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

趙禎的思想是超越這個時代人的,即便是跟隨趙禎多年的蔡伯俙也無法理解。

當然他知道趙禎的手段是什麼,合縱連橫,挑撥離間,圍魏救趙,這些手段對於漢家來說太熟悉了,但對於西方來說,這些東方的古老智慧卻是難以捉摸的。

趙禎和蔡伯俙長談了一次,也讓他腦袋中的思路更加清晰,世上的諸多事情其實就是這樣通過腦子謀劃出來接着逐漸變成現實的。

wWW TTKΛN ¢○

挑撥西方,使得西方出於戰爭和動盪之中難嗎?當然難,可相比一個王朝的建立以及走上強大,這些又好似不算什麼。

崇文院中依舊是充滿了忙碌,范仲淹在看到趙禎之後急急的打算起身行禮,但去被趙禎所阻止:“勞煩國事,無需多利,這傳位大典怕是要難爲你了。”

范仲淹儒雅的笑了笑:“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再說官家的計策臣下十分看好,事關我大宋千百年之國運,臣現在的幸苦又算得上什麼?”

所有人當中只有范仲淹瞭解趙禎,因爲他站的位置最高,看的也最長遠,趙禎心中的所想他非常理解。

這個計劃趙禎並沒有和范仲淹說過太多,但他卻窺一斑而知全豹,並且態度轉變的很快,從一開始反對趙禎傳位太子,變成支持趙禎傳位的人了。

趙禎笑了笑道:“朕是擔心你受到朝臣們的難爲,畢竟此事你一人承擔,朝野上下的流言蜚語怕是不少,你身爲中樞的宰執相公,必然會被人們所詬病此事。”

范仲淹看了看趙禎,他還是第一次發現原來官家有時也是這麼的關心他:“此事於國有益,臣自然會鼎力支持官家,朝野上下的流言蜚語不過是疥癬之疾而已,臣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官家所做之事關係大宋千百年之基業,臣豈能不盡心盡力?”

趙禎微微感嘆:“沒想到還真的是你範希文最瞭解朕,便是蔡伯俙都沒看明白的地方,你卻能看明白,是朕之前和你交談甚少了些。”

范仲淹有些奇怪的望着趙禎,他不知道官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作爲臣子和大宋的宰執相公,他覺得自己和官家的交流並不少,往常官家在神都城時,君臣二人常常對奏,也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啊!

他並不知道,趙禎是感嘆他和這位名相私底下的討論太少了一點,現在看來能坐上宰執相公的位置,范仲淹必定不是尋常人。

有些話不能尋旁人談的,和他說倒是不錯,只是自己發現的太晚了一點。

雖然趙禎當初提拔和任用范仲淹是故意爲之,但很大程度上依舊是看重他“曾經”的名聲,現在看來自己有時過於重視名聲,而忽略了他的辦事能力。

身爲宰執相公,又常常是太子監國時的宰執相公,范仲淹做的已經極好,若是沒有他,趙旭也不會進步的那麼快,趙禎出征的時候,國內也不會不會那麼的穩定。

他幾乎支持了趙禎所有的改革,但卻並不是如同蔡伯俙等人一般大鳴大放的支持,而是在背後默默的支持。

就比如歐陽修的科舉改革,雖然明面上是歐陽修一力促成,但實際上在背後范仲淹爲他鋪平了道路。

趙禎知道範仲淹的本事,這個宰執相公可是有名的改革相公,所以在趙禎的改革中他沒少傾注心血,但他卻從來不居功,從來不張揚。

趙禎見過很多相公,寇準,丁謂,李迪,王曾,甚至是王旦,但只有范仲淹用的最爲舒服,爲何?因爲他的爲人,謙遜豁達,治學嚴謹,不爭功,不爭名,不爭利,不排擠對手,不打壓後輩。

溫婉如玉的君子說的便是他這樣的人,和他在一起討論問題或是留神對奏很舒服,他總是能有禮有節的說服力,而非使用各種花言巧語來迷惑你,用一些政治手段來干涉你。

這樣的人也是最難戰勝的,所以在趙禎分割相權的時候,范仲淹沒有一點猶豫,大宋的相公從他開始便不再和兵權有任何瓜葛。

兵事也被徹底從相公的手中分割開,並且相權中的許多權利都被其他各部所風格,但范仲淹唯一和趙禎對抗的原因卻是擔心皇權過大,後人難以掌控。

他當初和趙禎對抗不是爲了自己手中的相權,而是擔心大宋的未來,擔心未來的皇帝會獨斷專行。

而趙禎用了最簡單粗暴的辦法迴應了他,加強律法,以憲法約束皇帝的權利,這是范仲淹萬萬想不到的事情,也是他之後對趙禎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原因。

大宋的相權被分割了不要緊,皇權依舊受到了約束,而從現在開始,相權的風格使得權臣出現的機率大幅度的減小,甚至成爲不可能。

在范仲淹看來,皇權只要能受到約束,那就是天下的福氣,歷朝歷代都沒有真正能夠約束皇權的存在。

天色見晚,趙禎不知和范仲淹聊了多久,沒想到這數十年的君臣關係,居然在這個晚上才互相瞭解起來。

趙禎認爲自己的許多想法已經足夠先進了,甚至有些背離這個時代,但在范仲淹眼中卻並非如此。

對於律法的加強和普及,對於教育的加強和推廣,范仲淹有着積極的態度,他甚至認爲現在做的還不夠,應該強制百姓們的孩子讀書上學,至於以後能有什麼出路,再看他們自己的選擇。

這套理念相當的先進了,有些像是後世的義務教育,而范仲淹本人就是一個極力提倡教育的人。

說到底,范仲淹所擔心的真正問題便是大宋的土地能不能養活更多的人?這也是他支持趙禎的主要原因。

而他的想法讓趙禎震驚到打算敲開他的腦殼看看,他是不是一個“現代人”!

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
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