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

有人說,現代人的心理年齡要比過去的人心裡年齡小很多。

不少人都認爲,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到了二十多歲還是個孩子,心理方面還沒有成熟。其實,即使在古代社會裡,二十多歲的人雖然已經結婚生子了,但是他們也不過是因爲生存的重壓而感情麻木了而已。從心理上講他們和現代的年輕人是一樣的。

聽到王書輝那一句“挺辛苦的吧”,在農場的工作中確確實實的體會到不少艱苦和困難的楚思衛眼圈一下子就紅了起來。

孩子遇到了父母,自然而然的就要傾訴心裡的委屈和難受。這一點是古今相通的。楚思衛被王書輝的那句“挺辛苦的吧”觸動了心絃,肚子裡的委屈和難受就一下子噴涌了出來。之後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楚思衛把四年多來遇到的各種難受的事情向王書輝傾訴了個夠。

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社會。農業社會中的人和工業社會中的人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人。

過去在復興黨的直管體系內工作的時候,無論是工廠裡的工人還是商業部門的工作人員,雖然他們也都是農業社會裡的人,但是畢竟他們都是在復興黨治下經過了充分的工業生產建設培訓和教育的人,他們身上是有着基本的紀律意識和組織意識的。

用一句通俗的話講,這些人雖然本身沒有意識到他們身份的轉化,但是他們在生活和工作習慣上也都是工業化了的。部隊的情況就更是如此。部隊是個高度紀律化和組織化的環境,戰士們常年接受的都是系統化專業化的培訓和鍛鍊。

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在王書輝身邊學習到相應的知識,積累了相關的經驗的楚思衛當然是如魚得水的。

和復興黨的工業部門、商業部門和部隊比較起來,雖然復興黨的農場也是通過工業化手段進行生產和組織的單位,但是因爲相對的農場職工們接受的紀律和組織方面的教育和訓練不足,而且他們在接受教育和訓練的時候並不是像工廠工人和部隊戰士那樣是完全的封閉化的徹底的情況,這就使得,這些雖然被複興黨專門的進行了最小化家庭分割和全面地域混合的農場職工身上,仍舊充滿了農業社會的舊習氣。

農業社會的人適應不了工業化的生產形式和高度組織化、紀律化的標註化生活不假。同樣的,工業社會的人也是無法面對生活散漫,無視紀律,組織化低下的農業社會的人的。

雖然已經被複興黨強行分割成雙人家庭或者三人家庭的單位,雖然六十歲以上老人(很少)都被安排到退養院生活,只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勞動,滿週歲的孩子也都被聚集到幼兒園、學校和生產建設兵團生活了,但是已經全面單純化的只接受了簡單培訓的農場職工,仍舊不是那麼好管理好領導的人。

讓他們搞好衛生,他們不願意;讓他們學習文化,他們不積極;讓他們參加軍事訓練,他們敷衍塞責;讓他們按照工作要求完成工作,他們隨便對付;

明明都是苦出身,可是在食堂裡吃飯的時候總有人浪費糧食。明明都是一樣的老百姓,他們卻拉幫結派的在農場裡分幫派搞鬥爭。明明每個月把工作幹好,就有基本工資和獎金可以拿,可是他們不是偷偷的開荒地,偷拿農場的化肥農藥搞自己的偷開的地,就是偷拿農場的東西,想要到外面換錢花。

總之各種各樣的奇葩,各種各樣的不講道理,使得年輕的楚思衛頭大如鬥,身心疲憊。

“不是我不想爲人民服務。搞衛生,搞軍訓,這都是爲了大家的身體健康和安全着想。不是我不知道要對羣衆像春天般溫暖。可是羣衆的覺悟就是這麼低。這幫子沒見識的農民,根本就不知道要聽命令聽指揮。你就是再怎麼和他們講道理做宣傳,他們就是不聽你的。什麼工作也幹不好,任何任務都完不成。”

“半年下來,農場自身的損失反倒是無數。不少人明明日子過的很好了,他們卻一個勁兒的偷農場的東西。我明明都告訴他們了,這些都是農場的財產,都是大家共有的東西。可是呢,他們卻說什麼誰拿到手就是誰的。那些沒有參加偷盜的人,不僅不對這些人鬥爭,反而覺得這些能弄倒東西的人有手段,有膽子。農場風氣就這麼一點兒點兒的壞下去了。”

楚思衛滔滔不絕的抱怨和訴苦,最開始王書輝是不太高興的。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大男子主義的傾向,王書輝非常不喜歡男子漢大丈夫訴苦抱怨。在他看來,有問題就要努力的去解決問題,光是訴苦抱怨能解決問題嗎?

可是聽了楚思衛講了一會兒之後,王書輝也在心裡嘆起了氣來。其實楚思衛說的這些東西,王書輝是深有體會的。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活了十幾年,之後在南方學習和工作了十年時間之後回到老家,他才發現,即使是幾代人都是工人,即使是幾代人都在工業社會裡生活,很多人甚至就是一輩子都在工廠裡當工人的,可是在他的老家那裡,把公共花壇裡的花樹挖掉種菜的;偷工廠的東西出去賣的;把公共體育設施卸掉偷走賣錢的事情,仍舊隨處可見。

工人們都這樣,農民們做的事情就更奇葩了。

明明早就告訴他們那裡是兵工廠的靶場,試驗場了。明明每天都能聽到炮彈的呼嘯聲和爆炸聲了。可是當地農民就那麼不管不顧的偷偷的剪斷明確標識着危險的鐵絲網,跑到靶場裡去開墾土地。

以前的時候,靶場周邊的都是佈設高壓電網的。結果因爲電死了不少偷入靶場的農民,最後高壓電網也不敢通電了。

最讓人無語的是,簡直就是沒有那些人不敢偷的東西。甚至有人趁着工作人員不注意,把沒有爆炸的廢彈從靶場裡偷走的。結果那個人在自己家裡拆卸彈體弄上面的銅的過程中,不小心觸動了炮彈,把全家人包括房子都崩個粉碎。

這可都是在現代社會發生的事情。同樣的情況下,明朝末年的這些農民出身的農場職工,肯定只有更奇葩更難搞。所以王書輝聽着楚思衛的抱怨和訴苦,也只能拍着他的肩膀語重心長的對他說:

“對人的改造,從來都是一個困難的工作。甚至於,想要把一個落後的農業時代的人改造成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人,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

“現在看來,用了四年多的時間,你就能把農場的工作推入正軌,這說明你的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啊!不要灰心喪氣,工作有成績,這說明你的努力還是有成果的。”

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章 穿越(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9章 婚事(1)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308章 終結者5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24章 起步(8)第30章 日常(2)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37章 妖僧(1)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0章 日常(2)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85章 東改編4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3章 起步(7)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36章 理念(4)
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章 穿越(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9章 婚事(1)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308章 終結者5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24章 起步(8)第30章 日常(2)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37章 妖僧(1)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0章 日常(2)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85章 東改編4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3章 起步(7)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36章 理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