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開始(2)

“蚯蚓是什麼呢,蚯蚓就是地龍。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稱呼,如鴨蟲、堅蠶、引無、卻行等等。不過總的來說,蚯蚓就是我們在野地裡,田埂裡比較常見的那種地龍。下面,我要給大家講解地龍的生活習性。”

“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爲什麼老師要給大家講解這個地龍的事情。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地龍除了是一種能夠治療高熱狂燥,驚風抽搐,風熱頭痛,目赤,半身不遂等疾病的良藥之外,它又是一種有利於土地肥沃的,有益於人的好東西。”

“最主要的是,地龍可以作爲雞鴨等家禽的飼料,極大的促進雞鴨等家禽的下蛋和長肉。所以,摸清地龍的生活習性,才能利用它們的生活習性作爲飼料,更好的養殖家禽。大家日常吃到的肉類和蛋類,就是從這些家禽身上得到的。所以,這節自然課的主要內容分就是學習地龍的習性,並在課後按照學習小組,根據學到的知識養殖地龍。”

1619年12月的一個上午,王書輝在王府別園第三進院子的學校裡,給學生們上自然課。

整個課堂上,一共有七十多個學生。除了三十多個流民兒童之外,其他的學生不是全家都被王書輝僱傭的僱工的孩子,就是附近那個漁村裡的兒童,這些孩子從七八歲到十五六歲的都有。他們都和王書輝簽訂了身契。在明末,他們就是王書輝買斷性的奴僕。

王書輝當然不會用對待奴隸的方式對待他們,而是把他們作爲自己未來的助手善加培養,給了他們極高的待遇。這些孩子穿着青衣長衫,留着一頭短髮。每天三頓飯,葷素搭配合理,牛奶,雞蛋,肉類頓頓不落。來自後世的各種營養藥也按時按量的服用。

整個王府別園,從上到下,都對這些孩子羨慕不已。

就連王書輝的準岳父朱由梓,對於這些小孩子享受到的待遇都有相當的不滿。用他的話說,這些孩子比他的待遇還要好,雖然在生活待遇和得到王書輝的照顧上,他說的一點也沒錯,但是在王書輝看來,他給予這些小孩子的照顧,遠遠比不上這些小孩子學習的熱情和專注。

不同於現代社會裡的那些被父母寵壞了的孩子,這些流民兒童和貧困家庭出生的孩子們,面對可以讀書的待遇,他們充滿了感激之情,並且把這種感激貫徹到了學習當中。無論是王書輝教給他們的漢語拼音和簡體字,還是阿拉伯數字和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或者是那些明代人根本不會認同的自然科學知識,和在明朝人看起來驚世駭俗的地理歷史知識,他們都想海綿一樣孜孜不倦的學習和掌握了。

王書輝面對這些聽話聰明,勤奮認真的孩子們的時候,經常有這樣的感覺。如果在現代社會裡自己的那些大學生學生們,能有這些孩子一半的懂事聽話,勤奮認真的話,他可能都不會選擇到穿越到明朝末年來了。作爲一個老師,面對那些萎靡不振,腦袋裡不知道想些什麼,或者說腦袋裡完全裝滿了空氣的現代大學生們,王書輝實在沒辦法提起精神去把教學工作不僅僅當成一份僵硬的工作而當成一份事業去做。

不到兩個星期的功夫,七十多個學生就已經完全的掌握了漢語拼音的使用,並且能夠對照漢語拼音,閱讀王書輝精心選擇出來的拼音標註的簡體字說明文識字書。並且可以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千以內數據的加減乘除了。

其中二十多個十五歲以上的孩子,不僅掌握了這些知識,而且承擔起對家丁進行識字教育的工作。

張寶樹,原名張黑蛋,今年十六歲。原本是陝西延安衛下屬屯堡裡的一戶軍戶人家的兒子。從小父母雙亡,父親是在韃子搶西邊的時候死的,母親在他十二歲頭上,因爲生病沒錢醫治去世。他從小就在延安衛給衛所的千戶家種地。萬里四十四年的一場大旱,讓張黑蛋成爲了一個流民。憑藉着在衛所裡練過幾下拳腳,長得像個瘦猴子似的張黑蛋,在流民潮中倖存了下來。

說起來現代人可能很難理解,在古代落後的社會生產力條件下,在饑荒和搶掠下能夠生存下來的人,沒有一個會是簡單的人物。至少一點,在生存能力和生存意志上,王書輝的第一批手下,那二百多個流民家丁和女工,絕對要比這個時代的普通人強上很多倍的。

張黑蛋在長達四年的流民生涯中得到了非常的訓練,對於一切能夠保證自己生存的機會都會緊抓不放。所以他特別珍惜現在的生活,特別害怕自己會被少東家王書輝看不上,甚至於被拋棄掉。所以在一個多月的學習生涯裡,張黑蛋特別的認真和刻苦。他利用一切時間背課本做練習,無論是早晨起來的跑步中,還是中午午休睡覺的時候,腦袋裡無時不刻的不在琢磨着課本上的事情。

現代教育的特徵是什麼,歸根到底就是一個規範化、批量化、工業化的產生人力資源的過程。所以像張黑蛋這樣,堅決的按照學習要求學習課本知識的孩子,不需要多少聰明才智,只要是智力正常,就都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

在一個月後的階段考試中,張黑蛋數學,語文,自然,地理,歷史五門功課全部滿分,在全班七十四個學生中排名第一。王書輝特意爲張黑蛋改名張寶樹,獎勵給他銀牌一面。任命他爲教導大隊的大隊長,胳膊上戴上一個三道槓的袖標。其他排名前二十的學生每人也被任命爲教導隊教導員,胳膊上戴兩道槓袖標。這些學生從此多了一項福利,可以每天和王書輝一起吃飯。同時他們也多了一項工作,每天晚上,要爲所有家丁,十五個家丁隊伍,兩個僕婦隊伍,和兩個工匠隊伍上課。

王書輝給家丁們訂立的教材和學生們的教材一樣。不過總體的內容比學生們的語文課,數學課的內容相對簡單一些,加上一門歷史課。歷史課主要內容,是以中國歷史上幾次被北方蠻族入侵滅國過程中,漢人百姓的悲慘生活爲主。工匠們的課程設置上,在語文和數學課上和學生們完全相同,加上歷史和自然課,歷史課主要以歷朝歷代的科技發明爲主,自然課主要以歷史課上相關科技發明的原理定理爲主。

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26章 開始(2)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77章 大練兵(1)第37章 妖僧(1)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77章 大練兵(1)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66章 在山東(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80章 大練兵(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75章 大豐收(1)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8章 開始(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16章 立足(4)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8章 準備(4)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70章 在山東(5)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306章 終結者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
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26章 開始(2)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77章 大練兵(1)第37章 妖僧(1)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77章 大練兵(1)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66章 在山東(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80章 大練兵(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75章 大豐收(1)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8章 開始(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16章 立足(4)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8章 準備(4)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370章 在山東(5)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306章 終結者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