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即便知道未來局勢會進一步惡化,仍然不願意繼續和太平天國開戰,這自然是有原因的。
這場戰爭英國已經敗了,上海英租界和那支海上艦隊的慘敗爲開始,隨後英國遠征軍覆滅造成了更大的危機,如果在馬六甲海戰中,英國海軍能更加出色的話,這場戰爭或許英方能有所好轉。
但是事實上即便是那樣,英國始終也是失敗的一方。
因爲在陸地上,英國人根本不能和太平軍抗衡,這是英國人開戰之時並沒有預料到的,他們當時還以爲能像兩次**戰爭一樣,輕易的擊敗中國人的陸軍,結果可想而知了,在下緬甸和印度,他們遭遇了極其慘重的失敗。
戰爭繼續下去的話,他們依舊會一無所獲,甚至連印度都會失去。
一旦失去印度,英國根本就不敢想象帶來的後果,他們可能要退出整個亞洲地區,因爲印度失去後,太平軍就能直接威脅波斯和中東地區,英國在這些地方的影響將會消褪。
更爲嚴重的是,英國丟失印度,將會對其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國際威望也會大幅降低,各國恐怕都會覬覦英國廣大的殖民地。
和太平天國暫時停戰,較爲體面的結束戰爭,在平息印度各地的起義後,訓練出一支強大的陸軍,用來洗雪印度的恥辱。
這是英國人的盤算,可是在普奧戰爭爆發的消息傳出後,英國人就隱隱察覺到這似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德意志的統一之戰開始了!
和那位草包波拿巴不一樣,英國人並不認爲奧地利會佔據優勢,一個落後腐朽的大國對上一個新興的強國,那個大國未必是穩操勝劵的,勝利甚至可能是那位新興的強國。
不過,英國人並沒有慫恿法國出兵干涉,因爲那樣會進一步增強法國人在德意志的影響,英國人可不願意法國取得歐陸的霸權,特別是英國受到削弱的情況下。
至於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英國人其實並不希望看到的,但是既然爆發了它也無力阻止,只能寄希望於這場戰爭不要分出勝負。
沒錯!英國對於戰爭的理想是不分勝負,維持現在的局面,明君威廉一世領導德意志邦聯第二大國普魯士,庸君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一世領導德意志邦聯第一大國奧地利,這樣就能維持德意志邦聯的均勢,讓德意志繼續分裂下去。
就算這樣的理想不能實現,普魯士獲得勝利也是可以接受的,普魯士並沒有實力滅掉奧地利,而且這樣的舉動也不可能爲法國和俄國所認可,所以普魯士獲得勝利後,也只能實現小德意志的統一,而且這還是要經過法國的同意纔可以的,因爲有不少南德意志邦國可是依附於法國的。
最糟糕的結果,莫過於奧地利獲得勝利了。
奧地利擊敗普魯士,徹底獲得德意志的領導權,以大德意志路線統一德國,建立一個龐大的德意志帝國,君臨中歐,這怎麼想都是一件極其糟糕的事情。
雖然法國和俄國極可能會制止,但是英國人依舊不希望有任何一絲會演化成這樣的可能性出現。
在歐洲各國的注目中,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在進行。
當然,一直喜歡在歐洲戰爭中,擔任醬油角色的意大利參戰了,和強大的普魯士聯手,在南部對奧地利發動攻擊,不過屢戰屢敗,昔日羅馬人的雄風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
在普奧戰爭爆發的時候,俄國的大軍也已經開始集結,奔向俄國和土耳其在巴爾幹和高加索的邊界,一場俄土戰爭似乎一觸即發。
整個歐洲都在驚悚,普魯士、奧地利和意大利大戰正酣,俄國的大軍竟然就出動了,這顯然是早有預謀的。
事實上這的確如此,俄國趁着英國削弱,而且必須要加緊備戰印度,以求應付不久之後太平天國對印度的再次進攻之時,向着土耳其逼去。
在此之前,他已經暗示了普魯士,間接的迫使普魯士提前開展和奧地利的戰爭。
英國和法國都相當的緊張,普奧戰爭已經不是他們所最爲關注的了,俄國和土耳其即將到來的戰爭,纔是他們必須要在意的。
俄國人打算復仇,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和俄國交戰的是土耳其、英國、法國和撒丁王國。
撒丁王國現在已經成了意大利王國,不過這個國家當年就是打醬油的,而且和俄國並不接壤,自然不會被俄國惦記了。
土耳其一向都是俄國的進攻方向,這個時候又一次成爲俄國打擊的對象。
而土耳其身後的英法兩國,看着土耳其將要再度遭到欺凌,自然不可能視若無睹,英法開始會晤,準備應對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
英國在和太平天國一戰中受到削弱,而且必須要隨時防備太平天國進攻印度,所以能給土耳其的支持十分有限,因此寄希望於法國能大量出兵支援土耳其。
法國人不願意單獨抗衡俄國,希望聯合奧地利對付俄國,雖然在克里米亞戰爭之時,奧地利並沒有出兵俄國,但是也陳兵在奧俄邊境,對俄國發出威脅,迫使俄國撤出巴爾幹地區,雖有首鼠兩端的嫌疑,但也算是站在英國、法國、土耳其和撒丁王國聯軍一方的。
不過,英國對此表示反對。
因爲奧地利正在和普魯士進行戰爭,如果奧地利在戰爭中勝出的話,大德意志是否會建立呢?法國那位草包波拿巴雖然表示會竭盡全力阻止,但是在戰後各國實力受損之時真能阻止嗎?英國人可不信任這位草包波拿巴的。
而且昔日的盟友撒丁王國演變而成的意大利王國,此時正和普魯士聯合在一起,對奧地利開戰呢!那不是平白又得罪一個國家?雖說意大利的實力並不被看好,但是這顯然不是什麼妙招。
不過,英國人的思想根本影響不了法國人,特別是那位草包波拿巴,他雖然和當年的拿破崙擁有同一個姓氏,但是能力相差實在太過遙遠了,更糟糕的是科西嘉人的臭脾氣卻全都繼承了。
草包波拿巴,拿破崙三世行動了,他威脅普魯士和意大利,要求他們停止對奧地利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