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傳檄蘇南

洪天在接納了李鴻章投降後,馬上讓其書寫檄文,向着蘇南各地送出,而第一時間就送到了在鎮江和太平軍激戰的各路淮軍將領手上。

金壇的潘鼎新,溧陽的張樹聲皆接受了李鴻章的勸降信,向當地的太平軍投降。

接受潘鼎新和張樹聲投降的,是劉官芳和李臣典,他們二人也沒有爲難潘鼎新和張樹聲,反而極力和對方交好,他們都清楚洪天的品性,他們眼前的降將恐怕未來也將成爲他們的袍澤,雖然之前還生死相向,但以後估計就要並肩作戰了。

不過,在丹陽的吳長慶,卻是拒絕接受檄文,當場就將它撕碎,但他倒不敢說不服從李鴻章的名利,否則自己底下的那些將士,恐怕馬上就會反叛,所以他對下面之人宣稱李鴻章根本不可能投降太平軍,這檄文定然是假的。

在安撫好手下的將士後,吳長慶秘密的將那些李鴻章的死忠將領除去,換上自己的親信將領,徹底的掌握自己所部的軍權,繼續和蕭慶衍部激戰。

當這些消息,傳到洪天這裡的時候,已經是數日後的事情了,這些時日,他已經開始收編投降的淮軍將士,並且初見成效。

在得知吳長慶依舊抵抗後,他倒沒有感到奇怪,因爲事前他就跟李鴻章詢問過他手下將領的事情,潘鼎新和張樹聲兩人李鴻章有信心讓他們按照其命令投降,但是對於吳長慶此人,李鴻章就言稱絲毫沒有信心了。

因爲吳長慶的父親吳廷香,在太平軍轉戰安徽之時,創辦團練,對抗太平軍。於咸豐四年,1854年,戰死廬江。吳長慶痛父殉難,誓與太平軍爲敵,不共戴天。

這是殺父之仇,就算李鴻章曾是吳長慶上司,兩人也是知己,但這段怨仇也無法輕易化解的。

洪天得知這些後,也無可奈何,只能繼續領軍出征,南下丹陽,進剿吳長慶部了。

一路上,洪天可謂順風順水,在鎮江境內長驅直入,根本就沒有什麼敵人,這裡的淮軍部隊,在見到陪侍在洪天身邊的李鴻章和曾國荃之後,全部都繳械投降了。

據洪天所知,整個蘇南地區,在李鴻章所寫的檄文之下,基本都選擇了投降,反抗淮軍部隊者極少,除了吳長慶部之外,都不成氣候。

當洪天的大軍到達丹陽之時,吳長慶已經突圍,向着東邊逃了出去,退到了常州。

洪天無奈,他知道吳長慶是不希望自己的部隊和李鴻章會面,否則那些將士是否真會跟從他都未可知,更不要說擊敗洪天帶領的大軍了。

追!

洪天毫不猶豫的下令,鎮江已經平定,蘇南亂成一團,正是乘勝追擊的大好時機。

太平軍浩浩蕩蕩出發,其他如蕭慶衍部、劉官芳部、李臣典部等則四處掃蕩,而彭玉麟和楊嶽斌組建的水營沿江東進的同時,也將整條長江水道都封鎖起來,阻斷了南北往來,滿清的漕運路路也被攔腰截斷。

一路上,洪天勢如破竹,掃鎮江,下常州,破蘇州,定太倉,兵臨松江,當年淮軍辛辛苦苦征戰近三年所得成果,被他兩個月不到就粉碎掉。

數萬太平軍在蘇南不斷掃蕩,能稍微抵擋一下太平軍的,也就只有吳長慶部了,不過吳長慶部也難以對太平軍造成多大的麻煩。

李鴻章投降的消息,已經傳得街知巷聞,吳長慶的部曲在得知真相後,大部分都潰散掉了,而且數量越來越多,畢竟形勢太過惡劣了,都成了孤軍了,難道還跟着吳長慶等死不成。

吳長慶一口氣逃到松江,帶着親兵扎入了上海,控制了當地的城防,準備和太平軍死戰。

而洪天則毫不客氣的將上海團團包圍,包圍網密密麻麻的足有數十重之多,而松江府內的府城華亭、南匯、川沙廳、金山、青浦,北邊的太倉州州城鎮洋,及寶山、嘉定和崇明各地,都已經落入太平軍手中,可以說上海已經成了一座孤城,而且還被太平軍大軍圍成了死地。

不過洪天並沒有強攻,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是李鴻章的家眷就在上海,說起來李鴻章投降後,敢如此肆無忌憚的幫助洪天書寫檄文,傳檄蘇南,完全是因爲這一點。

他的家眷在開戰前已經送入了上海租借的洋人朋友那裡,安全根本不用顧慮,就算滿清惱怒也不敢輕易到租界那裡抓人。

而洪天在意的第二點則是各國列強的大使都前來要求太平軍止步上海,不得對上海發動進攻,以免損害列強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前來施加壓力的是布魯斯,原本他已經卸任了,但是新任英國公使威妥瑪卻去了天京後就沒有回來,現在事情緊急他也只能暫時重新擔起英國駐華大使的角色。

在警告洪天不要進軍上海的同時,他也詢問洪天威妥瑪的狀況,因爲威妥瑪是去天京之後失去音信的,只能零星的傳回一些不確定的消息,那些消息中就有威妥瑪和洪天會過面,雙方相談甚歡,並留在天京觀察天京狀況。

不過布魯斯對此很懷疑,因爲威妥瑪不可能不傳信回來的,而且兩個月沒有確切的音信,這讓布魯斯生出不詳的預感。

洪天知道布魯斯有所懷疑,知道事情恐怕瞞不了多久,但他也沒有承認什麼,因爲上海附近海面之上,可是有一支英國艦隊的。

這支英國艦隊總共也就七艘戰艦,其中一艘被太平軍擊沉在江寧江面,現在已經打撈了上來,另外兩艘則成爲太平軍的戰利品,其中那一艘二等戰艦更是這支英國艦隊的旗艦尤里亞勒斯號。

失去了三艘主力艦,這使英國艦隊的實力大打折扣,戰力折損大半。

說起這支艦隊,來到上海其實是巧合,他們的組建是因爲上年英國對日本薩摩藩反動的一場戰爭,也就是歷史上的薩英戰爭,或者稱爲鹿兒島炮擊事件、前之濱戰役。

這場戰事是因爲所謂的生麥事件引起的,那是1862年9月14日在橫濱郊外的生麥村發生的事情。當時四名西洋人不知日本禮儀,見到武士沒有退到一旁,而慘遭日本武士奈良原喜左衛門、海江田信義等人的砍殺,爲首的英國商人來不及逃脫被砍死,倖存者中兩名負傷,另一名被帽子連着頭髮一起砍斷,一名是女士而安然無事。

這次事件讓英國震怒,派人和薩摩藩交涉,最終薩摩藩不肯屈從英國的苛刻條件,使得談判破裂,英國就組建了這支艦隊,最終發動薩英戰爭,英方在此戰中小勝,讓日本德川幕府和薩摩藩都屈服在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

在原本的歷史上,此戰後的薩摩藩,也知道當時日本國內盛行一時的攘夷不可能成功,轉向主張開國,後來成爲明治維新的推手。

在薩英戰爭之後,這支艦隊來到上海休整,並且對在薩英戰爭中負傷的三艘戰艦進行必要的修復。

後來阿思本艦隊事件發生,讓這支艦隊滯留在上海。

阿思本艦隊,亦稱英中聯合艦隊,是由清政府委任英國人成立的一支海軍。艦隊有七艘在英國購置的軍艦,計有中級兵輪三艘,小級兵輪四艘,造艦武器總經費計八十萬兩,由英國海軍上校舍納德?阿思本爲司令,船上六百名軍官及水手俱在英國招募。

艦隊在1863年開到天津,但由於艦隊的司令和清政府對指揮權、用人及花費等各方面皆出現嚴重分歧,最終雙方解除合約,艦隊解散,各軍艦由阿思本帶回倫敦拍賣。

因爲此事英國方面覺得有損本國顏面,命令打完薩英戰爭的庫帕,暫時將艦隊停駐在上海,修復受傷戰艦的同時,也肩負着震懾清廷的使命,直到英國駐華大事布魯斯卸任後再返回,順便護送布魯斯歸國。

布魯斯卸任後,威妥瑪擔任駐華公使,因爲威妥瑪和庫帕私交甚好,而布魯斯也沒有立即返國而意思,所以庫帕就帶着三艘戰艦,和威妥瑪前往天京,只是庫帕怎麼都沒有想到,他帶着三艘主力艦原本是想前往天京耀武揚威,結果卻落到了戰艦一沉兩俘的結果,而他本人也和威妥瑪成爲了太平軍的階下囚。

雖然僅剩下的那四周戰艦,對擁有兩艘英國主力艦的太平軍,已經構不成太大的威脅,畢竟那旗艦尤里亞勒斯號是艘二等戰艦,排水量高達3175噸,擁有51門炮之多,對上英國艦隊剩下的那四艘四等戰艦,根本無壓力,而且還有另一艘三等戰艦幫手,洪天對自己一方相當有信心。

不過真要和英國公開開戰,洪天卻十分猶豫,因爲一旦如此就會徹底激怒英國,估計英國的大規模進攻將不遠了,只是答應列強的條件,不攻打上海,不對剩下的英國戰艦出手,但別人已經開始懷疑了,那事情又能瞞得了多久呢?

洪天對此心中無底,所以陷入了抉擇兩難的境地中。

第91章 不爲人所知的真相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13章 大變局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57章 跳樑小醜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50章 是朕害死了他們!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18章 戰前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53章 百變星君第3章 三人論策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42章 指點、參詳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09章 大對決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70章 大破江浦第57章 跳樑小醜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98章 降曾國藩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27章 全民皆兵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4章 天王洪天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70章 大破江浦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48章 勝利?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92章 拖延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8章 萬民歸心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112章 四軍動向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64章 請辭王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63章 鮑超兵至江浦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116章 驚變第27章 全民皆兵第71章 爲什麼?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88章 周馥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56章 勇、信二王第89章 傳檄蘇南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68章 洪天改制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5章 王氏兄弟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73章 請陛下馬上恩准!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25章 朕來殿後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41章 讓人疑惑的勝利第117章 大清完了!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
第91章 不爲人所知的真相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13章 大變局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57章 跳樑小醜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50章 是朕害死了他們!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18章 戰前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53章 百變星君第3章 三人論策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42章 指點、參詳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09章 大對決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70章 大破江浦第57章 跳樑小醜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98章 降曾國藩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27章 全民皆兵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4章 天王洪天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104章 兵臨武昌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70章 大破江浦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48章 勝利?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92章 拖延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31章 英國的災難第8章 萬民歸心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112章 四軍動向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64章 請辭王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63章 鮑超兵至江浦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116章 驚變第27章 全民皆兵第71章 爲什麼?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88章 周馥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56章 勇、信二王第89章 傳檄蘇南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68章 洪天改制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5章 王氏兄弟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73章 請陛下馬上恩准!第47章 真正的決戰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25章 朕來殿後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41章 讓人疑惑的勝利第117章 大清完了!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