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

後兩個信息,讓洪天有些難以置信,湖北和湖南兩地巡撫,竟然同時選擇起義投降太平軍,就算這兩個人都有湘軍背景,但也太匪夷所思了。

洪天有些拿捏不住,而他首先徵詢的對象,就是和他在南昌再會的趙烈文。

趙烈文這次可謂勞苦功高,江西、皖南和皖中,近兩個省的地盤,差不多可以說是憑着他的嘴巴討回來的。

洪天原本打算大加賞賜趙烈文一番的,但是趙烈文僅是接受了一個趙侯虛銜,推辭了其他的封賞。

趙烈文是個心懷蒼生之人,雖然以前處身在清軍當中,但是比起洪秀全等所謂的革命家來更不看重身外之物。

他當時僅是說了一句話:“臣不需要賞賜,只希望能跟隨陛下爲天下蒼生開創一個太平江山!”

洪天萬般感嘆,無奈之下,也只能接受。

“唐訓方、惲世臨皆是湘軍俊傑,對滌公忠心耿耿,陛下請不要猶豫,即刻出兵,否則時日延長,怕橫生枝節,恐悔之晚矣。”趙烈文道。

“但是陳得才、賴文光等人呢?”洪天犯難道。

“可令陳得才部東進皖中,重新歸入天國;命留守鳳陽之曾國荃,率部北上接應賴文光和張宗禹等軍。”趙烈文道。

洪天沉吟後,答應了下來。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了,淮北之地還有僧格林沁這個大敵,北上恐怕就是一場勝負未知的大戰。

但是湖北和湖南兩地卻大不相同,湖北已經大亂,雖然武昌仍在湖廣總督官文手中,但是湖北巡撫唐訓方卻已經心向太平軍,將武昌團團包圍了起來,就算不能攻下武昌城以震懾湖北各地,僅是總督和巡撫相爭,整個湖北上下就會亂作一團,攻打起來極其便利。

至於湖南一省更加是不用多提了,惲世臨已經控制住了長沙,而且湖南本來就是湘軍的老巢,湘軍中的部曲大部分就是來自湖南省,而現在湘軍大部都加入了太平軍,只要這些原屬於湘軍的太平軍開入湖南,恐怕就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場景了。

所以,洪天在沉吟過後,毅然將湖北和湖南兩省,定爲主攻方向,至於賴文光等人,雖然他也十分在意,但是也只能按照趙烈文所言行事了。

事實上對於這些人的安危,洪天並不太擔憂的,西北太平軍和捻軍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根據地,形同流寇。

流寇是十分難剿滅的,他們很少會固守一個地方,往往當敵人趕至的時候,他們就會繼續流竄,所以短時間之內應該不會有事。

而且歷史上賴文光、張宗禹等人可是連僧格林沁都幹掉了,洪天並不認爲他們會輕易失敗,現在派曾國荃接應他們,局勢應該會比歷史上更好纔對。

洪天如此想着,卻全然不知他所知的那個所謂的歷史,正以一種難以想象的速度崩壞着。

其實洪天的到來,早就引起了這個世界的蝴蝶效應,天京之戰反敗爲勝,橫掃江寧地區,經營蘇南一帶,然後進兵皖南、皖中和江西,從小小的一個扇翅,到現在一個個颶風,整個中華歷史已經變樣起來。

而現在湖北和湖南兩省的劇變,更是讓整個歷史開始崩壞,這已經超出了洪天的預料了。

皖南、皖中和江西三地能得手,洪天是有心理準備的,因爲趙烈文已經西進了,雖然洪天並沒有信心,但趙烈文勸服曾國藩的可能是存在的,但是湖北和湖南兩地之事,卻讓他感到震驚之極。

在歷史崩壞的初始階段,洪天的行動是相當迅捷的,一條條命令不斷髮佈下去,曾國荃自鳳陽北渡淮河,接應西北太平軍和捻軍。

韋志俊自安慶行陸路西進武昌,水師已經跟隨洪天到了南昌,而且還要負責南昌太平軍的運輸,所以無法顧及韋志俊部。

由陳湜留守江西,而蕭慶衍率軍西進湖南,由陸路進逼長沙。

而洪天本人則親自率領水陸大軍,沿着長江西進,溯河而上,開往武昌。

……

武昌,是湖北省的首府,湖廣總督(管轄湖北省和湖南省)衙門駐地,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地理中心,世代爲兵家必爭之地。

武昌城內,官文相當煩躁。

官文,又名儁,王佳氏,字秀峰,又字揆伯,滿洲正白旗人,出身軍人世家。

雖然他才能並不出衆,但是在晚清後期,滿人才智之士匱乏的情況下,他這些微薄的才能也足以讓他得到清廷的賞識了。

湖北總督,統御兩省軍政,是滿清九大封疆大臣之一,其餘八位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陝甘總督和東三省總督,其中東三省總督現在還未設立。

這種等級的封疆大吏位置,竟然落入到官文這種人物手中,可見滿人之頹勢,難怪肅順會說滿人多混賬,被迫重用漢臣,如果不是一衆漢臣在太平天國崛起之時蜂起,恐怕滿清的江山早就垮掉了。

此時的官文一想到城外的唐訓方部,就感到一陣的後怕,如果不是自己有所警覺,這次真可能被唐訓方得手,自己此時估計屍骨無存了。

他心中有股悲意,自從太平天國起義以來,滿清江山就風雨飄搖,原本以爲差不多平定的時候,竟然會發生這麼大的變故,太平天國不但死灰復燃,而且還越演越烈,更可怕的是連曾國藩都投降了。

他可是清楚曾國藩的能量,漢臣的精神領袖,他的投降足以讓大清爲之震盪,所有的漢臣都變得不可信,特別是湘湖的漢人更是如此,所以他纔會疑心唐訓方的,因爲唐訓方曾是曾國藩的部屬,爲曾國藩的死忠,這樣的人反叛絲毫不出奇的。

而事實上果如他所料,唐訓方真的反了,如果不是他在湖廣總督這位位置上做了近十年,在武昌根基深厚,真的無法壓制唐訓方。

可是即便如此,他依舊無法將唐訓方徹底擊敗,只能勉強將其驅逐出武昌而已,現在的武昌城陷入了包圍當中,可是他卻不敢突圍而走,因爲那樣就等於拱手將武昌讓予唐訓方,那樣整個湖北恐怕都危殆了。

但是不突圍又能如何?成大吉和僧格林沁都有些鞭長莫及,自己真能守得住嗎?而且那成大吉,也是湘軍部將,真肯爲朝廷效力嗎?想一想,官文就有些頭皮發麻,連成大吉這位湖北提督都信不過,這個湖北省恐怕沒有幾個可以信任的人了。

他仰頭看天,上面滿是烏雲,陰沉得讓人有種要窒息的感覺。

蘇南、皖南、皖中和江西皆丟失,現在湖北也危殆,大清的江山還能維持多久呢?官文心中無限擔憂,這還是他被困武昌,不知道長沙已經被反叛滿清的惲世臨控制,否則他恐怕真要吐血三升了。

……

武昌城外,唐訓方在軍營中,他不斷的派出探馬探聽着四周的動靜。

曾國藩投降太平軍並沒有通知他的,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問題,而是曾國藩知道這是不能冒險的,他這位兩江總督一直被壓制着,名義上雖然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但湘軍嫡系控制的區域,只是皖南、皖中和江西而已。

其他地區的湘軍,都只能算是旁支,甚至李鴻章的淮軍和左宗棠的楚軍,已經算是獨立出去了,雖然雙方之間仍然有所聯繫,但是並不緊密的,無法形成有效的管轄,而那些旁支雖然好一些,但也不能完全信任。所以曾國藩並沒有將消息傳出去,只是不斷的梳理皖南、皖中和江西的湘軍勢力,將他們牢牢控制,讓太平軍進展能順利一些。

不過曾國藩顯然低估了自己在湘軍旁系中的地位,或者說高估了那些漢臣對於滿清的忠誠度。

Www ●тTk án ●co

除了官文這種滿人,對於滿清真正忠心的漢臣並不多的,滿清畢竟是異族統治,就算儒家出了名能忍,也是有極限的,整天把漢人當奴才,誰會真心對它?後世辛亥革命一呼百應,整個滿清傾倒於一時,那些朝臣剪掉辮子就成了民國官員,可見滿清如何不得人心了。

那還是滿清較爲太平的時候,現在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兩廣天地會起義、大理杜文秀起義等等大小起義無算,如果不是儒家思想一直講求維穩,一幫子的名教之士因爲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會而繼續留在清營,恐怕滿清早就撐不下去了。

唐訓方就是此類人,雖然他仍然有些擔心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會會對名教產生威脅,但是既然曾國藩都肯投降,那自然有其道理了,可以說他是因爲相信曾國藩才選擇站在太平軍一方的,當然這是建立在他對滿清毫無忠誠之上了。

他反叛後,在城中和官文打了一仗,發現城中對方勢力甚大,就果斷的撤退了,將武昌圍了起來。

除了派兵求援之外,他還時刻留意四周的情況,雖然他不認爲四周的駐軍會對付他,因爲他們大多都時湘軍,同屬漢臣一列,但也不得不防,否則陰溝裡翻船那就貽笑大方了。

官文、唐訓方兩者在武昌城內外對峙,一時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第87章 輕取丹徒第126章 擾亂世界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85章 湖州局勢第10章 毒計驚心第96章 一箭三雕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71章 爲什麼?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77章 風起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64章 請辭王第48章 勝利?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21章 太平天國時代到來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53章 百變星君第65章 彭、楊歸降第7章 放血飼民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33章 遭遇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64章 請辭王第109章 大對決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95章 道貌岸然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27章 全民皆兵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42章 指點、參詳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81章 全線激戰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116章 驚變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95章 道貌岸然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58章 威儀初顯第96章 一箭三雕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89章 傳檄蘇南第52章 當頭棒喝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125章 中國蒸汽時代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66章 君臣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4章 天王洪天第7章 放血飼民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97章 子虛烏有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92章 拖延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152章 嚇尿美國人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11章 雙方局勢第35章 速速取朕首級!第18章 戰前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28章 臣等死諫!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34章 我也是!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14章 甲子起義
第87章 輕取丹徒第126章 擾亂世界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85章 湖州局勢第10章 毒計驚心第96章 一箭三雕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71章 爲什麼?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77章 風起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64章 請辭王第48章 勝利?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21章 太平天國時代到來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53章 百變星君第65章 彭、楊歸降第7章 放血飼民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33章 遭遇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64章 請辭王第109章 大對決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95章 道貌岸然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27章 全民皆兵第154章 俄國人的心思第42章 指點、參詳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81章 全線激戰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116章 驚變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95章 道貌岸然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58章 威儀初顯第96章 一箭三雕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89章 傳檄蘇南第52章 當頭棒喝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125章 中國蒸汽時代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66章 君臣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4章 天王洪天第7章 放血飼民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97章 子虛烏有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92章 拖延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152章 嚇尿美國人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11章 雙方局勢第35章 速速取朕首級!第18章 戰前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28章 臣等死諫!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34章 我也是!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14章 甲子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