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

在聽了鼠三的話趙禎差點暴走:“你怎麼不早說?”這世上除了造鎖的人就數自己是最瞭解這擋鑰鎖的人了。

“殿下難道知道這鎖的裡面是什麼樣子的?”鼠三驚訝的問道,在他看來除了魯班後裔就沒有人知道它的機構。鎖匠的職業操守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他泄漏就相當於砸了家族的飯碗,死了都沒臉見先祖。

“那是當然,你聽好了,鎖爲黃銅質,兩端有個鏑子,一個裝死不能動,一個活絡可以動。只要將活動的鏑子往下扳,鎖樑即移出一部分,另一端暗門可打開,顯露出鎖孔。”

彭七驚訝的望着太子,這難道就是生而知之?沒聽說太子對鎖具精通啊?!

“殿下這些俺是知道的,看也能看的出,可即使露出所孔,工具也插不進去啊!”鼠三在聽了趙禎的話後苦笑着回答。

“別急,此時鎖芯上的簧徵被擋板蓋住,鑰匙被擋住無法開啓。連着活絡鏑子上的簧片上方有一扁銅條貼牢,並設有靠山當軌道,這扁銅條頂端鉚有一塊鎖芯簧片,頂部有一塊差不多大的擋銷,必須將活絡鏑子外拔,使平扁銅條將連着的擋銷板拉直,使擋板脫開鎖芯上的簧片,鎖孔纔會露出,這樣才能開啓自如!”

鼠三按照太子的方法果然就能把工具插進鎖孔中,“哈。這下就容易多了,給我一點時間!”

看着正在擺弄鎖具的鼠三,彭七暗歎:“帶這小子來還真是有用嘞!要是擱着俺來,直接用火藥彈把門炸開便是!”

“咱們是來偷東西的,不是來搶劫!能不能專業一點?”

“啥叫專業?”

“就是讓你閉嘴……”

趙禎搖了搖頭,他算是看出來了,彭七這樣的只適合做些暴力的事情,像盜竊這種精細活就不適合他。

咔嗒~清脆的機括聲響起,密室的暗鎖就被打開了,趙禎低聲叫了句:“臥倒。”彭七第一時間的衝了過去,一把按倒鼠三。

想象中的暗器並沒有出現,趙禎尷尬的站起來:“危險解除。”

趙元儼怎麼會在防衛森嚴的榮王府中架設機關,而且柔憐根本就沒有提到這些。

鼠三掙扎着站起來,莫名其妙的望着彭七:“你幹嘛呢?嚇我一跳!”

彭七同樣尷尬的憨笑道:“習慣了,習慣了……”

“好了不解釋,看看裡面到底有沒有咱們要的東西。”

說完趙禎就像密室內走去,彭七和鼠三跟上進入密室後隨即被密室中的一切震驚了,幾十個大箱子凌亂的放在地上,裡面都是金磚銀錠,在頭頂無數的夜明珠照耀下栩栩生輝,刺的人眼睛難受。

鼠三已經挪不動腳步了,趴在一箱黃金上死活不起來,彭七還好些可還是乾嚥了一下口水啞聲說道:“這些金銀怕是比內藏庫中的錢財也少不了多少!”

趙禎在意的不是這些金銀財寶,而是趙元儼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錢,他只不過是一個榮王,這些錢比皇宮中的還多,內藏庫不是國庫,而是老趙家的庫房,裡面存放着大宋初年收繳各割據勢力所藏金帛,太祖準備用它贖回煙雲十六中用的。

太祖曾雲:庫所蓄滿百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爾。

老爹連在檀淵之戰時情願勒緊褲腰帶也沒有使用這些錢,由此可見內藏庫所儲之豐富,地位之重要。

可趙元儼密室中的錢財是怎麼來的?反正不會是他家店鋪賺來的,否則整個東京城的生意都被他壟斷了。

相對於這些錢財,趙禎的注意力卻被其他東西轉移了,一個高高的架子上存放着一個紫檀木的盒子,方方正正的一眼就讓人注意,趙禎對彭七使了個眼色。

彭七點了點頭走向木盒,輕輕的把盒蓋拿起,方形的玉石底座顯露出來讓趙禎的心跳加快。

先是碧綠的底座,再來是象徵海浪的紋理,慢慢露出的是雙龍戲珠的環刻,最上面是盤繞着仰天欲飛的五爪金龍!彭七緊緊的抓住玉璽露出底部的文字,趙禎還不猶豫的伸出手:“蓋一下試試!”

“殿下這不妥吧?”

“事從權宜,速度點!”

彭七對着太子白嫩的手臂蓋下,趙禎伸手在上面加力,彭七緊張的開始哆嗦,在玉璽被拿起的一瞬間只見趙禎的手臂上赫然印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鼠三癱軟在地呼呼的喘着粗氣:“俺的天爺爺,這是傳國玉璽,無價之寶啊!”

看着玉璽上金燦燦的缺角趙禎肯定道:“就是它,不會有錯!”

這手中的玉璽和帝國百科上的一模一樣!最爲關鍵的是帝國百科自動翻開到第一頁浮現出一段文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得傳國玉璽者方爲神州赤縣之主!

趙禎激動的抱着這方玉璽,這說明什麼?說明自己是衆望所歸啊!如果自己在登基之時拿出這方傳國玉璽誰還能阻止自己親政?

越想越開心,趙禎忍不住的想親它,自秦以降,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爲符應,奉若奇珍拜以神器之名。得到他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爲“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爲世人所輕蔑。當年唐太宗劍指突厥,後世朱元璋揮師北元爲解釋爲了眼前這塊小小的玉石。

遼人爲何有底氣稱大宋爲南朝自稱北朝?甚至有的時候在國內的詔書中自詡中國?就是因爲大宋沒有這方代表華夏正統的傳國玉璽,在遼人看來大宋太祖也不過是個靠造反起家的軍閥頭子。

一方小小的玉璽就能左右一個國家的命脈,這對趙禎這個現代人來說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作爲製造商的秦始皇不過二氏而亡。

不過在崇尚正統的儒家學說中這方玉璽意味着天授皇權,意味着至高的法理!

彭七的腿肚子有些發軟,太子殿下在拿起傳國玉璽後整個人都變了,彷彿瞬間高大起來,擁有着不可匹敵的氣勢與威儀,這不似戰場上屍山血海中得來的殺氣,也不似官家那樣久居上位手握生殺予奪的霸氣,而是一種彭七從未見過如天般的蒼宇之氣。

彷彿他就是天,天就是他!這難道就是道教中所說的言出法隨般氣質?!

彭七用力的搖了搖頭拉起地上癱倒的鼠三:“乖乖嘞,殿下難道是玉皇大帝轉世……”

“是嘞!俺現在都快走不動道了!”

趙禎苦笑道:“說的什麼渾話,玉皇大帝還是官家親封的嘞!”

王欽若“僧人相面得天下,泰山封禪振國威”的鬧劇之所以能打動老爹怕也是因爲老爹覺得自己沒有傳國玉璽這類的東西得位不正吧!

這下總算明白爲什麼老爹要大搞封禪了,按《金匱之盟》太宗登上御座,應傳位給太祖之子趙德昭或趙德芳,但太宗逼死了趙德昭,治罪於趙光美,反而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這當然引起了朝野一些人的不滿,“斧聲燭影”之說在野史和民間吵得沸沸揚揚。

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
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