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

沒在資本主義國家呆過,特別是沒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國家呆過。沒有這樣的經歷,是很難對資本主義國家有一個具體和深刻的認識的。

生活在新社會的中國人,看到的那些現代的資本主義國家,那都是經過了兩百年以上的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階段,已經被動的認識到階級矛盾對政權威脅性之後,主動的採取緩和手段調和階級關係的,發展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

想要看到一個國家級別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的社會形態,在21世紀已經不現實了。因爲全球化的完成,已經把整個地球都帶進了新的社會階段。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看到資本主義在原始積累階段的樣子的。王書輝就見識過。

當然了,王書輝也不是親眼見過,而是通過新聞媒體,通過網絡見識過。政治教科書裡的童工,他就是通過網絡媒體在現代社會裡見識的。“涼山童工”這個詞,去網上一搜就能找到。

當然了,童工的存在,只是資本主義在原始積累階段的一個普通現象。在最早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英國,在英國資本主義初期的原始積累階段,到底死了多少童工,到底死了多少工人,這些數據都淹沒在了歷史中。

現代人看到的,往往都是那些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幾百年的全球掠奪和對本國工人的瘋狂壓榨之後,用高福利粉刷出來的表面光鮮的樣子。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的就是資本主義早期原始積累階段的事情。“工業革命初期,瑞典和英國都在搞紡織業,瑞典人的紡織廠,童工死亡率超過30%。英國人的紡織廠。保證無論你是誰,工人進廠三年就被累死——因爲瑞典的紡織業在成本上比不過英國,最後被英國給擠垮了……”。

恩格斯對所謂的大英帝國維多利亞鼎盛時期的看法是,“英國工業的威力僅僅是靠野蠻地對待工人、靠破壞工人的健康、靠忽視整代整代的人在社會關係、身體和精神方面的發展的辦法來維持的。”

所以,相比較起來,“涼山童工”的存在,確實是在用鮮血淋漓的事實在教育中國人什麼叫做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但是,畢竟在我們這個國家裡,這些童工的存在的消息,可以被報道,被傳播。政府部門在知道這些事情之後,就會採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不是。

反正,王書輝在看到這樣的消息之後,一方面覺得毛骨悚然,一方面也相當的慶幸。畢竟現在的中國,不是資本主義初期原始積累階段的西方國家。

中國社會發展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資本主義就已經在中國社會裡萌芽。對於這一點,王書輝是完全認同的。

在王書輝看來,只要是以市場爲目標,建立工廠,進行專門的商品生產的,就算是資本主義的形態。

歷史資料裡明確的記載了,明朝中後期,在蘇州地區,“傭工之人,計日受值,各有常主。其無常主者,黎明立橋以待喚;鍛工立花橋,紗工立廣化寺橋。又有以車紡絲者曰車匠,立濂溪坊。什百爲羣,粥後始散。”

以明代萬曆年間的杭州爲例,整個杭州超過70萬的總人口中,“杭民半商賈”,且“旦暮傭作”、“遊手浮食”之民還有衆多。

在歷史發展到明朝中後期之後,一方面,因爲人口的發展超過了土地的承受能力,導致了江南地區大量的農民破產,成爲自由勞動者。而另一方面,因爲在隆慶皇帝時代就放開了“海禁”,西方殖民者對於絲綢、茶葉和瓷器的海量需求產生的巨大市場,又使得紡織工坊在明朝中後期的江南地區大量的建立。

明朝中後期,僱傭破產農民爲紡織工人的紡織作坊,是以商品的銷售爲目的的。而且,他們的銷售目標還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國內市場的,更是針對國際市場的。

僱傭勞動關係的存在,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核心。到了這一步,誰都得承認,江南地區的這些以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爲商品銷售目標的紡織工坊,確實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了。

就像著名理論家馬前卒同志說的,資本主義這個東西,不是一下子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資本主義就一直存在了。在中國歷史上工商業發達的宋代和明代,資本主義的存在並不是特殊的現象。

但是我們都知道,中國社會沒有在這兩個時代裡,發展出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築來。

說起來,原因也很簡單。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以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爲基礎的。所以,沒有蒸汽機的發明,沒有第一次工業革命。資本家就是真的能拉金尿銀,就是真的有某個能把水變成酒的猶太破落戶的保佑,英國人也建立不起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來。

中國社會,沒有能夠在十七世紀初期,發展到資本主義的社會階段。根本原因就在於,和英國不同,蒸汽機沒有在中國被髮明出來。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就沒有能在中國爆發。

正是這樣的原因,明朝中國雖然產生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但是,因爲沒有蒸汽機這個革命性的生產工具的產生和隨之而來的工業革命的推動和促進,中國沒有產生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

但是,在本時空,現在有了王書輝這個時空穿越者了,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小冰河氣候並沒有因爲王書輝的到來,有任何的轉變。氣候異常和人口增長導致的,大量流民和大量的破產農民,仍舊在客觀上,爲資本主義企業提供着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復興會新成立的機械廠,爲枝江地區建立各種工廠的商人,提供了型號齊全,種類豐富,質量穩定,數量繁多的各種蒸汽機。

甚至於,王書輝的復興銀行,還對枝江縣的商人們提供了專門的金融服務。允許缺乏資金的枝江商人,以土地和股份,置換資金。

王書輝建立的模式是:商人用土地到復興銀行,換取實際貴金屬含量遠低於幣值的銀元。然後,這些商人再用換到的銀元,到復興會的工廠。購買自己需要的各種型號的蒸汽機。同時,也可以使用銀元,僱傭復興會生產建設兵,幫助他們建設廠房和培訓工人。

在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先進的機械,完善的金融服務這三重條件下。枝江商盟可以用一種古代人難以置信的發展速度,迅速的膨脹起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舉一個最簡答的例子。枝江縣的隔壁,就是詹家寨所在的鬆滋縣。和其他枝江縣周邊的縣城一樣,鬆滋縣的市場和資源,也全部被枝江商盟壟斷了。過去被山中的礦匪武裝掌握的鬆滋縣的大量煤鐵礦坑,現在已經被枝江商盟的兩家金屬製造企業控制了。

目前,復興會的鋼鐵聯合廠裡,只有三分之一的煤鐵礦石,是使用枝江縣復興會自己的採礦企業的產品。王書輝因爲現代社會裡的經歷,對採礦企業的安全要求特別高。復興會的採礦廠,對於生產安全進行了大量投資,這就讓復興會自己的礦石價格很高。

而在枝江商盟控制了周邊幾個縣的礦坑之後,因爲他們提供的礦石價格低廉,所以鋼鐵廠的原材料,主要是從枝江商盟採購的。

枝江商盟裡的兩家採礦企業,一個叫和記工坊,一個叫趙記工坊,是原來董灘口的三十幾家從事金屬加工行業的小作坊聯合組成的。

他們使用企業股份置換的方式,從復興銀行貸款後,主要就是採購復興會生產的採礦機械。兩家企業在使用了蒸汽動力的採礦設備之後,生產力水平急劇提升。又因爲復興會鋼鐵聯合廠對於礦石的海量需求,獲取了大量利潤,迅速的崛起。

他們可不會像王書輝那樣,把工人的安全和福利看的那麼重。他們是把那些流民和破產農民當成是消耗性的生產資料的。

復興會情報機構通過調查發現,和記工坊和趙記工坊,先是使用收買的手段,招安了原來盤踞在周邊礦坑周圍的礦匪們。之後,他們收編這些礦匪,用他們組成監工隊伍爲威懾力量和管理團隊,奴役那些用兩個饅頭就可以騙來的流民,開山採礦。

除了那些從復興會採購的礦山機械以外,和記工坊和趙記工坊的支出,只有收買礦匪這一項而已。這樣一來,這兩家企業的生產成本,就要比復興會的採礦企業低的多得多。

不過,和記工坊和趙記工坊,也是枝江商盟裡,除司馬峰的司馬紡織廠以外,消耗工人最多的企業。甚至於,和記工坊的老闆和天寶,趙記工坊的老闆趙來福,加上司馬峰三個人,被枝江商盟內部,合稱“商盟三黑”。

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1章 婚事(3)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08章 終結者5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35章 理念(3)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05章 終結者(2)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76章 大豐收(2)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0章 日常(2)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8章 妖僧(2)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10章 婚事(2)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69章 在山東(4)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20章 起步(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34章 理念(2)第385章 東改編4
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1章 婚事(3)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08章 終結者5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35章 理念(3)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05章 終結者(2)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76章 大豐收(2)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0章 日常(2)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8章 妖僧(2)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10章 婚事(2)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69章 在山東(4)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20章 起步(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34章 理念(2)第385章 東改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