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

王書輝對於新中國的農業發展有一種非主流的看法。

作爲一個唯物主義者,他不相信生產關係會決定生產力。他明確的認爲,是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而不是生產關係決定了生產力。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個矛盾統一體中,他堅定的認爲,生產力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產力對生產關係起決定性的作用。

在中國有一種雖然被普羅大衆所接受,但是卻明顯的違背了唯物主義思想的觀點。無論主觀上的還是非主觀的,政府方面似乎也在默認和推動這種違背唯物主義的非科學觀點的傳播。

這種觀點認爲,是改開後的土地承包制度的確立導致了中國的農業生產的大發展。

對於這種觀點,王書輝覺得這是完全違背唯物主義的道理的。

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農業生產,生產的發展完全不是因爲某種制度或者某個人纔會實現的。生產的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進步。

就單純的農業生產來說,在沒有化肥工業和農業機械工業的支持下,無論是哪種制度,無論是什麼人,它也沒有辦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下糧食產量平均畝產不超過兩百斤的事實。

使用落後的農業時代的生產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無論是在先秦兩漢時代還是在唐宋元明時代,糧食產量都只能在一個非常低的平均線上進行上下波動。封建時代的農業生產不僅會因爲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落後而產量低下,而且在缺乏抗災防災技術和能力的情況下,各種天災人禍還會直接導致農業生產的衰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的糧食產量開始大規模的提高,原因絕對不是因爲中國實行了什麼分產到戶的承包制,而是因爲中國的農業科技(育種改良方面)的大發展以及中國的化肥工業和農業機械工業的大發展。

從唯物主義的角度講,如果科學的看待農業生產的話,要想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人們必須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大力發展化肥工業和農業機械工業。

什麼“要吃米找某裡”的說法,在唯物主義者看來是相當可笑的。

要吃米,只能找化肥,找農藥,找拖拉機,找收割機,打深井找水泵。某裡又不能拉麪尿米,就是他再怎麼英明偉大,他也不可能憑空變出糧食來(他的家人似乎具有這樣的神通法力,可以憑空得來財富)。地裡的糧食也不會因爲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一聲令下就會呼呼啦啦的增產增收。

在王書輝看來,新中國農業增產的原因,只可能是因爲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工業化的結果。有了工業化,就有了鋼鐵工業;有了工業化,就有了化學工業;有了工業化,就有了機械工業。

只有鋼鐵工業、化學工業、機械工業等等工業部門的發展,在中國建立起大量的化肥廠、農機廠才成爲可能。有了這些工業基礎再加上農業科學家對各種高產作物的研究成果(向袁隆平大爺致敬),中國糧食生產的大發展才最終得以實現。

對與王書輝來說,實現中國的農業發展,根本性的解決中國人的肚子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大力的發展工業。

想要大農業,必須要有大工業。現代化、專業化、專門化的集體農業生產纔是中國農業的發展唯一正確的方向。想要在中國建立起現代化、專業化和專門化的集體農業,就必須建立在高度發展的工業化的基礎上。

1626年復興會的化肥生產已經達到了年產一萬噸的水平。這是復興會的五家化肥廠日夜不休三班倒的進行生產的成果。

在王書輝的認知中,在現代中國,隨便一個鄉鎮的小化肥廠的年產量就不只一萬噸。在1988年的時候,湖北省枝江縣的縣辦化肥廠的年產量就超過兩萬噸了。

復興會的五家化肥廠年產量總共才一萬噸的原因,主要是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水平比較低下,他們對於王書輝從現代定製的低水平傻瓜式的生產設備的掌握水平仍然比較低。要知道,王書輝在現代定製的生產設備,可是每一座化肥廠的設計產量都超過三萬噸的!

作爲可以隨時隨地穿越時空的穿越者,王書輝背靠着世界工業強國的現代中國可謂是便宜佔盡。可即使是這樣,想要在明朝末年進行合成氨的工業生產仍舊不是個容易的事情。

王書輝在現代的智囊團完全按照文盲工人的條件對化肥生產設備和流程全面的進行了縮小化、簡單化、簡易化和傻瓜化的設計,一個小規模的現代機械廠就能大批量的給王書輝供貨。可是,設備一到了明朝的那些剛剛勉強脫盲的土著工人手裡,就開始不靈光了。

即使王書輝用極端簡單粗暴的手段對化肥廠的工人進行了全方位的灌輸和培訓,可是這些出生和成長在農業文明時代的土著們工人們,仍舊在生產過程中給王書輝出了大量的錯誤。

那些高溫高壓的化工設備在這些明末土著手中多次發生爆炸。超過一千個王書輝精心培養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就那麼簡簡單單的在十幾次生產事故中灰飛煙滅了。

在復興會內部,化工企業已經代替鋼鐵企業,成了復興會裡吞噬人命最多的工業部門。閻王殿的帽子正式的戴到了復興會下屬所有的化工企業的頭上。以至於在化工廠工作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私底下都在家中供奉了一張王書輝的畫像以祈求自己的平安。

雖然王書輝對於每一次生產事故和工人技術人員的傷亡都要痛徹心扉,可是他也知道強行上馬超時代的工業肯定要付出這樣慘痛的代價。不過,他對於復興會化肥廠的憂心主要還不是在這一方面。

經過六年的艱苦卓絕的發展,王書輝要不是因爲有時空門的詭異力量都要變成一個真正的殘疾人了,復興會的鋼鐵企業終於發展出了獨立複製能力。目前復興會下屬的鋼鐵廠的絕大多數設備都是復興會機械廠自己生產出來的。可是和鋼鐵廠這樣的企業不同,化工企業的設備和技術對於專業知識的要求要高的多。

按照復興會目前的教育水平,想要脫離開王書輝從現代大批量運回的設備,實現他的企業自主複製的目標,至少要等到十年後復興會自己培養出大量的接受了專業的中專教育的技術人員才行。

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14章 立足(2)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5章 開始(1)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15章 立足(3)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7章 開始(3)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174章 審判(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04章 終結者(1)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368章 在山東(3)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
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14章 立足(2)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5章 開始(1)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15章 立足(3)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7章 開始(3)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174章 審判(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04章 終結者(1)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368章 在山東(3)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