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

黃州衛總人口大約在一萬兩千人左右。

這一萬兩千人裡,大約有五分之一是四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復興會按照明朝末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進行的劃分)。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是三十歲到四十歲的中年人。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是二十歲到三十歲的青年人。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是十五歲到二十歲的少年人。還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是十五歲以下的兒童。

現代人看到這樣的人口年齡分佈,一般都會覺得這樣的年齡分佈好像非常的健康。按照上面說的,一萬兩千名黃州衛軍戶人口裡,有至少百分之六十,大約七千兩百人是三十歲以下的青少年。這樣的年齡分佈似乎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講非常的健康。

事實是,因爲農業社會落後的生產力水平,即使在正常的年份裡,整個中國的人的平均壽命都是非常低的。人的平均壽命低,這就說明了活在大明朝這個環境中的中國人的年齡都不會很大。

想想也是,明朝末年嚴重衰退的農業生產,落後的醫療手段,沒有近現代的衛生防疫和社會救濟。別說中國人了,這個時代的任何國家和地區的人的平均壽命和活着的人的平均年齡都不會很大。

再者說,在大災之年,往往那些缺乏勞動能力的,下面有着一大堆兒孫的老年人,是最容易選擇死亡這條路來給家人減輕負擔的。

在日本的傳說裡,日本人動不動就會“神隱”了是什麼原因?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在日本那個資源匱乏生產力落後社會長期動盪的環境中,這種老年人自己跑到深山裡尋死的情況表現的更加極端而已。而從現實上講,這種爲了減輕家庭負擔而自己去尋死的老人,在所有的農業國家裡都非常的普遍。

比如說,在2015年的印度,不是也有很多印度的老年人要求總統同意他們的自殺麼?

人均年齡低,這件事情對於活在大明朝晚期的老百姓來說是個非常殘酷的現實。但是對於復興會來說,這樣的人口結構對於復興會的人力資源的補充可是有着很好的一面的。

因爲復興會不信任任何接受過所謂的“正統”的“儒”家思想教育的讀書人,復興會的所有幹部和士兵都是復興會自己培養出來的。所以,年紀相對年輕,頭腦還沒有被生存的壓力折磨成石頭,比較容易接受新知識新文化的年輕人,對於復興會的意義非常的重大。

經過一個星期的登記和整編。所有年齡低於三十歲的年輕人都被複興會單獨組織了出來。

二十到三十歲的兩千四百名年輕人,被複興會整編爲黃州生產建設兵團青年團。二十歲以下的五千人左右的少年兒童,則無論是剛剛牙牙學語還是已經結婚生子的人,都被複興會整編爲黃州少年營。剩下的三十歲以上到四十歲以及四十歲以上的黃州衛軍戶,則被整編爲黃州生產建設兵團。

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制度,湖廣地區的衛所正兵,“每兵分田一分,每分36畝。”

黃州衛作爲湖廣地區一個有着五千六百個正兵的正式編制的地方衛所,按照大明朝的衛所制度,正常應該擁有5600人x36畝=201600畝的軍田。

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到了明朝末年這個時代裡,大明朝的衛所制度之所以崩潰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的原本在法理上屬於衛所的軍田,原本應該由衛所軍戶世代種植的軍田,一方面被衛所內部的各級軍官所侵奪,變成了人家自己的田地。一方面又因爲地方上的土豪劣紳、官員豪強們大量的侵吞和掠奪,變成了他們的土地。

在兩方面的交互影響下,黃州衛原本應該有的二十多萬畝土地,即使因爲復興軍已經將衛所各級軍官抄家而恢復了一部分,可是也打不到紙面數字的一半兒,總數還不到十萬畝。黃州地區的地方上的那些地主士紳手中仍舊佔有了黃州衛大量的土地。

地方軍衛和地方豪強之間,在明初的時候因爲人口稀少耕地資源豐富,再加上衛所的力量強大,地方豪強是絲毫不敢侵佔軍田的。在兩者之間,地方衛所屬於強勢的一方。可是從洪熙皇帝時期開始,地方衛所和地方豪強之間的力量對比就開始發生轉變。

地方上的那些地主士紳們從那個時代開始就不僅看不起地方衛所,而且使用各種手段,或者勾結地方官更改田契巧取豪奪,或者直接就派人強佔軍田據爲己有。反正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黃州衛的軍田只剩下不到十萬畝了。

復興軍可不管你是什麼地方士紳。復興會不是大明朝這種封建官府,不需要地方士紳的支持以幫助自己管理農村。所以,對於那些佔據軍田的地主豪強們,復興軍先是給他們下達了最後通牒。

什麼叫做文貴武賤。在地方上稱得上士紳的,一般家裡都有幾個有功名當文官的子弟。所以在他們眼裡,就算是傳說中的湖廣總兵王書輝的軍隊確實威武雄壯,可是隻拿着鳥銃(他們沒有看到兩個炮兵連的十二門75毫米復興二式大炮)的大兵,隊列再怎麼整齊,他們也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

接到了復興軍要求他們退還軍田的最後通牒,他們根本就沒把這件事情當回事兒。

復興軍做事情是按照總部給定的計劃進行的。在下達了最後通牒之前,復興軍已經把加蓋了湖光總兵大印的交涉文書遞交給黃州府衙了。當然了,黃州府衙像按照復興會總部制定的劇本一樣,打着官腔拒絕參與這種地方衛所和地方士紳之間的矛盾。

復興軍是講究雷厲風行的。最後通牒的截止時間一到,復興軍的兩營士兵就開到了那些侵佔了黃州衛軍田的地主士紳的大院兒前邊。

復興軍是講究火力覆蓋的。到達了各個地主大院的復興軍部隊,立即對這些地主家的大院展開了火炮、火箭和手榴彈的大規模火力覆蓋。

據事後統計,經過復興軍和侵佔黃州衛軍田的地方士紳的“交涉”之後,近十家黃州豪強上百口的家人,絕大多數變成了“失聯人員”。

黃州衛方面收回的土地高達二十萬畝。比理論上的黃州衛軍田的數量還多了十多萬畝。

強烈推薦:

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25章 開始(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9章 日常(1)第311章 終結者8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5章 理念(3)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374章 在山東(9)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382章 東改編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09章 終結者6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366章 在山東(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36章 理念(4)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71章 在山東(6)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13章 立足(1)第18章 起步(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366章 在山東(1)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6章 立足(4)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34章 理念(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68章 在山東(3)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6章 準備(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
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25章 開始(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9章 日常(1)第311章 終結者8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5章 理念(3)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374章 在山東(9)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382章 東改編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09章 終結者6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366章 在山東(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36章 理念(4)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71章 在山東(6)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13章 立足(1)第18章 起步(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366章 在山東(1)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6章 立足(4)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34章 理念(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68章 在山東(3)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6章 準備(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