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

說廢話,特別是說自己也不相信的廢話,其實是非常的沒味道的。

朱術圳當初在底層過老百姓的日子過了將近二十年。他幼年時代的富貴生活他早就沒印象,完全的想不起來了。所以真要細論的話,還是最底層朝不保夕的貧民生活對朱術圳的影響最大。

王書輝走神的功夫,朱術圳的話也說不下去了。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在底層生活了很長時間,完全知道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是什麼樣的朱術圳自己,也不相信顧君恩那些在他眼裡的無能窮酸們的廢話。但是隻要說起來,真要說出阻止自己的女婿滅亡大明朝的理由來,似乎又只有這些他自己也不相信的廢話好說。

看着王書輝那張歲月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臉,已經四十多歲的朱術圳一下子覺得無趣起來。過去沒遇到自己的女婿的時候,自己父女二人有上頓沒下頓隨時都會餓死的時候,朝廷也沒來管自己,自己的親戚們也沒有人把自己當回事兒的。現在自己在這苦口婆心的浪費唾沫星子又是何必呢?

想着自己的女婿對自己的好來,朱術圳又想到:“真要是比起來,崇禎小兒怎麼也不會有我自己的女婿親啊!算啦算啦,反正這天下最終還是要落在我外孫子的手裡。我還折騰個什麼勁兒啊!”

想明白這個問題,朱術圳嘆了口氣,他對王書輝說道:

“不管你是怎麼想的,老夫總覺得,這大明亡在你這個大明的郡主儀賓手裡,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味道。要是你還聽老夫的話,我勸你不要着急,等到那幫子闖軍滅了大明,你再出手也不遲。這樣你以後登位總是名正言順啊。”

旁邊伺候的劉若愚聽了這話真的有幾分驚訝了起來。他和朱術圳一起生活了也有幾個月的時間了。從這幾個月的表現看,他還以爲朱術圳不過是千千萬萬混吃等死的大明宗室中的一員而已。倒是今天他最後的這幾句話,纔有了幾分帝王血脈該有的權謀味道。

而王書輝說出的話,則更讓劉若愚驚訝。

王書輝聽完了朱術圳的話對他說道:

“岳父,你這話說的似乎是我本人要滅亡這個大明朝似的。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復興黨人是人民服務的,我們復興黨人是要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革命早就已經蘊藏在人民當中了,是因爲這個大明朝擋了人民生存的道路,是因爲人民要滅亡這個大明朝,所以纔有了我們復興黨的崛起,纔有了人民踊躍的參加積極擁護。”

“人民,只有人民纔是歷史的創造者。任何一個人和政府,最終都要接受人民的審判,接受人民給予他們的命運的。”

劉若愚聽了王書輝這猶若驚雷的話,不自覺的問道:

“若這麼說,貴人這多年來的籌劃準備,難道不是爲了登基大寶不成?”

王書輝按照自己的想法隨口回答道:

“革命了的人民,覺醒了的人民,都會知道,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我做的哪門子皇帝?登什麼大寶啊?”

聽了這話,劉若愚愣住了。

但是和剛纔的灰心喪氣而認命顯得有些低落不同,朱術圳帶着些冷笑對王書輝說道:

“你這就是自說自話了。我看你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裡。”

“你自己不想當皇帝,等到了那個時候,可就由不得你了!”

“你既然說你們復興黨要爲人民服務,要聽老百姓的話。我問你,如若是到了那一天,這天下的老百姓都要你做個皇帝,難道你還不當不成?!”

王書輝對此完全不相信。他認真的告訴朱術圳,人民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羣衆的思想是理智的。然後他就覺得對話已經沒有必要進行下去了。和自己的老丈人打了個招呼之後,他就離開了枝江王府。

王書輝畢竟是個現代人,他對於人民的認識還是比較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後世中國人對於皇帝的非必要性的充分認識,那是建立在上百年的近代屈辱的歷史上的。在接受了無數的動盪和災難,中國人才用了一百年的時間最終選擇了一條明智的道路。即使這樣,建國後居然還有諸多的奇葩在封閉落後的農村搞什麼稱帝的鬧劇的。

在王書輝這個出生於八十年代的人看來,皇帝這個東西對於他是個非常搞笑的,一般都是作爲耍寶或者調笑的概念。比如說,他就曾經聽過本院系的同事們把系主任那個很有氣場的老太太稱爲“慈禧老佛爺”的。再比如說,網絡上經常把俄國領導人普京戲稱爲“普大帝”。反正對於現代人來說,皇帝這個概念都是那種非現實的,類似於外星人之類的非理性概念。

但現實是,不說目前廣大的還沒有接受充分教育的,沒有完成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改造的普通人,就是目前急劇擴張,總人數將近五萬人的復興黨內部,對於王書輝當皇帝這件事情,其實都有和王書輝完全不同的想法。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復興黨高層,主持黨政軍三個方面工作的復興黨中央委員會主任孟離,復興黨中央軍委主任、復興軍副總政委唐亞峰,復興黨中央政務院主任陳封,在這三個人看來,自己的老師,復興黨主席王書輝就應該當皇帝。

只不過和下邊的那些復興黨的黨員幹部認爲的,自己的老師、自己的領袖當了皇帝,自己就能夠成爲從龍之臣,從而成爲公侯伯子男之類的貴族,最終和皇帝陛下一起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不同,孟離是從中國傳統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他認爲沒有皇帝這個職位在上面的話,大部分中國人可能會無所適從。

陳封則是從政府機構的權威角度,從實際工作中的經驗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他在實踐中越來越發現,在復興黨的政府機關裡面,對於幹部的任命調整,因爲制度的原因總是非常的遲滯和緩慢。不管是哪一層級的幹部調整,都有一個黨委會在那裡作爲一個環節存在,總有一個黨委會在那裡擋住政府的命令。

陳封甚至發現,如果不是王書輝直接介入或者王書輝直接發話或者批文件的話,他自己想要推動人事變動,都要直接受到復興黨中央的干涉。

陳封倒不是對黨的領導不滿,而是他認爲黨中央其實對於幹部的瞭解沒有政務院方面多。畢竟政務院是通過數據,通過政府的成績就能確定幹部的稱職與否的,而黨中央則是要通過調查研究的方式去了解那些幹部,這個過程實在是耽誤事情。

所以在陳封看來,常規人事變動當然還要按照組織原則進行,但是那些比較着急的,比較急需的人事變動,就是需要快速的跳開黨委方面進行。這樣一來,他就認爲,王書輝成爲超然於復興黨的制度和組織原則而存在的皇帝,就可以很好的支持他的很多工作。

和孟離、陳封不同,外號唐憨子的唐亞峰想的問題非常的直接。對於復興軍這個復興黨的槍桿子來說,她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效忠對象的問題。

說起來似乎這不應該成爲一個問題。十年來,人民子弟兵的概念,隨着常年的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說已經在復興軍內徹底的樹立了起來。復興軍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的子弟兵服務於人民,效忠於人民,這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和復興黨爲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相照應的。

但是對於復興軍這個相對封閉化的集體來說,對於在這個相對封閉的集體裡訓練、學習和成長的十幾萬將近二十萬的復興軍戰士們來說,別說人民這個概念過於虛化了,就是代表人民的利益領導人民的復興黨,都是相當虛化的。

復興軍的思想建設可能得說比歷史上的那支偉大軍隊還要徹底。

人家是支部建在連上,復興黨是支部直接到達班這個最基本的單位的。但是歷史上的那支軍隊之所以偉大,那是因爲他們是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國家和民族的危機危難磨礪中經過了幾十年的鍛鍊的。在這個艱難困苦的過程中,這支部隊和這支部隊的戰士們,才最終徹底的認識到了黨的偉大和英明。

可是復興軍就沒有這樣的經歷了。從戰士們的出身上看,兩支部隊差不多,甚至復興軍的戰士們更加的落魄悲慘一些。但是他們可沒有機會接受那種真的是在地獄中的考驗的。進了部隊,接受了艱苦的訓練,掌握了近現代的武器,接受了相關的教育,然後他們就開始接受文化和思想教育。

另一方面,復興軍面對的敵人,是比螞蟻還脆弱,比蒼蠅還無能的敵人。演習比實戰還辛苦還危險,這是復興軍內的共識。

無論是從裝備水平上,還是從訓練組織上。無論是從單兵素質上,還是從思想意識上。無論是農民造反軍,還是土匪山大王。無論是明朝政府軍,還是女真侵略軍。它們這些東西,在復興軍,在復興軍戰士面前,都是摧枯拉朽的就被消滅掉了的渺小對象。

特別是因爲復興軍的前身是思想建設相對薄弱的王書輝的家丁隊伍,所以從這支部隊建立之初,效忠王師尊,效忠王老師,效忠給了他們吃給了他們穿,給了他們堂堂正正當個人的機會,讓他們能夠讀書學文化從而出人頭地的王書輝的想法,從一開始就一直在復興軍中存在着。

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國際歌》在復興黨內部,在行政系統裡唱的響,在黨委系統裡唱的響,但是在復興軍裡面,她就是唱不響的。爲什麼?原因很簡單,部隊的指戰員們對這首歌不認同。

在他們看來,這世上就是有一個救世主的,這世上就是有一個人把勞動果實搶過來給了他們,這世上就是有一個人有絕對正確的思想,絕對英明的領導的。這個人,就是王書輝。

除此之外,有一個細節王書輝根本就不知道。在復興軍內的入黨儀式上,在復興軍內的人員升遷上,在復興軍內的各種活動中,擺放王書輝畫像的習慣從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部隊裡的幹部隨着工作變動把這個習慣帶到了黨委系統和行政系統被王書輝看到,王書輝以爲這是出現了偶像崇拜的苗頭,立即就制止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這個事情的根源其實是在部隊裡面,而且現在一直都是這樣。

所以對於唐亞峰來說,王書輝成爲皇帝,才能讓王書輝創造的各種制度各種組織原則,特別是王書輝創造的這個復興黨變成一個具體化的,具有神聖意味的東西。只有這樣,復興軍才能夠通過成爲效忠王書輝的軍隊,變成效忠王書輝創造的爲人民服務的復興黨的軍隊。

唐亞峰曾經就對顧國樟說過,在復興軍裡面,教導員體系能夠真正的成爲管理復興軍的政工幹部體系,教導員系統能夠徹底的壓制住那些各級的軍官,那就是因爲教導員的最高領導,是復興軍總政委王書輝。正是因爲復興軍的總政委是王書輝,所以他們這些副總政委、軍團政委、總教導、教導主任、教導長和教導員們,才能在部隊裡有權威。

作爲復興黨的高層的三個代表,孟離認爲王書輝當皇帝是遵循人民羣衆的習慣習俗。陳封認爲王書輝當皇帝有利於行政機關的人員調整和各種工作的開展。唐亞峰認爲王書輝當皇帝是對復興黨指揮復興軍這杆槍的最終保障。

所以即使王書輝早就在他們面前對“皇帝”這個頭銜和“皇帝”這個頭銜在封建社會中所代表的東西多次的表達了嘲笑和嗤之以鼻了,可是這三個可以說代表了復興黨黨員們最高認識水平和實踐經驗的幹部,仍舊覺得王書輝有成爲“皇帝”的必要。

用算得上是老政工的孟離的話說,封建主義的皇帝不好,那老師完全可以不當一個封建主義的皇帝啊。當個人民擁戴的,代表了人民利益的人民民主制度下的皇帝不就完了嗎?

陳封這個實用主義者的想法更直接。他的看法是,“皇帝”只是一個稱號而已,它和排長、連長,科長、處長,這些職務其實是一樣的。王老師當皇帝,也不過是多戴了頂帽子,多了一個兼職而已。

至於唐亞峰則是在私下裡對顧國樟表達了另外一個方面的意思。不管老師是當皇帝或者是什麼其他的頭銜,反正到了新國家建立起來之後,老師都必須有一個超然於復興黨、復興軍和政務院而又能夠表達復興黨、復興軍和政務院都必須受到老師領導的職務。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復興軍既相對獨立於黨和政府,又與黨和政府處以一個集體中。

當時顧國章腦洞大開的提出,老師完全可以保持現在的職務不變,再加上個皇帝頭銜就好了。

唐亞峰嘟囔了兩遍“復興黨主席、復興黨中央政務院院長、復興軍總政委、皇帝陛下”這個令人噴飯的頭銜之後,吧唧了吧唧嘴對顧國樟說道:

“除了有點長以外,倒是把我說的那個意思表達出來了。”

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39章 妖僧(3)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1章 穿越(1)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79章 大練兵(3)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18章 起步(2)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373章 在山東(8)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7章 準備(3)第79章 大練兵(3)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2章 婚事(4)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26章 開始(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05章 終結者(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75章 大豐收(1)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306章 終結者3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75章 大豐收(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77章 大練兵(1)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29章 日常(1)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384章 東改編3
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39章 妖僧(3)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1章 穿越(1)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79章 大練兵(3)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18章 起步(2)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373章 在山東(8)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7章 準備(3)第79章 大練兵(3)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2章 婚事(4)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26章 開始(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05章 終結者(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75章 大豐收(1)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306章 終結者3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75章 大豐收(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77章 大練兵(1)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29章 日常(1)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384章 東改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