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

且不說黃得功和楊御藩在薊鎮一帶如何搞得風生水起,山西大同一帶的戰事,卻是從白熱化開始逐漸向朝廷方向傾斜。

李自成最開始帶着百萬大軍意氣風發的在陝西西安誓師,兩個月不到的功夫,幾乎就奪得了大明朝的三分之一江山,看來也是民心所向,衆望所歸。

大順軍所到之處的朝廷兵馬幾乎都沒有組織起像樣兒抵抗,文武官員更是蜂擁前去投降,就算偶爾有幾個爲國戰死的,那也根本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然而時運不濟,就在這個人人都以爲即將改朝換代的節骨眼上,李自成聽信了牛金星和宋獻策讒言打壓李巖,間接導致了軍中主將離心離德,已經投降大順的總兵白廣恩更是因此和李自成徹底決裂。

本以爲白廣恩就算回去也不會再受到重用,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崇禎皇帝不僅重用了白廣恩,而且直接讓他充任九邊之一‘大同鎮’的總兵官,又加封了左都督,地位甚至比投降之前都要高。

緊跟着沒多久,傳來劉芳亮南路全軍覆沒,黃得功、唐通等人率朝廷大軍接連兩次大捷的消息。

李自成更是因此變得有些多疑,連殺幾人,逼着全軍要把寧武關攻下。

事情進展到這一步,其實所有人心裡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狗日的明朝居然還沒到該亡的時候,看樣子還能把今年再給苟延殘喘過去。

按說大明朝已經沒有什麼人再能力挽狂瀾了,李自成就算今年打不下京師,那也是遲早的事兒,西北一帶局勢已定,朝廷除非出關決戰,否則也難翻盤。

這種想法在李自成的心裡也是根深蒂固,直到崇禎皇帝啓用了一個人,一下子讓大順的文臣武將們緊張起來。

此人便是再次被任命爲五省總督的陳奇瑜,這個人對於李自成和張獻忠這些流賊來說,可謂是如雷貫耳了。

陳奇瑜可以說是繼洪承疇、孫傳庭之後最有作爲的五省總督,甚至在某方面來說,他比賣國求榮的洪老賊更加讓人尊敬。

想當年,陳奇瑜還是四省總督的時候,便是先剿延綏,又清湖廣、再靖陝西,在一年之內,幾乎把中原一帶的流寇清剿一空。

陳奇瑜雖是文臣,但是在各個軍將之中也是頗有威信,只說有名的長腿將軍賀人龍,許多總督都是調他不動,對朝廷也一向是陽奉陰違,可但凡陳奇瑜調令,他幾乎是無有不遵。

事實上,正是陳奇瑜擔任四省總督的那段時間,賀人龍尊奉調令與諸鎮兵馬轉戰南北,被流賊直呼爲賀瘋子,也是一員悍將。

陳奇瑜事業的頂峰是策劃了車廂峽之圍,四省官軍聯合進剿,一步步把李自成和張獻忠逼近車廂峽,最後差點就被陳奇瑜一股腦兒給剿滅乾淨。

可惜後來陳奇瑜有些自傲,覺得萬事已定,輕信李自成投降之言,大意失策放走了被圍困的流賊,從而釀成大錯。

不過話說回來,李自成還是想不明白,就崇禎皇帝那狹小的氣量來看,被充軍戍邊的人就根本不會再被召回任用,這次怎麼又把他給弄回來了?

陳奇瑜又回來了,而且這次還是手握軍政大權的五省總督,據說崇禎皇帝離京之時在平臺召見於他,欽賜尚方寶劍,這權利比起當年,甚至說是更大了!

不過李自成也沒什麼好慌的,如今陳奇瑜雖然是五省總督,但自己也已經不比當年,麾下百萬大軍在各地連戰連捷,豈是一個陳奇瑜就能阻止的。

自陳奇瑜被任命爲五省總督的消息以後,李自成便是在密切關注着他的動向,往常五省總督南下都是要提前規定總督署所在,也就類似於後世的指揮所,好讓其它的文武官員有個準備。

但這次有點奇怪,陳奇瑜什麼時候離京的李自成沒消息,但陳奇瑜的總督署在哪他也毫不知情。

不止如此,甚至於陳奇瑜手底下帶着多少兵馬李自成也是壓根不知道,第一次,李自成有一種自己啥也不知道等着對放出來發難的感覺。

雖說自己勢大沒什麼好怕的,但畢竟陳奇瑜不是庸才,加上李自成心中仍然有陰影,便是開始不斷派人到處打探消息。

實際上,陳奇瑜深知山西局勢已成定局,自己再去已經於事無補,反倒是給周遇吉他們三個添亂。

離京之前,陳奇瑜輾轉反側,決定走一步險棋,所謂兵行險招,方能有所勝算,現如今陳奇瑜所做的和崇禎皇帝在本質上並無不同。

崇禎皇帝在京師以毒攻毒,用東林黨的性命立威,用他們的財產養兵,陳奇瑜算是一支奇兵,這次南下他並不打算大張旗鼓的去,打算給李自成來一個釜底抽薪。

陳奇瑜也知道地方上可能早有奸細,就算自己用五省總督的名義散發檄文抽調各部官軍聯合進剿,於事無補不說,更可能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李自成只需要隨手派出一支偏師就能將自己的路徹底堵死,到那時,自己什麼作用都起不到,也愧對崇禎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之情。

如果自己秘密行軍,陳奇瑜深知李自成會在寧武關外坐立難安,若是再因爲多疑殺幾個大將這樣就更好了。

陳奇瑜十分了解李自成,他要的就是李自成這種暴躁易怒的狀態,這樣對自己和周遇吉、白廣恩、高傑他們那邊都有好處。

實際上,出京之後,陳奇瑜和團營總督董琦帶着兵馬悄聲從劉芳亮來的方向朝保定去了。

早在劉芳亮南路軍抵達保定之前,曾有一支從京師來的朝廷兵馬來到保定府,便是代帝出征的大學士李建泰所率京軍。

當時李建泰麾下京軍還是崇禎皇帝穿越之前那些兵痞,再加上朝廷沒錢發餉和易換兵械,一路上是邊走邊逃。

說起來有些荒唐,李建泰代帝出征,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對他寄予厚望,然而李建泰還沒走出京畿來到保定的時候,聽聞自己老家曲沃被流賊攻佔,當即便是驚嚇過度,一病不起。

實際上,李建泰這次出征並不是什麼忠君爲國之舉,只是爲了想堂而皇之的帶兵回到自己家鄉而已。

聽聞家鄉已被流賊攻陷,李建泰失去了心中所想,便是再沒有什麼馳援山西的心思,轉頭就要逃到廣宗城自保。

可無論怎麼說,廣宗知縣就是不讓他進城,李建泰倒也光棍,憤怒之下,直接下令讓京軍攻打廣宗城。

說來可笑,京軍出來馳援山西的第一仗不是在山西,卻是在自家境內攻破自家縣城。

入城之後,李建泰將奮勇守城的鄉紳和知縣一併處死,驅散百姓之後,他又一路逃到保定府城,想要故技重施,進入城中避禍。

保定的同知邵宗元聽聞廣宗之事,更加不肯開城,在城頭怒罵李建泰枉負皇恩,說他打着忠君爲國的幌子出援,實際上卻是畏戰避逃、貪生怕死。

邵宗元一番話刺到了李建泰痛處,當下也是大聲斥責邵宗元,舉起尚方寶劍威脅,誰又能想到,堂堂尚方寶劍,出鞘頭一遭,竟是差點將忠臣良將斬殺。

當時城上有人認識李建泰,怕他重演攻打廣宗的鬧劇,這纔好言勸說邵宗元,給雙方都留一個臺階,李健他這才得以入城。

李建泰進城之後還真就不走了,一直待到崇禎十二年二月份,崇禎皇帝剛穿越過來在京城大刀闊斧整改的時候。

正是那個時候,李建泰的摺子悄無聲息到了京城,有道是“賊勢大,不可敵矣。願奉皇太子南去。”

當時迫於保命的崇禎皇帝壓根什麼摺子都沒看,就連上朝都顧不上了,對這件事自是全然不知,直到現在都把李建泰這個人給忘得一乾二淨。

李建泰在保定左等右等,遲遲不見內閣有所回覆,南逃的事也便是一拖再拖不了了之,直到劉芳亮率領南路軍勢如破竹的逼近保定府城,這纔算是被徹底困在保定。

當時李建泰驚懼交加已是重病纏身,京營中軍副將郭中傑見李建泰懦弱不堪,心知守無可守,開戰後沒多久便帶人打開城門向劉芳亮投降。

其後,劉芳亮攻破保定府城,同知邵宗元、知府何復、鄉官張羅彥等要麼戰死要麼自縊,盡數殉國死難。

唯有李建泰自刎怕疼,被劉芳亮帶人捕獲。

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
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