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

“放!”

火槍營千總周成一聲接着一聲的下令,正在極力約束部卒。

他話音還未落地,就見到後面有不少三五成羣的火槍手縮在地上,在奧斯曼騎兵的攻勢下變成了一隻只鵪鶉。

見此狀況,加之方纔部下被那些奧斯曼人屠戮,周成憤由心生,蹬蹬上前幾步,二話不說抽出佩刀就是一刀過去。

周圍那些火槍手一個個瞪大了眼睛,甚至有人驚恐的坐在了地上,周成卻提起被他砍死那士兵的腦袋,厲聲道:

“都給老子上,曹總兵帶人正頂在前面,好意思在這跟個娘們似的縮着?”

“還在這裡不敢上前的,皆有如此輩!!”

很快,在周成的組織下,崩潰的火槍營開始漸漸回攏,他們堪堪在天津兵的後面形成了一個三段擊陣列,開始有條不紊的發射。

“砰砰砰——”

隨着一陣白煙騰起,前方正陷入苦鬥的天津兵都是向後回頭看,有人興奮地指着喊道:

“是火槍營的人,他們在掩護大家!”

“殺光這些毛子,李定國的援軍快到了,咱們可以死,火槍營不能散!”天津總兵曹友義哈哈大笑起來,宛若一個癡狂之人。

隨着戰鬥的進行,這兩千名親兵一個接一個的倒下,也有越來越多的西帕希騎兵越過這道搖搖欲墜的防線。

他們衝到後方聚攏起來的火槍營陣地上,本打算三下五除二將對方擊潰,可這次卻與剛纔不同。

這些火槍營的秘大明士兵變得極其穩固,縮成一個方陣,再也不會有任何一個人逃跑。

這些重新聚攏起來的火槍手都是最勇敢的戰士,當他們停下腳步站在這裡重新開始射擊的那一刻,就代表着已經將各自的生死置之度外。

面對來勢洶洶的奧斯曼人,前排火槍手毫不遲疑地抽出隨身配備的長劍用自己那血肉之軀上前搏鬥。

他們知道自己幾乎不會存活,但他們同樣知道,自己是爲國戰死,家人會得到撫卹,子女也會得到朝廷優先安排的入學機會。

同樣的,這批敢死隊的犧牲,也會給後排兵士留下射擊空擋和時間。

後方火槍手不敢讓任何一位兄弟在自己眼前白死,因此他們彈無虛發,從容地將一個又一個奧斯曼人擊落下馬。

曹友義剛剛砍死眼前一個奧斯曼毛子,卻在身後猝不及防地被刺中。

在經過如此多的傷害之後,這副精良的總兵甲冑也無法爲他帶來有效防護,他身上的傷口開始慢慢多了起來。

“噗嗤——”

一名奧斯曼西帕希貴族趁着曹友義在殺他同伴的時候,猛然間將手中騎槍刺入他的胸間,但緊接着,他就一臉見了鬼似的神情。

正常人受了這麼多傷,早就該一命嗚呼,但曹友義回過頭來,卻宛如天神下凡,那副帶着血的眸子,嚇得這名久經善戰奧斯曼貴族扔掉了手中武器。

“想走?”

曹友義撐着最後一口氣,將騎槍從身體裡抽出來,對準奪路奔逃的那個奧斯曼貴族,奮力一擲!

只聽“嗖”地一道破空聲,這杆奧斯曼騎槍在空中旋轉着疾射而去,穩穩地刺入了它主人的心臟。

伴隨着那奧斯曼貴族臉色蒼白的栽落馬下,曹友義再也支撐不住,帶着他那對大明盛世無限的眷戀,倒在了疆場之上。

“大帥!!”

親兵隊官剛剛殺死一人,轉身見到這一幕,肝膽俱裂,更狀癲狂,衝入奧斯曼軍隊中大殺四方。

但是他雙全難敵四手,砍殺十幾人以後,還是不甘心的倒在了血泊之中。

漸漸的,這支兩千人的親兵逐漸變少,一個接一個的倒下,但即便只剩下最後一個,也依然高喊着“保護火槍營”的口號奮力向前。

“萬勝!萬勝!”

“大明萬勝!!”

隨着曹友義欣慰的目光逐漸消散,前後突然間爆發出了山一般的歡呼聲,還有那地動山搖的馬蹄聲。

也正是在這時,中間正面戰場的對決分出了勝負,比特利斯無論如何也沒想到,明軍的凝聚力是如此之強。

隨着戰局的進行,地面上全是屍體,明軍的長槍方陣不斷向前推進,把中間被圍的卡普庫魯騎兵和西帕希騎兵擠壓的越來越緊。

剛開始,明軍可能還沒有掌握奧斯曼軍隊的戰術和打法,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將校甚至兵士們都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尤其是胡海龍率領的禁軍,簡直成了一支奧斯曼人無法面對的尖刀。

奧斯曼軍隊的刀劍和長矛就算是上佳的貨色,也很難對禁軍兵士穿着的環身板甲造成什麼傷害。

起初,在六局商討會議上,焦勖、李天經、畢懋康等人對步兵陣列的緩緩推進也有盔甲負擔這個考量,但是他們最終選取了這一套,同樣有它的優勢所在。

這一套禁軍獨特盔甲的重量的確大大影響了機動力,可卻帶來了上佳的防禦。?

與此同時,禁軍配備的虎槍更比當初八旗步甲所用的更長更鋒利,足以刺穿奧斯曼中央軍團的任何防禦。

隨着交戰,由於奧斯曼急於拯救被圍困在中間的部隊,中央軍團陣型逐漸變散,這給了明軍迅速與之決戰的機會。

實際上,早在分出勝負的兩炷香之前,被圍困在中間的西帕希步兵和卡普庫魯騎兵就已經被明軍全殲。

在這之後,李定國在等一個機會,他在等比特利斯放出最後這支騎兵。

比特利斯的戰術是在右翼毫無希望和正面戰場略入下風的時候,利用擊潰明軍炮兵和火槍手後陣來打開左翼戰場,以此循序漸進的獲取整個戰局的勝利。

李定國的應對只有四個字,將計就計。

兵法雲:兵者,詭道也。

李定國做出勢弱,看似是在大局上沒有任何改動,但卻部署了至關重要的兩點。

其一,他讓那些殲滅被圍奧斯曼軍隊的部隊不要迅速抽身,偃旗息鼓,等待命令。

正面戰場在奧斯曼軍隊步步緊逼和明軍稍顯勢弱的情況下進入白熱化階段,正是這支奇兵的忽然出現殺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比特利斯直到最後都還以爲明軍扔在對中間的部隊圍剿,他根本沒料到中間的部隊會被殲滅的如此迅速。

奧斯曼軍隊看出了明軍在步步後退,比特利斯更認爲這是李定國急於將自己中間部隊殲滅而在正面戰場調走太多士兵的苦果,當即下令全力前壓。

然而看似是明軍在苦苦支撐,可是當戰場上陡然間出現這麼多養精蓄銳的明軍時,平衡就完全被打破了。

明軍忽然分開陣型,呈一個半圓形,將奧斯曼軍隊囊括在內,奧斯曼帝國引以爲傲的中央軍團卻在頃刻間土崩瓦解。

這只是戰場勝利的因素之一,比特利斯之所以對正面戰場的明軍表現毫不懷疑,這是因爲後陣李定國的“親自上陣”。

在奧斯曼人眼中,這麼大規模的集羣作戰,主帥除非必要時期,否則是根本不會親自上陣的。

主帥的輕易上陣,不僅給了戰局一個不確定因素,更是瀕臨崩潰的先兆。

這就要和李定國的第二個部署有關了。

看見西帕希騎兵從左翼缺口衝進來以後,他決定用自己主帥的身份和遠程兵做誘餌,引誘那支西帕希騎兵孤軍深入。

只有一支天津兵馬回援的情況,更讓比特利斯對李定國已經無兵可派深信不疑。

因此,他想迅速在正面戰場分出勝負,吃掉這支大明遠征軍,將這場史詩級戰役的勝利收入囊中。

但事實證明,比特利斯的所有部署都沒有逃出李定國的五指山,他甚至完全被李定國牽着鼻子走。

正面戰場,明軍隨着援軍的加入而勢如破竹,奧斯曼人卻在步步後退,這不是戰術,因爲他們的很多方陣已經四散崩潰。

後方炮手已經在高傑手中的宣大騎兵落敗,正面倒在明軍長槍下的奧斯曼人越來越多,衝進左翼的西帕希騎兵卻遲遲沒有傳回佳績。

“根本沒有人能夠衝過那麼密集的長矛密林,衝到大明士兵的跟前。”一名奧斯曼軍官如是嘶吼。

看他的面色,顯然已經恐懼到了極點。

拿着刀劍朝着明軍下盤和盔甲的縫隙攻擊顯然是最佳選擇,但是面對這樣的攻擊,明軍的長槍手甚至不用去管。

因爲前陣刀盾手只需要輕輕幾下,就能輕易化解。

看見戰場已經失利的奧斯曼人只能是丟下刀劍,鬼哭狼嚎的想要向後逃走,但後面的人還在擁擠。

逃不走又打不過,在完全絕望的環境下,他們只能眼睜睜看着尖銳的長槍在明軍士兵手中向自己愈發逼近。?

戰場上的形勢轉瞬而變,比特利斯臉上還掛着上一刻的笑容,可現在,他卻是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

“這是爲什麼,這怎麼可能?”

隨着時間的推移,比特利斯的臉上和額頭上滿是汗水,他現在就連一句命令的話都說不出口。

短短的時間內,場面已經完全亂套了,右翼和遠程軍團已經完全潰敗,正面和左翼還在苦苦支撐,但也是步步後退。

這樣的堅持,不知道能持續多久。

比特利斯有些看不懂了。

大明軍隊的方陣,能投入戰鬥的根本沒有奧斯曼中央軍團多,不過也就是前面六七排的士兵。

後面那些人要麼是預備員、火槍手,要麼就是隨隊的醫官和輜重兵,根本不會有什麼戰鬥力。

但他們依舊是豎立着長槍緩慢前進,勢不可擋。

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
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