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

“天下的人口裡,有九層九是受苦的窮兄弟,有一層人是有錢有勢的地主老財。掌握衙門的人,也是從這一層的地主老財裡出來的。地主老財爲什麼能夠掌握衙門,因爲他們讀了書,有了文化。受苦的窮兄弟爲什麼不能當官,因爲窮兄弟們沒讀過書,沒有文化。”

“可是,地主老財能讀書,能有文化,能夠當官,靠的是什麼。他們靠的是我們這些,佔天下九層九的受苦的窮兄弟們的供養。地主老財靠剝削掠奪我們這些窮兄弟,靠高利貸,靠高昂的地租,能夠讀書,能夠學文化。他們讀了書,學了文化又做了官,不爲我們這些窮兄弟謀利益,反倒利用手裡的權力,更加窮兇極惡的剝削掠奪我們這些窮兄弟。”

“地主老財爲什麼是壞人,就是在這裡體現的。他們想要千秋萬代的,騎在我們這幫窮兄弟頭上作威作福。”

“所以說,農村工作的第六點,就是要全面的對我們掌握的農村,對窮兄弟們開展文化教育工作。”

“有人說了,窮兄弟們年齡不一,有很多人頭腦也不好,本身也不喜歡讀書認字,這樣的話怎麼辦。”

“關於農村的文化教育工作,我的計劃是這樣的。除了要在各個鄉村開展正規的學堂教育,教給七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之外。還要開展農民夜校的工作。”

“那麼說大家不喜歡來讀書怎麼辦,我的看法是這樣的。要靈活的運用各種方法吸引大家來讀書。比如說,我們發放的農具,現在只普及到民兵家屬家庭中。既然好的農具人人都喜歡,那麼就要把發農具和讀書認字結合起來。比如說,能夠寫出二十個字的,能夠數清楚二十個數的,纔可以給他發一把農具。”

“幹活用的農具是很多的。鏟子,耙子,鋤頭等等農具,算下來要想全部領走,怎麼也要會寫一百個字,會數一百個數吧。”

“把諸如此類,和窮兄弟們的利益息息相關的事情,把它們跟讀書認字結合在一起,我想大家還是願意到夜校聽課,願意多識幾個字,多查幾個數的。”

“另外大家也要注意了,識字多的人,甚至能夠拿到小學畢業證的人,纔可以擔任村長,擔任農會會長。這個問題,要和大家說清楚。現在這批村長和農會會長,可以由大家推選。可是等到一年之後,再想當農會會長、村長的,沒經過考試,沒拿到掃盲文憑的人,就不能夠參選。”

“我想有了這一條,能夠主動到夜校讀書的人就會更多一些。”

王書輝說了半天的話,底下的學員們也記了半天的筆記。等王書輝喝了點水,休息了幾分鐘之後,他開始講農村工作的最後一個重點。

“第七條,我們要把農村的基礎建設工作承擔起來。”

“農村的基礎建設工作都是些什麼工作呢。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三條,修水渠,修塘壩,修道路。”

“過去,我們沒有打倒土豪劣紳的時候,農村的就基礎設施建設是相當糟糕的。道路狹窄泥濘,塘壩年久失修。沒有水渠或者水渠淤積廢棄的情況也很普遍。土豪劣紳們壓榨着窮兄弟們,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可是卻完全不管村子裡的水渠,道路和塘壩的情況。有個別號稱是仁善人家的鄉紳,也會修一些道路。但是他們不是爲了給窮兄弟們服務,而是要給自己‘積陰德’。”

“現如今,我們大營掌握的地方,就不能在這樣了。現階段不能進行大規模建設,但是,對於已經有的道路,塘壩和水渠,我們必須組織民兵,動員窮兄弟們,利用農閒時間進行維護和重建。”

“我們是要說話算話的。修水渠,修塘壩,修道路,雖然這些設施最後都是爲了窮兄弟們利益,但是我是要出錢的。你們到下面組織基礎建設工作的時候,不要怕沒有錢。大營這邊會安排專門的統計人員到你們那裡,按照人頭和指標,給參加建設的羣衆,按時按量的發工錢的。”

農村工作會議是從早上七點開始開的,除了中午吃了頓午飯,花了半個小時之外,現在已經快晚上八點了。無論是王書輝還是底下參加會議的農業委員會和農村工作組的成員,都已經有些精疲力盡的感覺了。

王書輝做了一次深呼吸之後,對大家說,“總而言之,就目前階段來說,我們整個大營控制的區域的農村工作,就圍繞着:建立農會組織;建設民兵組織;宣傳工作;剿匪清盜工作;合作社建設工作;文化教育工作;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這七大要點進行。”

“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裡了,會後會給大家發放《農村工作要點手冊》,手冊裡有這對每個要點的具體做法和要求。明天和後天兩天,大家要針對《農村工作要點手冊》進行討論和學習。好了,現在散會,大家吃飯去吧。”

——分割——

譚家衝實際上距離王府鎮的直線距離並不是很遠。只不過,因爲從王府鎮到譚家衝之間,有一座大山和兩個湖泊,所以想要從王府鎮到譚家衝,怎麼也得走個一白天的時間。

1620年七月的一個傍晚,一羣年輕人在晚霞的映襯下來到譚家衝。同樣一羣年輕人,守在村口等待着。看清來人之後他們小跑着迎了上去。

來到譚家衝的,是在十八歲的組長韓國良和十九歲的副組長郭博奇領導下的,譚家村工作小組。迎過來的,是在隊長蔣大壯和指導員楊三黑領導下的,譚家衝民兵隊成員。

看到兩羣年輕人親熱的打招呼,在旁邊圍觀的一些老成人,有不少臉上顯出如釋重負的表情。

譚家衝的基本情況和桂花樹村差不多。說起來,在農業社會裡,每個鄉村的情況大部分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幾百個人的譚家衝,可耕地面積在四千畝以上。大部分的土地掌握在一個叫譚玉純的鄉紳手中。

要說特殊的地方,譚家衝確實也有比較特殊的地方。原本譚家衝是個譚氏家族的聚居地。可是幾百年下來,不斷髮生的水旱災害和各種瘟疫,極大的稀釋了譚家衝的譚姓人口。到了現在,這個譚家衝實際上是名不副實了。從各地前來的外姓人,變成了譚家衝的大多數,而譚姓的人家,在整個村子裡最多佔五分之一。

不過即使譚家人只不過有五十多口,可是因爲譚玉純的老孃,是馬鬆華的遠房姑姑,譚玉純就抱上了枝江第一豪族的馬家的大腿,仗着馬鬆華的勢力在譚家衝肆無忌憚。

半個月前,韓國良領着工作組到了譚家衝。在攻打譚家大院的時候,所有的外姓人都踊躍參加。甚至於,工作組的成員只是射了一輪弩箭,後面的事情,大部分是本地的百姓自發的完成的。

在沒收了譚家的土地,免除了大家的高利貸,給大家分配了糧食和土地之後。譚家衝的村民們,對工作組工作的支持,難以想象的熱情。譚家衝的民兵隊也是三十多個基地村裡,人數最多的一個。總人數達到五十人。要不是工作組不收十五歲以下的兒童的話,人數可能還要翻一番。

工作組和民兵隊都是年輕人組成的,這羣愛熱鬧的年輕人說說笑笑的工作組的駐地走去。

譚家衝的村委會和其他的基地村一樣,都設置在本村的地主老財的家裡。以譚家大院爲例,工作組,鄉村學校,民兵隊,養濟院,這些機構的地點都在譚家大院裡。

在前往大院的路上,不少調皮的年輕後生,不斷的打量着跟隨工作組而來的四輪大車。幾個膽子大的還跑到大車旁邊,試圖探看裝的滿滿的大車裡都是些什麼東西。

和別的村子不一樣,譚家衝的民兵建設水平比其他基地村要高一些。譚家衝的民兵們,都是和工作組一起住在譚家大院的營房裡的。他們的作息是上午訓練,下午回家幹活,晚上回營房上課。所以,回到譚家大院之後,蔣大壯和楊三黑就來到韓國良的屋子裡彙報情況。

“最近村子裡的情況怎麼樣。”韓國良一邊給兩個人倒着水一邊問道。

教導員楊三黑沒有說話,性急口快的蔣大壯立即接口道,“先生們一走,譚家的那幾個賊人就折騰起來了。那個酸丁老狗,就是譚老財的堂哥,叫譚玉清的那個老東西,滿村子的嚷嚷。說什麼,大家分了譚家的糧食和地,賴了譚家的賬,就是犯了王法,就是造反的買賣。他這麼一嚷嚷,村子裡的幾個老頭子就迷糊了。他們跑到我們這裡勸我們罷手,讓我們不要和各位先生一條道走到黑。咱們隊上的許驢子還和他爹幹了一仗,他爹說不認他這個兒子了。”

“是這樣啊。我看剛纔許驢子高高興興的樣子,好像情緒還不錯麼。”韓國良笑着說道。

“那是啊,許驢子是多倔強的人啊。他爹說不認他了,他說什麼。他說不認他更好,他要給王師尊當兒子。他說王師尊給吃給喝,給住給穿,還給發錢,比他親爹待他好多了。他要給王師尊當兒子。嘿嘿嘿嘿,他最近自己還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叫什麼王孝子。不過大家還是管他加許驢子。氣得他到處和人叫喚。哈哈。”

蔣大壯說完了這話,自己也覺得好笑的厲害,就不停的笑了起來。

韓國良和工作組的副組長郭博奇聽了這話也覺得滑稽,整個屋子裡就充滿了蔣大壯,楊三黑,韓國良和郭博奇的大笑聲。

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章 穿越(2)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73章 在山東(8)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38章 妖僧(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85章 東改編4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3章 立足(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73章 審判(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73章 在山東(8)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7章 準備(3)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4章 理念(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27章 開始(3)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26章 開始(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11章 終結者8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74章 審判(2)第80章 大練兵(4)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06章 終結者3
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章 穿越(2)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73章 在山東(8)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38章 妖僧(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85章 東改編4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3章 立足(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73章 審判(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73章 在山東(8)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7章 準備(3)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4章 理念(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27章 開始(3)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26章 開始(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11章 終結者8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74章 審判(2)第80章 大練兵(4)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06章 終結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