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

飢餓這種感覺,王書輝是從來沒有感受到過的。。他不是很理解這種感受。但是,王書輝知道,飢餓這件事情,絕對是個非常可怕的事情。這還是他到了明末,開始收攏和組織流民之後才發現的問題。

在最開始的軍事訓練中,士兵們對於像打軍棍和關禁閉之類懲罰的反應並不是很強烈。直到有一次,王書輝對在一次長跑中,排在最後的一個班,處以一天不許吃飯的懲罰的時候,那個班的士兵們在臉上普遍表現出來的那種恐懼和慌張,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知道,那個時候王書輝收攏的第一批流民,可是已經吃了半個多月的飽飯了的。

復興軍裡所有的士兵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管炊事班做了多少東西,不管這些東西的味道好不好吃,但是,無論是哪一級別的幹部和士兵,都不會剩下一丁點兒的東西下來。

比如說現在他們吃的這種行軍乾糧吧。午餐肉罐頭,雖然大家已經吃了很多了。但是,大家仍舊非常的喜歡,這個就不說了。關鍵是行軍乾糧的主體,“壓縮餅乾”這個東西。

玉米、土豆、地瓜在被蒸熟晾乾後,打磨成細砂狀,和食品加工廠用雞鴨豬羊等動物的下水烘乾後磨成的顆粒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各種調料和乾菜葉子等物攪拌均勻。最後,用蒸汽機帶動的機械,全部壓成一塊一塊的磚狀物。

王書輝雖然不是個喜歡矯情挑食的人,但是,對於這個“壓縮餅乾”,他真的也是相當的不喜歡。用水把糧磚煮成糊糊狀還好。雖然糊糊的顏色讓人看了會覺得非常的可疑,但是總的來說,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還都可以下嚥。關鍵是這個“壓縮餅乾”的另一項使用方法,幹吃。王書輝真的相當頭疼。

就說今天中午的時候在船上吃午飯吧。王書輝和戰士們一起就着水壺裡的涼開水,往肚子裡咽“壓縮餅乾”的時候,他是恨不得拿個鐵筷子出來,順着喉嚨把嘴裡的“壓縮餅乾”直接捅到肚子裡的。王書輝比較慶幸的是,周邊的士兵們在吃飯的時候,臉上也表現的相當苦大仇深。這才讓他心裡對自己“嬌生慣養”的懷疑煙消雲散了。

十二個小孩子進了軍營之後,立即就被警衛連的戰士送到軍醫院的營地裡去了。在復興軍裡,軍醫院裡的女性士兵是最多的。在整個復興會的機構裡,除了紡織廠以外,所有的女性基本都集中在衛生部門。

明朝末年的年輕女子們,可不是現代社會裡那些養尊處優的女孩子。她們不可能看到一羣小孩子就說什麼“好萌啊”之類的話,然後做出各種“千姿百態”的花癡狀。當然了,這羣明末時空裡嚴重營養不良,全身骯髒不堪的小孩子,也不可能看起來很“萌”。反而一個個乾巴瘦小,像一羣土耗子似的。

一聽說來了一羣小孩子,女衛生員們二話不說,先是把這羣小孩扒了個精光,然後就把他們趕進軍醫院的洗澡房裡了。之後,一羣本身也不過十幾歲的女衛生員,像洗衣服一樣,用肥皂和刷子把十二個小孩從裡到外刷了一遍。

等到一羣小孩子穿上了新衣服(復興會紡織廠出產的產品,就像帶袖子的麻袋一樣,用粗布製成。穿的時候往頭上一套,之後收緊腰間的麻繩子就可以了。)的之後,才被組織起來吃飯。

今年十一歲的莫大頭是這羣小孩子的首領。這十二個小孩子,都是沒爹沒孃沒人管的孩子。普通人家沒有多少存糧,往往災荒一發生,年紀大食量大的大人就會被先餓死。

•тtκan•¢Ο

是的,在現代社會裡,有很多人在只喝水不吃飯的情況下,能夠健康的活十幾天的時間。但是,這種情況是有前提的。現代人不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絕大多數的現代人往往都是營養過剩的狀況。可是,古代人,特別是古代的平民就不是這樣了。

以明朝末年的這個情況來看,老百姓是普遍的營養不良的。在沒有饑荒的情況下,其實他們就處於一種半飢餓狀態。一旦發生了饑荒,不用很長時間,頂多四五天的功夫,一個人就餓死了。莫大頭帶着的這些孩子,就是父母兄弟早就已經餓死了的。

整個李家店這裡,除了地主家早早的就把糧食和細軟什麼的一起帶進了縣城。其他的人家,在餓死了三分之一後,也都被迫成了流民,現在聚集在縣城外面等死。

莫大頭本身是個孤兒。作爲一個孤兒,能夠用乞討等辦法活到十一歲,他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強的。作爲一個乞丐,莫大頭在十一年的生活中積累出一種動物性的本能。早在三四月份的時候,他就預見到今年恐怕是個荒年。在這之後,他拼盡了力氣,慢慢的儲存了一些吃的東西。

靠着這點吃的東西,和他練就的一身在江邊逮魚,在山上狩獵的本事,他不僅堅持到了現在,還斷斷續續的收攏了十幾個和他一樣的新晉孤兒。不過即使這樣,莫大頭等一干孤兒們也早就在三天前彈盡糧絕了。直到今天覆興軍突然出現,這羣小孩子才產生了一些活下去的希望。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不管是有家庭還是孤兒,在這個時代裡,看到有組織成隊伍的大規模的人羣出現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一樣的,那就是恐懼。

別說像復興軍兩個人營一千多人這麼大的規模了。就是幾十個人的隊伍,絕大多數古代人也是很難見到的。你看古人在說到某家某家的什麼事情的排場很大的時候,這個排場很大,指的就是人很多,不是說他家出動了多少輛汽車之類的事情。

但是,和無比恐怖的飢餓相比較起來,一大堆有組織有紀律,行事明顯帶着規矩制度的軍隊,它的可怕性就明顯的下降了。

作爲孤兒頭領的莫大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機警,他沒有領着大家直接上前乞討。他根據經驗,帶着大家在天黑之後,準備偷偷的進入復興軍的駐地,悄沒生息的弄些吃的東西。

原本他還準備領着大家等一等,等到天再黑一點兒的時候,再溜進去。可是,復興軍吃飯的時候,飄散出來的食物的香味,打破了莫大頭的計劃。不僅是那些年紀小的孩子,就是他自己,也被香味干擾了判斷,早早就摸上來了。

說起來,這羣小孩子,在半乞丐半獵人半漁夫的莫大頭的領導下,潛伏滲透做的還是相當的出色的。至少復興軍駐地的瞭望塔就沒有發現他們,最後他們還是在接近第一道鐵絲網邊緣的時候,被巡邏士兵帶着的狼狗發現的。

飢餓是對人類尊嚴最大的挑戰。這句相當文青的話,說的還是比較實在的。雖然不管男女,十二個小孩子都被剛剛進行完的一套淨化程序,弄得相當的失魂落魄。可是,當他們每個人領到一碗加了午餐肉的糊糊的時候,他們都忘記了剛纔的有些屈辱的經歷,狼吞虎嚥風捲殘雲的吃了起來。

看着他們吃飯的衛生員相當的細心,這些糊糊都是比較稀而且已經晾涼了的。看着他們的吃相,這些剛剛脫離流民生活不久的年輕女子,也動了點惻隱之心。年紀最大,曾經有過一個孩子的護士長,還溫聲的安慰了他們幾句。

王書輝看到這十幾個身上穿着很肥大的套頭袍子,腳上穿着草鞋的小孩子,心裡有些不舒服。說實話,到了明朝末年這個時空裡,王書輝雖然已經見到過非常多的模樣可憐,很像現代媒體裡的那些非洲難民的老百姓了。可是,他還是第一次看到年紀這麼小的難民孩子。

要知道,一般情況下,能被吸納到復興會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已經經過一次或者幾次淘汰後的青壯年。這樣的小孩子,在災荒當中是很少能夠堅持下去,等到復興會的吸收的。

王書輝把這羣跪在地上的小孩子挨個扶起來,臉上帶着點笑容,輕聲的詢問他們的身份。不過,除了一個叫莫大頭的年紀最大的小孩子,能夠明明白白的回話,其他的小孩子因爲年紀太小或者害怕的緣故,話都說的不太明白。

他讓警衛連把其他的小孩子帶下去安置,單獨留下一個莫大頭問話。

通過莫大頭,王書輝才知道,鬆滋縣的旱災在四五月份就開始了。四月和五月整整兩個月,鬆滋縣都是滴雨未降。六月份的時候,地主和家裡有些積蓄的人家就都逃進縣城裡。其他的人,從六月份開始就餓肚子,到了六月末的時候,在很多人開始餓死的情況下,整個李家店的人才開始逃荒。

現在,李家店這個地方,就只剩下莫大頭領着的這羣小孩子,這麼十幾個活人了。

讓人領走了莫大頭,王書輝確定了兩件事情。第一是,目前整個鬆滋縣的情況都不是很好,絕大多數的人都已經淪爲災民了。第二就是,地主富戶們帶着糧食和金銀,都集中在鬆滋縣縣城裡。

王書輝走出帳篷,朝北方鬆滋縣城的方向望了望。看着一片漆黑的夜景,王書輝心裡開始冷笑了起來。

黑暗中,王書輝的笑臉顯得特別的猙獰。

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2章 起步(6)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75章 大豐收(1)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372章 在山東(7)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83章 東改編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310章 終結者7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67章 在山東(2)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0章 起步(4)第372章 在山東(7)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73章 審判(1)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1章 穿越(1)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21章 起步(5)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31章 日常(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5章 理念(3)第309章 終結者6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12章 婚事(4)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80章 大練兵(4)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
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2章 起步(6)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75章 大豐收(1)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372章 在山東(7)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83章 東改編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310章 終結者7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67章 在山東(2)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0章 起步(4)第372章 在山東(7)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73章 審判(1)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1章 穿越(1)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21章 起步(5)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31章 日常(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5章 理念(3)第309章 終結者6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12章 婚事(4)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80章 大練兵(4)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