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妖僧(2)

王書輝不喜歡和尚不假。但是,對於真正的有道高僧,他還是相當尊敬的。

王書輝的家鄉黑龍家,是個文化荒蕪的地方。除了出過一些演員之外,基本是沒有什麼能和文化上搭得上邊的東西。所以各種邪道非常的猖獗。可以這麼說吧,近幾十年來,只要你能叫的出名字的邪道,基本上都在他家那裡流行過。

但是,就在這麼一個文化荒蕪,信仰稀缺的地方,來了個江蘇的和尚。這和尚從江蘇到了他家那個小城,一心要弘揚佛法。這個和尚憑着自己一雙腳底板,在小城裡四處化緣。從王書輝十二歲開始,一直到他大學畢業。這個和尚終於靠化緣所得,在王書輝的老家,蓋了一所佛寺。

這個和尚,王書輝是親眼在大街上見過的,還和他說過幾次話。一個乾乾瘦瘦的年輕人,大約三十幾歲,一張長期風吹日曬的勞動者的臉。蓋寺廟的時候,和工人一起幹活。身上也沒有手機,袈裟就是普普通通有些破舊的灰袍。一雙布鞋,總是破破爛爛的。

等到王書輝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一次他回老家,聽說那個江蘇和尚,在寺廟開光典禮結束之後,在自己的房間,寺廟後的一個小平房裡坐化了。年紀才三十六歲。

王書輝聽到這個消息,想起了《紀念白求恩》裡面的話,……,一個南方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北疆小城人民的信仰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就像主席說的,一個人做一次好事,沒什麼大不了的。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同理可證。那些所謂的宗教人士,偶爾一次兩次的,秀一秀慈悲秀什麼的,沒什麼大不了的。關鍵是他們一輩子都只做收斂貪婪的事情,不做好事。這也算得上一種難得了。

王書輝看到靜明和尚語塞的樣子,心裡對這個妖僧的評價又降低了一格。

唱戲煉的是腿,說書煉的是嘴。這個和尚,連自己的專業基本功都不過關,也不知道是怎麼****那些坑蒙拐騙的業務的。

王書輝不耐煩的對靜明和尚說,“和尚既然說不久就是華嚴菩薩的誕辰,那華嚴菩薩的化身,唐代的澄觀法師的‘十事自勵’總還聽說過吧。”

釋道心一聽王書輝要和他談佛法佛理,立即就精神了起來,雙手合十,宣了聲佛號,對王書輝說,“儀賓果然見聞廣博,澄觀法師的十事自勵,貧僧自然是聽說過的。”

王書輝說,“那就請和尚講講這十事自勵都有哪些。”

釋道心立即開口答道,“這十事自勵講的是,‘第一、體不捐沙門之表;第二、心不違如來之制;第三、坐不背法界之經;第四、性不染情礙之境;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塵;第六、身不觸居士之榻;第七、目不視非儀之彩;第八、舌不味過午之餚;第九、手不釋圓明之珠;第十、宿不離衣鉢之側。’”

王書輝並沒有因爲靜明和尚熟知典故,就高看他一眼,而是帶着冷笑對他說,“澄觀法師算是有道高僧了。他能‘生歷九朝,爲師七帝’,靠得就是他收斂自守,秉持十事自勵之律。可惜的是,唐代僧人不知收斂,廣建佛寺,聚斂土地。以至於到了後來,武宗皇帝執政之時,開始大肆滅佛。”

“我現在就要向和尚你請教請教,這身不觸居士之榻,目不視非儀之彩,舌不味過午之餚,只是這三項,你這個和尚做得到麼。”

釋道心已經明白了,這個王書輝就是不喜歡佛教,不喜歡現在的僧人。所以纔會做的這麼失禮。稱呼自己,連個大師禪師之類的尊稱都沒有。更主要的是,這個王書輝瞧不起現如今僧人的德行。

不過實際上,在他心裡,什麼佛祖佛法啊,也只不過是細枝末節,他來王府的目的,就是要見這個王書輝的,菩薩誕辰也不過是藉口罷了。

釋道心想到這裡,原本端着的高人架子也不端了。原本臉上似有似無的笑容也不見了。冷着一張臉,眼睛直盯着王書輝,一股江湖人士的草莽氣冒了出來。

他也冷笑着回答道,“和尚我酒也喝得,肉也吃得,華嚴菩薩是什麼樣的神佛,我這個江盜改行的半路和尚,怎麼敢和菩薩比較。我今日來,也不是什麼講經說法,就是想會一會你這位王府儀賓的。”

王書輝聽了這話,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在他看來,這樣纔對。真要說起來,王書輝更願意和江盜打交道,因爲和那種匪徒打交道,可以直來直去的把話講明白。不像所謂的宗教人士,骨子裡也不過是強盜。但是他們道貌岸然的樣子讓人膩歪,想跟他們交流,他們強詞奪理的,也交流不明白。

王書輝這時候才真正有了興致,他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能夠在有道高僧和江湖強盜之間,隨意轉換面目的釋道心,饒有興趣的對他說,“和尚你現在這幅樣子啊,倒是讓我覺得更舒服些。既然你是專程來見我的,有什麼事情要說的,直接說吧。”

釋道心冷着臉,端着一種江湖人的架子,說道,“有人讓我問問儀賓,知不知道,這販賣私鹽是個殺頭的買賣。”

王書輝聽了這話,輕輕的笑了起來。這就對了麼。不是有人利益受損,這個和尚怎麼會早不來晚不來的,偏偏這個時候上門呢。

王書輝笑着對釋道心說,“你這個和尚說話雲山霧罩。什麼‘有人’要問,無非就是本地本省的,掌控鹽業的世家或者大戶,要你來向我示威的。這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可以明白的告訴你,別人不怕殺頭,我就不怕殺頭。別人害怕殺頭,我也不怕殺頭。我這個人,就講究一個道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滅其滿門。你把這話,原封不動的傳回去,不要改動一個字。你告訴他們,不要自己找死。”

釋道心聽了王書輝這話,第二次無語了。這到底是個什麼人啊,前面還能談論歷史典故,佛家道理,後面就變成喊打喊殺,說起滅人滿門的事情來,比自己這個前江盜還要順溜。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聽王書輝說了句來人,兩個青衣家丁,就從外邊走了進來。

王書輝指着釋道心平靜的說道,“這個邪道妖僧,膽敢冒犯宗親,給我拿下。”

聽了這話,兩個一等家丁立時滿眼放光。幾個月來一天到晚的訓練,早讓他們躍躍欲試了。

釋道心到底是江盜出身。一聽王書輝的話,他第一反應不是束手就擒,而是立身而起,擺了個好看的架勢出來。看的出來,這小子還是練過的。

不過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看到和尚擺出架勢,兩個家丁像條件反射一樣,一起抽出腰間的伸縮警棍。他們把警棍甩長,二話不說,一個攻上,一個攻下。看來釋道心沒練過鐵布衫金鐘罩,一兩分鐘的功夫,他的兩隻胳臂和一條腿,都被家丁用鋼製警棍打斷,像只死狗一樣趴在地上。

兩個家丁被每天不斷的軍訓練得有點鐵石心腸,根本也不管和尚的手腳什麼樣了,兩邊一架,把他拖了起來。王書輝在旁邊看着覺得很有意思。他對兩個家丁說,“把這個妖僧拖到警務科的地牢裡去。”和尚就被家丁拖出去了。

王書輝對旁邊站着的今天輪值的教導員說道,“你去通知一下教導營全體人員,今天晚上,我要他們所有人,除了有課要上的,都到教室集合。讓他們帶着《防衛教程》第三冊,晚上我要給大家講審訊課程。”

王書輝覺得本地的鹽商們真是天真的可愛。他們既然知道自己販賣私鹽,就該推斷出自己不應該是什麼好惹的人物。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當成溫文有禮的世家子弟了。一方面隱藏身份不露臉,一方面,又派了個很明顯知道他們底細的和尚,到自己這裡來示威。真不知道他們的腦袋是不是讓狗踢了。

等王書輝交代完了任務,轉身走進後堂。他看到大管家劉懷一,正在後堂坐在沙發上等着他。看來自己的老丈人今天是領着二舅哥或者三舅哥,出去聽書去了。反正現在王府裡,主要就是這三位平均年齡六十的老人家,平時陪着老丈人的。

劉懷一剛想從沙發上起身,就被王書輝按住了。他走到對面的沙發上坐下來,吩咐女工給自己上茶,之後纔對劉懷一說道,“大舅舅看我這麼處理事情,有沒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

劉懷一心裡對王書輝所作所爲的看法是,不出自己所料。

在王府裡活了大半輩子,這點小場面實際上算不得什麼。老枝江王在世的時候,經常性的亂髮脾氣。除了劉家這種貼心人之外,就是王府的文武官員,動不動的都會挨老王爺的板子。

不過,王書輝的表現,還是有些讓劉懷一心裡有些發涼。

老王爺也好,老世子也好,骨子裡不是那種殘暴的人。打人的原因,十有八九是一種任性胡爲的表現。

這個王儀賓就不是這樣了。看着面上根本就沒有一點生氣的意思,風輕雲淡的吩咐家丁,把一個出家人打的手斷腳斷。把人打殘廢了這還不夠,還要把人關到私牢裡去。

怪不得前不久聽四弟說,王儀賓在外縣請了兩個老牢頭到府上,原來是早有預謀啊。

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8章 準備(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2章 日常(4)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章 穿越(3)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章 穿越(1)第1章 穿越(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2章 穿越(2)第385章 東改編4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1章 婚事(3)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5章 準備(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12章 婚事(4)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7章 開始(3)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35章 理念(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4章 起步(8)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369章 在山東(4)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9章 婚事(1)第25章 開始(1)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73章 審判(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307章 終結者4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6章 準備(2)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
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8章 準備(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2章 日常(4)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章 穿越(3)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章 穿越(1)第1章 穿越(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2章 穿越(2)第385章 東改編4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1章 婚事(3)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5章 準備(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12章 婚事(4)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7章 開始(3)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35章 理念(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4章 起步(8)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369章 在山東(4)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9章 婚事(1)第25章 開始(1)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73章 審判(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307章 終結者4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6章 準備(2)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