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

就在肖文龍參觀復興會枝江人民醫院的時候,王書輝正在主持召開復興會黨員全體會議。

從朝廷的旨意發到襄陽府的時候開始,名義上王書輝就已經是整個湖廣地區,也就是包括現在的湖北和湖南兩個省份的最高軍事長官了。

名義上的東西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名義上王書輝是整個湖廣地區,湖南和湖北兩個省份三十多個衛所,二十多萬士兵的最高領導者。但是現實是,除了荊州地區和武昌地區以外,湖廣行省其他三十幾個衛所仍舊是那種純粹的封建性質的各自爲政各自爲王的狀態。

王書輝領導的復興會實實在在的掌握着近四萬使用村田步槍和克虜伯75毫米火炮的近代軍隊。按照目前復興會的後勤供應水平,在三個月內將湖廣省內所有的武裝力量全部清除,這樣的事情復興會做起來非常的簡單。可是,王書輝並沒有這樣做的打算。

對於王書輝來說,在農民軍和滿清對大明朝在北京的統治產生根本性威脅之前,王書輝並沒有旗幟鮮明的打出造反旗號的打算。對於他來說,自己最大的問題不是大明朝,不是農民軍,甚至不是滿清,而是復興會自身的建設和發展的問題。

如果單純從軍事力量的角度出發來看的話,目前的復興會就是地球上最強大的軍隊了。

這支完全用先進的工業化產品和一整套工業體系支撐的近代軍隊,領先時代三百年左右的時間。在本時空的地球上,沒有任何武裝力量能夠和復興軍抗衡。

王書輝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單單是現在這種清朝末期水平,更準確的說是,規模比清朝末期的洋務派更大,體系比清朝末期的洋務派更完整的復興會工業體系,仍就缺乏足夠的合格的能夠勝任相關工作的工業化人才。

對與王書輝來說,可能除了軍事系統之外,復興會的工業、農業、醫療、教育等等等等各個方面的人才都非常的捉襟見肘。

按照復興會目前的人才數量,支撐以荊州爲核心,武昌和石柱爲兩翼的復興會主要統治區域都非常的勉強。實實在在的控制在復興會手中的湖北地區的大量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還沒有被複興會充分的統合起來。所以,王書輝把復興會目前階段的工作重點仍舊定位在努力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復興會黨員的素質和能力方面。

王書輝是個現代人,他知道在現代社會裡,一個鄉鎮級別的地方政府都可以從全國幾百萬上千萬的受過高等教育的龐大待業人口中隨意的挑選和選拔具備各種專業知識的人才。

可是現在的復興會在六年左右的時間裡,也不過是使不到三十萬人口基本脫離文盲狀況(接受掃盲教育的人),在工業和醫療方面學校中培養了不到四千個勉強合格的不過是具備小學文化水平的所謂的專業人才,以及五千多個目前仍舊在接受教育的正規小學畢業生和初中在讀生。

復興會這個在本時空的地球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組織,它的九千多個黨員,大部分也不過是接受在職教育,勉強完成了小學教育,目前正在接受初中教育的水平。

建設工業企業,需要專業化的工業人才。管理工業化的國家,需要專業化的管理人才。復興會目前培養出來的人才,建設工業企業都很勉強。對於工業化的社會進行管理,這些人更是趕鴨子上架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一次王書輝到復興會鬆滋地區的一個農場考察的時候就發現。這個農場每年都要向總部申請三到四部用於提水灌溉的鍋駝機。王書輝到了農場之後才發現,這個農場並不是沒有足夠的鍋駝機,而是沒有相應的能夠維修鍋駝機的工人。

在這種情況下,該農場一旦出現鍋駝機出現零部件損壞的情況,就不得不向總部申請新的鍋駝機。實際上,那些所謂的壞掉了的鍋駝機,只要進行簡單的維修和更換相應的零件就完全可以了。

針對這種情況,王書輝專門在工業學校裡開闢了鍋駝機維修和養護課程,專門爲各個工廠和農場培養相應的維修工人。

類似的情況在復興會裡數不勝數。王書輝即使是個穿越者,可是在實踐方面他可是和復興會的那些大明土著一樣,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他也只能被動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其實針對這種情況王書輝也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說以千到一萬,歸根結底是復興會的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那些專業素質比較高,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比較強的人才,都集中在復興會的重工業部門了。

然而,重工業部門生產出來的大量機械產品,一樣需要相應的人才進行操作和維護。就比如說蒸汽拖拉機的操作和維修吧。王書輝也是自己一邊學習,一邊交給復興會的那些工作人員的。

所以,對於王書輝來說,雖然成爲了湖廣總兵可以爲自己和復興會的發展和擴張提供一個合法性的外衣,可是對於王書輝來說,湖廣總兵的頭銜還給他帶來了許多他不喜歡的麻煩。

比如說,對於湖廣行省的那些高級別的大明官員,他就不得不抽出一定的時間和他們敷衍。

王書輝在全體大會上明確的提出了,要在今後三到五年的時間裡,穩步的推廣和擴大復興會的實際統治區域。

他要求復興會全體黨員必須戒驕戒躁,到一個地方就要解放一個地方,建設一個地方。必須把復興會的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和復興會勢力範圍的擴大結合起來。

具體來說,復興會在今後三到五年的時間裡,會採取每到一地就對當地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行整理和統合的策略。穩步的在當地進行農場建設、工業建設和地方政府的建設。

當然了,地方政府建設採取的是軍事先行的策略。所謂軍事先行,不是指復興軍這樣的正規軍的建設。而是指民兵隊的建立(地方治安部隊建立一方面有利於治安工作一方面有利於對當地青壯年進行教育和培訓)和少年營的建立(地方青少年的正規教育)。

對於王書輝來說,復興會的勢力擴張必須和復興會本身的人力資源培養相結合。

儘管復興會內部有些快速擴張佔地盤的急躁情緒,可是王書輝仍就牢牢的掌握着復興會,堅定的執行着自己的策略。時空之門1619

———————————————————————————————

第80章 大練兵(4)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80章 大練兵(4)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13章 立足(1)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08章 終結者5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75章 大豐收(1)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4章 起步(8)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5章 準備(1)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7章 準備(3)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3章 起步(7)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
第80章 大練兵(4)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80章 大練兵(4)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13章 立足(1)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08章 終結者5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75章 大豐收(1)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4章 起步(8)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5章 準備(1)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7章 準備(3)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3章 起步(7)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