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

冬日裡的寒風最是凜冽,所到之處百草枯萎萬物凋零,地上的薄薄幹乾的積雪在寒風的吹拂下形成一陣狂暴的霧靄,在空中猙獰的飛舞着。

如此寒冷的天氣裡趙禎的乾宇殿卻溫暖如春,六個巨大的銅爐樹立在大殿之中不斷的向外散發着驚人的熱量,沒辦法,乾宇殿實在太大了些,要是現在這裡進行朝會,就只能用上這種辦法。

爲此趙禎不得不在今天的超會上宣佈,冬日裡的大朝會全部改在文德殿進行,瞥了一眼包拯,果然這貨連連點頭,三司的節流差點被他做到極致,而蔡伯希的開源亦是如此。

朝臣們表面上說蔡伯希這一外戚不該任職三司副使,但在背後誇讚他幹得不錯,最少朝廷的錢包鼓了,但對於包拯……朝臣們則是表面上誇他一絲不苟,鐵面無私,在背地裡卻說他是冷麪無情,榆木不開竅。

往日裡的包拯即便古板也不是不會變通,怎麼擔任三司使一職就如此木訥了呢?

文德殿本就是留身奏事的地方,大朝會散了之後趙禎就直接點名留身奏事的朝臣。

“三司使包拯,副使蔡伯希留下,朕有事和你們二人詳議。”

朝臣們都知道這是一定的,最近的三司可是出盡了風頭,節流之事遭到朝臣非議,開源之事使得大宋富裕的同時也帶動了西夏的富裕,朝臣們不理解,爲何要讓西夏如此受益。

大宋的朝堂之中不缺乏聰明人,既然官家這麼做必有其中的道理,某些聰慧過人的,如歐陽修,范仲淹等人隱隱揣測這是官家的疲敵之計。但他們自然不會上疏,趙禎也沒有在朝堂中解釋。

三才眼觀鼻鼻觀心的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彷彿一座木雕似得,這是官家在訓斥朝臣,自己不能表露出任何一絲的表情,否則得罪朝臣的內侍可沒有好下場,朝臣的數次參奏就會讓官家把宮人訓斥一頓,重則責罰,誰沒事找這罪受?

但不得不承認,官家罵人……還是很有新意的……

“包拯你是榆木做的腦袋嗎?瞧瞧這些奏疏,小山似得都快比朕高了,全都是參奏你的!旁的事情也就罷了…你怎麼連人家翰林院的公事錢都剋扣了?”

包拯古板的說道:“啓奏陛下,所謂的公事錢就是翰林院去蔡記吃吃喝喝的錢,臣在蔡記的賬冊上看到,付錢的人是……”

“朕不想知道是誰付的錢,公事錢本就是衙門自用,人家用不掉了,長官請下屬吃飯又如何,總不能讓人家退回三司吧?”

“陛下聖明!”

“嘎?”

包拯的不卑不亢的樣子讓趙禎一時間錯愕?待看到蔡伯希在一旁熱淚盈眶這才恍然大悟,包拯這貨是在爲蔡伯希減輕壓力啊!

“你倒是挺會護着下屬,爲了蔡伯希這小子你倒是願意得罪人。”

包拯搖頭道:“陛下謬讚了,國之公帑豈能隨意奢費?三司主管天下財計,每年消耗萬巨,單單是這公事錢便浪費頗多,陛下讓臣主管節流,臣不敢不盡心,翰林院官員完全可以自掏腰包吃喝。”

見包拯不承認,趙禎也不說什麼,畢竟這種話也不可明說,點頭道:“此話有理,但這種事情便不要追究了,公事錢本就有招待下屬只用,你也不要剋扣了,太多的參奏對你自己也不好。”

包拯躬身道:“臣遵旨!”

見包拯應下,趙禎也算是放心了,這包拯是個難得的管家,雖然在財計一道上並沒有多少開源之策,但節流和剔除三司的蛀蟲卻是一把好手,賬冊清楚,複查仔細,甚至還派人到各個衙門查驗,否則絕不入冊上奏,爲此揪出了不少的貪腐,讓朝廷節省了大量的錢財。

腐敗是一個國家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如今的大宋可不能重蹈覆轍,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一旦朝廷腐敗,百姓必有怨言,對朝廷的信任也會每況日下,民意四起。

所以趙禎纔會讓包拯主持三司,當年丁謂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蔡伯俙,另一個便是包拯,兩人各有長處,但卻也各有短處,趙禎把兩人都放入三司,這才取長補短,使大宋國庫充盈。

這段時間大宋的國庫之豐盈,實屬罕見,別說是超越了太宗,真宗,即便是比之盛唐也多出數倍!有錢了自然好辦事,甚至都不知曉該把錢花在哪裡。

這其中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改變,原先大宋的錢財都用在了養兵,養官,歲幣身上,現在三冗三費解除,大宋的開支驟然減小,盈餘便越來越多了。

“蔡伯俙,你有什麼要上奏的?”趙禎早就發現蔡伯俙的手在衣袖裡亂翻。

見官家終於點了自己的名,蔡伯俙連忙從袖口中掏出奏摺遞給三才道:“啓奏陛下,這是今年三司的盈餘,數量頗爲驚人,朝廷各衙門已經領取了開支,剩下的便是臣的一點建議。”

趙禎翻開奏摺,過億貫的收入讓他驚呆,雖然知道大宋收取的稅賦關稅頗多,但從未想到能過億,這還是盈餘下的錢財,除去了正常的開支,以及兵餉等等。

“毛衣的數量夠多嗎?”

趙禎突然開口問到,讓蔡伯俙有些摸不着頭腦,只能實話實說道:“毛衣在我大宋的銷量甚好,而在外邦之地更是一售而空,甚至比得上絲綢與瓷器。要說數量應該還有一些。”

趙禎想了想道:“羊毛的補貼如何?”

這句話讓蔡伯俙臉色稍稍難看:“啓奏陛下,朝廷對商賈購買羊毛的補助是否太多了些,畢竟補助的錢財可不在少數,應當減少補助。”

趙禎搖了搖頭道:“不行,補助依然照舊,朝廷也可以給商賈大量的訂單。維持商賈的收入。”

包拯開口道:“陛下的意思是把這些毛衣配給軍中?!”

誰說包拯古板,他的腦子轉動的還是很快的嘛!趙禎點頭道:“沒錯,軍中需要大量的毛衣,而商賈爲了滿足朝廷的需要,必然會增加羊毛的購買數量,間接的加大黨項人養羊的力度。”

蔡伯俙和包拯對視一眼,他們兩人都知道大宋的羊毛之計,這羊毛的功效已經緩緩的顯露出來,看來官家這是有新的旨意要下達了。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