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

復興黨高層有不少有唯生產力論傾向的傢伙。

在這些人眼中,凡是追求技術進步,專精於理工科學問的人,都是很進步,很值得團結的對象。

這就是爲什麼王書輝喜歡秦良玉和盧象升這樣的民族英雄,不喜歡孫元化這樣的明末士大夫,但是復興黨高層的一部分人對於孫元化的欣賞要比秦盧二人高的多的原因。

王書輝不會脫開歷史人物所處的環境去看待歷史人物。對於他來說,在封建社會這個落後的環境裡,在沒有外力干預的情況下,在進步性問題上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是在這個同樣的水平上,在道德操守方面表現良好,這就已經是在客觀環境下最大的閃光點了。

更主要的是,王書輝這個人身上有點現代年輕人的民族情緒。和孫元化這樣沒有在對抗民族侵略方面有建樹的人相比的話,秦良玉和盧象升都是那種在客觀上對抗民族侵略,保衛民族利益的英雄人物。

不過話說回來了,在復興黨目前的體制和規矩下,從復興黨目前的運作機制上講,這個近代化的政黨組織,是全面的按照規矩制度和組織原則進行運轉的。

除了地位超然,有點類似於革命導師地位的王書輝具有跨越組織限制,打破制度和原則對復興黨進行干預的能力之外,即使復興黨高層的那些土著版工業黨人在復興黨內的影響力非常巨大,他們也沒辦法插手復興黨在軍事上的佈置,沒辦法把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強加給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復興軍部隊體系。

軍隊接受的是復興黨的領導,而不是復興黨內的某些高級幹部的領導。

所以復興黨的高層幹部不能直接干預軍隊。同樣的,復興軍中央軍委的頭幾名首長作爲復興黨最高權力機構復興黨中央委員會的成員,甚至唐亞峰和顧國樟身具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員這樣的復興黨核心機構的崇高地位,但是他們也沒法使用他們在部隊的影響力干涉復興黨中央的任何決斷。

制度這個東西的好處就在於,在制度下,所有人都要遵守相同的規矩。

正是因爲這方面的原因,既然作爲唯一具有直接干預復興黨各個方面工作能力的王書輝沒有對自己欣賞的明末英雄人物盧象升特殊對待,那麼復興黨高層的土著版工業黨們,也就沒辦法干涉部隊對孫元化的處理。

這兩個人被複興黨俘虜之後,和四萬多山東新軍以及天雄軍俘虜一起,被複興軍關入新組建的勞改營,開始接受爲期五年的勞動改造。

必須要承認的是,作爲封建官僚士大夫,孫元化和盧象升的個人操守還真是很好的。

要知道,復興黨的戰俘勞改營,從來都是勞動改造和思想改造同時進行的。對封建軍隊的思想改造,第一步就是喚醒封建軍隊的普通士兵們的階級意識,理清封建軍隊內的階級矛盾。這第一步就是對俘虜進行階級教育的過程。

和所有的封建軍隊一樣,當復興軍駕輕就熟的在俘虜勞改營中開展起階級教育之後,那些出身地主官僚家庭的封建軍官們,立刻就被普通百姓出身的封建士兵們孤立了出來。

在復興軍的政工幹部的引導下,平民生活中被地主官僚階級的欺壓,進入部隊後被封建軍官的壓迫,這樁樁件件的剝削和壓迫所產生的悲憤情緒,立刻就從廣大普通百姓出身的俘虜士兵心裡噴涌了出來。

在《白毛女》、《半夜雞叫》等革命戲曲的刺激和教育下,在率先“覺醒”的封建士兵的帶頭控訴下,一場又一場的訴苦會、批鬥會、審判會被迅速的組織和開展了起來。不管是那些死硬的封建軍官還是那些妄圖掩藏身份躲過一劫的封建軍官,都被擦亮了眼睛的俘虜士兵們積極的揪了出來。

他們最後的下場,不是被送上了批鬥會的高臺,就是被送上了審判會的絞刑架。

不過不知道是因爲孫元化和盧象升真的是那麼的道德高尚,還是因爲俘虜士兵和他們幾乎沒有什麼直接的接觸,或者是俘虜士兵們因爲心底裡還有着對他們這種朝廷高官的畏懼情緒。反正在一個月左右時間的揭露和批鬥的過程中,孫元化和盧象升還真就沒有被揭發出什麼劣跡來。

要是孫元化和盧象升是在家族所在地,在復興軍的土地改革過程中被抓的話,這兩個人怕是不死也得脫層皮。但是因爲是在軍隊裡,所以對於這兩個人,復興軍方面還真就沒拿住他們什麼把柄。

剛剛被捕的時候,盧象升還沒有接受自己的俘虜身份,動不動的就鬧死鬧活。甚至於盧象升還胡亂折騰,搞什麼“絕食明志”的戲碼。

可是復興黨可不是什麼三顧茅廬的封建君主,復興軍也不是那種只會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呆瓜。

在復興黨的制度下,優待俘虜這個規矩沒有,但是不許虐待俘虜的規矩還是作爲基本紀律存在的。可是復興黨也有自己專門的規定,那就是,凡是被俘人員拒絕接受改造和教育,在勞改和關押的過程中拒絕配合的,那麼他們就不再是俘虜身份,而是現行敵人的身份。

對於現行的敵人,復興黨允許使用任何手段對他們進行鬥爭和處理。怎麼做都是合情合理的。

盧象升當然不知道復興黨的規矩制度。除了“坦白從寬,抗拒從嚴”,“認真改造,洗心革面”這些在戰俘營內刷的到處都是的標語外,並沒有任何人對盧象升宣佈復興軍的俘虜政策。

盧象升還擺着個封建文人的架子,總認爲自己這樣的士大夫是復興黨籠絡的對象,所以鬧起來肆無忌憚。可是在接受了幾次地窖小黑屋的禁閉處罰,絕食後被複興軍戰士用竹管撬開了嘴硬往裡面灌玉米粥,弄的滿嘴是血,門牙也掉了兩顆之後,終於安安靜靜的老實了下來。

孫元化倒是表現出一副隨遇而安的樣子來。讓他幹活他就幹活,讓他休息他就休息,讓他吃飯他就吃飯,讓他睡覺他就睡覺。半個月下來,原本因爲巨大的壓力瘦的骨瘦如柴的孫元化,現在反倒胖了不少。甚至於他還有精神頭對住在自己對面牢房的盧象升傳播天主教那套邪門歪道。

但是孫元化的平靜和鎮定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

在被俘虜了半個月,接受了半個月的勞改之後,在政工人員的安排下,連續觀摩了兩場勞改營內部的訴苦、批鬥大會和勞改營外的針對滄州當地的土豪劣紳的土改鬥爭會之後,無論是孫元化還是盧象升,他們回到了自己的牢房都變得徹底的面無人色了。

剛開始被俘虜的時候,孫元化和盧象升還以爲復興黨是那種趁勢而起的地方豪強或者居心叵測的大明地方勢力。

對於政工幹部嘴裡“復興黨是爲人民服務的政黨,是爲天底下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謀生存、謀翻身、謀幸福的革命組織”這類的話,他們還相當的不以爲然,認爲這一套不過是那些反賊們矇騙百姓的說辭而已。盧象升還對一羣反賊自命“革命”的事情了冷嘲熱諷了一番。

但是親眼看到被複興黨組織和教育起來的明軍俘虜們在復興軍的政工幹部的領導下,對封建軍官的控訴和批鬥,親耳聽到這些原本就是泥腿子的小兵們集體的喊出“打倒封建地主!”“打倒封建官僚!”之類的巨大吼聲的時候;當看到滄州郊區的普通百姓們被複興黨人“煽動”後,羣情激奮的揭批當地士紳的種種醜事和惡性,最後把那些作爲封建王朝的根基的地主士紳們吊上絞刑架的時候。當時就在現場的兩個人,立即渾身如篩糠般哆嗦了起來,臉都綠了。

盧象升是浙江宜興人。孫元化是南直隸上海人。他們兩個都是出身身家鉅萬良田無數的江南世家。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這樣細論起來,他們的家族積攢出來的巨大產業,其實和所有的大地主大官僚都一樣,哪一個不是有着很多鮮血和人命的啊。

就說孫元化吧,年輕的時候他就曾經幫助家裡管理過一段時間的家族產業。孫元化自己就知道,在上海地區擁有巨大田產的孫世家族,每年光是責打體罰交不起租子的佃戶弄出來的人命就有好幾條。至於其他的因爲家族中的不肖子弟強搶民女,搜刮美童之類的混賬事情,弄出來的人命也積攢出來不老少。

孫元化和盧象升這樣的人,自己當然是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的道德有着明確的底線的。他們自己倒是專精學問,一心進取,立身清正,但是像在滄州地區的土改批鬥中揭露出來的那些後宅婦人那樣,動不動就弄死自家佃戶家奴送進內宅的侍女丫頭之類的事情,可是在他們身邊就發生過很多的。

不說別人,盧象升就曾經親身經歷了自己的老孃以自己身邊的丫頭引逗自己不能專心學業爲藉口,把堂兄送給自己的侍女責打一頓板子,最後關在柴房裡發病而死的事情。

細論起來,別看孫元化盧象升這樣的人似乎品德高尚,但是他們未嘗就真的把那些老百姓的性命真的當成一回事兒了。作爲封建統治階級一員的他們,認爲自己這樣的人,天生的就高人一等,草民百姓們天生就應該接受自己這樣的人的管理和教化。

可是,老百姓到底是怎麼看待他們的?他們在老百姓的眼中到底是什麼樣?老百姓心理到底對於他們這些老爺大人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他們根本就沒有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

他們覺得,百姓就是羊羣,自己就是牧羊人。羊羣就該接受牧羊人的牧守。他們認爲自己是父母,百姓就是子女。作爲子女,只能順從的接受父母的安排。

但是,到了現在,當他們成了復興黨的俘虜之後,在他們觀摩了明軍士兵和滄州百姓的訴苦會和批鬥會後,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面對那些羣情激奮的質問和喝罵,自己難道就真的能在百姓面前說出什麼成道理的話來嗎?

孫元化和盧象升的文化基礎都很不錯,所以兩個人在進入勞改營之後,在文化學習方面的表現還是比較出色的。

戰俘營的教導員都是從復興軍裡臨時抽調出來的。因爲他們在部隊裡承擔的是對戰士們的政治和文化教育工作,所以他們在部隊裡都養成了習慣,對於那些悟性高學習好的戰士,他們都會比較欣賞。這樣一來,在戰俘營裡面,孫元化和盧象升這種學習速度快的學員,就受到了他們的教導員的關注。

盧象升和孫元化這種身上有功名的高級士大夫,原本對於負責他們的那個復興軍“小吏”並不會放在眼上。可是一段時間的接觸下來,他們就被這名他們眼中的“小吏”,實際上已經通過了初中學力考試,正在準備考取復興黨的高級士官學校的排級教導員,在學問上真正的折服了。

可能在文學文字詩書禮儀方面,這個教導員比不上兩人。但是在數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方面,這個完成了初中教育的教導員是在知識上對兩人進行全面的碾壓的。即使像盧象升這樣在自然科學上沒有什麼高深認識的人,也對這個教導員的數學知識敬佩不已。

特別是在對於“簡體字”和“白話文”方面的討論上,盧象升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小吏口中說出的“文字是爲了傳播知識,教育是爲了有效普及而存在的。所以簡體字和白話文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讓所有的人都能夠接教育。簡體字和白話文容易掌握,這就給那些沒有足夠教育資源的人提供了自學成才的便利。”之類的話,真的有幾分通達通透的文化大家的味道。

在和教導員接觸的過程中,聽說流民出身的他就是在加入復興軍之後開始學習,用了五年的時間完成了如今的學習的事情之後,又聽說了復興黨大搞全民教育、專業教育和終身教育等強制性的教育制度之後,兩人一方面不相信這樣的事情,另一方面卻在內心深處覺得復興黨有點聖人氣象。

不過,他們的這種認識,在觀摩了批鬥會訴苦會之後徹底的改變了。在他們看來,那個教導員對他們說的要爲“天下的窮兄弟謀解放謀幸福”之類的話,還真的不算是假話。只不過復興黨人是要把所有的封建士大夫階級送上絞刑架,用一種鮮血淋淋的惡魔般的手段,把整個的封建地主階級作爲祭品來實現這個目標。

而從他們看到的事情上看,從那些明軍俘虜和滄州百姓的熱烈和激動的情緒上看的話,復興黨的這種手段,很有可能就真的可以實現他們的目標。

到了這個時候,盧象升和孫元化才搞明白了,他們的教導員,那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口中說的“不是我們復興黨要革命,而是革命已經蘊藏在無數的受剝削受壓迫的人民羣衆當中了。我們復興黨只是領導着想要革命的人民一起革命而已。”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了。

只不過是一晚上的時間,負責守衛這層牢房的復興軍戰士就發現,原本情緒穩定的孫元化和盧象升好像一下子變了一個人似的。

盧象升一夜白頭,孫元化一下子又變成了他剛被逮捕時的那副形銷骨立的樣子。

他們似乎想通了什麼,似乎又想不通什麼。反正兩個人一下子變得消沉麻木了起來。

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8章 準備(4)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83章 東改編2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37章 妖僧(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29章 日常(1)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82章 東改編1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6章 理念(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174章 審判(2)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
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8章 準備(4)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83章 東改編2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37章 妖僧(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29章 日常(1)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382章 東改編1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6章 理念(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174章 審判(2)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