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

對許多人來說,他們的感覺就和當時與崇禎在暖閣的之那些人一樣,這種鉅變一輩子都趕不上幾次,實在是太刺激和不可置信了。

五省總督陳奇瑜好不容易擋住了流賊的攻勢,正打算反擊,就在這時候卻一命嗚呼,一小部分人都是直呼蒼天有眼,總算叫這勾結閹黨的賊廝伏了法。

當然,除卻這些暗自羨慕嫉妒恨的,大部分人還是對陳奇瑜持肯定態度,畢竟衆人都不是瞎子,這三年來他的兢兢業業,大家也都看在眼裡。

不過就算持肯定態度的,有不少聽聞皇帝的處置以後,也還是覺得這爲免太過火了,這不,都察院的左僉都御史史可法,第一個站出來發話了。

不得不說,史可法這廝的確是有自己的能耐。

起先他只是被崇禎安排了一個小御史的職位,崇禎本是考慮到這史可法在歷史上是東林大佬,但又念其忠貞護國,這纔將他留在朝中作爲一面“鏡子”。

一來能起到督促和驚醒自己的目的,二來也方便看管,免得外放出去這傢伙再弄出什麼幺蛾子來。

誰料才一年多的時間,史可法居然憑本事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到了僉都御史,這在有明一代的官場中,也屬極少數了。

當然,廠衛也曾私底下爆料,說這史可法一路走過來,可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他不僅數次在朝堂上忤逆崇禎皇帝,就是在朝堂下面,也不曾對誰有過什麼好臉色。

自當今的內閣首輔蔣德璟,閣臣馮銓再到各部尚書、侍郎和六科的言官御史,甚至包括廠衛在內,不少人都曾遭到史可法的彈劾。

理由也很簡單,某人曾爲魏閹造過生祠,有人趨炎附勢、結黨營私,貪污受賄云云。

對於這些,崇禎皇帝也是理性看待,憑藉廠衛的暗中調查和自己對歷史上有些人的瞭解,再決定如何處置。

這些被史可法彈劾之人或被當堂斬殺,或被流放、充軍戍邊,或被抄家滅門,或被株連九族、三族,各種駭人聽聞的處置那是應有盡有。

可無論如何,就算史可法日日參,每次面聖都參上一本,有些人還是他史可法根本就參不動的。

在這其中,就包括了工部尚書馮銓,史可法十分不明白,這馮銓貪污的銀子可以說是甚“巨”,也是趨炎附勢的小人。

然而如今這位幾乎將甲申年朝堂換了個乾淨的皇帝,就連錢謙益都下了狠手夷平十族,就是不動馮銓這廝一下,還不斷將他提拔。

直到如今,這馮銓已成爲六部尚書之一,位列閣臣,又接了督造重建塞外歸化城如此重大的工程,這小子能不趁機中飽私囊?把頭磕破了史可法都不信。

在他看來,根深蒂固的想法還是如今朝中奸佞當道,三廠一衛雖然數次被整改和整頓,但權勢依然滔天,閹黨雖說換了個皇黨的名字,可骨子裡卻依舊是閹黨。

“啓奏陛下,臣有本奏!”

這天朝議剛剛開始,衆臣纔剛列班,王德化第一句話剛說完,史可法便是踏出一步,大聲喊道:

“陳奇瑜自復任五省總督以來,兢兢業業,先獲固關大捷,又得太原大捷,而後收復山西,令軍中信服,這般功績,臣等全都看在眼中。”

“可陛下贈上柱國,諡‘文正’,臣不得不說,這爲免太過了!”

史可法話說的一向如此直白,這次更直,朝堂一下子鴉雀無聲,不少人都是交耳議論,害怕至極。

坐在上頭的崇禎總算也體驗到了唐太宗面對魏徵時的心態,雖然默默攥緊拳頭,但卻一句話不說靜靜聽他下文。

“‘文正’一號,乃諡之極美,無以復加,豈能·輕易贈人?”

“文,乃道德博聞,正,乃靖共其位。終宋一朝,諡此號者實不過九人而已,本朝洪武開國以來,至今唯有李文正公一人,就是萬曆年的張太嶽,諡號僅文忠而已!”

“臣試問陛下,陳玉鉉比張太嶽如何,比李文正公又如何?”

此問既出,殿上更是四下寂靜無聲,幾乎所有人都是雙手緊握於胸前,低垂着頭不敢動彈一下,只有史可法,昂頭直視殿上若有所思的崇禎皇帝。

“問得好。”

不多時,崇禎皇帝開口了,只聽他靜靜說道:“你不問,朕也要說,李文正公高風亮節,從無貪墨錢財,世稱清廉,然則初年卻也曾依附劉瑾。”

“張太嶽萬曆革新,功在社稷,這纔有了後來萬曆朝三大徵皆捷的戰績,可他卻也曾同馮寶一唱一和,獨斷朝堂!”

“朕問你,李文正公如此做,是趨炎附勢嗎?張太嶽如此做,是貪戀權勢,隻手遮天嗎?他們這麼做,究竟是對了還是錯了?”

“當然是錯——”

話說到一半,史可法忽然覺得不對,趕緊停下,想了想,張張嘴卻又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回答,這麼做於法理不通,自是錯了。

可他們若不這麼做,就不會有後來被重用的事,這麼看來,自己的話豈不是又和先前諫言自相矛盾了麼。

想到這裡,向來鐵齒銅牙的史可法這次卻沒有吭氣。

“哼。”

見他說不出話來,崇禎皇帝冷哼一聲,神色一變,眸子如同利刃一般在朝堂重臣身上來回掃割,沉聲說道:

“崇禎十七年的時候,陳奇瑜隻身南下,朕給了他什麼,不過是個五省總督的空名而已!如今他帶回給朕,給大明的又是什麼?”

“是收復山西,衆將歸心,是力挽狂瀾,是劃地爲棋,步步爲營!這些事你們之中又有哪個能做得到,又有哪個在三年前的時候就站出來隻身下營的?”

“呵呵......”

說到這裡,羣臣已然是靜默無聲,就連史可法都低着頭在喃喃什麼,崇禎皇帝加重語氣,站到階上喝道:

“這幾年來,你們沒少彈劾陳奇瑜,朕一直留中不發,爲的就是想看清你們這些所謂正人君子醜惡的嘴臉。”

“戶部左侍郎王宏祚、吏部尚書王紹微。”說着,崇禎皇帝朝羣臣中斜睨了一眼,後兩人心中一沉,紛紛噗通跪到地上,連連磕頭求饒。

王紹微是崇禎十七年同馮銓一起提拔上來的天啓年名列閹黨被去職的臣子之一,起初啓用他,不過是想借以壓制東林。

多年以來,崇禎一直都留意着他的動向,還有王宏祚,歷史上是投清的貳臣,之所以沒有同那些東林黨一塊處置了這廝,也是考慮到當時他表現的比較老實,沒有和他們一起出來鬧事。

崇禎本意是要看看留用他們能不能有一絲的用處,如果有可能,甚至會提拔重用,然而直到現在了,他們和不少人一樣,依舊醉心於黨爭,沉醉於爭權逐利。

就是昨天,他們兩個還打着污衊陳奇瑜的念頭,其心可誅!

“將他們押下去,通告全城,三日以後押往菜市口斬首,家產充公!”說着,兩個大漢將軍上殿,將已是一灘死水的二人架出去。

見到此情此景,羣臣更是害怕得一句話說不出,崇禎皇帝在殿上來回踱步,冷笑着道:

“史御史是一腔熱血,可你們中有些人究竟是何居心,朕也不是不明白。”

“今日朕就與你們好好說道一番,順帶着也把前段時日出去東征時,京中的人心向背和牛鬼蛇神們也都給拎出來好好溜溜!”

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一些相關通知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完結感言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
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一些相關通知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完結感言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