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

黃州府城內最富麗堂皇的衙門不是黃州府衙,而是黃州衛指揮使司。

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越是吵吵什麼事情,往往就說明這個人缺少這方面的才能或者能力。比如說,一般的貪官們會在外面死命的標榜自己的清廉。這不是他們真心的想要當個清廉的官員,而是因爲他們心虛,他們需要通過這種虛張聲勢進行心理建設。

再比如說,小孩子們經常會炫耀自己的父母。某小孩說我爸爸是科長。另外的小孩就會說自己的爸爸是處長。其他的小孩就會有說自己的爸爸是局長,是部長之類的。

小孩子之所以會炫耀自己的爸爸,那是因爲他們是還沒有任何行爲能力的,不被法律承認可以承擔責任的未成年人。自然而然的,他們在自己的事情上沒什麼可說的,纔會把自己的爸爸之類的人掛在嘴邊進行攀比。

黃州城裡,權力最大的人是黃州知府。權力最大的衙門自然是黃州府衙。明代官場有官不修衙的說法。現代人在進行這方面問題的研究的時候,會從輿論的角度出發,認爲官不修衙的主要原因是官員懼怕輿情,害怕流傳出開銷靡費的名聲來。

實際上,封建官府裡的貪污*基本上都是過了明路的。地方官給京官送的那些冰敬炭敬之類的規矩花費不要太多。到了清朝的時候,上司和上司的父母、妻子的生日之類的三節兩壽等等方面的賄賂,也都是大張旗鼓人人皆知的。

所以說,那些所謂的研究者硬說封建官員害怕輿論而不敢修整官衙的說法,就非常的可笑了。

對於封建官員來說,他們把當官這件事情看的無比的重要。他們對於升官這件事情有着無比的熱情。政績好不好,民生搞的如何,他們實際上並不在乎,因爲這些東西不會關係到他的升遷。

在封建社會裡,封建迷信這種東西是滲透到每一個角落的。這些通過科舉考試當上了官的官員們,雖然讀了一大堆子曰詩云的聖賢書,可是他們是不會相信這些東西的。他們名義上是孔夫子的門徒,可是他們對於鬼神之類的態度可不是敬而遠之的。

對於他們來說,一旦他們把自己的官衙修的漂漂亮亮的,這就意味着,他已經把這個地方當成是自己的家了。這種情況,不是正暗示着他將長期的居留此地,官位一直原地踏步麼!

從反面來說,把衙門當成是旅途中的一個落腳點,對它不管不顧。這不就是他的官位會很快升遷的一種極好的預兆麼?

所以說,真是因爲封建官僚們的這種當官升遷上的“上進心”,才使得明清兩代的封建官員們都不熱衷於修建官衙。

當然了,這種潛規則也不是在所有的官衙中都應用的。比如說,沒什麼權力,利益上除了吃吃空餉佔佔土地之外也沒有什麼了,在全社會整體的文貴武賤的環境中,在官場裡處於一種完全從屬性的,一個七品小官兒就可以隨意呵斥的武官們,就不太在意這個“官不修衙”的潛規則。

從某種意義上說,大明朝的武官算不算是官,還真是個問題呢。

因爲武官們在大明朝的政治地位比較低下,在瓜分國家利益的時候他們也比較吃虧。所以,他們在官場上都比較不得意。

就像上面說到的,人越是缺乏什麼就越喜歡標榜什麼。大明朝的武官最缺乏的是政治地位,所以,他們在面對普通老百姓的時候,就會特別的注意擺譜這件事情。

就是因爲這樣的原因,黃州衛指揮使司的官衙,可不是被複興會完全控制了的荊州衛指揮使司那樣被複興會改建成了養雞場,反而是一副富麗堂皇威風凜凜的樣子。

黃州衛指揮使的名字很有意思,他姓房名東,名字連起來就成了房東。

今年四十三歲的房東是成祖皇帝時候的富昌候房勝的後人。房勝因爲是降將出身,所以他的侯爵爵位並不是世爵。好在明成祖對於降將的表面工作做的還算不錯。房家雖不能世代侯爵,但是卻可以世代傳承一個指揮使的爵位。

有爵位,只是代表了房勝的直系後人每年可以從朝廷領到一千石祿米的俸祿。所謂“處級不帶長,放那啥也不響”,後世的道理都是從前世來的。別說在大明朝了,就是在唐宋時代,你有個名譽官銜,能夠享受的待遇和獲得的利益可是與實權官員質之間天地之別的。

王書輝的老丈人,朱元璋的子孫,所謂的天家貴胄的朱術圳,他這樣“尊貴”的身份,也因爲沒有實實在在的王爺爵位,手裡沒有個幾萬畝的王田,日子過得都連普通老百姓也不如。那麼可想而知,像房東這種空掛着一個指揮使頭銜的空筒子貴族,日子過的要多麼的落魄了。

好在房家傳到了房東這一代,出了房東這麼個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房東從小就比較懂事,比較有上進心,在練武和讀書方面非常的努力。在他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考中了武舉。

要是房東是個普通人家的子弟,他考上武舉也就考上武舉了。能不能當上官,當上官能不能當上一個正經的武官,這都是問題。

但是,房東畢竟算是勳貴世家的出身。他的祖宗們在勳貴圈子裡也給他留下了些人脈。就這樣,考中了萬曆年間的武狀元的房東,不到幾年的功夫就熬上了個和他的爵位相同的實職,當了一地衛所的指揮使。

湖廣在大明朝算是個比較中不溜的地方。比純粹的邊境省份要好些。但是因爲有不少土司,各種麻煩也不少。

房東算是運氣的。他在萬曆年間調到了黃州衛指揮使的任上。在黃州衛指揮使的位置上,他一坐就是十幾年的功夫。

房東這個人,外面看着確實像個武將,而且還是那種比較厲害的武將。他身高有一米八幾,體重有兩百來斤。一杆四十來斤的大關刀,他能耍的虎虎生威。

不過在大明這個環境裡,真正的武將是不存在的。

你別看房大人看着威武雄壯,可是他最喜歡的卻不是練武強身,而是燒香打坐。時空之門1619

———————————————————————————————

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77章 大練兵(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6章 準備(2)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372章 在山東(7)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36章 理念(4)第40章 妖僧(4)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09章 終結者6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85章 東改編4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73章 審判(1)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382章 東改編1第76章 大豐收(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
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77章 大練兵(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6章 準備(2)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372章 在山東(7)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36章 理念(4)第40章 妖僧(4)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09章 終結者6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85章 東改編4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73章 審判(1)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382章 東改編1第76章 大豐收(2)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