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

“什麼樣的生活纔是工業化的生活。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什麼時候,大家覺得只要拿着錢,在外面生活比在家裡生活還要方便。那麼工業化的生活基本上就實現了。”

——1622年.王書輝.《工業化是最正義的事業》

鬆滋縣經過兩年的發展,已經變得比枝江縣還要熱鬧了。和枝江縣的中心已經從縣城轉移到商盟鎮和復興城不同。因爲鬆滋縣城就建在鬆滋河邊上,水路交通比較便捷。所以,復興會並沒有在別的地方再建新城,而是直接對原來的鬆滋縣城進行了改造。

雖然復興會在鬆滋建設的一系列工業企業並沒有在鬆滋縣城內。但是,因爲復興會的商業機構和枝江商盟的商業機構都在縣城設立,這就使得原本和一切內地小縣一樣的鬆滋縣城,越發的繁榮了起來。

鬆滋縣的碼頭雖然規模“龐大”(在楊守業看來),看起來比楊守業見過的杭州碼頭還要繁榮。但是,這樣規模龐大的碼頭,並沒有像杭州碼頭那樣充滿了混亂。

楊守業簡單的觀察了一下,就發現整個碼頭已經被分成兩個部分。被大量牆式鐵絲網圍住的碼頭,有一個進口,有一個出口。進口和出口之間,也有鐵絲網分開。

從進口進來的人又被分成兩個部分,雖然看不明白那兩個口子前面的字是什麼意思,但是楊守業還是分辨了出來。

那兩個口子,一個是針對做工的人設置的。因爲大家的穿着打扮都差不多,都有相同的外貌特徵,基本是一眼就能分辨的出來。而另一個口子,則是專門針對前來進貨的商人的。因爲楊守業看到,和他一起搭船的不少商販都從那個口子進去了。

雖然不知道商人那個口子裡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可是,楊守業卻遭遇了一場不太痛快的遭遇。他被口子旁邊坐着的穿着灰色半長衫,戴了一個樣式奇怪的大帽子的人。盤問了好半天。還領到了一張名字叫做臨時身份證的硬紙片。

雖然不能說滿懷期待,畢竟自己是出來做工來了。但是,楊守業原本在下船之前還是比較雀躍的。可是,剛一下船他就經歷了一道盤問。這樣的遭遇,不僅使得楊守業心中不快,而且還讓他非常的不安。

作爲一個衛所裡的種地百戶,楊守業雖然根本就沒有什麼像樣的軍事經歷。可是。他對於軍人的氣質還是比較敏感的。在碼頭上都出都可以見到穿着灰色半長衫,腰間扎着寬大的皮腰帶,腰間佩戴着短長劍(士兵的刺刀),走起路來成排成隊的,負責維護碼頭秩序的人。

統一的服裝,全幅的武裝(實際上只有刺刀和左輪槍)。這讓楊守業這個種田百戶,一下子就感到了這些人應該是某種軍事組織的成員。

可是,一來大明朝的士兵就沒有這樣的穿戴的(實際上衛所兵都沒有什麼像樣的軍裝),二來,在街面上巡街的,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衙門裡的衙役,要不也是巡檢司的巡丁。可按照楊守業的經驗。就是杭州城裡,也沒見過有佩劍配短銃巡街的衙役和巡丁。

更主要的是,在排隊的過程中,楊守業發現,並沒有一個軍兵,向那些商販們所要賄賂的。倒是看到了幾個軍兵,從人羣裡把一個小偷抓了出來,綁在一根杆子上“曬太陽”的。

從楊守業的經驗上來講。兵丁也好,衙役也好,巡丁也好,一般來說他們的工作只有兩個。

一個是向百姓索要賄賂,一個是用鞭子棍棒,彈壓百姓的。可是這兩項大明朝治安人員的“正經買賣”,這些軍兵都沒有去做。反而是真的在抓小偷。向不知道怎麼進關的人解釋走法等等。這實在是太反常了。

人類對反常的事物就會感到畏懼,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所以,楊守業僅僅在從下船到出關這一小段時間裡,就見到了這多反常。他心裡感到不安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好在,在出口處,楊守業的那個熟人正在等着他。

毛二毛不是個外號,而是個正常人的名字。擁有這個大號的人,就是正在碼頭出口處等着楊守業的那個熟人。

如果說,因爲災民是老百姓受災變成了災民,並不能算一個社會階層的話。毛二毛就是在大明朝社會地位最爲低下的人了。他是個軍戶家裡的三子,是個正經八百的軍餘。一個軍戶家裡只有一個正兵的名額。要是這個軍戶家庭中有其他的男孩子,那他們就是軍餘了。

正兵每年還能領到一丁點的糧食和銀錢補貼家用,而軍餘日子就更加的悽慘。除了給衛所裡的老爺們種地當農奴之外,他們是任何其他的收入來源都沒有的。

毛二毛的運氣不錯,因爲杭州衛裡突然多了個百戶。他被從原來的百戶所裡抽調了出來,在楊守業的祖父那裡當上了一個正兵。

原本以爲自己脫離了軍餘的身份,變成了一個正兵,從此就能領上軍餉了。沒想到,自己的新上司,楊守業的祖父,是個萬事不出頭的老實人。結果,他這個正兵當的,和原來的日子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好在楊守業的祖父知道自己養不起麾下的士兵,所以,對於他們外出做工之類的事情,基本上不聞不問。毛二毛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出去自謀生路的。

大明朝不是現代社會。想要打工謀生,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在外面混了十幾年,毛二毛在四十歲頭上遭遇了一場大災,變成了流民,之後就被複興會吸納了進來。

因爲懂些泥瓦匠的技術。毛二毛經過訓練後,被分配到了復興會基建三隊。成了一名光榮的,從事建築工作的生產建設兵。

前不久,毛二毛想要回老家把家人接過來。正好是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被革職的楊守業。念着他祖父的一份香火情分。毛二毛才準備給落難中的楊守業介紹個工作。

整個鬆滋縣現在的變化是很大的。要是一個現代人突然出現,會認爲這是一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小縣城。

原本只有一條大街的鬆滋縣城,現在被共有橫三縱三六條街道,和一條環城道。道路全部是用本縣水泥廠生產的水泥鋪設而成的,可供四輛馬車並行的四車道。街道中間高兩邊低。街道兩邊各有一條一點五米見方的用磚石砌成的明渠。

明渠旁邊栽種了王書輝用時空門從現代引種的速生林木。經過兩年多的時間,這些樹木已經長的很大了。

整個縣城目前除縣衙外,已經沒有任何單層建築了。街道兩側的房子,全都是最低兩層的紅磚青瓦大屋頂的樓房。有人會覺得一個古代縣城,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磚瓦來修樓房。那是他不知道復興會在鬆滋縣本地建立的,總人數四千人的,大量使用蒸汽機械和現代技術的鬆滋磚瓦廠。

當然了。除了一條街道目前比較繁華,有大量的商業機構和管理機構駐紮以外,也就是碼頭區的那兩條街比較熱鬧。現在正是白天上班的時間,其他幾條街道的工人住宅區,除了偶爾學校下課時有些小孩子們的歡快叫喊聲以外,大部分的時候都是一片安靜。

毛二毛領着楊守業去的就是鬆滋縣最繁華的第一大街。

這條街兩旁的房子雖然也都是些兩三層的紅磚青瓦的樓房。但是卻非常的熱鬧。復興會鬆滋黨委,復興會駐鬆滋縣辦事處,復興軍鬆滋司令部,復興會鬆滋生產建設兵團總部,復興會鬆滋公安局,復興會鬆滋通商處等主要機構,都在這條街上。

這些機構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可能關係不大。不過。這條街上的其他一些機構,則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裡同時也是復興會鬆滋銀行,復興會鬆滋供銷處,復興會鬆滋商社,復興會糧食局等一系列民生部門的所在地。

枝江商盟,和鬆滋縣在復興會完成土改後,剩餘不多的比較知分寸的地主士紳,被枝江商盟吸收統合而成的分支機構。鬆滋商盟的一些買賣,也都在這裡。

毛二毛在枝江縣幹了一年多,在鬆滋縣也已經幹了兩年了。他對於復興會治下的生活是非常的熟悉的。但是,楊守業卻是個第一次到復興會地界的菜鳥。一方面是出於一種炫耀的心理,一方面也是真心的希望楊守業能夠快速的融入鬆滋縣的生活。所以,毛二毛承擔起了楊守業的嚮導,解說員的工作。

他們的第一站。是一個規模很大的食堂。

鬆滋食堂是復興會的附屬企業。因爲復興會本身掌控着整個枝江和鬆滋,以及部分荊州府地區(荊州衛的土地已經全部被複興會吸收)的大量土地,十多個大型農場,二十多家養殖場。復興會農業部門每年出產的糧食和雞鴨魚蛋等。已經不是日益擴大的復興會組織可以消耗的了的了。(農田基建,高產作物,機械化生產,科學種養,初級化肥和飼料。在這些條件下,複習會下屬農業單位和復興會控制的區糧食連年豐收。)

因爲掌握着大量的原材料,同時爲了安置被複興會不斷引進的老弱婦孺。各種輕工企業被大量的開辦。在1622年到1624年三年間,復興會先後新開辦了三家紡織廠,六家罐頭廠和三家捲菸廠。可是即使如此,不僅復興會的商品在市場上仍然供不應求,而且仍舊不能很好的解決女性和老年人就業的問題。

畢竟重工企業對於工人的身體素質是有着剛性要求的。

第30章 日常(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67章 在山東(2)第30章 日常(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1章 起步(5)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72章 在山東(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9章 婚事(1)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305章 終結者(2)第40章 妖僧(4)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8章 妖僧(2)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05章 終結者(2)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1章 起步(5)第36章 理念(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8章 開始(4)第78章 大練兵(2)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78章 大練兵(2)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72章 在山東(7)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69章 在山東(4)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8章 起步(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83章 東改編2第288章 地方工作(1)
第30章 日常(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67章 在山東(2)第30章 日常(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1章 起步(5)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372章 在山東(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9章 婚事(1)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305章 終結者(2)第40章 妖僧(4)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8章 妖僧(2)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305章 終結者(2)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1章 起步(5)第36章 理念(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8章 開始(4)第78章 大練兵(2)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78章 大練兵(2)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72章 在山東(7)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69章 在山東(4)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8章 起步(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83章 東改編2第288章 地方工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