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

秘閣中頗爲安靜,所有人都把眼睛盯在自己面前的書案上,這裡是秘閣不是大宋的朝堂正殿,每個人面前都有一方几案,以及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

同時每個人面前也有一封卷宗,蔡伯俙翻看一遍之後便轉頭惡狠狠的盯向邊上的相鄰的賈昌朝,目光中滿是陰狠,此時他已經不打算讓這個不該出現的在秘閣的人離開了。

卷宗的內容都一樣,所有瞧見卷宗內容的臣子同時露出震驚的表情,即便是賈昌朝也不能例外。

“官家,真如皇城司所言,這彌勒教已經龐大若斯?”

范仲淹的話打破了秘閣中的安靜,所有人都希望得到一個否定的答覆,畢竟卷宗中記載的內容太過匪夷所思。

趙禎點了點頭無情的打破了衆人的幻想:“這還只是一部分,朕神都城中的彌勒教勢力微弱,但已經敢策反巡城司的士卒了,眼下這些人就在白雲寺!”

包拯立刻起身勢力道:“官家,事關重大,還望官家早做決斷以雷霆之勢滅其與未出之時!否則這八千手持軍械的兵卒可使神都大亂矣!”

蘇洵同樣起身道:“官家,眼下彌勒教在神都根基未穩,當剿滅之!”

包拯蘇洵都是朝中重臣,他們的處理意見當然非常有效,只不過趙禎把目光望向范仲淹道:“範相公以爲該如何?”

“官家,此事還要請教北平府知府事賈知府才能定奪……”

賈昌朝有些驚訝,轉頭向范仲淹拱手道:“下官雖轄管神都城治安,但不曉得此等兵家之事詢問下官有何用意?”

范仲淹沉聲道:“神都用兵不同他處,西城百姓不下十萬,且都是貧寒人家,若是派兵清剿,稍有不慎便會禍及百姓,白雲寺之周房舍幾何?百姓多少?店鋪幾間,街巷多少道,尋常香客多寡?此非賈知府不得!”

無論賈昌朝心中有多少的驚懼,此時也面色沉重的開口道:“白雲寺乃神都佛寺之佼佼者,信徒不下數萬,每日香客絡繹不絕,四周有通衢街,馬欄街,西寧街,平車街四條主路,此四街連通御道,各街小路小巷不計其數,但通車過馬之路共計二十五條!餘者不足勝記!西城百姓約有十萬又五千人,因車馬行,牲畜行皆在西城,故來往之人更是魚龍混雜……至於商鋪共有一百七十家,大小商號的店鋪,尋常百姓自己的小店林林總總,各業均沾,便是……便是蔡記和碧雅軒也有的……”

這就是北平府的知府事,神都城的地方官,趙禎瞧向賈昌朝的眼神充滿欣賞,果然是個能力出衆出衆之輩,若是對自己治下的城市都不瞭解,也就不用坐在知府事的位置上了。

果然他的話讓范仲淹很滿意:“官家,西城本就繁雜,三教九流皆有,若是貿然用兵,怕難以盡數剿滅。”

趙禎點了點頭:“朕也是這般想的,所以深夜召見諸位臣公,朕以爲,彌勒教之患不在神都,其根基也不在神都,唯有地方上的勢力強大,彌勒教才強大,朕決定先穩住神都之中的彌勒教,除滅地方之頑固,繼而一舉殲滅之!”

趙禎的話讓衆人點頭,突然出現的彌勒教讓衆人心中一緊,突如其來的威脅讓他們的第一反應便是迅速撲殺以絕後患。

但趙禎的想法更爲穩妥,先斷其根基,再剿滅神都之中的殘餘,如此纔是上上之策,也能最大程度上的保證不再出現動盪。

尤其是包拯更是贊同:“官家所言極是,大宋已受不得動盪,之前神都幫派廝殺,一時間國朝之內商業動盪,各地都出現了工廠歇業或是商鋪歇業之況,百姓無工可做,無錢可拿,雖只有短短半月,但已經出現民怨!若是神都再有大變,後果不堪設想!”

趙禎當然清楚,大宋的經濟繁榮是建立在國家穩定的基礎上的,不光是大宋,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這樣,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只有繁榮穩定,才能促使經濟的蓬勃發展,否則整個社會都會出現問題。

“範相公,當擬文,通發全國,文告天下官衙,彌勒教爲魔教,迅速清治,死忠者就地撲殺不得錯漏,信衆當以教化破除癡愚迷信,同時着格物院,調遣學徒前往各地,當衆揭穿彌勒教的行騙手段,巫蠱術法!”

蘇洵再次起身道:“官家,臣以爲還應命各地書院的先生大儒,施以教化,因勢利導,讓百姓從根上斷絕盲信的可能,地方官紳也當如此!”

趙禎點頭道:“甚好,准奏!”

范仲淹鬆了一口氣,無論是官家還是蘇洵都是以教化百姓爲主,沒有大開殺戒,那些死忠的人必定要嚴懲,可尋常被蠱惑的百姓沒有必要一併治罪。

“官家,教化過後也當用重典,若是還有人敢迷信彌勒教,必當嚴懲,使其心中驚懼不敢再墮魔教!”

“准奏!”

這就是君臣商議的結果,一個人去處理一件事必然會有遺漏,而君臣商議能最大程度上的避免錯漏。

這只是在秘閣中定下的調子,接下來還要有無數的官吏進一步完善並執行,這便是大宋對奏的效果。

其實這次秘閣對奏和趙禎在朝堂上理政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趙禎不願在這個時候登上朝堂的御座,畢竟已經把大政交給了趙旭,就不能隨便上朝,以免讓有心人覺得皇帝對太子不信任。

即便是趙旭病重,趙禎也沒有再度上朝,爲的就是給他這個總攬大政的太子以威嚴,對此朝堂上下無不佩服。

蔡伯俙全程都在盯着賈昌朝,希望從他的臉上看到不安,但他失望了,趙禎早就看到了蔡伯俙的模樣。

“蔡伯俙,你且說說見地!”

蔡伯俙微微一愣,隨即道:“諸位相公們說的都是極好,微臣只要在一側配合便是,各地黑手定然會把收集到的消息告訴各地的掌印官。”

“如此甚好。”

……………………

對奏結束的時候,每個人已經分配好了所要做的事,即便是賈昌朝也有,當然趙禎也賞賜了他,把他期望已久的龍圖閣直學士給了他。

其實這本來就是北平府知府事該有的待遇,但在這個時候賈昌朝卻有些忐忑。

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
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