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穿越(4)

王書輝畢竟是個現代人,對於在不同環境,不同文化基礎下生活的古代人,他們是個什麼心理,他是很難認識清楚的。

王書輝對朱由梓一家的關心和幫助,與他自身的成長經歷是有直接關係的。王書輝小時候,他的母親就一直生病,他的父親爲了養家,常年的在外面工作,家裡的事情都是由王書輝承擔的。他上初中的時候,父親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他和母親相依爲命,不倒兩年,母親在憂憤之下去世了,他在街道組織的幫助下讀完高中,又考上大學,憑藉助學貸款讀完大學,考上了公費的碩士研究生,最後留校任教。

在艱苦的條件下,王書輝鍛煉出堅毅的性格。萬事不求人,這就是王書輝的人生態度。當了大學老師的王書輝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生活,教社會學專業的王書輝喜歡讀書,平常在家裡上網娛樂,非常喜歡研究歷史問題。工作之餘,也很喜歡戶外野營,參加過很多考察探險。王書輝有一種處變不驚的從容態度,這就是他穿越古代之後,見到了古代人也能從容相對的原因。

喝完茶之後,王書輝把兩個裝了衣服的大包袱交給朱由梓父女。本來朱由梓還想端一端世叔的架子,可是王書輝一句,“不穿暖些,肺病就會重犯”,父女兩人就老老實實的接受了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朱由梓本來想讓王書輝住在他們唯一還算體面的房子裡的,王書輝沒有同意,堅決要住到花園裡面,因爲他的堅持,父女兩人也就同意了。

雖然朱微妏表現的比較奇怪,態度也不想以前那樣落落大方了,朱由梓的眼光裡也有些其他的味道,但是王書輝也沒太在意。教會了朱微妏怎麼使用鐵爐子,怎麼調節爐筒的通風開關,怎麼用那些他帶來的東西,並且告訴他那些食品都是什麼,怎麼吃之後,他就離開房間跑到花園裡了。

王書輝通過花園的光門穿越回到現代,回到自己的家裡開始考慮這幾天遇到的事情。

穿越這是肯定的了,不過比較倒黴,穿越到了明朝末年。在王書輝看來,明朝和清朝的這個王朝交替過程是比較劇烈的。從他知道的數據上,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這十幾年間,在小冰河時期這個劇烈的氣候變化下,中國在農民軍的破壞和滿清的屠殺下,人口減員達到八千多萬。直到康熙年間,小冰河時期結束和玉米番薯等高產作物在中國推廣,人口減員才最終結束。

可以說,生活在明末清初這個階段的中國人是最倒黴的,即使不考慮農民軍驚世駭俗的掃蕩和破壞,也不考慮滿清蠻族瘋狂無度的屠殺,就是單純的想要當個農民,都因爲小冰河時期導致的氣候惡化而不可得。

王書輝既不是明粉也不是清糞。在他看來,明王朝的好與壞與它本身的滅亡沒有關係。在封建社會,封建土地所有制導致的土地集中和特權階層的利益擴大,無論是哪個封建王朝,誰來當皇帝,不斷萎縮的國家財政最終導致的都是封建王朝的徹底崩潰。

滿清最終獲得國家的政權,憑藉的就是他們通過野蠻的手段,大量的屠殺,破壞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特權。而八旗貴族雖然也是特權階層,但是與龐大的漢族地主相比較,他們的規模又是比較小的,大量的屠殺導致的人口減員和特權階層的縮小,在野蠻統治下保證了國家財政的收入。這纔是清王朝取代明王朝統治中國的根本原因。

可以這樣說,明王朝是通過已經變得病態畸形的封建地主和官僚統治國家,而清王朝是通過野蠻瘋狂的軍事貴族統治國家,在這場對決中,野蠻瘋狂的軍事貴族完勝病態畸形的封建地主。

從意識形態的角度考慮,在程朱理學的桎梏下的漢族文明已經走到絕路上了。明朝滅亡後的二百多年間,作爲少數民族政權的滿清王朝,又繼續走上這條絕路,使得中國社會沒有得到一丁點的進步。最後,滿清王朝在代表了先進文明的西方列強的入侵下壽終正寢。

真正讓王書輝比較可惜的是,實際上,漢族文明本身是極爲先進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先進的思想文化就已經爲漢族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多條發展路線。從宏觀上講,宋朝末年和明朝末年,在先進的生產力的促進下,漢族文明有兩次重新走上新的道路,獲得新生的機會。而這兩次機會都被北方野蠻人的入侵掐滅了。明王朝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都發展到了社會進化的邊緣了,可是在劇烈的氣候變化和畸形的特權階層的破壞下,最終,中國社會進化的過程被野蠻人的入侵所打斷。

王書輝一直覺得很奇怪,中國人一直都沒有吸取五胡亂華和元蒙奪國的歷史教訓。西方人也是在野蠻人的破壞下不斷髮展的,但是他們明顯的吸取了教訓,“文明不去消滅野蠻,野蠻就會消滅文明”,西方人對於叢林裡法則的認識,對於世界運行的基本定理的認識,明顯要比中國人早上幾百年。

王書輝認爲,中國人在文明上的落後,正是從漢代董仲舒的獨尊儒術開始的,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的僞儒文化,一直在原地踏步,最終導致了漢族文明發展的全面滯後。他覺得想要徹底改變漢族文明的落後局面,一方面是引進先進文化,但是,更重要的則是像中醫治療一樣,重新復興古典文明,從根本上調理中國文明本身的生命力。

在以前,王書輝的想法只是單純的紙上談兵,但是在穿越門存在的條件下,在明朝末年這個複雜惡劣,但是又充滿機遇的條件下,改造和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就成爲了一種可能,這讓一輩子都生活在平庸中的王書輝激動不已。

要不要抓住這個機遇,重新創造一個新的中國,這是王書輝現在要考慮的問題。

當然,他也充分的意識到,實現創造新中國的理想,其過程是複雜的,艱辛的,甚至於他的生命安全和在現代社會的存在,都要受到威脅。王書輝覺得,在工業文明充分發展的現代中國,他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而在文明交替之際的明朝末年,他即使最終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實現理想的環境還是存在的。

選擇是艱難的,王書輝不僅陷入沉思之中。在躊躇中的王書輝突然看到自己牆上的一段話,那是《鋼鐵是怎樣煉成》中保爾柯察金的名句,“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13章 立足(1)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5章 立足(3)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38章 妖僧(2)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07章 終結者4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26章 開始(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76章 大豐收(2)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72章 在山東(7)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85章 東改編4第16章 立足(4)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3章 立足(1)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372章 在山東(7)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69章 在山東(4)第173章 審判(1)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15章 立足(3)
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13章 立足(1)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5章 立足(3)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38章 妖僧(2)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07章 終結者4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26章 開始(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76章 大豐收(2)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72章 在山東(7)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85章 東改編4第16章 立足(4)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3章 立足(1)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372章 在山東(7)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69章 在山東(4)第173章 審判(1)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15章 立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