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靠山

宿松縣城,曾經的繁華市鎮,自從崇禎八年流寇經過之後,這裡便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周邊大片的良田無人耕種而荒草叢生,官道因車馬銳減,石板間也冒出了小草。

連綿不絕的步兵正在踏上官道,前往舊縣裡的方向,他們將在那裡重新進入驛道。

安慶的驛路從黃梅經銅鈴寨入境,沿着大別山的邊緣,由西南至東北橫穿全境,幾乎是一條直路,路面夯土之後鋪設石板,沿途河流上大多有橋樑,車架能暢通無阻,其通行能力遠勝過尋常的行人道,成爲江西湖廣向東的關鍵道路。沿途的二郎鎮、車馬河、舊縣裡、楓香驛都是繁華集鎮,倒是宿松縣城反而不在驛路上。

左良玉果然在第二日便撤走,官面上的藉口是舒城寇情緊急,實情如何只有天知道。他來宿松時帶了家丁和三千左右的廝養,帶着一百多車架,行動頗爲便捷,大概因爲安慶已無利可圖,河南兵馬回到桐城也沒有什麼耽擱,最後劫掠了一番便從北峽關退出了安慶。

龐雨眼前的這些步兵,都是江南援剿兵馬,左良玉的離開嚴重打擊了官兵士氣,留下的主兵和江南兵繼續往前推進了一段,陳於王的騎兵還到達了宿松邊界的銅鈴寨。

如果沿着驛路繼續往前是黃梅,往西則是革裡眼退卻的陳漢山方向,穿過叢山通往廣濟縣。黃梅對軍隊來說是陌生的地域,當地縣衙沒有任何可靠的情報,去了恐怕比宿松的形勢還差,更不用說進入陳漢山的山區。史可法本來也沒有越界攻擊的打算,但軍隊已經到達這裡,不可能馬上調頭回去,數千軍隊就這樣駐紮宿松,短短數天之後就問題不斷。

崇禎八年宿松被屠了縣城,流寇停留時間也最長,安慶被難的三個縣裡面,宿松最爲殘破,雖然朝廷免了兩年的賦稅,但縣衙仍是度支困難。此後兩年雖未遭大難,但由於地處吳楚交界的要道,小股流寇不斷,百姓三天兩頭的避寇,農業生產早已荒廢,今年即便流寇不來,百姓也只能出門乞討,好在去年開工建城,多少養活了一些人口。

但宿松城池目前連外郭的磊土都沒完成,這次革裡眼出山之後,宿松各處百姓紛紛出門避寇,連知縣苟天麒也不得不躲入龍湖,湖中到處都是裝滿人和物資的船隻,先前避寇,現在避兵,縣城周圍連人影都見不到。

這種情況下宿松根本沒辦法供應軍隊,知縣苟天麒雖竭盡全力,糧草仍是斷斷續續,大部分營頭一天一頓也無法保障,江南援剿兵馬到安慶已月餘,只拿到幾錢的開拔銀子,現在又吃不飽飯,紛紛開始鬧餉,眼看再呆下去就要兵變。

更嚴重的問題是,安慶的機動兵力全集中在宿松,一股百餘人的流寇馬兵從潛山竄出,沒有走石井鋪方向,卻取道石牌,雖然沒有能渡過皖河,卻沿着北岸往府城方向去了,皮應舉驚慌失措,一天之內數次告急,龐雨只能派出守備營的騎兵回援。

史可法沒有更好的辦法,一邊催促安慶和池州先解濟部分錢糧,同時將軍隊調回,原本氣勢如虹的追擊作戰,此時變成虎頭蛇尾的撤退。

守備營的大部分步兵到達了宿松,龐雨同樣缺糧,從石牌補充了一批糧食,駐地選擇在宿松縣城,這裡好歹有城郭和廢墟可以避風,比露天紮營稍好。

因爲糧草比其他營頭充足,史可法安排龐雨最後撤離,龐雨無可奈何,他已記不清如此的無用調動有多少次,僅僅這一次的部署,守備營中因傷病減員就達到七十三人,其中大部分康復後可以迴歸部隊,但病死有十一人,馬匹病死三十三匹,無法行動的多達上百,其餘戰馬普遍的羸弱,去年秋天養起的膘基本都消耗個乾淨,他的大型技術兵器中,行軍造成火炮車架損壞三架,一炮沒放就摔壞炮管一支,水師在雷港和宿松各撞壞兩艘漕船,其他糧草車架器械損失更是難以計數。

從去年入秋備寇以來,守備營因病的非戰鬥減員就超過兩百,軍隊極度疲憊又士氣低落,現在流寇的主力全在宿松方向,本該是駐軍宿松獲取防守優勢的時候,卻因爲後勤問題又要從宿松撤退。如果再這般來兩次,龐雨今年也不要想打仗了。

龐雨在宿松未完工的北門樓下,陪同着史可法,馬先生在不遠處和蔣若來說着什麼,此時出門的正是蔣若來的隊伍,大部分援剿兵馬已經撤退,程龍在前方帶隊,押後的則是潘可大和陳於王的家丁。守備營的撤退線路是通過行人道直接前往石牌,與他們不是一個方向,所以史可法將戰力最強的留作殿後,也可看出史可法用兵比以前更熟練。

龐雨輕輕咳嗽一聲道,“道臺大人,此番撤軍不得已而爲之,但大人說過無宿松是無安慶,流賊雲集黃梅廣濟之間,若只留下金山營守衛二郎鎮,恐不足以抵擋十萬計的流賊。”

史可法黑瘦的臉上滿是憔悴,擡頭看看龐雨道,“龐守備所言本官自知,然則領兵作戰千頭萬緒,各營情形你也知曉,即便是要駐軍於此,也要待錢糧就緒方可。”

“下官亦是爲此建言,只要軍心稍安,大人可從雷港運糧,比宿松此地徵糧便宜,經雷水到龍湖,可直抵宿松城南外三裡,再經二郎河、車馬河、舊縣河運往驛道各要點。雷港有大江爲憑,絕不會缺糧,沿途皆用水路,不怕流賊堵截,當可無糧草之虞,大人屆時可在此三處派駐人馬。”

史可法思索片刻道,“倒是個法子,然則雷港運糧全需現銀購進,原本從安慶池州解濟少許,此次皆用於左帥客兵,還得請張都爺再行籌措。”

龐雨見史可法欲言又止,便知道此事不知又會拖延多久,就目前的糧草情況,可能又需要分散各地,由各縣均攤,這樣便失去了集中宿松的防守優勢。

史可法見龐雨還想勸說,先微一舉手道,“再者流賊眼下雖在黃梅廣濟,但未必不在山中流竄,革賊便在英霍山中瞬忽西東,若是集兵於宿松,他賊卻從潛山而出,豈非府城糜爛,幾日前石牌那股流寇便是如此,幸而其人數尚少,但足以對我等警醒!”

他所說的也是實情,大別山區的地形阻隔了情報,其中活動的流寇很多,今年安慶官兵算做得好的,特別是太湖方向,地方鄉兵能基本掌握入山五十里範圍的情報,給官兵提供了充足的預警時間,所以史可法才能守得住這麼久。但隨着更多流寇進入山區,誰也說不準還有沒有新的營頭突然從太湖、潛山方向出來,大軍集中在宿松,就不符合史可法的戰略。

“那大人可否讓大軍不要距離宿松過遠,下官想着,那八賊就在黃梅,他人數衆多,山中畢竟通道有限,仍要放着他經驛路而來,下官願駐守宿松縣城,待八賊入境,小人領兵拖住他,大人領兵經驛道合擊……”

“龐守備萬不可求戰心切,守備營乃安慶砥柱,不可被牽制於一隅之地。”史可法想想又道,“若是龐守備定要駐守宿松,可派一部協守二郎鎮,此地扼守黃梅、廣濟兩路大道,又有二郎河爲糧道,足可阻敵入安慶。”

龐雨愣了一下,他本意是想讓史可法一起集中兵力,沒想到史可法反過要求他分兵,而且還頗有道理,若是以防守而論,二郎鎮是宿松最重要的戰略要點,此處駐紮重兵,可以同時防守黃梅和廣濟來的流寇。

從史可法的戰略出發,這是非常好的兵力佈置,但他沒有足夠軍隊和後勤用於二郎鎮,龐雨有一定的條件,但分兵不是他合適的選擇,這方向上可能有十多萬流賊,二郎鎮本身沒有優越的防禦條件,兵少了會被流寇圍殲,分多了的話,龐雨就沒了機動兵力,最多隻能在太湖潛山等地應援,大勝就化爲泡影。

如果全營部署在宿松,龐雨可以嘗試攻擊單獨一路流寇,史可法又不會同意,究其根本,龐雨和史可法的目的全然不同,兵力分配上不可能協調。

“下官分兵於此,這錢糧亦是調運不便……”

“是以還是要因敵而用兵,萬不可操之過急,但龐守備爲安慶備寇殫精竭慮,本官都是看到的。”史可法舉手打斷龐雨,壓低了聲音道,“前日應天巡按張大人轉來兩份彈章,是關於龐守備的……亦事涉虞山先生,甚或牽連張都爺,是以巡按大人着本官覈查回奏。”

龐雨沉靜的聽着,好在周少監一夥的動作他早已發覺,否則以目前這樣惡劣的心情,咋聽之下不知會驚慌到什麼程度。

“這些事情,原本是不該告訴龐守備的,但本官知道都是誣告,若是私下去查,反而令我上下離心,不利安慶備寇大計。是以先告知你心中有個預計,亦是要龐將軍放心,本官誓要保將軍無事。”

這幾句話聽完,龐雨心中還有些感動,史可法是東林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溫體仁此番攻擊的兇險,如果史可法真的如他說這般做,可算是爲龐雨擔了極大的風險。

史可法又有些尷尬的道,“但人非聖賢,下彈章覈查,大節無虧,小節上總是要回奏一些的,否則皇上和那些閣老看了必不能信,也要先跟龐將軍有言在先,本官絕無惡意。”

“下官不敢。”

史可法疲憊的閉眼片刻,睜開後突然伸手拍了拍龐雨的膊甲,轉身往自己的坐騎去了。

那邊的馬先生跟蔣若來也談完了,見史可法離去,慢慢走到龐雨身邊。

“史道臺可是說了彈章之事。”

龐雨跟他也沒有客套,直接點點頭算是承認。

馬先生嘆口氣道,“張都爺要走了。”

“這是爲何……”龐雨一驚,張國維來的時候分明說的要一場大勝,爲何才小戰一場就要走。(注1)

馬先生平靜的道,“三月末時,江南要防汛了,那也是大事。”

龐雨看着馬先生的臉,試圖從上面發現一些信息,張國維此時離開,有很多種可能性,也許是錢謙益的事有了轉機,也許是張國維本身了有轉機,還有可能是因爲左良玉離開,他失去了獲得大勝的信心,反而擔心會戰敗,若繼續留在安慶,一旦戰敗他就是直接責任人,現在離開的話,就恢復原有的行政層級,史可法是安慶最高軍政長官,張國維能有轉圜的餘地。

從時機上看,龐雨猜測後者的可能更大一些,比起兵臨城下的幾十萬流寇,江南的防汛只能算是常規事務,這種年年都要辦的事,就算張國維不在,也有大堆的積年老吏自己就能處理。

“那安慶這邊如何備寇……”

“軍門讓老夫留下,是要督促衆將官不得延玩。”

龐雨看着馬先生道,“馬先生有沒有什麼能指點在下?”

“此等彈章,不過有人想借勢而已,龐小友原本便不是溫體仁之敵,萬不可亂了陣腳。”馬先生等待了片刻後看着龐雨,“龐小友如今只能靠自己,也是最靠得住的。天下板蕩,皇上缺的是猛將雄師,只要皇上認爲你是那可用的將才,別說兩份彈章,兩百份也沒用。如何讓皇上認定,必要如滁州一般的大功,就沒人敢問你的罪,那是皇上最缺的東西,誰要說問你的罪,那是跟皇上過不去。龐小友原本就是無罪之人,那左良玉這等有罪之人,想問他的罪,還沒人問得了,你道又是爲何?你若有這大功,不需去與人說,大家便都懂了。史可法這回奏不管如何寫,皆不值一文。”

馬先生說罷對龐雨點點頭,徑自上了自己坐騎,雖在蔣若來隊伍後上了官道。

龐雨在原地留了片刻,此時楊學詩和謝召發從後過來,龐雨轉頭對楊學詩道,“傳令水營全部留駐雷港,陸營撤軍回石牌,一個兵也不留。”

……

注1:張國維於三月從安慶返回江南,奏疏中上報的原因是防汛。

第四百二十八章 實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軍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二百九十五章 暫借第四百八十章 士氣第四百四十章 威縣第一百六十章 舊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譁然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寒夜第四十一章 異想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縮第二百三十七章 橋頭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五十六章 龐班頭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一百一十章 道旁第三百零三章 開張第八十二章 馬快第四百三十九章 調度第三章 退婚第三百七十六章 得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市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九十二章 早課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慶第三百八十五章 隊伍第一百二十五章 退潮第二十章 發憤圖強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萬全第一百零七章 偵騎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山第二百七十四章 酒令第一百六十七章 投靠第二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二百零一章 攔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跋扈第二百零七章 整頓第二百四十六章 追賊第七十八章 一把火第四百章 骨血第三百零九章 危局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令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道第三十三章 勒索第四百九十二章 要點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卷序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頭第四百四十九章 窘迫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二百三十四章 小巷第四百九十九章 火銃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四百二十八章 實行第四百一十二章 心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一百零七章 老爺第一百八十五章 畏我第二百零一章 攔路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四百五十九章 連坐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陣第十一章 幹一行愛一行第四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九十七章 獎品第四百六十六章 義民第八十九章 光時亨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二百九十章 正氣第二百一十一章 軍力第一百零六章 兩全第四十九章 暗黑第十九章 估值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器第八章 申明亭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五十三章 張揚第三百一十七章 靠山第四百九十七章 推進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防線第四百四十七章 求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鋒第一百五十三章 訪談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山第二十五章 大江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陣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筒第四百三十六章 評語
第四百二十八章 實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軍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二百九十五章 暫借第四百八十章 士氣第四百四十章 威縣第一百六十章 舊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譁然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寒夜第四十一章 異想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四百八十二章 間隔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縮第二百三十七章 橋頭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五十六章 龐班頭第三百七十五章 夜會第一百一十章 道旁第三百零三章 開張第八十二章 馬快第四百三十九章 調度第三章 退婚第三百七十六章 得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市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九十二章 早課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慶第三百八十五章 隊伍第一百二十五章 退潮第二十章 發憤圖強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萬全第一百零七章 偵騎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山第二百七十四章 酒令第一百六十七章 投靠第二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二百零一章 攔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跋扈第二百零七章 整頓第二百四十六章 追賊第七十八章 一把火第四百章 骨血第三百零九章 危局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令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道第三十三章 勒索第四百九十二章 要點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卷序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頭第四百四十九章 窘迫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二百三十四章 小巷第四百九十九章 火銃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四百二十八章 實行第四百一十二章 心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一百零七章 老爺第一百八十五章 畏我第二百零一章 攔路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四百五十九章 連坐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陣第十一章 幹一行愛一行第四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九十七章 獎品第四百六十六章 義民第八十九章 光時亨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二百九十章 正氣第二百一十一章 軍力第一百零六章 兩全第四十九章 暗黑第十九章 估值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器第八章 申明亭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五十三章 張揚第三百一十七章 靠山第四百九十七章 推進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防線第四百四十七章 求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鋒第一百五十三章 訪談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功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山第二十五章 大江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陣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一百一十七章 圓筒第四百三十六章 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