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四軍動向

當搜尋人員找到到這附近後,張皮綆叫喚起來,僧格林沁的人頭才被割下,中原決戰正式結束,剩下的就只是收尾工作了,畢竟最強大的僧格林沁部已經敗亡,連僧格林沁都死了,中原漢軍又反了,清軍已經不成氣候。

餘溪口聯軍大營中,僧格林沁的人頭擺在中間,各方圍着人頭坐着。

太平軍舊部代表爲陳得才、賴文光、藍成春;捻軍代表爲張宗禹、陳大喜和任化邦三人;南方太平新軍代表曾國荃、劉銘傳和馮子材;以及中原新附軍的張之萬、傅振邦和張曜,總共四方人馬鼎立。

打敗了中原清軍主力,僧格林沁也死了,整個中原的清軍亂作一團,可以說對於他們而言,收復中原並不是難事,特別是在中原漢軍歸附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這個時候的餘溪口,聯軍的總兵力高達三十餘萬,足以橫掃中原了。

不過各方的分歧之大讓人咂舌,根本就談不攏。

首先南方太平新軍表示自己收到的命令只是北上皖北,救助西北太平軍而已,並無其他的,而現在任務已經達成,所以打算繼續留在皖北,直到洪天的新命令到來後再做打算,他們雖然是剛剛歸附太平天國,但是相對於這裡的部隊來說,卻成了洪天的嫡系,對於洪天最爲死心塌地的。

曾國荃就不說的,已經完全能被洪天折服,而劉銘傳在投降後,也受到重用,算是認命了,而馮子材在一番思想教育下,也投降了自己的兩廣老鄉,和南方的太平軍舊部打成了一片。

嫡系就是嫡系,只聽洪天的,其他的一切不多想。

而太平軍舊部則不同了,他們是老資格,不過離開天京太久了,而且是英王舊部,心中只有英王陳玉成,洪秀全還會尊重三分,至於新上人的洪天,他們都不熟悉,聽聞重振了天國很厲害,但是連面都未見呢!

老人就是如此,有些自視甚高,這當然也和他們長期獨立在外有關,頭上無人管太久了,此時突然來了上司,而且洪天年紀輕輕就不算了,竟然還自降爵位,天侯!

陳得才、賴文光和藍成春都有王爵在身的,聽聞天京、湖州、還有江西的太平軍舊部都自降一級爵位,那他們豈不是也要降?

總之,他們對於洪天心中是有些不滿的,不甘心受到約束,不願就這樣停留在皖北,要求東進攻打蘇北和蘇中,剿滅都興阿部八旗兵,想將八旗兵的主力全殲,殺光清妖,永除後患。

其實仇恨其實還在其次,自由也不算什麼,想久了也能想通,實話說他們心中更多的是擔憂,看南方太平新軍的威勢,火炮一出僧格林沁部就被打得不成樣子了,而這只是南方太平軍中的一支偏師,那南方太平軍整體的力量就可想而知了。

他們這些太平軍舊人南下,會是什麼地位?大部分的老弱病殘估計要被裁汰,他們剩下的精銳部曲也會被收編,估計會被打散,而他們這些後來才加入到洪天麾下之人,也難以受到重用。

前途一片黯然!

陳得才、賴文光和藍成春都有一種危機感,他們揭竿而起的時候自然是爲了兩餐溫飽,但是到了現在可不一樣了,都成了響噹噹的人物了,權勢財富自然成了他們追逐的對象,看現在這個太平天國似乎有一統天下之象,可是主上已經不是當年的洪秀全了,他們以往的功勞還會被人記住?

現在有功勞嗎?洪天登基後,他們正在趕回來的途中,結果最終都沒有趕回來,還是洪天派人給救的!

功勞沒有,還受到了對方恩惠,這樣他們除了資格老外,在太平天國中有什麼地位?回去了也不過是小人物而已,就算洪天念在舊日恩情上,想重用他們,天國現在那一大團的既得利益者恐怕都不願意。

陳得才、賴文光和藍成春皆是英雄人物,無法接受這些,他們真有種悲哀的感覺,千里馳援救天京,此時見到自己人卻又不太想回去了,因爲那些所謂的自己人基本沒有認識的。

所以他們暗中商量了一番後,打算東進蘇北和蘇南,建立功勳後,再南下天京,他們要風風光光的回去!

他們的心態有些類似於窮小子離家沒臉回去,打算闖蕩出一番事業,再衣錦還鄉。

至於捻軍,則顯得很囂張,這囂張很多是來源於憤怒的,他們憤怒的對象是現在的友軍,之前的敵人,中原新附軍!

這些中原新附軍以前一直幫助僧格林沁圍剿他們,可以說之前他們如此悽慘,很大程度上就是這些中原新附軍助紂爲虐,幫助滿蒙韃子之故,所以他們對於這些中原新附軍是十分憤怒地,但是現在這些中原新附反了,宣佈投降太平天國,成了自己人。

這就麻煩了,他們難以報仇,而且之前這些人還出手救援了自己,否則曾國荃部是無法這麼快趕到的,這讓他們受了對方恩惠,捻軍其實也算是江湖人,講義氣是行走江湖所必須的,有恩自然要報,不過仇人的恩,他們卻有犯難。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將恩怨暫且放下,不過心中有怨氣的他們自然要宣泄,這使得她們看起來很囂張,他們要求攻打河南,將剩下的清妖一網打盡,以報那麼多死去的捻軍將士的血海深仇。

顯然,無法從眼前這些中原新附軍身上報的仇,要從那些尚未歸附的中原漢軍身上討回來,而且河南也算是捻軍長期運動作戰的區域,提出攻打此處也無可厚非。

中原新附軍不知道是妥協了,還是原本就是如此打算的,他們只是要求捻軍立誓保證,只要河南的中原漢軍投降,就不能加以傷害,如此的話他們願意將攻略河南一事讓給捻軍。

而他們則表示爲了獲取太平軍的信任,將率軍北上,直搗黃龍,征伐北京,殺掉韃子皇帝,取他的狗頭來獻給洪天。

四方人馬各個的目標都不同,而且四方代表都顯得十分倔強,都堅決自己的路線,談不攏自然要散了。

派人將僧格林沁的人頭送給洪天,並將這裡的戰況和各方的決策傳遞過去後,四方人馬皆行動起來。

曾國荃部留在皖北,將皖北、皖中和皖南整合在一起,鞏固太平天國對安徽的統治,而且由劉銘傳等淮軍舊部,安撫皖北各地豪強,使得皖北可以平穩的納入太平天國體系,整合入洪天的嫡系當中。

而陳得纔等西北太平軍,突入蘇北之中,大戰留守在蘇北的清軍,因爲這次僧格林沁圍剿發捻聯軍,大量抽調了蘇北的清軍,造成此處兵力空虛,所以西北太平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就控制住蘇北一帶,並且向着蘇中的都興阿部撲去,使得都興阿部夾在了蘇北的西北太平軍和蘇南的南方太平軍之間,形勢危殆。

另一邊,捻軍殺入河南,一路高歌,因爲之前會談中,他們答應了張之萬等人,不殺投降的漢軍,而那些勢弱的清軍和團練大多都躲着他們,所以殺戮並不多的,不過遇到激烈的反抗,他們自然不會留手。

風風火火的,他們直奔河南首府開封而去。

張之萬等中原新附軍,對捻軍縱橫河南不管不問,他們的親信部屬早就聯合在一起了,河南中剩下的清軍不是滿清死忠,就是對反清搖擺不定之輩,這些人他們不想管,也不想這些人加入他們,誰知道這些人會不會像他們坑僧格林沁一樣,在關鍵時刻坑他們一把呢!

張之萬、傅振邦和張曜等中原新附軍,急速的北上,向着山東攻略而去,他們兵力充足,有備攻無備,一路之上聞者皆降,勢如破竹,向着山東首府濟南府挺近。

……

對於這四路兵馬的動向,洪天比較遲才收到,這自然是交通訊息傳遞不便之故了。

收到這些震撼性的消息之時,他還在武昌一面處理着整合湖北和湖南的事宜,一邊整編和訓練自己的太平軍部曲。

在武昌臨時天侯府中的議事廳內,衆人看着桌上僧格林沁的頭顱,都顯得相當高興。

僧格林沁死了,天國去一大敵!

這是值得所有太平天國軍民高興的事情,滿清腐朽之極,八旗兵早就沒落,但是僧格林沁是個例外,他統領的旗兵擁有相當強悍的戰鬥力,不但在中原戰場上對捻軍和太平軍造成相當大的威脅,就連對抗外敵也有過輝煌的戰績,在第二次**戰爭中的第二次大沽口戰役中,大敗過英法聯軍,這也是**戰爭以來,清軍唯一一次的勝利。

這樣的人物,自然不同凡響了,想不到竟然就這樣死掉了,而且是死在一個毛頭小子的手中,據說還用中尖竹刺死的,當真是窩囊了,說出去都讓人難以置信,可偏偏這就是事實,洪天對此都不禁感到唏噓。

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12章 兩封信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54章 各人心思第25章 朕來殿後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55章 潛艇第6章 聚攏人心第56章 勇、信二王第109章 大對決第89章 傳檄蘇南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30章 十萬天王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9章 戰起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55章 洪天的殺機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98章 降曾國藩第48章 勝利?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3章 三人論策第116章 驚變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95章 道貌岸然第97章 子虛烏有第73章 請陛下馬上恩准!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48章 勝利?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09章 大對決第6章 聚攏人心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71章 爲什麼?第2章 天京危局第92章 拖延第9章 奇人王詡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113章 大變局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3章 三人論策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126章 擾亂世界第27章 全民皆兵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99章 勢力大漲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13章 大變局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65章 彭、楊歸降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8章 萬民歸心第7章 放血飼民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68章 洪天改制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53章 百變星君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130章 將要一統的節奏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41章 讓人疑惑的勝利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8章 萬民歸心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3章 三人論策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30章 十萬天王第13章 演講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27章 全民皆兵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155章 潛艇第2章 天京危局
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12章 兩封信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54章 各人心思第25章 朕來殿後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55章 潛艇第6章 聚攏人心第56章 勇、信二王第109章 大對決第89章 傳檄蘇南第115章 北京戰起第30章 十萬天王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9章 戰起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55章 洪天的殺機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98章 降曾國藩第48章 勝利?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3章 三人論策第116章 驚變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95章 道貌岸然第97章 子虛烏有第73章 請陛下馬上恩准!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48章 勝利?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09章 大對決第6章 聚攏人心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71章 爲什麼?第2章 天京危局第92章 拖延第9章 奇人王詡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134章 會布魯斯第113章 大變局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3章 三人論策第31章 彭玉麟一身正氣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126章 擾亂世界第27章 全民皆兵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99章 勢力大漲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13章 大變局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65章 彭、楊歸降第40章 趙烈文歸順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8章 萬民歸心第7章 放血飼民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51章 洪天的轉變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59章 都是朕的錯!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68章 洪天改制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53章 百變星君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130章 將要一統的節奏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41章 讓人疑惑的勝利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8章 萬民歸心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3章 三人論策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127章 楚英聯盟?第30章 十萬天王第13章 演講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27章 全民皆兵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155章 潛艇第2章 天京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