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

市場上的貨幣減少的同時商品供應也減少,這種情況有些基本的經濟知識或者有一定商業實踐經驗的人都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貨幣減少的同時商品工業也減少的直接結果就是物價飛漲。

在大明朝這個環境下,在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的限制下,糧食生產的總量一直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況。但是,在這種糧食生產的不穩定,對於大明朝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問題真的不太大。

湖廣地區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是大明朝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不假,可是大明朝也不是隻有湖廣地區纔出產糧食。商品糧存在的意義是因爲他的商品性,可是大明朝的地主官僚們自己就有大量的土地,他們自己的土地上就可以出產大量的糧食。

糧食價格暴漲帶來的危害,是單純的針對中下層民衆的。也就是說它只對普通老百姓有害。

對於那些大地主大官僚來說,糧食價格的上漲對於他們不僅沒有什麼危害,而且他們還非常樂見這種狀況發生。畢竟作爲掌握着大量土地的地主官僚來說,糧食價格上漲,可以讓他們這些手裡握着大量糧食的傢伙們直接獲利。

100塊錢人民幣一斤的糧食,現代的老百姓吃不起。100個銅錢一斤的糧食,古代的老百姓也吃不起。就是在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一個僱工在大規模集中進行生產的紡織工坊裡幹一天的活,最多也才能掙30到40個銅錢。也就是說,普通人幹一天的活兒纔夠買不到半斤糧食的。

是人就得吃飯,不吃飯就得餓死。100塊錢一斤的糧食老百姓吃不起不說,還不一定每天都有的賣。這種情況下,走投無路的老百姓除了造反鬧事以外並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可想。

所以,從1625年開始,本來就已經在大明南北此起彼伏的暴動起義等事件,越發的激烈狂暴起來了。

復興黨統計院在1626年初的統計表明,光是在1625年下半年,復興黨僅僅從蘇州府一地就吸納了流民和難民七萬多人。其中百分之三十的是城市平民出身,百分之七十的是破產農民出身。

總的來說,到了1625年,不僅在鄉村裡生活的農民因爲土地兼併大量的破產,就是在城市裡生活的城市平民也開始走投無路了另類明星。

光是1625年下半年,作爲大明朝紡織工業最發達的人口規模超過一百五十萬的蘇州府,就前後發生了二十多起饑民暴動事件。幾乎所有的暴動都是因爲城市平民搶劫糧食商店引起的。

受小冰河氣候影響較小的江南地區都是這種狀況了,那麼可以想象一下,受小冰河氣候影響嚴重的北方地區會是一種什麼狀況了。

1627年一月,繁忙的武昌府碼頭上一艘大概只有兩百噸左右的小型蒸汽船駛進武昌府碼頭。

因爲碼頭上的船實在太多,所以這艘不怎麼起眼的小型蒸船要在待泊區等待一段時間,等着武昌港務局的工作船的拖引。

因爲等待的時間太長了一點兒,一個身穿儒服的青年人從船艙裡走了出來。因爲剛剛在船尾處研究了好一會兒的蒸汽機,所以這個青年的身上有幾處比較明顯的煤灰印子。

這個青年因爲留着一嘴的鬍子,所以說這要讓現代人來看的話,他到底有多大的年紀了還真就不太好說。不過看他挺拔的腰背和清明的眼睛,這個人應該沒有超過三十歲纔對。

看到這個青年的身影,在甲板中後部的棚子裡掌舵的船長立即把輪舵交給了站在他旁邊的助手。他本人則是一路小跑的走到這個青年身邊規規矩矩的叫了聲“三老爺”。

這個留着一嘴大鬍子,身上還有煤灰印子的青年名字叫做朱之瑜。

朱之瑜原本是和自己的當了南京神武營都指揮僉事的哥哥朱啓明在南京讀書的。最近一段時間,朱之瑜讀書讀得很有幾分氣悶,突然動了想要遊山玩水遊學地方的念頭。

現在的大明朝有多亂,朱之瑜這個書生不知道,可是他那個武進士出身,在軍營裡打了好幾年滾兒的哥哥不可能不知道。原本朱啓明是不同意弟弟出行的想法的,可是他這個有幾分呆氣的弟弟又不是個很好說服的人,所以在一位家裡的管事的建議下,就讓他的弟弟搭家裡去武昌上貨的商船到武昌府來了。

說朱之瑜這個名字一般人可能不太瞭解。可是要是提到朱舜水的名字,比較瞭解明末歷史的人大部分都會知道。這個明亡後組織反清武裝鬥爭,失敗後流亡日本的朱舜水,在後世可是被和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一起稱爲明末清初中國五大學者的人。

當然了,現在的朱之瑜還不是那個亡國亡家被迫流亡的朱舜水。他只是個仍舊在苦練八股一心科舉的普通讀書人。但是,像大部分這個時代的江南地區的讀書人一樣,在思想上比較強調實用主義的朱舜水對於復興黨大力推廣的跨時代的生產工具和大量推廣的工業產品並沒有什麼心理上的反感和牴觸。

朱之瑜在南京讀書兩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松江府地區和老師讀書學習的。在松江地區,復興黨生產的蒸汽機在紡織行業的普及狀況非常良好。只不過,因爲這些機械都是在紡織工廠內的,而紡織工廠裡的女工很多,所以朱之瑜在松江生活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對於蒸汽機卻仍舊是隻聞其名未見其面的。

因爲相對繁榮的商品經濟,明末中國人從上到下,從讀書人到普通老百姓,整體上思想都比較開明。特別是江南地區的讀書人,他們對於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具體的設備技術一點也不排斥。明朝中晚期在中國傳播基督教的西方傳教士,甚至需要用先進的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吸引讀書人,以此作爲他們傳播宗教的敲門磚。

在這一點上,明朝人做的確實要比清朝人好的多了。

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的朱之瑜受江南地區的重商思想的影響,對於一切能夠促進生產的技術都持支持態度。所以,有了能夠近距離接觸蒸汽機的機會,朱之瑜是不會放過的。

因爲朱家這艘採購自武昌造船廠的小型貨船,在行進的過程中需要一直往鍋爐裡填煤,所以朱之瑜還是在船到待泊區,鍋爐熄火之後,纔有機會去觀察蒸汽機的。

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7章 準備(3)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26章 開始(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13章 立足(1)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0章 起步(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3章 立足(1)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0章 日常(2)第36章 理念(4)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308章 終結者5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06章 終結者3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
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7章 準備(3)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26章 開始(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13章 立足(1)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20章 起步(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3章 立足(1)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0章 日常(2)第36章 理念(4)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308章 終結者5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06章 終結者3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