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

普魯士柏林。

這個時候的柏林,可不是德國首都,而是德國的前身,現在德意志境內諸多邦國之一的普魯士王國的首府。

而且,此時的普魯士還不是德意志境內各邦國中最強大的一個,最強大的是奧地利帝國。

一個叫帝國,一個叫王國,孰強孰弱一想而知了,他們兩國在歐洲中的地位也不盡相同。

普魯士王國的影響力,主要是在北德意志諸邦國。

而奧地利帝國的影響力則是在南德意志諸邦國,北意大利諸國,甚至在巴爾幹地區的影響力也十分強大,是沙皇俄國的有力競爭者,對土耳其統治瀕臨崩潰的巴爾幹地區虎視眈眈。

可以說,奧地利帝國的實力是遠在普魯士王國之上,奧地利帝國在歐洲中算是一流強國的話,普魯士只能算是一個二流國家,就算他是二流國家中最強大的一個,但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德意志的統一,這是一個由來以久的問題,可以說從神聖羅馬帝國時代中央集權控制削弱開始,德意志人就開始爲此而努力,可是一直到神聖羅馬帝國徹底崩潰,奧地利帝國建立至今都未能實現。

現在的德意志邦聯中大小數十個邦國並立,其中最強大的邦國是奧地利帝國,其次爲普魯士王國,至於其他的邦國實力微弱之極,只能成爲兩者的附庸。

奧地利帝國和普魯士王國兩國都極其渴望能統一德意志,可是這都是極其艱難的任務,撇開德意志邦聯內部諸邦的阻力不說,歐洲諸強就不會容許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出現,因爲歐洲的所有歷史都證明,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將會是歐洲中最強大的國家,當年的神聖羅馬帝國的陰影將會籠罩在歐洲。

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願意出現一個統一的德意志,所以這成爲了德意志統一的最大障礙,而德意志因爲地理的關係,位於中歐地區,是歐洲的中心腹地,極其容易受到各國干涉,因此統一德意志的任務變得更爲艱難。

所以德意志的統一,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是一個空想,不過到了此時似乎看到了一絲的端倪。

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出現可以說是吹響了統一德意志的號角,這個於1834年由38個德意志邦聯的邦國組成的德意志關稅同盟,是以普魯士爲首的各邦國爲掃除相互之間的貿易障礙而結成的同盟。

德意志關稅同盟把德國境內大部分邦國結成了一個緊密的貿易和經濟區域,關稅同盟的建立是德國走向經濟和政治統一的重要步驟,它也促進了19世紀德國產業革命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奧地利帝國是拒絕加入其中的,歷史上這也使得奧地利最終將自己隔離在德意志的大家庭之外。

德意志關稅同盟是一個怪胎,它原本就應該存在於德意志當中,但是因爲各邦國並存的關係,德意志在政治上一直無法實現統一,結果只能在經濟上趨向一統。

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普魯士已經將除了奧地利帝國外,其他絕大部分的德意志邦國整合進入這關稅同盟當中,讓各邦國之間在經濟上趨向於聯合,化作一個整體,這可以說是普魯士的一個妙招。

普魯士在行動,所有的歐洲國家都看在眼中,不過因爲在科西嘉怪物拿破崙的摧殘過後,整個歐洲都處在創傷修復期,而且普魯士初期的舉動太過隱晦了,所以沒有國家進行阻止,結果演化成一股不可阻撓的大勢。

其實更深層次的一個原因則是,各國在知道普魯士的壯大無法抑制後,決定用普魯士的強大來遏制奧地利帝國,阻止奧地利帝國統一德意志。

至於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可能,其他國家並不覺得會發展成這樣,因爲一個實力強大的奧地利帝國崩潰前,是不可能允許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

而當普魯士比奧地利強大的時候,歐洲列強都會自發的對普魯士進行打擊,甚至會轉向扶持奧地利壓制普魯士。

中歐要保持平衡,德意志要繼續分裂,這是歐洲諸國的共識。

在歐洲諸強的壓力下,奧地利帝國一直都將自己的野心收斂着,從來都不進行統一德意志的行動,因爲它明白這種行動將會引發的後果,奧地利帝國將會遭到各國的圍攻,除非它實力增長到可以抗衡歐洲諸國的地步。

而另一個德意志邦聯強國普魯士則恰恰相反的,它一直都在努力的進行着統一德意志的行動,不過因爲他實力並不足以統一德意志,所以它的野心一直都處在各國的默許當中,並且有讓它來制衡奧地利的意思。

而現在因爲普魯士領導了德意志關稅同盟,在德意志各邦國中影響越來越深遠,似乎擁有了抗衡奧地利帝國實力的時候,各國都清楚的感知到,普魯士要行動了,德意志統一的關鍵時刻將要到來。

柏林普魯士王宮中。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麥和參謀長毛奇三人正在談話。

“俄國方面傳來消息,亞歷山大二世有意向君士坦丁堡進軍,爲父親報仇。”俾斯麥道。

“竟然選擇在這個時候?看來遠東那位中國陛下的影響,已經波及到這裡了。”威廉一世皺眉道。

“難道我們要提前對奧地利發動進攻?但是我軍尚未準備完畢。”毛奇道。

俾斯麥道:“如果我們現在不對奧利利發動攻擊,等到俄軍南下,奧地利恐怕會和英國,以及土耳其站在一起,我們短時間之內將會失去對付奧地利的機會,而且戰後的局勢我們也無法預料。”

“我們真要將奧地利驅逐出德意志?”威廉一世道。

俾斯麥和毛奇都有些黯然,將奧地利驅逐出德意志的意思,就是進行小德意志的統一路線,這是和普魯士國力相匹配,而且能儘量避免被各國圍攻局面的政策。

如果要建立囊括奧地利帝國在內的大德意志,不但難度極大,以普魯士之力難以完成,而且更是會遭到各國的詰難。

“如果我們要統一大德意志,恐怕連俄國人都不會同意。”俾斯麥道。

現在的俄國,最爲痛恨的就是在克里米亞戰爭背叛它的奧地利,恨不得奧地利去死,可連俄國人都不願意普魯士滅亡奧地利,一個龐大的帝國出現在中歐地區,威脅整個歐洲的安全,更何況是其他國家呢?

威廉一世只能將自己的野心收斂了一些,看向馬奇道:“我們沒有完成準備,奧地利就更加不可能完成了,你可有足夠的信心取得勝利?”

“一定會讓奧地利人認識到我們普魯士的厲害!”毛奇道。

威廉一世轉向俾斯麥道:“其他國家可能會干涉嗎?”

“那位草包波拿巴對奧地利信心十足,法國絕對不會對我們進行干涉的。俄國人恨不得我們馬上將奧地利擊敗,更加不會出兵,至於英國人在遠東,還沒有被教訓夠嗎?”俾斯麥道。

“意大利人不是決定和我們一同行動了嗎?”毛奇道。

俾斯麥不屑道:“羸弱的意大利可以忽略不計,他對戰局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

“馬上開啓戰爭吧。”威廉一世道。

“謹遵陛下聖諭!”俾斯麥和毛奇齊聲道。

……

1865年末,普奧戰爭提起爆發,整個歐洲的視線都集中在此處。

而劉長佑部也已經從東北一路殺入新疆,外蒙古和新疆的地方武裝,根本就不是得到洪天大力支持的劉長佑部的對手,輕易就會粉碎掉。

當北方的戰事基本平息之時,洪天終於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雖然這原本就在預料當中,但是洪天依舊十分驚喜。

和俄國和英國的新約早就簽訂了,洪天承認了俄國在滿清身上所攫取的領土,換取俄國在東北、蒙古和新疆的撤軍,否則洪天是不可能那麼輕易就是完成統一的,甚至於連能否收復新疆都是未知數。

在和俄國達成和平後,和英國的新約也終於談妥,在之前英國人希望俄國人和他們聯合,所以還存在僥倖心理,但是此時不得不面對現實。

太平軍撤出了除了孟加拉外的印度地區,獲得了這次對英戰爭的最終勝利。

不過,無論是太平天國,還是英國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個停戰協定而已,不久之後太平天國和英國之間定會爆發另一場戰爭。

因爲印度太過誘人了,太平天國已經進入孟加拉,並且控制了廓爾喀、哲孟雄和不丹三個位於印度北方的南亞小國,在北方高原地帶俯視印度,猶如一隻猛虎,隨之可以做出撲擊的行動。

而下一次戰爭,英國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因爲太平天國已經統一整個中國,新疆地區也納入了太平天國的統治區域,太平軍可以從新疆南疆地區,進攻克什米爾地區,從而侵入印度。

屆時在陸地上,英軍將會陷入更大的危機,但是英國爲了暫時保住印度,也只能進行妥協了。

第80章 備戰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42章 指點、參詳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18章 戰前第64章 請辭王第28章 臣等死諫!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13章 大變局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57章 跳樑小醜第69章 戰起第130章 將要一統的節奏第30章 十萬天王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52章 當頭棒喝第111章 張皮綆,真正強!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48章 勝利?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42章 指點、參詳第63章 鮑超兵至江浦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109章 大對決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69章 戰起第80章 備戰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125章 中國蒸汽時代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2章 天京危局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121章 太平天國時代到來第2章 天京危局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25章 朕來殿後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12章 四軍動向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1章 雙方局勢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30章 十萬天王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66章 君臣第91章 不爲人所知的真相第48章 勝利?第34章 我也是!第130章 將要一統的節奏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12章 兩封信第113章 大變局第92章 拖延第81章 全線激戰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98章 降曾國藩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3章 三人論策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58章 威儀初顯
第80章 備戰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42章 指點、參詳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138章 齊齊哈爾第18章 戰前第64章 請辭王第28章 臣等死諫!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13章 大變局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57章 跳樑小醜第69章 戰起第130章 將要一統的節奏第30章 十萬天王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52章 當頭棒喝第111章 張皮綆,真正強!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149章 倭國蠻夷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86章 曾國荃欲投降第48章 勝利?第44章 湘軍軍師王詡第42章 指點、參詳第63章 鮑超兵至江浦第10章 毒計驚心第108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第17章 趙烈文輕嘆江山第109章 大對決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119章 劉長佑、石文秀第62章 旗人不需要勇士第84章 滿漢對抗之始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69章 戰起第80章 備戰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125章 中國蒸汽時代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2章 天京危局第135章 東亞防禦聯盟第24章 陛下,撤退吧!第106章 湖南無戰事第29章 朕從了還不行嗎?!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121章 太平天國時代到來第2章 天京危局第61章 自降天侯,斷指立誓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00章 紛至沓來第25章 朕來殿後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12章 四軍動向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151章 美國排華事件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46章 大破湘軍主營第153章 欺負西班牙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02章 漢軍的心思第144章 俄土戰爭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1章 雙方局勢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49章 陛下,我還想騎膊馬第30章 十萬天王第75章 趙烈文西進第66章 君臣第91章 不爲人所知的真相第48章 勝利?第34章 我也是!第130章 將要一統的節奏第136章 悲催的英國第12章 兩封信第113章 大變局第92章 拖延第81章 全線激戰第67章 太平天國形勢第156章 世界第一第78章 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第98章 降曾國藩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3章 三人論策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58章 威儀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