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

在現代社會裡,有很多人誤認爲通貨緊縮對老百姓是有好處的。有人產生這樣的觀點,其實是因爲他們對於中國經濟有一種錯誤的認識。

現代中國的經濟制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雖然在大的趨勢上有這種傾向,但是到目前爲止,因爲國有企業的存在,因爲國家相對比較完善的宏觀調控制度,中國的經濟目前還是一種把市場經濟作爲運營手段的高等級的資本運營體系。

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有着無法避免的週期性經濟危機。這種週期性經濟危機其實也不是自然產生的。這種經濟危機是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下,掌握着國家經濟命脈的資本家集團人爲製造出來的。

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來解釋的話我們可以這樣來看,以一個工廠爲例,在這個工廠裡有兩個羣體,一個是掌握生產資料的工廠主,一個是沒有任何生產資料的工人。

工人用自己的勞動製造出商品,工廠主把工人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工人,之後再把出賣商品所得的一小部分交給工人作爲工資。工人們用這些工資再去購買商品。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工廠主把賣出商品的所有所得都交給工人,讓工人們購買自己生產的商品的話,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完美的不斷循環的過程。但是在現實中,工廠主,也就是資本家是不會這麼做的。

他們把自己掌握的生產資料拿出來組織生產的目的又不是爲了做慈善,而是爲了牟利的。這樣一來,每一次生產之後,工廠主都會把出賣商品的大部分所得佔爲己有,而爲了更有效的獲得更多的利益,他會不斷的使用各種方法去降低工人的所得。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非常容易的發現,工人們生產的商品越多,自己的所得其實就越少,工人們生產出來的商品越少,自己的所得仍舊會越少。和生產本身沒有任何關係,因爲有工廠主的存在,他們的收入肯定是越來越少的。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工人們生產出來的商品是多是少,工人們因爲所得都會不斷減少,他們對於商品的購買力是一直處於下降趨勢的。

而工人們買不動商品,他們生產出來的商品就會相對過剩。在這裡,不是商品真的過剩了,而是因爲資本家對剩餘價值的剝削,工人們在缺乏商品的情況下也沒有對商品的購買能力了。

生產出來商品而又賣不出去,賣不出去,工廠主就無法獲利,在這種情況下,因爲工廠主本身的利益導向,他當然不會去增加工人的購買力,而是會採取解僱工人,提高工人的勞動量等辦法降低生產成本。

這個時候,工廠主的做法其實是在進一步的破壞工人們的購買力的。工廠主的做法其實是在加重危機的過程。

當這個危機隨着商品生產的不斷進行而不斷的積累最終爆發出來的時候,工廠主一般就會把工廠關掉,最終讓整個生產過程全部停止掉。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導致經濟危機的不是真的商品過剩了,而是因爲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本身在人爲的製造商品的相對過剩。一方面是大量堆積的商品被資本家爲了保證商品的價格而被銷燬,另一方面是被資本家剝削成赤貧最終失業的毫無購買力的工人們。

馬老人家就是在看清了這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的生產過程之後,才明確的指出,其實只要剝奪了資本家對生產資料的佔有,工人們自己組織生產,就可以保證商品生產過程的健康持續的發展了。

從這個事情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來,經濟危機這種東西,其實主要還是人爲造成的。正是因爲處於統治地位的,佔有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本身的貪婪和愚昧,才最終導致了破壞性巨大的經濟危機出現。

從一個政權的角度來說,能不能有效的抑制生產資料的佔有者,也就是統治階級本身的貪婪和慾望,平衡生產資料佔有者和被剝削的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係,是這個政權能不能繼續存在下去的關鍵。

現代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平穩的發展,之所以會讓很多人覺得通貨緊縮這種經濟危機甚至是老百姓有利的原因,是因爲執政者能夠清醒的認識到怎樣平衡生產資料也就是社會財富的佔有者,和創造社會財富的無產階級的關係,並且能夠通過手中掌握的國有企業調整分配。

與之相對的是,明朝末年的大明王朝就是對社會財富的分配,對掌握生產資料的既得利益集團完全失去控制後走向滅亡的一個典型代表了。

對於生產力落後的封建農業社會來說,生產資料只有土地這一個。在張居正改革之前,在土地和糧食生產還可以被明王朝政府所控制和影響的時候,明王朝政權相對還比較穩固。可是在張居正改革之後,無論是糧食生產,還是進行糧食生產的土地都被市場化的情況下,土地兼併劇烈化,使得明王朝政權徹底的失去了對國家經濟的控制能力。

劇烈土地兼併再加上日益嚴重的自然災害,使得明王朝的國家經濟徹底崩潰。

和歷史上不同,因爲復興黨的存在,因爲復興黨掌握了湖北地區的所有土地,並採取了嚴厲的糧食管控政策,明王朝的糧食危機比歷史同期要嚴重上百倍。而同樣因爲復興黨的工業品傾銷對白銀這種貨幣的強大吸納作用,明王朝的經濟危機比原本歷史上因爲封建地主階級大肆囤積白銀導致的通貨緊縮還要嚴重無數倍。

就像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嚴重的經濟危機需要對生產力的破壞才能被釋放出來,然後國家經濟才能重啓一樣,封建農業社會也必須經歷一個狂暴的,對生產力和人口的大破壞,才能重啓。這就是封建王朝治亂興衰的週期規律。

現代社會的網絡上有種說法叫做,不去作死就不會死。

1630年五月發生在北京城內的周國丈糧行被劫事件,因爲張獻忠攻陷山西各地後,引兵進攻娘子關而被壓制了下去。

要知道一支人數幾萬的闖軍突然攻入當時幾乎毫無防禦能力北直隸地區,這給明王朝中央政府帶來的壓力真是要多巨大有多巨大。畢竟從娘子關一出來就是廣闊的華北平原。裝備了大量戰馬,機動能力極強的闖軍,可是能夠快速移動到北京城外,進攻當時只有京營二十幾萬紙面部隊駐守的北京城的。

就是在這個關口上,崇禎皇帝纔在魏忠賢的勸說下把關在監獄裡的袁崇煥放了出來。而在袁崇煥被崇禎皇帝放出來之後,他才憑藉自己的關係,從一直對明王朝中央政府保持着距離的遼東軍閥那裡,又調來了五萬部隊。

其實就從戰鬥力上說的話,五萬多完全軍閥化,從上到下使用的都是兵爲將有的家丁制度的遼東兵的戰鬥力並不是很高。

不過目前的遼東軍頭祖大壽是袁崇煥的鐵桿,而這次被派往中原統兵的祖大壽妹夫吳襄又是個投機心理很重,在祖大壽麾下地位頗高的人,所以祖大壽纔在吳襄的勸說下,聽從朝廷的命令東拼西湊的派出這所謂的五萬大軍,前來襄助袁崇煥的。

從1630年中旬到1631年下半年的戰事已經證明,在目前的明王朝政府軍中,戰鬥力排在第一位的是孫元化麾下的山東新軍,緊隨其後的是盧象升統領的天雄軍。而人數最多的遼東軍的表現,就和他們的統領者袁崇煥一樣,是個光說不練坑隊友鬧事兒的好手。在正面戰場上數他們的敗績最多。

可即使是這樣,已經因爲崇禎皇帝沒有對閹黨斬盡殺絕,並把魏忠賢留在中樞的舉動,對崇禎皇帝徹底失望了的東林黨人,卻和已經對朝廷生產生異心的袁崇煥竄通了起來,把作戰能力最差,但是在鬧餉兵變上很有一手的遼東軍佈置在了京師周邊。

袁崇煥把五萬遼東兵當成了自己的保命符,以五萬遼東軍威懾朝廷,而東林黨人卻想的更遠,他們想要用這五萬遼東軍來個清君側,“搞個大新聞出來”。

就這樣,在1631年年末,一個大新聞真的出現在了北京城裡。駐守北京城外的五萬遼東軍突然以遼東軍的太監監軍虐待士卒爲由,殺掉了遼東軍的監軍,並衝進北京城內大肆鼓譟。

對於前來安撫的孫承宗,遼東軍方面表示,如果朝廷不能剷除閹黨,特別是閹黨的首腦魏忠賢的話,他們是絕對不會安靜下來的。

已經在位幾年的崇禎皇帝不再是個純粹的文青二百五了,他當然明白這裡面的問題在哪裡。魏忠賢的對頭是朝中的東林黨人,掌握遼東軍的袁崇煥也是東林黨人,出面安撫遼東軍的孫承宗一樣是東林黨人,如果他再看不出來這是東林黨人的逼宮的話,他這個皇帝也白當了好幾年了。

登基四年的崇禎皇帝現在已經搞清楚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沒有閹黨,特別是沒有魏忠賢這個閹黨名義上的首腦在朝中的話,已經滲透到大明政權各個角落的文官官僚集團,肯定會把自己徹底的架空。一旦自己真的殺掉了魏忠賢清洗了閹黨,自己就要和當年的穆宗隆慶皇帝一樣,成爲文官官僚集團的傀儡。

身上有着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血脈的崇禎皇帝當然不想成爲這樣一個傀儡。而且更主要的是,按照朱由檢本人的看法,大明朝到了如今這個危機的時候,一旦自己成爲了隆慶皇帝那樣的傀儡的話,一旦讓東林黨那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掌權的話,大明朝就要陷入一個危險的境地了。

可是另一方面,對於東林黨人的心有多黑手有多狠,熟知內廷掌故的朱由檢也是非常瞭解的。要知道萬曆朝的梃擊案、泰昌朝的紅丸案和移宮案背後,可是都是有着東林黨人的身影的。爲了保證東林黨集團的利益,他們可是不惜弄死朱由檢的老爹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經過了一個多月的鬥爭和糾纏,事件最終以魏忠賢被關押到監獄中收尾。

東林黨人的初步目的達到,所以一場兵災就這樣有驚無險的度過了。

可是魏忠賢的關押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原本被魏忠賢壓制,也是因爲京師危機的爆發,作爲司禮監秉筆的曹化淳並沒有把那件周國丈糧行被劫的案件鬧大。

現在魏忠賢被關押,司禮監的大權徹底被崇禎皇帝的親信太監們掌控之後,爲了能夠贏得崇禎皇帝的信任,在司禮監裡更進一步,曹化淳拉開了膀子,準備要把周國丈的糧行案好好的處理一番。

就這樣,一幫如狼似虎的東廠番子和錦衣衛們,再次出現在已經吃光了口糧又一次迎來了生存危機的南城貧民窟。

不能不說曹化淳選擇了一個很差勁的時機。如果是在糧食被劫之初派出特務審訊偵查南城貧民窟的話,爲了保住已經到手的糧食,這些軍戶們還是有可能出賣宋狗子等人的。可是一年多過去了,原本的糧食早就已經吃光了,重新迎來危機的南城軍戶們現在的唯一指望就是宋狗子了。這個時候東廠和錦衣衛就是再怎麼刑訊逼供,把宋狗子作爲唯一希望的南城百姓也不可能把宋狗子供出去。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宋狗子的身份也發生了改變。過去的宋狗子,最多也就是北京城內的一個成功“社會人士”。但是經歷了京師危機的1630年和1631年之後,特別是和被闖軍方面組織起來的三山五嶽的各路好漢的主動接觸之後,宋狗子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如果說過去他只不過是爲了道義,爲了名聲,爲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的話,現如今已經被闖軍的“特工們”洗了腦的宋狗子心中,開始產生了幾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雄心壯志。

飢寒交迫的民衆,雄心壯志的領導者,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組合。

接到劉長生消息的宋狗子在面對南城百姓被番子和錦衣衛拷打的消息的時候,心裡面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這難道不是做出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嗎?”

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83章 東改編2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5章 立足(3)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304章 終結者(1)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35章 理念(3)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30章 日常(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8章 準備(4)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306章 終結者3第304章 終結者(1)第366章 在山東(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73章 審判(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08章 終結者5第77章 大練兵(1)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8章 起步(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2章 日常(4)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8章 開始(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1章 起步(5)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12章 婚事(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92章 武昌起義(2)
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83章 東改編2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5章 立足(3)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304章 終結者(1)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35章 理念(3)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30章 日常(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8章 準備(4)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306章 終結者3第304章 終結者(1)第366章 在山東(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73章 審判(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08章 終結者5第77章 大練兵(1)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8章 起步(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2章 日常(4)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8章 開始(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1章 起步(5)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12章 婚事(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92章 武昌起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