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

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一支來自大同的兵馬來到寧武關。

寧武關位於山西中部,傳說由鳳凰所變,故有“鳳凰城”之稱。

寧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故而是大順軍北進京畿的必經之地,景泰年間寧武建築關城,萬曆年間又增築甕城,與偏關、雁門關一起成爲防禦韃靼騎兵的山西三大關,戰略地位極爲重要。

周遇吉沒想到崇禎皇帝會採納了自己的建議,聽聞白廣恩已經高升至大同總兵,並且還領鎮朔將軍印,早就是對援軍殷殷期盼。

接到城頭寧武軍兵士的馳報,周遇吉大喜過望,親自開關下城相迎,和白廣恩並轡入城,一路皆是有說有笑。

俗話說‘打仗父子兵,上陣親兄弟’,用在這裡雖然並不恰當,但卻能表示出周遇吉此時對白廣恩的感覺。

代州突圍戰中,白廣恩不僅僅是援救了他那麼簡單,周遇吉和白廣恩同在陣中,親眼見到了白廣恩的作戰時的驍勇,這纔會向崇禎皇帝推薦他。

事實證明,白廣恩的的確確是真正和朝廷站到了一起,就任大同總兵甚至都沒有十天,就帶着幾萬兵馬馳援寧武。

兩人互有心思,但目的相同,卻又都不會說破,談起話來就像是親兄弟一般,入城後白廣恩便當衆向周遇吉躬身行下官禮節,說道:

“末將白廣恩,見過周將軍!”

“哈哈哈。”周遇吉沒想到白廣恩會來這麼一出,趕緊將他扶直,喜道:

“白帥何必見外,你我都是大明的臣子,都是爲陛下而戰,不用分得如此清楚。”

話雖是如此說,但周遇吉何嘗不明白白廣恩這麼做的用意何在,自然是悄無聲息的把這份指揮權接在手裡,拉着白廣恩走到城頭。

“通通通——”

三通鼓畢,大同鎮與寧武軍主將全部聚在下首,白廣恩站在周遇吉左側,站在右側的則是原太原知府,後遷至寧武任兵備副使的王孕懋。

這種站位,正說明了衆將皆以山西總兵周遇吉爲首。

崇禎皇帝聖旨有云,周遇吉及其寧武軍自成體系,歸兵部直轄,不受地方督撫大臣節制,白廣恩對其行下官禮,正說明退居之心。

白廣恩都是如此,大同的各個參將和遊擊將軍們自然也要尊周遇吉爲首,看見遠處大順軍的連營,周遇吉方纔歡笑的神情消失,正色問道:

“廣恩以爲如何?”

“末將曾在在賊營,深知賊雖勢大,但卻並不是鐵板一塊,其中大部分都是原來流寇頭子獨立掌管的流民營,戰鬥力低下,明面上聽命於李賊,暗地卻是各有算盤。”

白廣恩也知時不我待,自己要想守住寧武,就只能知無不言,至於什麼面子的,已經都不再重要了。

畢竟就連崇禎皇帝都信任自己,那些文官又能怎麼樣。

周遇吉旁敲側擊,想問的就是這個,白廣恩直接說出來倒也輕鬆,他沒有打岔,只是點點頭示意繼續說下去。

“賊兵分爲兩股,李賊親率之賊號稱百萬,實際人數只有不到四十萬,經過周將軍在代州的阻截,末將估計,現下該是隻有三十萬左右。”

“至於那另一路,則是由賊將劉芳亮率領,人數最多二十萬上下。”

兵備副使王孕懋問道:“即便如此,寧、大二軍加在一起不過六萬餘人,如何抵擋五倍於我的流寇日夜侵襲?”

“擋不住。”白廣恩呵呵一笑,不顧衆人驚異的目光,搖頭自顧自道:

“這些賊兵勢頭正猛,想要讓他們起內訌,除非你我在寧武堅守一月以上。流寇毫無後勤儲備,各營本就是臨時拼湊,到了那時,勢必因爲缺少銀糧而起爭端,戰事纔可能有轉機。”

白廣恩在大順軍中待了一陣子,自然將李自成的套路摸了個一清二楚,大順軍號稱替天行道,卻不過是秋後蝗蟲而已。

“此言有理!”王孕懋聽到希望,頓時點頭讚道。

周遇吉本來覺得寧武危機,但是如今,自己得到了大同鎮和朝廷的支援,再聽到白廣恩帶給自己的意外之喜,卻是沒了絲毫的擔心。

寧武關背靠宣大,最不缺的就是時間。

如果事情真如白廣恩所說的那樣,自己還真有可能將李自成徹底擋在寧武關之外,讓他不得寸進!

“你們纔到,有些事還不知道,都拿去傳閱一番。”

周遇吉說着,示意一名寧武軍兵士將一封信先交到白廣恩手上。

白廣恩順手接過來一看,發現這信中間有個不小的漏洞,看起來像是用力弓射到城上來的。

想到這裡,白廣恩下意識的回頭一看,果然發現自己腦後的城樑上有一處深深的印記,還沒等說出什麼話,卻聽周遇吉冷哼一聲,說道:

“哼,這封招降信是那李過在城下用三石力弓射上來的,簡直是猖狂至極!”

白廣恩這才轉頭仔細查看,頓時就連拿着信的手都在發抖,不知是氣的還是嚇的,他沒說一句話,只是轉頭將信交給一名參將。

衆將傳閱之後都是憤慨不已,紛紛表示血戰到底。

這封招降書表示了李自成的孤傲,還有他對寧武關上一切明軍極度的藐視之情,甚至有“五日不降,則屠爾城”這種字字誅心的言論。

這時,兵備副使王孕懋心生一計,說道:

“將軍,何不將此信傳閱城內?”

的確,李自成這種言論看似強大無比,但是能給周遇吉他們利用的弱點太多了,“五日不降,則屠爾城”這種話他都說得出口,不知真傻還是太自信了。

白廣恩見衆人看向自己,頓時笑道:

“王兵備此計甚妙,廣恩佩服。”

既然三個領頭的全部同意,周遇吉也就直接下令照辦,不多時,周遇吉眼中靈光一閃,笑道:

“既然李自成如此猖狂得意,何不來個將計就計?”

“哦?願聞其詳!”白廣恩和王孕懋皆做側耳聆聽狀,靜待下文。

周遇吉指了指關下甕城,意氣風發的道:

“諸位請看,這甕城可是堅固?”

一名寧武軍參將說道:“經過多年修繕,自然堅固!”

又一名遊擊大同遊擊道:“若流寇攻城,定教他有來無回!”

“好。”周遇吉又道:“李賊北上寧武一路,所至皆是望風而降,我軍代州新敗,廣恩率大同鎮馳援趕到消息並未走漏,何不來他一個詐降!”

“詐降?”

衆將聞言,皆是面色一亮,互相議論開來。

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三章:親巡京營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
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三章:親巡京營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