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

實際上,王書輝自己在問完了那句話之後,就覺得自己的情緒不正常。他知道,自己的那種表現,完全是一種遷怒。

想想從十五世紀開始,到十九世紀末才正式結束的,西方白皮豬主導的,歷時四百年的黑奴貿易中,黑奴們的境遇。在長江上進行的,爲期不過幾天的運輸中,這些和奴隸也差不多的礦工們享受到的待遇,怎麼也不會比黑奴貿易中的黑奴們更差。

不過,即使王書輝已經自我反省了,可是,司馬峰卻不能無視王書輝的問話。

他小心翼翼的回答王書輝道,“大人,小的給他們吃的確實不怎麼好。不過是些清湯寡水的,摻了很少的米和紅薯絲煮在一起的稀粥。可這也並不是小人捨不得米糧給他們吃。實在是這些人大部分都沒坐過船,小人怕他們不適應船上的生活,怕他們吃的太飽,在船上排泄,再鬧起瘟疫來。”

王書輝並沒有像司馬峰解釋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只是點了點頭,對司馬峰說道,“司馬你這次做的很好。下面三次的食鹽交易,你只要付半數的銀子就好了。”

王書輝其實知道,他以明末私鹽的價格,向司馬峰出貨。這種交易方式,實際上是自己吃虧的。明代的食鹽可不是現代社會的那種雪白透明,還加了碘這種微量元素的食鹽。明末的食鹽,即使是高檔的貨色,也不過是灰白色的,參雜了大量雜質的樣子。

即使那種本土的食鹽,也不是直接的出售的。大部分的鹽販子,都要向自己出售的鹽裡,摻雜更多的沙子之類的雜質,之後才賣個百姓。

王書輝給司馬峰提供的,可是來自後世的高檔貨色,是沒有參雜任何雜質的雪白的食鹽。他卻沒有擡高自己的價位,只不過以明末的市場價向司馬峰收費。

王書輝明知道自己在食鹽的交易中是吃虧的。可是現實是,他即使看起來吃虧,可是因爲他是通過時空之門進行物資運作的,所以,他對於這種吃虧並不在意。現階段,棉布傾銷的利潤已經完全蓋過了食鹽買賣。他之所以繼續保持原來的價位和司馬峰進行交易,就是要藉助司馬峰的能力,去解決人口問題。

本來,因爲司馬峰一直在這方面表現的不太給力,王書輝都準備親自動手了。不過,這次司馬峰倒是給了王書輝一個全新的印象。

看到教導員和家丁們帶着吃飽喝足的礦工們進入臨時搭建的營地中。王書輝纔開始和司馬峰繼續說起話來。

王書輝對司馬峰說道,“司馬,其實我也不是個不知世事的人。咱們兩個人之間搞的食鹽買賣,實際上,我是讓了大利給你的。這件事情你知道,我自然也是知道的。”

司馬峰聽了這話,再看到王書輝嘴角上若有若無的笑意,他不禁眼前一黑,兩腿一軟,一下子跪在王書輝面前,邊磕着頭邊用一種淒厲的慘嚎聲大叫道,“貴人饒命,貴人饒命啊!!”

資本家都是追求利潤的。小誰家老誰不是曾經說過,“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絞死的危險。”

司馬峰是明朝末期階段的剛剛萌芽出來的一個新興資本家。但是,只要是資本家,他就沒辦法違背資本家的本性。

在司馬峰剛開始和王書輝合作的時候,他認爲王書輝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所以,他就無視了王書輝王族儀賓的身份,即使知道自己在食鹽買賣裡佔了極大的便宜,也沒有說出來。

等到他了解了王書輝是個什麼樣的人之後,司馬峰的資本家本質仍然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即使在他眼中,王書輝已經變成了個屠戮同階層人毫不手軟的惡魔般的形象,但是,高額利潤的誘惑讓他仍然堅持着,沒有對自己和王書輝進行的食鹽買賣做出任何變動。

王書輝本人是不知道,現如今在司馬峰眼中,自己已經變成了比克大魔王般的模樣了。他還以爲司馬峰的這種悽慘求饒的姿態,是因爲自己對他的揭露呢。說起來,他還對司馬峰那種殺豬般的,現代社會春晚演員一樣拙劣的表現,非常的不解呢。

他扶起拽着他的衣角,仍然在慘嚎的司馬峰,和顏悅色的對他說道,“司馬你也不用這麼自責,我也沒有怪罪你的意思。”

過了一會兒,等司馬峰收起他那煩人的慘叫之後,王書輝才繼續說道,“司馬你用不着這樣。本來,我和你合作的時候,定下的規矩就是這樣的。我之所以在食鹽買賣上讓利給你,原本就是爲了讓你幫我收買人手。不過就是,從我們開始合作到現在,你纔剛剛兌現了咱們的合作條件一次而已。”

司馬峰的情緒,經受了一次雲霄飛車般的起伏。他原以爲王書輝這個大魔王,是要對自己舉起屠刀了。沒想到,王書輝只不過是對他執行合作條件太滯後而感到不滿。司馬峰弄明白了王書輝的意思之後,擦着額頭上並不存在的冷汗,連忙對王書輝說道,“貴人大可放心。小人保證,以後每個月都會有人送到。”

王書輝點着頭,對司馬峰說道,“也不用每次都是一千個礦工。我也知道你的難處。省內也好,省外也好,礦工們分佈在各個地區。這些地區距離枝江縣又遠近不一。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以後每個月還是一千個人,這個總數不變。其中礦工招納三百左右就行,農夫再有七百個左右就可以了。”

“我知道,最近幾年,無論是省內還是省外,因爲大旱造成的流民還是很多的。我想農夫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至於對那些人的要求,還是原來我說過的那樣,最好是年齡在三十歲以下的,最大的年紀最好不要超過四十歲。無論是礦工還是農夫,有家室的優先。”

司馬峰知道,這不會是個容易的事情。每個月都要爲王書輝蒐羅三四百礦工,六七百農夫,這些人倒是好找,怎麼把這些人運回來是個很大的問題。好在司馬峰有一個江船船隊。最近他的船隊也擴張成了有十幾條大船的規模。如果只是沿着長江兩岸蒐羅的話,目前階段,每個月一千人的數量,應該還是能夠滿足的。

想到這裡,司馬峰一個勁兒的點頭答應着。

西元1620年八月十八日,在明王朝的所有帝王裡,武功能夠排到前三名,同時也是所有明代皇帝裡在位時間最長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京師的紫禁城中嚥下了最後一口氣。這位後世史學家口中褒貶不一的天子,被葬於京郊的定陵中。他的兒子,一直不被他待見的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

儘管新的皇帝出現了,但是無能的帝王和從老皇帝萬曆時代就開始的,文官官僚集團之間毫無底線的混亂的黨爭,成了明王朝最後二十幾年裡政治生活的主流。從此之後,明王朝像一列衝向懸崖的失控列車一樣,開始進入日趨絕望的時代。

新舊帝王的交替,絲毫沒有影響到京師南方兩千多裡地之外的枝江縣。

在軍事委員會組織教導員和家丁,對九百七十名新到礦工進行了基礎訓練之後,近八百個三十歲之下的青年礦工被挑選了出來。剩下的一百多個礦工,或是因爲年齡太大,或者是因爲身體太差,他們和所有礦工的家屬,被分配到工業委員會和農業委員會名下。

八百個通過選拔的礦工被打亂重分。每十個人被分爲一組。其中,設小隊長一人,小隊副一人,教導員一人。

每五個小隊,組成一個排(五十人)。配備排長一人,副排長一人,教導長一人,參謀一人,醫療長一人。每個連的醫療長領導五個衛生員,負責本排士兵的醫療衛生工作。

每五個排組成一個連(二百五十人)。配備連長一人,副連長一人,教導主任一人,參謀長一人,醫師長一人。每個連專門配備一個炊事排。雖然還沒有裝備,不過王書輝爲每個連都預留了一個排的火箭兵的位置(黑爾火箭)。

每兩個連組成一個營(五百人)。配備營長一人,副營長一人,總教導一人,參謀主任一人,總醫師一人。每個營除了各連的黑爾火箭排之外,王書輝還爲各營預留了一個炮兵連的名額。

營就是目前王書輝手中武裝力量的最大單位,他現在也僅僅掌握了兩個營一千人的武裝力量。

王書輝根據各個教導員和家丁的表現,將大營中原有的教導員和家丁,按照他們各自能力和水平,分配到各級部隊中充實領導崗位。各級軍事單位的副職目前階段保持空缺,等到第一期訓練結束之後,根據軍訓成績和文化課成績從所有受訓人員中選拔。

至於具體的權力分佈,則是各級軍隊中的正副主管爲具體軍事行動指揮人。其他各個領導,則是垂直管理。教導員受教導長領導,教導長受教導主任領導,教導主任由總教導領導。參謀體系,醫療體系與教導體系的管理形式相同。

其中,各級教導員不參與軍事指揮。教導員系統負責各級軍隊的文化教育和行政管理。

王書輝在軍事會議上正式宣佈,重新組建起來的武裝力量,被命名爲“復興保安團”。

軍事會議結束之後,針對所有武裝人員的大練兵活動,正式開始了。

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13章 立足(1)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3章 理念(1)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79章 大練兵(3)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38章 妖僧(2)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84章 東改編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34章 理念(2)第174章 審判(2)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4章 理念(2)第16章 立足(4)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79章 大練兵(3)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78章 大練兵(2)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0章 妖僧(4)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
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13章 立足(1)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3章 理念(1)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79章 大練兵(3)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38章 妖僧(2)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84章 東改編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34章 理念(2)第174章 審判(2)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4章 理念(2)第16章 立足(4)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79章 大練兵(3)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78章 大練兵(2)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0章 妖僧(4)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