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

無獨有偶這個成語很有意思。像一切成語一樣,無獨有偶這個成語,也是中國人通過千百年來的生活經驗得出的一個結論。成語在日常生活的應用中極爲廣泛,正好說明了成語是一種對客觀規律的總結。

不識字的原枝江縣小混混韓壽,在以後的日子裡會知道這個成語。不過,現在的他並不知道,自己的目前的處境,剛好和這個成語所表達的意思相符合。

就像他是混混羣裡一個湊數的存在一樣。一個長得膀大腰圓,卻比韓壽還要小一歲的小農夫,今年只有十一歲,卻身高一米七多的黃瑞福,也是農夫羣裡面一個湊數的。現在,這兩個小傢伙被分到一個勞動小組裡。

韓壽是個孤兒。說起來挺奇怪的,也不知道是他的父母,還是什麼其他的人,反正這人是挺缺心眼的。他沒有把剛出生的韓壽,送到什麼養濟院之類的明王朝福利機構,也沒把他送到哪個殷實人家,或者大戶人家的門口。不知道出於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剛出生不久的韓壽被放到一家技院門口。一個年老色衰的技女,收養了嬰兒韓壽。

這個花名韓雨菲的善心老技女,把韓壽撫養到九歲的時候,因爲在一次生意中,院子裡缺少人手,她被迫頂了上去,結果她被嫖客重毆致死。

養母的慘死,不僅對韓壽產生了巨大心理傷害,更使他沒有了容身之處。九歲的韓壽只得流落街頭,靠偷搶矇騙爲生。因爲手腳靈活,業務水平遠超同濟,去年的時候,他被吸納進枝江縣最大的黑社會團伙斧頭幫。

原想着自己是鹹魚翻身的韓壽小朋友,還沒等在枝江縣地面上開始抖威風呢,就被裹挾着參加了,前不久的,對江北村碼頭倉庫的攻擊行動。幸虧他福大命大,保了一條命下來,成了斧頭幫現在唯一的成員了。

黃瑞福的經歷則和韓壽截然不同。黃瑞福父母雙全不說,還有一個老祖母在世。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黃瑞福家是枝江縣爲數不多的自耕農家庭,家裡有五畝地,勉強能夠維持生活。

可是,黃瑞福不知道是基因突變了,還是怎麼回事。他一點也不像自己乾枯瘦弱的父母,不僅身材高大,食量更是驚人。以致於他的父母,爲了能養活黃瑞福的祖母和弟弟妹妹們,在他只有十歲,身高卻已經有一米六五的時候,把他賣到了枝江馬家。從此,黃瑞福就成了枝江馬家的一個農奴。

黃瑞福在馬家的生活並不比在自己家更好。甚至是生活的更差了。他每天只有兩個紅薯做口糧,乾的活,卻比在家裡更多更苦。因爲年紀小,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他經常被馬家的狗腿子打罵。在前不久,馬鬆華組織人手,第二次攻擊江北村碼頭倉庫的時候,他被選了出來。

別人都有紅薯飯吃,唯獨他什麼也沒撈着。他還憋着一肚子的委屈呢,就被俘虜了。

黃瑞福在王府鎮是個名人。連王書輝都知道,俘虜裡面有個只有十一歲的黃瑞福。

大營在俘虜了第二批俘虜之後,因爲俘虜人數較多,就對俘虜進行了集中管理。當時,家丁營按照《俘虜處理程序手冊》,先對俘虜們進行了簡單的分組,每十個人一組,把俘虜分成了四組。之後,簡單整隊,開始發飯。黃瑞福就是這個時候出名的。

別人可能會覺得,追着人打的大營家丁們會比較累,而跪地求饒的俘虜們會比較輕鬆。但是,實際上,俘虜們是走了四五里路的“勞師遠征”,家丁們是在自己的地盤上“以逸待勞”。所以,參戰的那幾十個家丁,除了因爲初上戰場的緊張而出了些熱汗之外,還真沒消耗什麼體力。反倒是跑了幾里路,嚴重缺乏營養的俘虜們,早就餓的頭昏眼花了。

就在黃瑞福覺得自己快餓暈的時候,家丁們給在棍棒教育下,已經知道排隊,知道遵守紀律的俘虜開始發飯。他們先是每人領到一個不鏽鋼小盆子,和一雙竹筷子和一個木頭勺子。之後就按照秩序開始排隊領飯。

飯是二米飯。就是王書輝平時從現代,用連着四五個拖斗的拖拉機,成噸成噸運到明末來,作爲儲備糧食的廉價飼料玉米,和少量大米參合在一起煮出來的。另外就是每人一勺,也是王書輝從現代成噸成噸拉回來,給手下們補充動物脂肪的豬肥肉,切成丁和野菜一起熬出來的肥油湯。

領了飯的俘虜們,是相當驚訝的。飯是無限領的不說,肉湯居然也可以續碗。要知道,肉這個東西,在古代社會裡,一般的百姓是很少見的,更別說是這種被古代人所青睞的肥肉了。

黃瑞福生平第一次遇到這種美好的事情。他三下五除二的吃光一小盆子二米飯拌肥肉湯,看到真的有人去領第二盆而沒有被打,他就立即領了第二盆,之後是第三盆、第四盆、第五盆。等到他去領第六盆的時候,發現這個現象,負責看守俘虜的家丁隊的衛生員,上前制止了他。衛生員害怕他會把自己撐壞了。

等負責登記俘虜的教導員發現,身材高大的黃瑞福只有十一歲的時候,他們眼中怪物一樣的黃瑞福,一下子出名了。而且,從此之後,他有了一個跟隨了他一生的諢號,“五盆大將軍”。五盆,是說他在王府鎮第一次吃飯吃了五盆的飯量。大將軍,指的是他那異於常人的身材。

少年人好奇的天性,讓韓壽不得不關注和自己分到一個隊裡,比自己還小一歲的怪物黃瑞福。在之後俘虜的洗澡過程中,瘦小的韓壽湊到大塊頭的黃瑞福旁邊。他一邊和黃瑞福互相搓着後背,一邊對看起來臉上充滿稚氣,有些愣愣的黃瑞福惡聲惡氣的說,“你小子不知道吧,我比你先來的。”黃瑞福聽了這話,搓背的手抖了抖,他可是聽別人說了,第一批來的那幫人,都是些枝江縣的惡人。

經歷豐富的韓壽感到了後背上的顫抖,趁機對黃瑞福說,“你小子比我還要小一歲,你要管我叫大哥。”

黃瑞福有些畏縮的答道,“大哥!”

之後,一直不怎麼被人搭理的黃瑞福,像找到了組織一樣,一步不離韓壽的左右。

洗完澡,每個俘虜領了一套橘紅色的衣服,和一雙綠膠鞋,內衣襪子什麼的也是全的。俘虜們都是貧苦人出身,這輩子還是第一次穿上這麼好的衣服。衣服雖然樣式奇怪,但是面料緊密結實,人人都愛不釋手。

等到俘虜們被領到一個大倉庫改造的俘虜營地的時候,每兩個人一個隔間,每個人牀上都有乾淨的草蓆和棉被,每張牀上都有一套一樣的生活用品。這樣的待遇,讓這些俘虜們心裡,完全安定了下來。要不是每個房間都有一個木製的柵欄門的話,他們還真有點想不起來自己是俘虜的身份。不過,每個人對於這一天的經歷都感到安心。

管飽有肉的飯食,乾淨厚實的新衣,整潔暖和的牀鋪,除了規矩特別的多,俘虜們真的不知道這樣的日子算不算是一種懲罰。

黃瑞福和韓壽在一個房間裡。看到同房間對牀的黃瑞福沾枕頭就着,韓壽只能自己想心事了。

韓壽這幾天的經歷,可以用奇幻詭異來形容了。

十二歲的韓壽,先是親眼看到,一直以來,在他心裡是很了不起的人物的,各位大哥們,像吹燈拔蠟一樣,被弩箭射成馬蜂窩之後,死豬倒地。之後,他就開始享受起,以前自己不敢想象的好日子。再過了幾天,公審大會的威勢,又一次嚴重刺激了他幼小的心靈。他在這之前可從來沒想到過,做個流氓無賴,居然是那麼招人恨的事情。

他覺得混了幾年地面的自己是個罪大惡極的人。雖然因爲年齡太小,自己沒像趙老大那樣,被掛在木頭架子上像燻肉一樣被風乾。但是,公審大會結束之後,他就一直處於一種死到臨頭恐懼中。雖然,現在的日子好的讓他難以置信。但是,他在不安之中,一心策劃着逃跑的事情。

在他眼裡,黃瑞福就是個很好的肉頭。他準備用黃瑞福打掩護,以方便自己逃跑。

之後的幾天裡,俘虜營的生活讓他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俘虜營的小隊,由農工營的農工擔任隊頭,同樣配備了教導員。四個小隊,有一個二等家丁擔任大隊長,一個教導員擔任教導長,一個教導員擔任參謀。

這是這次戰鬥結束後,大營制定的新制度。每四個小隊,被組建成一個大隊。每個大隊有大隊長一人,教導長一人,參謀一人,衛生員一人。衛生員領導一個五人組成的衛生小隊。

俘虜營的俘虜們,每天早晨和上午,在隊長的帶領下,進行農工營水平的軍事訓練。越野跑,列隊行進,障礙跑,個人體能訓練等各種訓練不斷。

下午的時候,他們在農工隊頭的帶領下,下地勞動。教導員拿着個小本子,教訓這些人怎麼進行科學種植。

晚上的時候,俘虜們又要上文化課。課本也和農工營的課本一樣,識字、算術、自然和道理四門功課。等他們回到俘虜營的時候,每個人,無論是從體力上還是腦裡上,都是精疲力盡了。

韓壽過了幾天這樣的日子之後發現,自己的逃跑計劃根本沒有機會實行。

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24章 起步(8)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4章 理念(2)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28章 開始(4)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4章 立足(2)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13章 立足(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6章 準備(2)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69章 在山東(4)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06章 終結者3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79章 大練兵(3)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40章 妖僧(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4章 穿越(4)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5章 立足(3)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366章 在山東(1)第385章 東改編4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4章 立足(2)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
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24章 起步(8)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4章 理念(2)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28章 開始(4)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4章 立足(2)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13章 立足(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6章 準備(2)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69章 在山東(4)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06章 終結者3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79章 大練兵(3)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40章 妖僧(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4章 穿越(4)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5章 立足(3)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366章 在山東(1)第385章 東改編4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4章 立足(2)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