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封賜

鞏永固剛剛來到南京城,正陷入江南的繁華而無法自拔,這邊崇禎皇帝和內閣又做出了一個重大決議,向葡萄牙人攤牌!

這次前來宣旨的除了司空見慣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李鳳翔之外,還有京師的新建伯王先通,對很多人來說,這兩個人都不簡單。

去年國難之時,李鳳翔走南走北,到處傳旨,爲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些事誰都知道,雖然中間出了顧媚那件事是因爲他錯領人進宮,但這並未對他造成什麼影響。

李鳳翔是個太監,雖然在大事上尊奉聖意,但是私下裡卻是個十分貪財和陰狠的人。

有司官員深知此理,奉旨清查顧媚刺帝之事的時候,自然不會傻乎乎的往正得寵的司禮太監身上去查。

要知道,現如今皇帝最寵信的可就是太監,更別提李鳳翔還是司禮監的大太監之一,爲當時國朝的安定立了大功,只要稍微在皇帝陛下耳邊吹吹風,就能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其實這件事對於有司官員來說,還真是很難辦,李鳳翔不能去查,去查皇后更是以下犯上,但爲了平息皇帝的怒火,卻又不得不找個替罪羊。

最後,大理寺和刑部官員一致認爲,將顧媚引薦給皇后的實際上是另有其人,主謀乃是一個叫高文彩的錦衣衛千戶。

最後的處置是這樣的,高文彩被革職,並處以革職戍邊三年的懲戒,李鳳翔和周皇后則是受到崇禎皇帝的嚴厲切責,說白了,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這兩個人在當時那個情況,是根本扳不倒的。

如今的李鳳翔深受崇禎皇帝寵信,在司禮監諸多秉筆太監之中,已是位居前四名之列,除了無可撼動的首席秉筆大太監王承恩以外,唯有王德化能壓之一籌,足以稱得上位高權重。

至於新建伯王先通,此人乃是崇禎皇帝在去年託以君命的心腹之一,沒有任何黑點,如今是京師城防軍外城的營官都督,手握一方軍權,也是地位顯赫。

崇禎皇帝在去年殺伐果斷,可以說是殺了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這種做法的效果也很顯著,起碼如今在京城已經是說一不二,旨意在當天就已經擬好被火速發往福建。

大約是一個月之後,李鳳翔一行人來到位於福建晉江的安海鎮。

李鳳翔在路途中瞭解到如今鄭氏早福建沿海的勢力之大、之廣,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心中所想,來到安海鎮以後,更是堅定了這個想法。

一路上的地方官員,無論文官還是武將,提及鄭氏以後,都是戰戰兢兢,無論李鳳翔怎麼問,都不肯多說出一個字。

看着眼前的安海鎮,李鳳翔和王先通對視一眼,都能從對方眼神中看出震驚與忌憚。

這裡雖然還是大明領土,但到處來往的卻全都是鄭氏丁口和各國的商戶,碼頭停靠着起碼十幾艘鄭氏運船,除此之外,又要有延伸到海平線的各國商船來來往往。

河道從海上一直延伸到安海城最裡面的鄭府,至於當地的官府衙門,早就是個可有可無的擺設罷了。

路上,李鳳翔等人還了解到,早在崇禎三年鄭芝龍開始在安海安置府邸時開始,這裡的其他居民便是陸續搬遷,經過正是十餘年的京營,這個小鎮,如今的規模竟絲毫不亞於一般的北方州府大城。

不僅如此,鄭芝龍還在安海鎮碼頭修建了海關,在城外擴建了外城及甕城,城頭飄揚着兩面旗幟,一個是今年新定下來的大明國旗,另外一個,則是鄭氏令旗。

本該由大明兵士巡邏的城頭上,此刻卻全都是藍色甲冑的鄭氏兵丁。

來到位於安平橋北側不遠處的鄭府,李鳳翔和王先通再次吃了一驚,鄭府之豪華、寬廣,根本不亞於京師的一般王公府宅,甚至猶有過之。

鄭府西從西埭抵西港,經過海關河道直達北垵頭,南臨安平橋頭,又直通五港口岸,粗粗望去,佔地該是不亞於百畝。

一路走進,李鳳翔發現鄭府的主構爲歇山式五開間十三架式,三通門雙火巷五進院落,兩旁又有翼堂、樓閣,亭榭互對,環列爲屏障,周則以牆爲護,疏以丘壑、亭臺、精舍、池沼、小橋、曲徑、佳木、奇花異草,應有盡有。

鄭氏人丁於此其間來來往往,熱鬧異常。

當時鄭芝龍正在和鄭鴻奎、顧大瑄等人在中廳孝思堂內商議家事,忽然聽聞朝廷欽差來到,經過簡單商量之後,鄭芝龍決定暗中設伏,假象接旨。

“聖旨到——,福建海防都督鄭芝龍接旨!”不多時,鄭芝龍等人剛剛準備完成,就見一名穿着紅色雜蟒紋飾的太監以及一隊鮮衣怒馬的緹騎來到孝思堂。

鄭鴻奎與鄭芝龍對視一眼,從衣衫服飾上就能看出來傳旨的太監身份不小,兩人交換了個眼神,這纔是上前幾步,高呼:

“臣鄭芝龍,接旨!”

李鳳翔清了清嗓子,尖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福建海防都督鄭芝龍,自附朝廷以來,逢戰必捷,履立大功,蕩平沿海,朕爲天下將士計,決意於即日起擢卿爲福建海防總督,加封五軍都督府左都督,總領福建海防禦倭、御夷之事。

又,近期澳門葡人毀約背盟,私佔國朝土地、私建堡壘,百姓深受其苦,朕知曉其害,甚憂、甚怒。着卿全權主理此事,若成,朕亦不吝封賞也!欽此。”

“臣鄭芝龍接旨,謝過吾皇萬歲萬萬歲!”鄭芝龍一衆鄭家人均是跪拜在地,高呼萬歲。

傳旨後,見李鳳翔似乎還有話要說,鄭芝龍便是揮手示意施大瑄等人退下,單獨將李鳳翔留下。

“李公公還有什麼事要交代的嗎?”

聞言,李鳳翔點了點頭,拉着和鄭芝龍單獨走到一側,說道:“咱家這次可不是來要份子錢的,是真有要事相商,鄭總督可曾聽說多年以前朝廷和葡萄牙人的協議?”

“此事在下有所耳聞,不過已經是多年以前發生,怎麼,這些毛夷最近又鬧出什麼茬子不成?”鄭芝龍點了點頭,用渾厚的聲音說道。

“呵呵,鄭總督猜到就好。”李鳳翔冷笑一聲,臉上露出不屑,繼續道:“陛下設立三局,要用遂發槍和火炮裝備新軍,向葡萄牙人購買火器製造之法,但誰成想,這些人與上次如出一轍,要求更甚。”

“......”

“砰!”聽完李鳳翔所說,鄭芝龍也是怒極,一拳砸在桌子上,說道:“這簡直是信口開河,將陛下放於何地!”

說着,鄭芝龍正色又道:“公公請放心,既然在下接受了朝廷的封賜,對付此類鼠輩,替陛下分憂,便是分內之事!”

李鳳翔看鄭芝龍不像演戲,說道:

“陛下若知鄭總督如此說,向來也就寬心了。”

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隨便說說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二章沒了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
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中)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四百五十九章:過臨榆,降東羅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隨便說說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二章沒了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