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滿清覆滅

文祥的話沒有錯,而且很快就被證實了。

亂局已經開始,紫禁城成了修羅場,北京城區化作了煉獄,就連原本用以保衛北京的城牆都受到了衝擊。

城外的劉長佑部在探知城中出現異狀後,進行試探式的攻城,卻發現城中原本悍勇的守軍,突然之間抵抗變得微弱起來,他當即加大了攻城的力度,結果城上的守軍節節敗退,他不敢置信的同時,卻果斷的下令全力進攻!

北京城破了!

滿清的京城,在劉長佑部的攻擊下,僅僅是數日時間,就宣佈了陷落!

劉長佑率軍進入北京城,城中的守軍潰敗,入城後劉長佑的部衆,幾乎不敢相信,整個北京城彷彿成了地獄一般,百姓互相殺戮,遍地死屍,怎一個慘字了得。

很快,劉長佑部將士就瞭解了城中的情況,他們頓時眼睛都紅了起來,他們都是漢人,見到自己的同胞被屠殺,心中之憤怒可想而知了,當即向着城中的滿人殺了過去。

原本就混亂之極的北京城,在劉長佑部趕至後,非但沒有平息下來,動亂反而越演越烈。

劉長佑聽聞消息後,並沒有阻止事態的發展,他也是漢人,心中自然是偏向漢人的,而且他還是自己部曲的上司,自然沒有打算制止他們的行爲了,他的心中反而有些竊喜,因爲他統領的兵馬在之前畢竟是隸屬滿清的,心中對於滿清權貴是有些畏懼的,現在在這樣的情況下,畏懼早就消褪,剩下的只有殺意!

城中的滿人,頓時糟了殃,不要說普通的滿族老百姓,就連那些滿人旗兵都抵擋不住,他們早就不是當年縱橫天下的八旗兵了,已經腐朽到可以讓他祖宗從棺材中爬起來痛罵的程度了。

在文祥這樣的人物主持下據城而守,還能極其勉強的支撐着,現在被劉長佑部攻入北京城後,就徹底沒轍了。

這是一場一面倒的戰爭,滿清八旗兵在劉長佑部的刀劍下痛苦的**,一個接一個的成爲劉長佑部將士刀下亡魂。

很多八旗兵跪下投降,他們溜鬚拍馬還可以,真上戰場就不行了,雖然以前高高在上,但是現在生死關頭哪裡還顧得那麼多,向着以前的漢家奴才跪下,連連叩頭請罪,希望能免去一死。

不過,他們的舉動註定是徒勞的,因爲劉長佑部早就被城中的慘狀惹得心頭火氣,而在殺戮了一番後,心中的殺念更大了,怎麼都止不住。

當年滿人征戰中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殺戮無算,現在報應終於來了,雖然有些遲,但總算是老天有眼了。

一個個滿人被劉長佑部將士砍殺,男的、女的、年老的、年幼的,一個皆不放過,正可謂殺戮盈城。

對於這場大屠殺,後世的歷史學家分歧很大,有人認爲太過殘忍,沒有人道主義精神,但也有人拍案叫絕,認爲這不過漢人的一次正當的報復而已,難道就准許你們滿人打江山的時候,屠殺漢人,而不允許漢人收復河山的時候,報復滿人嗎?

一場殺戮下來,北京城的中的滿人,萬不存一!

城中的滿清貴族,更是死得一個都不剩,愛新覺羅家族絕種!

無論後世那些所謂的歷史專家和教授們,是如何的評價此事,彼此之間爭執得何等的激烈,但是對於洪天卻絲毫誹謗也無的。

此事和洪天雖然關係密切,但是並不是他指示的,這個時候的劉長佑和太平天國也沒有聯繫,甚至劉長佑此時還未表態歸附太平天國,起義時所舉起的旗幟,不過是推翻滿清,恢復中華而已。

所以,在後世歷史書中,大仁大義,慈悲爲懷的洪天,在此事扮演的角色,依舊如佛陀轉世般,乃是慈悲的化身,和平的使者。

因爲他事後,喝斥了劉長佑,說他濫殺無辜,言稱滿人先祖雖然罪大惡極,但是這種罪孽不應該延續到後人身上,要給這些滿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而後來,洪天的確如此做了,他讓剩下不多的滿人將功抵過,以贖祖宗留下來的罪孽,他讓滿人精壯去修築鐵路,而那些滿人精壯哪裡危險,就趕赴哪裡,爲中華鐵路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可以說,中華前期的鐵路之所以能以一種瘋狂的速度修築,滿人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而爲何盡說前期呢?因爲滿人對於中華鐵路修築事業過於熱忱,爲此犧牲過大,原本就所剩不多的精壯銳減,最終導致族滅,無緣於中華鐵路後期修築事業了。

當時洪天得知此事,當場就哭了起來,說滿人的祖先雖然罪大惡極,但是現在的滿人依舊是好人多,我們應該告慰這些滿人先賢,畢竟他們都是有功於中華的。

爲此,洪天還特意下了詔令,讓天下之人對那些失去丈夫的滿族婦人多加照顧,命那些儒家衛道士們,不要繼續斥責她們不守婦道,准許她們再嫁。

並且爲了照顧那些死去父親的滿族少年,雖然滿族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也對他們表示尊重,讓他們繼承他們父親的偉大事業,繼續投身入在中華的鐵路事業中,爲國家做貢獻,成爲一個有理想有擔當的人。

後世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認爲這是洪天爲了滅掉滿族,才如此做的。

但是羣衆的眼光是雪亮的,洪天如此愛惜百姓的人,怎麼可能如此對待他們的子民呢?!

在當時漢人主張嚴懲滿族,要將他們統統殺掉的時候,是洪天站出來反對的,他高舉着人道主義精神的旗幟,將受到滿族奴役和剝削的各族人民對滿族的憤怒壓下,甚至不惜向那些在天王府前示威的百姓跪下,求他們饒滿族無辜百姓一命。

這才讓滿族得以倖免於難,避免了滿族在漢人的報復下亡族的命運。

如此深明大義的洪天,會在暗地裡使手段,讓滿族滅亡嗎?根本不可能!除了那些思想齷齪之人外,沒有人會如此認爲的。

後世的一些歷史學家就曾說,滿族的滅絕,不是洪天對他們不好的緣故,反而恰恰相反,是洪天對他們實在太好之故。

如果洪天對他們不好,他們就不會那麼賣力的在中華鐵路事業上工作,就不會因爲過度勞累,和堅持在危險壞境下工作,而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所有有人就說,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洪天愛惜滿族,讓滿族歸心天國,而滿族又過於愛戴洪天,甘願爲天國犧牲,結果滿族滅絕了,而洪天也爲此而傷心欲絕。

如果真要說錯誤在何處的話,那就是洪天太過仁慈了,而滿族人又太愛洪天,太過天國了。

仁慈和愛,雖然皆是美好之事物,但有時也會如**一般,造成悲慘的結果。

……

滿清覆滅了,在北京城破後,城中的滿人幾乎被喪心病狂的劉長佑部屠戮一空,此事幾乎沒有轉變的可能。

因爲北京城中,居住着數十萬的滿人,佔了滿人過半的人口,加上之前太平天國攻略南方之時殺害的滿人,以及不久前在中原被中原漢軍坑害了一把,而喪命的滿族旗兵,滿族人已經死掉了大半!

而且旗兵中絕大部分的精銳,也已經失去,無論是軍心鬥志都已經無法再凝聚了,在這個情形下,滿清還哪裡有死灰復燃的一日呢?

洪天能依託一個天京城,逆轉江南戰局,重振太平天國,但是滿人可能嗎?現在他們連皇帝都沒有,羣龍無首,更不要說像洪天這麼英明神武的帝王了。

滿清的覆滅,對於中華乃至世界都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個異族政權的消失,讓中華的正統傳承,只剩下太平天國了!

而洪天這位太平天國之主,自然成爲了天下的核心,整個中華都就目光投在洪天的身上。

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承託着四萬萬人的期待,他們都希望洪天能擔起中華之主的重任,讓天下重新一統,建立太平盛世。

同治皇帝死!

兩宮太后薨!

北京城破!

滿清滅亡!

這一系列的消息,從北京向着四面八方傳遞出去,一場無比凌厲的風暴將要席捲天下。

……

而處在風口浪尖的劉長佑,此時已經處身在紫禁城中,正站在金鑾殿之中。

這不是他第一次來到這裡,但是卻有一種莫名的新鮮感,因爲在以前他是以一個臣子,一個奴才的身份到這裡來的,可此時他卻是以一個征服者,一個主人的身份來到這裡。

現在的北京城,已經不再屬於滿清,而是屬於他,劉長佑的!

奴才翻身當主人了!

看着金鑾殿上那高高在上的龍椅,劉長佑心中有股衝動,想上去坐上一坐,不過最終他還是忍住了。

他轉頭看向身旁的軍師石文秀道:“滿清的江山已經覆滅了,不知道以後這龍椅將會是誰坐呢?”

“恐怕是那位少年天侯,洪天吧。”石文秀道,似乎絲毫看不出劉長佑的心思般。

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68章 洪天改制第96章 一箭三雕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71章 爲什麼?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9章 奇人王詡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92章 拖延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7章 放血飼民第45章 戰場亂局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121章 太平天國時代到來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80章 備戰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98章 降曾國藩第88章 周馥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54章 各人心思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58章 威儀初顯第70章 大破江浦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4章 天王洪天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85章 湖州局勢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98章 降曾國藩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97章 子虛烏有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57章 跳樑小醜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12章 四軍動向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48章 勝利?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130章 將要一統的節奏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103章 朱銘第50章 是朕害死了他們!第13章 演講第71章 爲什麼?第80章 備戰第57章 跳樑小醜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57章 跳樑小醜第99章 勢力大漲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111章 張皮綆,真正強!第5章 王氏兄弟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92章 拖延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3章 三人論策第9章 奇人王詡第18章 戰前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3章 演講
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68章 洪天改制第96章 一箭三雕第143章 拿破崙三世第93章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之始第71章 爲什麼?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20章 洪天欲突圍第9章 奇人王詡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120章 中原新附軍的新動向第15章 湘軍的心情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92章 拖延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7章 放血飼民第45章 戰場亂局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145章 一戰爆發第121章 太平天國時代到來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80章 備戰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39章 黑龍江是俄國故土?第132章 震撼世界第98章 降曾國藩第88章 周馥第14章 夜香工、野心家、熊孩子第54章 各人心思第76章 李鴻章會威妥瑪第124章 急需整頓的吏治第99章 勢力大漲第122章 八爪金龍旗第58章 威儀初顯第70章 大破江浦第37章 反攻的開端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98章 降曾國藩第146章 滬寧鐵路第79章 與英國的第一次爭鋒第4章 天王洪天第32章 王詡口舌生花第147章 東方靜止戰第72章 馮子材欲南下第85章 湖州局勢第128章 英軍覆滅第98章 降曾國藩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97章 子虛烏有第39章 王詡再獻策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36章 悔王韋志俊第57章 跳樑小醜第137章 戰略轉變第112章 四軍動向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48章 勝利?第123章 初具統一中華的資格第107章 淮北風雲起第130章 將要一統的節奏第38章 再見王氏兄弟第83章 趙烈文會曾國藩第103章 朱銘第50章 是朕害死了他們!第13章 演講第71章 爲什麼?第80章 備戰第57章 跳樑小醜第43章 水陸之嫌隙第94章 南丁格爾之徒第142章 動盪的歐洲第129章 四方皆附第23章 洪天的咆哮第140章 俄國的抉擇第133章 外交形勢轉變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41章 普奧戰爭爆發第105章 光復湖北第157章 太平江山第101章 歷史崩壞的開始第74章 洪天的決定第110章 僧王慘敗第57章 跳樑小醜第99章 勢力大漲第21章 瘋狂的太平軍第111章 張皮綆,真正強!第5章 王氏兄弟第16章 韋志俊忿恨交加第150章 殺盡倭國人!第92章 拖延第26章 終於退入城了第3章 三人論策第9章 奇人王詡第18章 戰前第118章 滿清覆滅第60章 五十萬臣民同悲哭第58章 威儀初顯第13章 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