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驚變

這事來的太突然,許多人都沒來得及反應。

崇禎皇帝早晨起來後神清氣爽的離開,誰都沒想到,再回來的時候卻是被方正化和一羣御馬監小太監擡回來的,看樣子也是虛弱至極。

周皇后還沒有睡醒,聽到崇禎遇刺的消息頓時花容失色,連忙從坤寧宮迎出來,見到崇禎皇帝衣襟上的鮮血,擔憂的詢問道:

“皇上這是怎麼了?”

“回皇后娘娘,奴婢也不清楚,當時奴婢和往日一樣在冬暖閣等待皇上,但許久不見來人,心中擔憂,便詢問了李春,可他也說不清楚。奴婢心中擔憂皇上,這纔派人在宮內到處去尋,誰想到......”

聽到方正化的描述,周皇后瞪大了眼睛,捂着嘴連連後退幾步,還好女官秀梅機靈的上前扶住纔沒有靠到牆上去。

良久,周皇后捂着額頭說道:

“方公公,多虧你救了皇上,只是本宮現在還沒有什麼可以賞給你的。”

聞言,方正化立即匍匐在地,叩首道:

“皇后折煞小奴了,能得皇上信任就已經是天恩,如今朝廷困難,小奴又豈敢貪多求得啊。”

周皇后點點頭,不斷大口吸氣來盡力平復心情,起伏的胸口逐漸平靜下來。

這事聽起來就和萬曆年間發生的梃擊案如出一轍,當時萬曆皇帝想違背“立嗣立長”的祖訓,冊立朱常洵爲太子,從而引發國本之爭。

萬曆皇帝遭到朝中大臣和東林黨的聯名反對,不得已只好冊立朱常洛爲太子,便是後來的明光宗泰昌皇帝。

但這件事遠遠沒有結束,後來有個叫張差的瘋子手持木棒打傷守門太監,輕而易舉的闖入‘慈慶宮’,亂棍擊打朱常洛。

萬曆帝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不想深究,只是將張差和幾個太監處死了事,不過誰都知道,那張差絕非主謀,幾個太監也就是替罪羊而已。

直到現在,這件事都是懸而未決的疑案,周皇后曾聽過,但絕想不到這種事竟然會出現在自己和崇禎皇帝的頭上。

正想到這裡,忽然聽到一陣哭哭啼啼的聲音傳進來,周皇后轉頭一看,卻見是袁貴妃和一些妃嬪趕過來,哭的好像崇禎皇帝已經死了一樣,被御馬監的太監攔在門外。

看她們這副模樣,周皇后原本就異常紛亂的心緒更加焦躁起來,怒斥道:

“看看你們哭哭啼啼的樣子,成何體統!都閉上嘴,不要在我這坤寧宮啼哭,擾了皇上的清淨,當心本宮治你們的罪!”

袁貴妃和其餘妃嬪已經很久沒有得到崇禎皇帝雨露的賞賜,聽到這個消息後擔心倒是次要的,主要是打着各自的鬼心思,想見崇禎一面而已。

當週皇后震怒的時候,她們立即就是噤若寒蟬,閉上嘴不敢再發出任何聲響,窩在一起倒顯得楚楚可憐。

“唉,好了進來吧。”

周皇后心有不忍,過了不久便揮手示意太監放她們進來。

崇禎皇帝遇刺,這消息就像巨大的波浪一樣在京城迅速傳開,東廠提督王承恩,錦衣衛都指揮使李若鏈,還有京營提督,英國公張世澤都是大吃一驚,連忙放下手頭的事情趕過來。

不多時,已經有一大票形形色色的人圍在自己身前,崇禎皇帝頭疼的時候也在苦笑,這個場景和自己半月前穿越過來又是這般相似。

不過不同的是,半月前崇禎醒來看見的人雖然能叫出名字來,但大多數卻像個陌生人一樣,那關心之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而現在看來,起碼王承恩、李若鏈、方正化、張世澤的忠心都可以保證,周皇后也是握着自己的手不鬆開,怕自己再出危險。

甚至崇禎皇帝從來沒臨幸過的袁貴妃和其她妃嬪,雖然可能都在打着自己的小心思,但也能看出來是在真心實意的擔心。

崇禎皇帝有些欣慰,有這些人將自己看成是他們的天,這半個月就沒白忙活。

“啓奏陛下,太醫到了。”

說來也巧,這次進來的還是翁炳實,他先一板一眼的行了五體投地的大禮後才上前查看傷口,最後又把了把脈,躬身說道:

“啓奏陛下,傷口很深,所幸天眷聖上,天佑大明,基本沒有什麼大礙,臣開個外敷的方子,在傷口處貼上靜養幾日,也便能痊癒了。”

“有勞愛卿了,帶翁太醫去開方子。”崇禎也是鬆了口氣,看方正化帶着翁炳實離開,心中卻是一股無名火起,咬牙切齒的道:

“張世澤,京營現在能確定遵從朕凋令的兵士有多少?”

張世澤渾身一震,抱拳說道:

“啓奏陛下,京營實額三千五百零六員,已經被臣初步整改,皆願爲陛下效死!”

“好。”崇禎皇帝滿意的點點頭,硬撐着從榻上坐起來,靠在邊上呵呵冷笑幾聲,說道:

“你立即調京營兵馬接管大內,把那些原本的防衛給朕統統換了,一個都不要留,朕現在誰都信不過,此事越快越好!”

張世澤點點頭,說道:“臣明白。”

崇禎皇帝繼續道:“此外,京營還要封鎖大內各門,從現在起,任何人都不得再出宮一步。”

待張世澤接令走出去,崇禎皇帝又看向王承恩,問道:

“承恩哪,現在起,東廠對京城內的監察要加倍!尤其是那些東林大臣,一日三報,就連他們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出恭,朕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

“還有,被京營撤換下來的宮中人員,東廠要儘快將他們一一排查,朕要看看,到底是哪個吃了熊心豹子膽的殺才,居然敢在這皇宮大內行刺朕!”

王承恩聽見崇禎遇刺的消息,心裡都像是針紮了一樣。

崇禎皇帝把東廠建起來交給自己,那是莫大的信任,但自己卻一再辜負了厚望,此時他跪在地上,哽咽說道:

“陛下無事,老奴就放心了。陛下請放心,老奴就算豁出這條性命去,也要把這京城給陛下看管的明明白白,絕不讓這種事情再發生。”

王承恩走出去不久,外敷的藥貼被奉了上來。

不待崇禎皇帝多說,方正化招手示意一名御馬監小太監走過來,隨即抽出匕首在這小太監手臂劃出一道細細的口子,將藥貼敷在上面。

這個小太監雖然是無根之人,但卻比某些有根之人有膽色得多,整個過程就連眉頭都沒皺一下。

方正化見到崇禎皇帝眼中的疑惑,說道:

“啓奏陛下,御馬監上下已經被奴婢全部撤換一遍,現在這些都是對陛下忠心耿耿之人,陛下萬金之軀,難保會有人再搗鼓出什麼幺蛾子。”

“讓他們幫陛下試一試,也是萬全之法。”

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六百章:得與失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四發章推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
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六百章:得與失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四發章推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