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

雖然在政治上查理並沒有平步青雲,但他依舊是在法蘭克尼亞王朝中獲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這裡沒有一個貴族是好相與的,若是沒有能力和智慧以及過人的手段,你即便是一位公爵也很可能沒落下去。

越是貴族就越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一個家族的興盛需要的是數代人的努力,而對於查理來說,他只是延續家族榮耀的開始。

眼下這個來自東方的“智者”讓他看到了自己率領家族出人頭地的希望,他覺得來自東方的禮制完全能夠改造成爲適合法蘭克尼亞王朝的東西。

這個念頭如同野草一般在查理的的心中瘋長,他彷彿看到了自己的這個建議被亨利三世所採納,並且也使得自己的家族成爲更高的存在,小小的子爵已經不能滿足查理的胃口。

於是查理便決定讓這位智者留下輔助自己,並給出了極爲豐厚的待遇,這也讓大宋的“儒者”任山頗爲驚訝。

沒想到自己的學識在大宋並不受待見,反而在異國他鄉獲得如此尊重,並且給出了價格不菲的薪俸,每月二十枚金幣,這相當於每月二百貫錢的高價!

於是任山欣然接受了查理的聘請,只不過他需要一個聽得懂漢話的翻譯,之前給他做翻譯的人是商隊中精通大秦話的管事…………

但這卻難不倒查理,在法蘭克尼亞王朝擁有極多的會說漢話的人,甚至有一些東方宋帝國的商人常駐,要知道在神聖羅馬帝國,大宋的商人無處不在。

這些來自東方帝國的商人彷彿是語言天才,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就能學會當地的方言。

宋帝國的人就是會做生意,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到處充斥着他們的貨物,他們彷彿什麼都賣,只要是用錢能夠買到的東西,他們應有盡有,茶葉,絲綢,寶石,琉璃,藥材等等,甚至連美女他們都有!

對於查理來說,交流不是問題,他不可能照搬東方帝國的這種禮制,他要做的是“借鑑”把一切有利於皇帝管理帝國的想法全部借鑑過來!

經過小半年的整理,查理的手中已經有了一套符合神聖羅馬帝國統治的《法典》這是一部吸取了東方宋帝國經驗的《法典》。

其中有着大量的尊卑制度,人被劃分爲了三六九等,並且這一制度加強了皇權和貴族手中的權利。

要知道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利雖然強大,但貴族同樣有着大量的特權。

在貴族這件事上,神聖羅馬帝國和大宋之間有着天差地別,看看大宋之前的朝堂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何處。

自宋之前,漢家文明的朝堂上充斥着大量的貴族,即便是開了科舉制度的隋唐時代同樣如此,可到了宋朝這一現象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

尤其是在眼下,大宋的朝堂上已經瞧不見一個貴族,或者說權力中心已經沒有貴族的存在,他們被排擠了出去。

這一切無不要歸功於趙禎的“便宜老爹”大宋的真宗皇帝,他的勸學篇以及對科舉公平性的改革影響了整個大宋。

大量的平民百姓能夠入閣拜相,平民或是小資產階級已經佔據了朝堂的主要位置。

這樣一來權利就不會被勢力較大的人所壟斷,更加有利於皇權的統治,當然也更加有利於大宋的發展,畢竟這些來自於民間的權臣明白“下面”的疾苦,知曉天下的不容易。

可以說大宋的朝堂更加的開明,更加的“健康”,更加的高效。

但這樣的思想在查理看來是不符合神聖羅馬帝國的,即便是在任山看來大宋的制度也有優越性的情況下,查理依舊是固執的把許多內容進行了刪減。

他自己是什麼人?他自己就是貴族啊!怎麼會有人自己反對自己?再說神聖羅馬帝國就是由衆多貴族所組成的,無論是在亨利三世統治之下的法蘭克尼亞王朝,還是整個神聖羅馬帝國都是這樣。

若是反對貴族統治,神聖羅馬帝國會變成什麼模樣?

再說亨利三世反對的是教權,而不是貴族的特權,貴族的特權是與生俱來的,但他們同樣也要效忠於皇帝。

若是不然皇帝完全可以出兵討伐,並且在征服土地後把那裡變成王朝的土地。

眼下皇帝的掌控力還不能控制法蘭克尼亞王朝之外的土地,但亨利三世依舊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並且擁有極大的權利,他甚至可以廢立教宗。

查理從任山那裡瞭解到了大宋對宗教的態度,並且瞭解到宗教在大宋的地位,這與神聖羅馬帝國天差地別。

在大宋,無論是什麼宗教都不得在街頭宣傳,不得招收民衆皈依,只能由民衆主動皈依,並且不得大興寺廟,道觀,教堂,禮拜堂之類的地方。

已經存在於大宋土地上的這些宗教建築若是人數不能達到規定,必須要移交官府打理,充作他用。

這在查理看來,皇帝的權利不是大於宗教的權利,而是遠遠凌駕於宗教權利之上!

他想要知道爲什麼,從任山那裡他得到了不可思議的答案,因爲皇帝是天子,是東方宋帝國至高神的兒子,是他在代替至高神管理百姓!

這一下徹底讓查理蒙了,怎麼會這樣?這說不通啊!

宋帝國的皇帝是天神的兒子,那他就相當於天主教中的耶穌,如此一來他自己就是東方文明古老信仰的代言人,也是宗教的代言人啊!

因爲漢家百姓有着一種非常清醒的邏輯認識,既然老天爺存在,並且諸多宗教中都有關於他的擬人形象,那這些宗教便都是假的,誰能說的清楚?

如此一來,上天是存在的,也是不存在的,最直觀的反應就是皇帝這位天子,他是在代天牧民,也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

這下查理弄清楚了一切,原來在宋帝國,人們的至高信仰不是神,也不是宗教,而是皇帝!

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
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