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

趙禎一開始也不理解爲何皇后是執掌五枚的存在,畢竟封建時代的男尊女卑是不可改變的禮法,可隨着史書的熟讀以及這個時代方便收集更爲遠古的資料後,趙禎發現自己根本就不瞭解華夏的歷史以及演變的過程。

大量的史料改變了趙禎的想法,在他看來司馬遷的那本《史記》不過是把某些東西隱藏起來,美化掉的通行讀物而已,其中的“春秋筆法”太多,同時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後人的“特殊讀物”。

若是以史記爲尊,那便是在看一本完美的華夏王朝“演變史”,可事實上,王朝的交替,皇權的變化,各種各樣古老勢力的傾軋根本就是《史記》中看不見的存在。

誰能想到漢朝的宗族勢力強大到可以和皇權競爭?可以攻打國都?誰能想到皇后手中的權利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肆無忌憚?

誰能想到皇后並非是皇帝的配偶而是一個強大的政治夥伴?

不光是漢朝如此,先秦包括秦朝以及漢之後的王朝也是如此!直道五代十國之後,漢家文明在大分裂之後才發生改變。

爲何外戚在歷朝歷代都極爲強大?因爲外戚集團在某種程度上便是皇后領導下的強大帝國力量,和皇權處於一種分庭抗禮之中。

五權,五枚,根本就不是王朝帝后之間的相輔相成,而是互相制衡,權利劃分的所在!

趙禎從那本神奇的《竹書紀年》中瞭解了大量的隱秘,五權五枚的本質便是皇權與後權之間的劃分…………

後並非是屬於王的女人,而是“君王”的另一個表達方法而已!這是最爲讓趙禎毛骨悚然的事情,也知道爲何這些記載詳情的書籍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因爲這些書籍從本質上來說是“說真話”可事實上卻是在顛覆皇權的所在,也是顛覆華夏百姓的認知。

後字,是合併字,合併“後”與“後”。“後”,從人從口,司之鏡像也,君後也,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後也。

這意味着後,“後”的本義是發號施令者,即君主!

都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可爲何後和王一樣能夠發號施令?女人的地位在歷史上真的是卑微不堪的?還是說我們見到的“正統史料”上是這麼說的?

趙禎在看過《竹書紀年》之後便把這本書給燒掉了,因爲看過全書之後,並且讓資善堂的老儒幫着解讀之後,老儒發了狂,以頭搶地嚎啕大哭三天,之後便撒手人寰,爲此趙旭還傷心了好久…………

皇帝掌握了世間最爲重要的無權,而皇后掌握了財政上的五枚其本質是爲了監督皇帝的五權而存在的。

五枚,像梅花,分五瓣,是華夏王朝中王權內部的財權分管類似於後世的財權監督體系,五枚分了五個瓣來監督五權的運行,和五權之間相互制衡、監督。

一些史書中記載,在某一事情上,須由五個瓣同時落款,該指令才能得以執行,即便是聖旨也需如此。

在以前王朝運作中,外事五權,內事五枚。五枚均爲”後“所執掌,而後便是皇后的所在。

其實枚之一字,意爲“拔宮中樹”,乃監督、執杖王權的尺子,五枚取梅花標識,均由王族中母系執掌,取其“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的意思,協助以父系爲主的王族、進行對五權的管理、平衡。

這也是爲何傳統的華夏王朝,帝王之家不會娶平民女子爲皇后的道理,因爲皇后的權利太大!

在趙禎看來,權是王朝堅固的所在,是國器,是衡器!枚是戒尺,是“宮中之樹”是監督、執杖王權的器具。

但在這個時代,皇權已經凌駕於一切之上,從漢代開始皇帝就開始逐漸的和皇后作鬥爭,之後的歷朝歷代都在對五枚之權進行限制,皇后的權利也主將減小。

爲何漢代的皇后擁有極大的權利,唐代亦是如此?呂武之事從何而來?還不就是因爲後手中的權利到達了限制皇權的功效!

皇后能幫助皇帝處理朝政,處理日常事務,皇后在皇帝病危之計有着無可替代的作用,皇后在主少臣疑的時候有着極爲強大的權利以幫助皇權的過度……不能小看後的存在。

即便是到了大宋,皇后手中的權利也不少,尤其是在趙禎給了皇后五枚之權後,只不過眼下皇后手中的五枚之權和之前不大一樣。

王語嫣手中的五枚之權乃是宮中的財計之權,也是隻限於皇宮範圍內的五枚之權,屬於天家的產業在她手中掌握,官營產業同樣在她的手中。

當然,她只有管理,統計監督這些產業的權利,但實際擁有者還是皇帝。

趙禎重啓五枚之權不是爲了給自己使絆子,也不是爲了給後世帝王加以約束,相反,五枚之權不光是屬於皇后的,也是屬於皇帝的,在這個時代夫妻一體已經是衆所皆知的事情。

外戚在大宋早已沒落,後權幾乎消失的一乾二淨成爲皇權的依附,在這個時候把五枚之權拿出來交給皇后打理,在某種程度上是爲了分擔皇帝的責任。

皇后是女人,女人總是細心的,而且皇后一個人根本大理不了如此龐大的產業,還是需要皇帝的幫助。

也就是說趙禎把五枚之權變成了大宋皇宮中的天家權利,是整個天家包括皇帝在內,包括嬪妃在內都要參與的權利。

皇后手中有一支強大的“財計”宮人,這些宮女不是一般的宮女,而是類似於女官的存在,她們不需要做侍奉人的工作,只需負責財計之事,大宋的官印買賣,蔡記和碧雅軒的買賣都要經過她們的手算的清清楚楚,一旦有錯,後果自然是嚴重的。

可以說大宋最爲嚴謹的“賬房先生”便是在皇宮中這羣女官之中。

無論是皇宮還是三司已經完全拋棄了“四柱清冊”的記賬方式,“舊管”、“新收”,“開除”、“實在”被簡單的“借貸”所取代,趙禎的“複式記賬法”要比“四柱清冊”更爲簡潔方便清晰。

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
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