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

清軍的所有人,都沒想到明軍會攻擊得如此迅速,乍逢驚變之下,都是亂作一團。

好在納穆泰還算有些擔當,大聲將仍處於一臉懵逼的幾個都統和固山額真叫醒,帶着八旗倉促之間迎了過去。

兩軍廝殺着,但卻仍然不是全部。

明軍入場的多是蒙古、朝鮮、寧遠守軍及其他京軍,清軍除了在攻擊寧遠被大量消耗的綠營以外,其餘幾旗也紛紛投入戰鬥。

除此之外,多爾袞的正白旗嫡系,還有崇禎親自編練的禁軍都在後方緩緩前進,並且隨時做出調整。

直到現在,多爾袞還是對局勢抱以僥倖心理,不肯接受從以前崛起到如今沒落如此巨大的轉變。

同崇禎所想的一樣,多爾袞也希望通過這一次的決定性勝利,徹底奠定大清入主中原的局面。

相比亂糟糟的清軍,精銳盡出的大明禁軍,在後方擺出了他們賴以成名的西式線列戰陣。

即便是衝鋒,全軍也被習慣性的分爲了三個方陣。

除了在最前面時刻準備射出排槍的線列步兵,其後那些手持刀槍的主力步兵以長矛方陣一字展開,緩緩向前推進。

在他們身後,還有大量募集來的輜重營輔兵隨時可以支援,並且位於大軍的最後放,炮兵陣地也已經開始宣泄怒火。

禁軍中最爲精銳的火槍騎兵被部署於步兵左翼,蒙古騎兵已經在烏爾邁、布爾民等人率領下與清軍騎兵展開搏鬥。

崇禎本人則遠遠站在後山坡上,只剩下四名親衛還寸步不離地留在身邊。

張世澤在中軍壓陣,吳啓華則和後趕來的李世遙與火槍騎兵一起,位於大軍側翼。

多爾袞的正白旗,是此時清軍中少有還分陣型的部隊。

他們在佈置上與從前類似,大量裝備了重甲與長矛的步甲重步兵,以四排縱深部署在整列的最中央位置。

這次多爾袞將正白旗最爲驍勇善戰的數百巴牙喇親衛都部署在最前面三排,這些精英步兵使用圓盾和砍刀,成爲多爾袞賴以扭轉戰局的關鍵。

在正白旗隊列的最後側有四排使用弓弩的輕步兵,少數的正白旗騎兵部隊,同樣被部署在步兵戰線之後。

仍是戰心十足的禁軍首先發難,吳啓華、李世遙率領火槍騎兵從步兵陣線背後殺出,策馬到正白旗隊列面前,熟練的釋放手中的轉輪槍。

火槍騎兵雖然射擊精度遠遠不如步兵槍手,但他們的優勢在於靈活多變,甚至有些熟練的騎手可以貼臉施放以後再從容策馬迴旋離開。

在密集的彈丸攻擊下,正白旗的重步兵們紛紛舉起盾牌防禦,最後三列弓箭手則紛紛以自由射擊的形式還擊。

雖然按照兵書操典,弓箭手們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秩序共同射擊,但由於心態等各種原因,他們都是無序的亂放一團。

即便如此,清軍所擅長的箭支攻擊威力依舊不俗,足夠逼退吳啓華帶着逼近的火槍騎兵,讓他們轉向迂迴。

然而弓箭畢竟不是可以連綿施放的排槍,當後方清軍弓箭手因爲更換箭矢等原因火力逐漸減弱,火槍騎兵還是忽然殺回來玩了一輪衝鋒。

雖然是擁有新式火器的新編兵種,但他們同樣受到蒙古與滿洲騎兵的影響。

衝鋒途中,火槍騎兵們首先以掛在身上的轉輪槍射擊陣前清軍,接着以隨身配備的馬刀或長劍,發起近戰。

儘管火槍騎兵不是衝擊騎兵,但馬匹的慣性和強大沖擊力,依舊給本就疲憊的清軍不小的創傷。

吳啓華自知不能戀戰,將前陣清軍衝散以後,趁他們整隊間隙,便立即熟練的向後撤退。

在這之後,火槍騎兵從剛衝殺過來的三個禁軍方陣之間的空隙撤入二線,並且一直在周圍迂迴釋放冷槍,隨時準備再次騷擾。

張世澤的三個禁軍步兵方陣不斷挺進,現在,正白旗的火力開始傾瀉到他們身上。

在後三排弓箭手的掩護下,清軍也開始向前發起反衝鋒,他們的步甲兵紛紛挺起長矛,側身倚着長盾,徐徐前進。

不過此時,清軍火力不足的劣勢也逐漸暴露出來,前來圍攻的畢竟是整個禁軍。

成建制的禁軍,算上騎兵足足要有四五萬人,而多爾袞成建制的正白旗滿洲兵,卻只有一萬餘甲。

戰場上人數的差距往往佔據決定性,這樣懸殊的情況下,唯有單個士兵質量上的巨大落差才能彌補。

可惜的是,眼前這支禁軍,卻足以稱得上是如今整個大明最爲精銳的部隊之一。

論起單打獨鬥,他們或許比不上狗急跳牆的滿洲兵,可論起結陣向前、緩慢圍殲的戰術,他們卻比對方更加熟練。

在沒有受到多大損失的情況下,張世澤率領的禁軍方陣靠近了多爾袞陣前的巴牙喇重步兵。

一陣激烈而沉悶的盾牌撞擊後,明軍長矛手的優勢盡顯無疑。

正白旗的巴牙喇們雖然身披重甲,手中持着虎頭大刀,但卻被壓的直往後退,毫無還手之力。

一旦他們殺了一個禁軍兵士,第二線的盾矛兵馬上就會頂上來,替代自己的前排。

兩夥裝備、戰法完全不同的敵人廝殺到了一起,禁軍較爲保守,在擁有巨大優勢的時候,仍然選擇一步一個腳印的壓迫式推進,剛好完美剋制了清軍臨死前的集羣反撲。

多爾袞的八旗軍雖然號稱精銳,但現在已經不是從前,大部分滿洲兵都得過且過,成了躲在蒙漢綠營兵身後的老兵油子。

此時他們面對的,卻是長期在國內歷練,並經歷過中原等地搏殺的禁軍,更別提他們還擁有本世紀最前沿的裝備了。

數量上本就屬於劣勢的清軍,再也不能打出多年以前以少勝多的戰績,相反,他們逐漸開始不支,開始顯露出潰敗的前兆。

隨着中央戰場上其餘明軍、蒙古軍及朝鮮軍擊潰其餘清軍,多爾袞與他的嫡系正白旗發現一個令人絕望的事實,他們已經被數量數倍於自己的明軍給三面合圍了。

有膽子比較大或者還心存僥倖想要騎馬突圍的,也有一些乾脆就是呆立在當場的。

很快,正白旗那不堪一擊的軍陣宣告破裂,整個戰場上便陷入了一面倒的殺戮之中。

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揮刀的換成了明軍。

他們的騎兵騎在馬上,抽出馬刀,揚起,再用力劈下,刀口劃破甲冑和血肉的聲音與馬蹄踐踏在人身體上傳來噗噗的悶響聲奏成了血腥的交響曲。

只是片刻的功夫,整個戰場上便再也沒有能聚起抵抗的任何一支清兵。

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四發章推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
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四發章推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