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

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這個道理現代人基本都知道。畢竟這是唯物主義理論最基礎的觀點。

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的話,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道理來:不是古代中國人一個個的都非常的根深蒂固的尊崇儒家的意識形態的。古代人尊崇儒家的意識形態,把仁義禮智信作爲自己的價值觀,這不是說古代人主動選擇了這樣一種意識形態,而是因爲儒家意識形態和古代農業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相符合。

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知道,一旦出現了新的生產力,一旦舊的生產關係不符合新的生產力了,那麼只要有符合新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生產關係和承載這種生產關係的意識形態出現的話,一切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認識世界的人,都會主動的認同和接受這種承載着新的生產關係的意識形態的。

現年二十六歲的馬祥麟就是這樣一個人。

從1621年開始,復興會就已經對石柱土司地區開始了全面的援助。到1625年,整個石柱地區的農業、養殖業、商業、工業在復興會的影響下,全面的向近代化的方向邁進。

在現代良種的和復興會化肥工業的推動下,石柱地區不僅在糧食上實現了全面自給,基本能夠保證年年都能獲得高產豐收,而且整個石柱地區的百姓在復興會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將長毛兔養殖業全面的發展了起來。

因爲復興會在荊州地區的毛紡織廠對石柱地區的兔毛進行定向收購,使得整個石柱地區百姓的在經濟上和復興會形成了一種原材料和生產商相緊密結合的體系。可以這樣說,到了1625年,石柱地區的百姓吃不吃得飽肚子,要依靠復興會每年不斷提供的優質良種。而石柱地區的百姓每年的年收入的多少,要依靠復興會毛紡織廠的收購。

無論是在關係到生死存亡的農業生產上,還是在關係到貴賤貧富的養殖收入上,石柱地區的近五萬百姓全都要依靠復興會。從客觀上講,復興會已經把整個石柱地區的百姓都融合到了自己的體系之內了。

秦良玉作爲石柱宣撫司目前的最高統治者,對於這種情況她心裡是有一定的警惕的。但是,作爲一個有着基本良知的人,秦良玉又不忍心因爲自己的一己之念,就要把復興會的勢力驅逐出石柱地區。

畢竟,別管復興會是不是通過經濟手段綁架了整個石柱土司的民衆,但是在客觀上,石柱百姓的千百年來都沒過上的好日子,確實是在復興會的幫助下實現的。

其實秦良玉也知道,就是自己真的出面反對。就是自己真的要把復興會的勢力驅逐出石柱地區,即使石柱地區的百姓同意了,石柱土司的上層也不會同意的。

作爲石柱宣撫司的正牌子宣撫使,自己的兒子馬祥麟是復興會領袖,枝江郡王的女婿,荊州衛指揮使王書輝的弟子。自己的哥哥和弟弟秦邦屏和秦民屏,還欠着王書輝的救命之情。

更主要的是,目前自己手下的白桿兵的裝備、武器、糧食等全部供給,基本上都是王書輝的復興會提供的。五千白桿兵的所有軍餉,全都來自於復興會幫助創辦的工廠的盈利。就是自己的家族忠州秦家,也是在王書輝的復興會的扶持下開辦了好幾家紡織廠、繅絲廠和玻璃廠。

秦良玉前兩年領着士兵在四川貴州等地作戰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可是等到她回到石柱和老家忠州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前後左右都已經被複興會緊緊的包圍了起來。更要命的是,王書輝派遣到白桿兵中作戰的五百士兵和近兩百名醫務兵,已經和白桿兵上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和戰場上的生死交情。

不過是短短的幾年時間,秦良玉就發現,無論是從感情上,還是從物質上,復興會好像一張細密結實的蜘蛛網一樣,把整個石柱地區和白桿兵牢牢的網在了網中。

近七百名的王書輝手下的官兵,不僅是白桿兵的戰友,更因爲他們常年不懈的在白桿兵中教大家文化,爲大家排憂解難,甚至就是直接的救助大家的生命,使得秦良玉手下的這支天下強軍從偏遠之地的土兵,變成了在貴州和四川被百姓和官府交口稱讚的秀才兵。

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白桿兵從只有十分之一的部隊採用火器(馬祥麟的部隊)到整個部隊五千名白桿兵全部使用火器(復興會專供的閃電槍即復興會兵工廠仿製的恩菲爾德m1853)。整支部隊的作戰方式都是在復興會派遣營士兵和軍官們的指導下完成轉換的。

復興會的這幾百名士兵和軍官,不僅教會了白桿兵新的作戰方式,更教會了這些士兵基礎的文化知識和簡單的意識形態。復興會的這些軍官和士兵不僅僅是白桿兵的戰友,也是白桿兵上下的老師。

等到秦良玉乾淨利索的完成了西南平叛任務之後回到石柱的時候,她發現幾年前窮困貧瘠的石柱已經大變樣了。在復興會的帶領和幫助下,不僅整個石柱地區的平地上的土地變成了連成一片,基礎設施完善的良田,而且原本那些不適合耕種的山地,也變成了一片片梯田。

石柱地區的百姓從過去的以半農半獵的方式謀生,變成了以種植土豆,養蠶養兔,進廠做工的方式謀生。更令秦良玉沒有想到的是,石柱地區居然建立起了一座規模不小的學校和一所口碑極佳的醫院。

經歷了兩年生死鏖戰的白桿兵士兵回到家中的時候,他們聽到的最多的就是家人對復興會和對王大老爺的稱讚。而回了一趟忠州老家的秦邦屏和秦民屏也對王家侄子讚不絕口。

無論是作爲石柱統治者的馬家和秦家,還是作爲被統治者的石柱百姓,都對復興會充滿了熱愛。歸根結底,是復興會用發展生產的方式,全面的提高了當地的生產力水平,繁榮了當地的經濟。畢竟,在過去的日子裡,身處荒僻之地的石柱土司,無論是百姓還是統治者過得都非常的艱難。

秦良玉大可講那些大家要忠於朝廷之類的話。可是無論是石柱地區的上層還是下層,都在復興會的幫助下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相對比從來沒有給過自己任何幫助的高高在上遠在天邊的朝廷,很明顯,復興無論是在哪一方面都知更值得大家的擁護。

秦良玉自己忠於朝廷,她自然也希望自己治下的子民和自己的家人也忠於朝廷。所以,即使知道可能會引起衝突,秦良玉還是準備和復興會決裂。

可是,秦良玉沒想到的是,僅僅是在自家內部的討論中,自己的想法就沒有獲得任何人支持。自己一直忠厚老實的兒子馬祥麟,居然第一次和自己鬧起了矛盾來了。。.。

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7章 準備(3)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05章 終結者(2)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9章 起步(3)第8章 準備(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9章 婚事(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68章 在山東(3)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37章 妖僧(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1章 日常(3)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
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7章 準備(3)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05章 終結者(2)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9章 起步(3)第8章 準備(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9章 婚事(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368章 在山東(3)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37章 妖僧(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1章 日常(3)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