困生活。要求和復興黨一起鬧革命的明軍俘虜佔絕大多數。而那些沒參加過進攻復興軍行動的不願意參加復興軍的明軍俘虜,則強烈要求享受和勞改俘虜相同的待遇。

復興軍的一位基層教導員在日記中寫道:

“魯東地區的羣衆也好,普通的明軍被俘士兵也好,他們的革命熱情都非常的高昂。他們的革命立場都非常的堅定。今天上午,一個剛剛聽完我宣傳的我黨土地政策的被俘明軍士兵就對我說,他老家大辛店鎮的地主老財特別的反動,肯定是我們復興黨的革命對象。他非常強烈的要求加入復興黨,要給我們帶路,去革了那個地主老財的命。”

“昨天的時候,教導長對我說山東地區因爲農業生產水平比較低,所以當地的土地矛盾要比湖北地區的嚴重的時候,我還不太理解。今天和我們這個班的被俘明軍交流了一下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在山東這裡,一畝好地種出的麥子,年產量還不到一百五十斤。我這麼算了算,因爲一年只能種一茬莊稼,山東人民在七層租子的情況下,每畝地一年下來的收成還不到四十斤。”

“這麼看來,山東羣衆的革命熱情高昂,就比較好理解了。”

在解決了五千個登萊兩營的士兵之後,魯東根據地多了五千名革命熱情高昂,對復興黨非常擁護的生產建設兵。

在此之後,以一個營的老生產建設兵爲骨幹,一個五千五百人的生產建設兵團就被組建了起來。這個魯東第一生產建設兵團隨後在一個營復興軍正規軍的領導下,經過了一個月的訓練之後,立即就對登萊地區的地方衛所進行了收編和改造。

到1629年四月末,整個登州和萊州地區的地方衛所的土地和人員,全部都被複興軍接管。

與此同時,復興黨魯東軍區在本地區徵召的三萬名當地戰士也完成了新兵訓練。

以三千老兵爲骨幹,以三萬新兵爲基礎,從1629年四月開始,復興黨在魯東根據的土地革命工作開始正式展開。

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83章 東改編2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308章 終結者5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82章 東改編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3章 起步(7)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74章 在山東(9)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75章 大豐收(1)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6章 開始(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368章 在山東(3)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10章 終結者7第36章 理念(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
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83章 東改編2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308章 終結者5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82章 東改編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3章 起步(7)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74章 在山東(9)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75章 大豐收(1)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6章 開始(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368章 在山東(3)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10章 終結者7第36章 理念(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