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

其實並非眼前的事情出使蕭撻裡廢帝,早在之前她便有了打算,眼下不過是一個契機而已。

wωw⊕ TTkan⊕ C ○

蕭撻裡並不是想臨朝稱制,更不會覬覦帝王之位,相反她在耶律洪基即皇帝位之後便完全把手中的權利進行移交,真正做到了大部分的切割。

手中的權利只保留了太后應有的,其他從未越界,就是這種行爲得到了朝臣的一致稱讚,世人尊其爲聖。

但後來發現這是不行的,沒有蕭撻裡的垂簾聽政,耶律洪基行爲放肆,大肆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已經到了無人能控制的地步,而且朝臣們的上諫完全沒有作用甚至諫言者屢遭迫害。

濫發官子一事引發了整個遼朝社會的動盪,也使得蕭撻裡再次出山並且在契丹的貴族和漢臣的支持下垂簾聽政。

原本是沒有什麼的,一切都在按照蕭撻裡的計劃進行,並且所有人都看到了太后執政與皇帝執政的差別,但很快,大宋的出兵影響了遼朝原本穩定的情況。

契丹人和漢民的矛盾進一步加深,在遼朝還未崛起的情況下,與大宋的交鋒便顯現出大遼的國勢疲軟,契丹貴族和將軍開始懷疑蕭撻裡的能力,在這個時候,獨裁統治和強硬的政策反倒成爲一件利器,得到了契丹人的擁護。

耶律洪基再次依靠他的暴虐上位了,而失去契丹貴族擁護的蕭撻裡逐漸發現自己的被動,她不能眼瞧着大遼葬送在耶律洪基的手中,在蕭撻裡看來他的路走不通。

可就在這個時候,張儉猶豫了,在他看來帝王豈能輕易廢除?即便是有萬般的不是也不能直接廢掉,多加以勸導便可,好歹他耶律洪基也是先帝唯一的嫡子。

若是他被廢掉,那他的兄弟便有奪嫡繼位的權利,雖然他們不是嫡子,可這時候也沒有嫡子了,到時間引起的風波怕是不會比現在的小!

“廢帝一事萬萬不可!還請太后三思!”張儉是真的怕了,眼下讓他沒想到蕭太后居然打算以廢帝來拯救大遼,這難道就是最後的手段了嗎?

難怪她說遼朝不危,社稷猶存!這是要徹底的改變時局,這是要把一切都打散重新開始!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平日裡疼愛孩子又思念亡夫的太后居然在江山社稷面前毫不猶豫的選擇廢帝,而不是用更加柔和的辦法解決眼前的危局。

張儉承認,此時廢帝由太后收攬大權是最好的辦法,可這辦法所帶來的結果卻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張儉擔心的望着蕭太后,因爲他知道,即便是自己不支持,蕭撻裡也能獨自完成廢帝。

因爲太后完全可以以一道旨意廢除掉皇帝的一切權利。

雖然這項權利沒有明確的法令支持,但是太后依舊可以以不謹、無道、無德、不孝等理由剝奪皇帝的權力,甚至廢黜皇帝,雖然大多是由於權臣逼迫,但廢黜皇帝的詔書,必須經由皇太后之手。

這樣的例子在史書上有很多,漢代上官太后下令廢劉賀:劉賀上位二十七日,因荒淫無道,喪失帝王禮義,攪亂朝廷制度,被大臣多次勸諫。霍光擔心劉賀會亂國,稟告皇太后上官氏,下詔廢黜劉賀,令歸昌邑國。劉賀,是爲“漢廢帝”。

但最有名的便是則天大聖皇帝武曌的廢帝了,唐中宗李顯庸弱無能,即皇帝位後,尊武則天爲皇太后,但他一面不敢與武則天抗衡,另一面又妄圖拉攏黨羽培植力量對抗,還可笑的以爲武則天不知,得知詳情的武后對中宗的舉動大爲惱火,二月,繼皇帝位才五十五天的李顯被武則天廢爲廬陵王,被貶出長安。

張儉不希望蕭撻裡廢了耶律洪基,因爲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他更擔心遼朝再出一個呂武…………

蕭撻裡的目光緊緊的盯着張儉:“丞相,大亂必有大治,若是我大遼度過眼下的難關,興邦之治必會使得大遼崛起!本宮要好生教導耶魯斡,如此才能避免他父親的過錯!”

張儉呆呆的望着蕭撻裡,沒想到這位太后居然已經決定了新君的人選,就是還在襁褓之齡的皇長子耶魯斡!看來她是對皇帝徹底失望了。

張了張乾裂的嘴脣:“太后打算如何處置廢帝?”

隨着張儉的話,蕭撻裡身體一僵,顫巍巍的伸手指了指皇宮的地面:“困守與宮中,他畢竟是本宮的長子,也是陛下的嫡長子,即便有錯也不可隨意處置。”

張儉默默的點頭,他現在徹底沒有話要說了,即便是飲鴆止渴他也要試一試,否則現在的大遼已經走上的毀滅的邊緣,稍有不慎便是國滅的下場。

他現在唯一不明白的就是到底是什麼人給陛下出了這個餿得不能再餿的主意。

張儉是了耶律洪基這個學生的,即便他再沒有腦子,也應該明白漢民對大遼的重要,豈能在這個時候出此昏招?

別忘了朝堂之中可是有大量的漢臣在輔佐他,沒有這些漢臣文官後果不堪設想!

“太后,陛下此舉定有奸佞之人與側挑唆,還望太后明察!筆下自幼登基以來,本也是持重而行,無有逾越之舉,此番無道之旨…………”

蕭撻裡已經帶人走向殿門,此時聽了張儉的話猛然轉身:“皇帝暴虐,嗜殺,無道,非一日而成,今大禍以至,如不速斷,國危矣!”

張儉僵在原地,是啊!現在最大的問題便是時間,若是不能挽回這一切,繼續縱容中京道守軍濫殺無辜下去,大遼便真的完了!

殿門在吱呀聲中緩緩開啓,蕭撻裡一身戎裝頭頂鳳冠,猩紅的披風在空中招展,彷彿再次回到了當初她鎮壓叛亂的時候,張儉跟在其後,眼前的太后又回到了戎裝征戰的時候。

一路上宮中的宿衛彷彿是木刻的雕像,死死的站在原地,眼睜睜的看着蕭撻裡率領全副武裝的宮中內侍在宮城中行走,一直往帝王所在的寢宮而去。

張儉驚駭的看着這一切,顯然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廢帝宮變,自己一直被蒙在股中,甚至還和朝堂中的漢臣冒死跪在宮門外覲見…………

和權利的交替比起來,自己和文臣們所作的一切是那麼的可笑。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