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

西元1620年的大明王朝上層,可謂是風雲變化。萬曆天子的死亡倒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在大部分明王朝上層的官僚眼中,萬曆皇帝的死亡是一種必然。誅心的說,他們已經等了很久了。

從明王朝整體上看,萬曆皇帝這個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皇帝,在明代帝王中對朝政的掌控力可以排在前四位。聽起來這個排名好像不高,可是大家要知道,排在萬曆天子前面的可是洪武皇帝,永樂皇帝,嘉靖皇帝這三個可以稱得上是妖孽級的人物。

萬曆皇帝雖然長年不上朝,但是,在他在位的四十八年間,他通過內監們把握着明王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雖然他一直被文人官僚集團所敵視,但是,他還是在史書上留下了“萬曆中興”的美名,並且領導明王朝打贏了三場大規模的對外族的戰爭。

王書輝對於明代皇帝的看法比較一般化。他認爲,如果從對朝政的把握上來說,明朝皇帝明顯的不如清朝皇帝做的好。從帝王的平均政治素質上講,清朝皇帝的平均素質比明朝皇帝的平均素質好像要高一些。

雖然他瞧不起滿清漢奸文人僞造出來的康乾盛世,但是,從作爲國家最高統治者的政治素質和政治手腕上來說,滿清雖然出現了什麼咸豐、道光、同治、光緒等喪權辱國的東西,不過在整體上,清王朝的政治秩序相對穩定。

當然,在野蠻化的封建制度肯定會呈現出死水般的平靜。雖然滿清統治者的野蠻性和封建制度的落後性結合在一起,基本上摧毀了中華文明進步的基礎。但是,現實就是現實,被徹底閹割的滿清封建官僚集團,至少比明王朝的官僚集團要老實的多。

至少,在王書輝的印象中,剛剛追隨着極度不喜歡自己的父皇,差不多是一起死掉的泰昌皇帝朱常洛,就是被明王朝的官僚集團折騰死的。

作爲明王朝官僚集團中的重要一員之一,戶部尚書張問達自然也是在北京全身心的投入到那通大折騰中。這就是他在九月和十月整整兩個月中,在明知道自己的侄子一直和枝江郡王有着嚴重矛盾的情況下,也沒有做出任何反應的原因。

目前,張問達正處於有可能在仕途上更進一步的關鍵時刻。或者是閣老或者是吏部天官,這兩個職位對於張問達來說都很有希望。雖然張問達沒有兒子,只有一個侄子作爲傳人。可是,別說是侄子,就是親兒子的事情,又哪有自己加官進爵的事情重要呢。更何況,在張問達想來,一個偏遠小縣的郡王,根本不需要他親自動手處理,自己的侄子應該完全能夠應付的了。

雖然後世的自然科學已經明確的證明了,至少在政治能力和經濟能力上,遺傳基因並不能起到決定作用。可是,無論是在明王朝這個封建社會,還是在後世的工業社會裡,很多人仍然覺得血統論在一切範圍內都可以應用。

自然而然的,作爲高級衙內,資深官二代。張天祿也認爲自己是天之驕子,自己天然的應該享受種種特權和優待。雖然,張天祿面對着私鹽生意的大面積萎縮,鹽業收入急劇減少的現實。不過,因爲張問達的仕途,在兩代皇帝接連死亡的嚴重政治變化中,仍然處於上揚趨勢。所以,整個湖廣地區的官僚集團都對張氏家族進行了相應的,大規模的,整治投資。所以,從總體上,張天祿沒有感受到私鹽生意萎縮帶來的對經濟收入的衝擊。

作爲一個資深衙內,生意上的事情,只不過是張天祿生活中佔有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內容。因爲最近一段時間自己的叔叔行情看漲,張天祿把更多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和湖廣官場的迎來送往上。而迎來送往這種官場上的事情,是古今相通的。金銀財寶等現金往來是一個部分,縱情聲色則是另一個更加重要的部分。

肖文龍在荊州府張家已經呆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除了不停履行自己的醫生職責,給張天祿張大少爺配置了不少強腰補腎的藥物之外,他始終關注着枝江縣的事情。前不久,張天祿派遣錦衣衛去打探枝江王府的事情,還是張天祿在肖文龍的強烈推薦下才去做的。只是,沒想到錦衣衛並沒有肖文龍想象中的那麼靈光。半個月都過去了,居然連個屁大的動靜都沒傳回來。

一方面焦急的等待着錦衣衛的消息,一方面對張天祿每日間沉迷於聲色犬馬感到失望。可以想象,肖文龍處於怎樣一種煎熬之中。就在肖文龍即將陷入絕望的時候,張天祿突然召見了他。

在大堂中看到張天祿的時候,肖文龍心裡是相當的不屑的。臉上蒼白,眼底發青,肖文龍一看張天祿,就知道這段時間的縱情聲色對張天祿的身體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不過,他還是沒有說那些沒有意義的廢話,只是老老實實的站在下面等着張天祿發話。

張天祿最近接到了自己的叔叔張問達的來信。在信中,張問達告訴張天祿,自己吏部尚書的職位基本上被確定了下來。他告訴張天祿,馬上結束荊州的事情,準備搬到京師去。

就張天祿本人來說,搬到京師這件事情並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在荊州府,甚至在整個湖廣地區,即使把藩王算在內,能夠讓張天祿這個中央委員、財政部長的子弟感到忌憚的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在整個湖廣地區,張天祿可以做到,說什麼就能做到什麼,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不僅沒人會阻攔,還會有大批的人主動幫忙的地步。

可是,張天祿就是再怎麼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的無惡不作。他也知道,到了京師,自己只不過是衆多官二代中的一個,衆多衙內裡的一頭而已。對於到了京師就要裝三孫子、扮乖兒子這一點,張天祿是完全知道的。

在接到叔叔的信之後,張天祿先是縱情玩樂了一段時間。眼看着離開的日子越來越近,他纔想起要把自己手裡的生意歸攏一下了。看到最近半年的賬冊之後,張天祿才發現,自己的整個私鹽生意,基本上已經關門大吉了。最近半年,私鹽買賣基本是處於持平狀態中,既不賺錢也不賠錢而已。

張天祿就是虹貓說的那種“上上下下都會認爲,對他們有利的道理就是天下的道理”的已經徹底腐朽了的世家子弟。在他眼中,私鹽生意是他在張氏家族中最大的一個成績。雖然無論是具體的採購、運輸、販賣等等環節,都是由張家的家奴配合湖廣各地官員完成的。但是,張天祿仍然覺得,這項工作既然是他作爲名義上的領導的,取得的成績就全部都是他的。

在張問達調離湖廣巡撫的位置成爲戶部尚書之後。張天祿名義上領導着的私鹽生意,給整個張家帶來了鉅額的收入。原本那些對於張天祿作爲張問達的繼承人,有着頗多質疑的張氏族人,也因爲這筆鉅額的收入,對張天祿的能力表示了認同。這還是張天祿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實現呢。

張天祿絕對不能允許自己的事業失敗。他命令手下對湖廣鹽業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很快他就發現,種種跡象表明,擠垮張天祿私鹽買賣的,就是枝江王府。

張天祿聽到這個消息是比較詫異的。他並沒有想到,挑戰自己私鹽利潤的不是南京的權貴們,而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剛剛恢復王爵不久的郡王。枝江王朱由梓他自然是聽說過的。先後死去的兩代帝王,據說對這個新晉藩王的印象不錯。可是,那又怎麼樣呢。

張天祿想來,別說那兩個帝王已經死了。即使他們沒有死去,一個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的藩王,又怎麼敢於挑戰炙手可熱的新任吏部天官呢。

不過枝江王的名字,又讓張天祿覺得非常的熟悉。在轉動了那個因爲酒色侵蝕有些生鏽的腦袋很久之後,張天祿纔想起來,枝江王他並不怎麼熟悉,他熟悉的是枝江王的女婿,一個姓王的儀賓。

據說這個就是儀賓,把一個自己並不怎麼重視的,極爲外圍的狗腿子給弄死了。自己好像還爲此傷過一段時間的腦筋呢。

全面回憶起來的張天祿記得,因爲當時萬曆天子的駕崩導致的朝政不穩,自己的叔叔專門告誡自己不要生事。正是這個原因,讓張天祿才把這件事情完全忘在了腦後。

正是因爲想到這裡,張天祿才立即召見了肖文龍。

看到肖文龍之後,張天祿正經的一陣恍惚。他已經不太記得肖文龍的身份了。好在站在他旁邊的管家小聲的提醒了他,他才記起肖文龍的事情。

“肖先生,本公子最近事務繁忙,有些怠慢先生了。”張天祿畢竟是個世家子弟,基本的禮貌他還是具備的。

不等肖文龍答話,張天祿就繼續說道,“我記得肖先生是枝江縣馬縣丞的好友吧。”

肖文龍聞言點了點頭。

張天祿看到這個之後就繼續說到,“既然如此,枝江的事情肖先生想必是都瞭解的。我已經遣人到衛所裡調了兵。煩請先生和我的家人一同前往枝江,將那個王書輝請到荊州府一談。”

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06章 終結者3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6章 理念(4)第75章 大豐收(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66章 在山東(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68章 在山東(3)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25章 開始(1)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67章 在山東(2)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366章 在山東(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8章 準備(4)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75章 大豐收(1)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7章 開始(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3章 立足(1)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
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06章 終結者3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6章 理念(4)第75章 大豐收(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366章 在山東(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68章 在山東(3)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25章 開始(1)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67章 在山東(2)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366章 在山東(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8章 準備(4)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75章 大豐收(1)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7章 開始(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3章 立足(1)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