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

蕭撻裡對趙禎的信任是正確的,其實在她心中早已妥協,只不過是爲契丹最後的面子而苦苦掙扎,但這苦苦掙扎不要緊,現在回首望去卻發現自己早已大錯特錯。

張儉留下的不是契丹的生路,而是一條不歸途。

當初自己就應該在宋軍攻打上京道臨橫府的時候,在上京城與大宋一絕死戰,那纔是真正打出了契丹的尊嚴,但現在,契丹的討伐更像是一場笑話,二十萬戰力帶着四十萬即將歸降的百姓討伐,這能叫討伐嗎?

雖然也能當作是契丹最後的榮耀,能在史書中濃墨重彩的留下一筆,但在實際中對契丹也沒有太多的意義,哨馬昨日便探明來報,前方便是宋軍的營地,約有十萬人作用。

二十萬契丹精銳對十萬大宋禁軍,說實話,蕭撻裡自己心中都沒有信心,契丹和大宋之間的戰爭幾乎是每戰必敗,多少年都沒見一場輝煌的勝利了。

唯一讓契丹人揚眉吐氣的也只有那次在西域生擒大宋皇帝,可只有自己知道大宋皇帝是被契丹俘獲了,但自己也早已被他“俘獲”。

蕭撻裡站在聖駕的車轅上,一身戎裝的她顯得格外的英姿颯爽,緊身的鎧甲,束起的長髮,以及腰間的佩劍無一不向世人展示她的英勇。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蕭撻裡抽出長劍,斜指蒼天:“雄鷹就要翱翔天空,猛虎就要生撕野獸,契丹男兒們讓宋人見識我草原精銳的驍勇善戰!”

大軍的速速明顯提升,前軍開始加速,馬上的契丹騎兵壓低身體舉起盾牌,戰馬腳上的馬蹄鐵擊打着地面發出雷霆般的咆哮聲,一時間人馬嘶鳴,乾坤變色。

蕭撻裡已經換了坐騎,跨上了戰馬,此次她不光要御駕親征,更是要參與到這次衝殺之中,邊上的畢世傑和圖魯兩人被嚇壞了,萬一有個好歹可怎麼辦?

再說蕭撻裡的身份特殊,不光是契丹的退位女皇,更是大宋皇帝的女人,這一點別人不知道他們兩卻清楚,一旦蕭撻裡有事,大宋皇帝能放過她身邊的人?

可當蕭撻裡率兵抵達宋軍駐地的時候,卻並沒有發現宋軍,地上只遺留下了駐軍的痕跡,顯然宋軍已經撤走,停止了對契丹的禁錮,但這是爲什麼?

大軍在這裡緩緩停下,而蕭撻裡氣的渾身發抖,別人或許不知道,但她知道,趙禎定然是知道了消息,在契丹大軍抵達前便撤軍了。

蕭撻裡想到的趙禎書信中曾說過,讓自己萬萬不可御駕親征,顯然他是擔心刀劍無眼傷了自己,可這是在對自己的侮辱。

還有一種可能,他趙禎撤軍會了呼倫貝爾城,以守城之勢阻擋契丹的進攻最爲划算,並且他明知自己不會親自攻城纔會這樣做。

無恥,簡直是無恥之尤!

想到這裡,蕭撻裡忍不住怒火中燒,但卻也毫無辦法,現在她連反抗趙禎的力量都沒有,而他卻能把自己壓制的死死的。

但畢世傑和圖魯兩人卻鬆了一口氣,看來大宋皇帝果然是見過自己的文書了。

六十萬人再次開始向呼倫貝爾城移動,他們自始至終的目標就是前往呼倫貝爾城,因爲巨母城已經養活不了這麼多的人口了。

遷徙成爲必然,只不過有二十萬大軍的開道讓契丹百姓心中踏實許多。

鬥志昂揚的契丹人鼓起最後的勇氣準備與大宋決一死戰,但最後還是沒有遇到宋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何況這次契丹人是拼死一搏,現在沒有遇到宋軍,軍中已經開始出現分裂,一部分契丹士兵已經悄然的溜走,躲進了百姓的隊伍之中。

隨着消失的人數越來越多,軍中也出現了慌亂,泄氣之後的契丹人可謂是不堪再戰,好不容易鼓起來勇氣,最後卻爲之一鬆,不少人覺得還是活着更好。

逐漸的有人說這是在白白送命,還有人說前軍一個都活不了。

種種這些恐怖的言論在契丹人的隊伍中造成了恐慌,最駭人的便是有人造謠,這是在把契丹的年輕力壯送給大宋屠戮,以確保權貴們的榮華富貴。

這一說法很多人相信,也很快在軍中傳開,逃走的士兵越來越多,甚至於一些將軍也逃跑了,他們看不到希望,即便是蕭撻裡也看不到希望。

謠言是誰散佈的已經無從查起,但眼下的事實是二十萬大軍逃走了一大半,有些甚至是連同將軍一起逃走,整編制的逃走。

誰都知道他們躲進了百姓之中,而百姓卻不會把他們供出來,朝臣惶惶不安,而武將們也無精打采。

唯有畢世傑上疏,請求蕭撻裡和平歸宋制止刀兵,眼下契丹已經沒有任何機會,與其讓將士們白白丟了性命,不如讓他們好好的活下去。

畢世傑的話得到了朝臣們的支持,十之八九都站在了畢世傑這一邊,而圖魯沒想到當初和畢世傑串通的目的是爲了蕭撻裡的安全,沒想到他卻有逼宮的行爲。

是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畢世傑和圖魯兩人的安排,無論是蕭撻裡的詔書還是軍中的譁變,都是這兩人一手策劃。

爲的就是保住契丹的青壯,以及保住已經陷入癲狂的太后。

歸順就應該有個歸順的樣子,哪有明明要歸順了還要對人家用兵的道理?即便是大宋皇帝寬容,可不會允許這種事情,歸附之後契丹遭到嚴懲又該如何?

隨意在畢世傑和部份朝臣的眼中這是於禮不合的,也是不必要的戰爭。

在利益上畢世傑代表了大多數朝臣的利益,朝臣們自然支持他,但他也知道不能得罪蕭撻裡太狠,畢竟她也是大宋皇帝的女人,一旦入了大宋的皇宮,一句話便能左右自己的命運。

於是畢世傑選擇了和圖魯合作,利用圖魯護主心切在軍中散佈謠言,動搖軍心,同時再聯合文臣一起上諫,爲何就是給蕭撻裡造成壓力。

而眼下效果非常好,文臣的手段就是這樣,雖然有些見不得光,但只要達到目的,誰又會去追究?

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六百章對策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
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六百章對策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