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一戰爆發

雙方開始博弈,普魯士首先向英國人示意,希望英國能從中凱旋,讓奧地利投降,讓其完成小德意志的統一,甚至他們可以退一步,僅是統一北德意志。

英國快速和法國磋商,不過很快就失敗了,因爲拿破崙三世這個草包絕不接受這樣“屈辱”的結果,因爲和法國交戰的普軍偏師正在敗退,他覺得普軍不過如此,法軍勝券在握。

只要擊敗了普軍,加上奧軍已經被普軍打殘,整個德意志的力量將會被嚴重削弱,德意志的未來將會在法國的掌控之中,再加上現在的俄土戰爭,只要再度將俄國人擊敗,那樣歐陸的霸權將會重新回到法國的手中。

法國的榮耀在此一舉!

拿破崙三世眼都紅了,他覺得自己將要稱霸歐洲,怎麼可能理會英國人的凱旋。

而在法國的支持下,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當然不願意承認失敗,輕易的將對德意志的領導權拱手相讓於普魯士。

所以奧地利和普魯士的戰爭繼續,並且他還向英國表示,只要讓普軍退出奧地利,恢復戰前形勢,他將加入英法土一方作戰。

英國犯難了,拿破崙三世根本不願意接受他們的調解,英國人也看出了法國的意思,當即向普魯士表示無能爲力,要求他們撤軍,恢復戰前形勢。

顯然英國人在得知法國的決心後,知道自己要在法國和奧地利一方和普魯士一方中選擇。

別看拿破崙三世不怎麼樣,但是法國底蘊深厚,軍事力量依舊被人看好的,雖然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表現極其出色,可和法蘭西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兩大帝國相比,份量依舊顯得有些不足。

英國人沒有多想,就做出了選擇,放棄了普魯士,支持法國和奧地利。

英國人的選擇自然顯得很正常,但是這對於普魯士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讓他們不得不審度形勢,思量一下要何去何從。

……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普軍戰前參謀總部處,威廉一世、俾斯麥和毛奇再度聚首。

三人的臉色都顯得很陰沉,消息越來越不利了,戰前的良好外交環境蕩然無存,原本以爲可以輕易擊敗的奧地利雖然如願以償的擊敗了,但是奧地利卻死都不肯認輸,約瑟夫一世已經逃到匈牙利地區去了。

另外預計不會干涉的法國插上了一腳,已經出兵南德意志了,讓普軍西線出現不支之象。

最爲讓他們感到不安的是英國人,世界第一大國的能量爆發,普魯士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住,他們寧願獨自面對奧地利和法國,都不願意單獨應付英國人。

“我們難道要退縮嗎?!”威廉一世咆哮道。

不甘!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不甘,普軍取得了大勝,雖然在南德意志中遇到意料之外的法軍,受到了一些挫折,但這主要還是戰略上的要求,威廉一世讓南德意志的普軍戰略收縮而已,真要和法軍展開大戰,勝利未必是法國人的。

現在他已經君臨維也納了,這是德意志邦聯的核心地區,德意志邦聯中兩大首府柏林和維也納,都已經在他的控制之下,不要說小德意志的統一可期,就連大德意志的統一也未必不能實現。

而就在他雄心壯志之時,卻要他退縮,這讓雄主威廉一世如何能接受!

“英國人已經發出通牒,要求我們二十四小時內做出答覆。”俾斯麥無奈道,他何嘗甘心,爲了德意志的統一他付出了多少,現在成功在望,但是卻遭到這樣的打擊,無疑是將他的理想粉碎掉。

“英國人?他們在遠東慘敗了,還想在歐洲橫行嗎?中國人能在陸上擊敗他們,我們普魯士也可以!”毛奇嘶吼道。

他猶如一個受傷的獅子,奮力的掙扎,他是普軍參謀長,是普軍的實際指揮官,他和普軍將士同甘共苦,親如兄弟,普軍在流血,爲了德意志統一浴血奮戰,不知犧牲了多少人,結果在英國人的一句話中就要退縮,這是什麼道理?

死去的普軍將士會同意嗎?活着的普軍將士會同意嗎?不會!

絕對不會!

“但是這裡是歐洲啊!”俾斯麥道。

或許在遠隔重洋的亞洲,充斥着大量僱傭軍的英軍陸軍不堪一擊,但是在歐洲的英軍可是全都是英國人,不像印度英軍,除了少部分的英國嫡系部隊外,其他的絕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歐洲的英國陸軍有十分強大的戰鬥力,而且最爲人讓人恐怖的是英國的生產能力,和那龐大得讓人髮指的財力。

有英國人的支持,普魯士要戰敗法國和奧地利幾乎是沒有可能的,除非普軍全都是天兵天將,能夠逆天。

俾斯麥的話語,讓威廉一世和毛奇頹然,他們何嘗不知道普魯士面臨的危局,除非他們加入俄國陣線,參與俄土戰爭,那樣纔可能依靠俄國人取得勝利,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就慘敗了,那個時候奧地利還沒有正式參戰呢!

雖然俄國在雄主亞歷山大二世手中實行了農奴制改革,實力有所增強,但是要對付英法奧土四國,怎麼看都不可能。

就算自己加入俄國陣線,戰敗的可能性也遠高於勝利。

其實亞歷山大二世早就派人勸說他們加入俄國一方作戰,並且表示全力支持普魯士完成小德意志路線的統一,甚至還可以得到奧地利的部分領土,比如捷克等地,只要德意志不進行大德意志的統一就可以了。

但是普魯士根本就沒有理睬俄國人,這擺明是將普魯士帶入火坑啊!

就在此時一封加急電報送到了三人面前。

太平天國宣佈加入俄國一方,對英、法、土宣戰!

中國人蔘戰了!

威廉一世、俾斯麥和毛奇都感到震驚,想不到俄國人竟然還有這一手,連中國人都拉攏了。

三人對視一眼,道:“戰吧!”

普魯士對英、法、土宣戰。

至此,席捲大半個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全面爆發!

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34章 我也是!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95章 道貌岸然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57章 跳樑小醜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89章 傳檄蘇南第81章 全線激戰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54章 各人心思第50章 是朕害死了他們!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80章 備戰第53章 百變星君第99章 勢力大漲第64章 請辭王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30章 十萬天王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85章 湖州局勢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85章 湖州局勢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91章 不爲人所知的真相第7章 放血飼民第113章 大變局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70章 大破江浦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109章 大對決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03章 朱銘第113章 大變局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3章 三人論策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22章 李臣典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9章 奇人王詡第71章 爲什麼?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85章 湖州局勢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117章 大清完了!第19章 戰起第126章 擾亂世界第13章 演講第80章 備戰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116章 驚變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64章 請辭王第90章 上海之戰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3章 三人論策第30章 十萬天王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103章 朱銘第112章 四軍動向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96章 一箭三雕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88章 周馥第87章 輕取丹徒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25章 朕來殿後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04章 兵臨武昌
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34章 我也是!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95章 道貌岸然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57章 跳樑小醜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89章 傳檄蘇南第81章 全線激戰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54章 各人心思第50章 是朕害死了他們!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80章 備戰第53章 百變星君第99章 勢力大漲第64章 請辭王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30章 十萬天王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85章 湖州局勢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85章 湖州局勢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91章 不爲人所知的真相第7章 放血飼民第113章 大變局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70章 大破江浦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109章 大對決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03章 朱銘第113章 大變局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3章 三人論策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22章 李臣典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9章 奇人王詡第71章 爲什麼?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85章 湖州局勢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117章 大清完了!第19章 戰起第126章 擾亂世界第13章 演講第80章 備戰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116章 驚變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64章 請辭王第90章 上海之戰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3章 三人論策第30章 十萬天王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103章 朱銘第112章 四軍動向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96章 一箭三雕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88章 周馥第87章 輕取丹徒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14章 甲子起義第25章 朕來殿後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04章 兵臨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