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門

東阿縣城,歷史上多次變遷地址,在明初的洪武八年爲了避黃河水患,遷移到現址。

最先時只有土城,之後經過多次增修,城池已經頗具規模,城週四裡一百三十步,城牆並女牆高二丈五尺厚兩丈,垛口一千二百五十三個,護城河寬一丈五尺深一丈。

東阿北方兩裡的驛路上,一隊人馬正在緩慢行進,沿着驛路向南而來,前方是十名騎兵,騎兵後面是五十多個步行的百姓,身上的衣服各色各樣,只有幾人戴着帽子,末尾是另外幾名騎兵,這些騎兵有半數穿着皮襖,看上去就是一小隊擄掠了人口的清軍。

步行隊列中的楊光第走在一個人力車架邊,推車的是投標槍的那名遊騎兵,車架上面鋪着一牀紅色的被子,附近幾個人的武器都在被子下面,包括楊光第的腰刀和魯密銃,他現在身上只有一把小刀。棉被上還擺了幾匹松江布,看着就像是剛搶來的,這些布匹壓住了被子以免滑動露出兵器。

旗總就走在車架另一側,這讓楊光第多少安心一些,楊光第擡頭看了一眼前方的騎兵,縫隙中看到了滿達兒的背影,他排在隊列第一個,在棉甲外面套了一件皮襖,是從被俘的那名韃子身上扒下來的,他頭上的小辮隨着行進而左右搖晃,秦九澤跟在他身後,頭上帶着一頂六瓣盔,看不到他的髮式。

從南京鋪過來的途中遭遇零散建奴兩人,被滿達兒迷惑後殺死,又解決了五里處的伏路軍,按照情報只剩下距離演武場兩裡的伏路軍。

此時已經接近東阿縣城,與早上打伏擊時不同,楊光第心頭有些慌張,這裡的七十人基本是所有遊騎兵,按照陳如烈的佈置,這七十人僞裝成清軍接近演武場營地,爲了避免驚動清軍,正規騎兵三個局在三裡之外,騎兵離開了驛路,牽着馬在野地行走,以免被聽地的韃子發覺,聽見炮聲纔會上驛路趕來。

在騎兵趕到之前,這裡七十人必須守住營門,而營地內總共有三百七的韃子,其中有來自三個正紅旗牛錄的真夷八十多人,其餘是奈曼、敖漢蒙古人和漢軍,早上分有五隊大約百人出營,但仍然遠遠多於七十。

步行隊列後方傳來咕咕的聲音,楊光第回頭看了看那三個車架,中間的一個是裝成車架的銅炮,上面堆上了好幾件破舊衣被,完全看不到炮管,實際上裡面已經填好了一發霰彈,只有引藥沒有裝填。

炮聲就是給陳千總的信號,可以說是這支突擊隊命脈,如果炮打不響,大家可能都把命丟在韃子營內了,那四個炮兵走在炮車旁邊,楊光第認得那個曾把總,炮組就是當日在戲臺下的那一支。他們是千總部直屬的騎炮兵,與普通炮兵的區別,是所有炮手都騎馬,機動的速度比普通炮兵快得多。

這次只派一門炮,陳如烈是安排的其他炮組,這位曾把總非要自己來,由於徐伍長不在,炮兵幾乎算是楊光第心中最大的依靠,遊騎兵雖然也是精銳,但楊光第對他們太熟悉,總覺得沒有炮兵可靠。

“小遊騎,萬一火繩熄了把你的借我。”

楊光第回頭看去,就是曾把總在對自己說話,連忙應了一聲,曾把總埋頭把右手的火繩吹了一口,楊光第也低頭吹了一口,火繩頭上一亮,隨即又黯淡下去。

楊光第把纏繞在右手臂上的火繩鬆開一圈,深吸了一口氣,前面突然噗一聲,楊光第條件反射的停止吸氣,趕緊往右側移開。馬糞噗噗的落在石板上,楊光第平日都是騎馬,一般都是步兵享受這種待遇,後面的曾把總幾人也在躲閃。

這並沒有讓楊光第的心情緩解,在隊列外側擡頭間,東阿演武場已經清晰可見。楊光第往外側看了看,視線往前移動時,路邊一個草屋的煙囪竟然冒出了煙。

此時滿達兒打出一個手勢,旗總低聲道,“伏路軍,埋頭走。”

楊光第趕緊低下頭,下意識的往隊列中靠近,減小暴露在外的身形,彷彿這樣能不被別人發現,餘光看到前方草屋內走出兩個人影,其中一人柱着把線槍,另外一人腰間掛着箭插,看樣子並未作出戒備的模樣。

楊光第對這樣的伏路軍十分驚訝,按照安慶營的伏路要求,是不允許留在屋內的,因爲視野和聽覺都受限,沒辦法快速發射響箭,又容易被敵人堵在屋裡,安慶營對伏路的僞裝也有詳細要求,更不用說燒火了,而這兩個清軍的作爲全然不像伏路軍,更像是隔得遠的明哨。

隊伍很快接近了草屋,楊光第心跳又加劇,只聽滿達兒大聲叫喊起來,跟着草屋外的人回了一句,楊光第完全聽不懂,只是留意着車架上的紅被子,好隨時取那下面蓋着的武器。

滿達兒和秦九澤離開了驛路,來到那草屋前繼續說話,隊列則繼續前進,楊光第經過了門前,眼角看到滿達兒和秦九澤都下了馬,與那兩個清軍交談着。

前方剩下的幾個騎兵也拐下了驛路,擋住了前方的視線,一名清兵提高了音調對滿達兒問話,一邊伸手往前方指點,另一個清軍則盯着步行的隊列,剛剛露出疑惑的表情,滿達兒和秦九澤幾乎同時拔出短刀,同時朝着那兩名伏路軍刺殺,身後一聲低喝,幾個強壯的遊騎兵掀開破舊外袍,手持短刀衝進了屋裡。

楊光第飛快的掀開棉被,取出了自己的魯密銃,將火繩吹亮後夾在龍頭上,推車的遊騎也抓住了標槍。

草屋內外一聲聲低沉的慘叫,旗總的聲音道,“留意周圍還有沒有。”

步行隊列中的遊騎兵屏息靜氣,連幾名炮兵也全神貫注,俘虜交代的情報有些誤差,這裡距離演武場只有,

楊光第端着槍,掃視着周圍的一切。草屋往南的驛路邊,有幾具倒斃的屍體,黑白相間的田野間空無一人,只有成羣的鴉雀飛過。

眼神轉回草屋前,兩個清軍已渾身浴血倒在地上,秦九澤殺死的那人帽子掉落,露出了滿頭的小辮,秦九澤和滿達兒各自補了幾刀,將屍體拖進了草屋,跟着回身上了馬,接着屋中幾個強壯的遊騎兵也走了出來,一邊走一邊擦着臉上的血跡。

這是最後一個伏路哨,前面就是演武場了,到現在計劃很順利,他們的任務只剩最後一個,就是控制演武場北門,並開炮通知後方的常規騎兵。

旗總舉起手中的遠鏡朝北面看了一眼,陳如烈帶的常規騎兵隔得遠,連遠鏡中也看不切實。

他接着將遠鏡轉向東阿方向,一里多外的演武場清晰可見,北門正敞開着,有些清軍在門口走動。

身後的炮兵聲音響起,“向前傳話,繼續前進。”

……

東阿城北的清溪門外,有一座寬闊的演武場,這座演武場修建於宏治十一年,由於此地並無駐軍,多年來荒廢,到萬曆年間又重新修繕一次,目前尚能使用。(注1)

演武場有南北兩門,因爲在城外又佔地廣闊,十分適合軍隊臨時駐紮,安慶營從徐州北上時,曾在東阿駐紮一日,駐地就在演武場,安慶營對這裡並不陌生。

此時演武場外擺滿了車架,上面堆積着各種搶來的物資。車架間是許多百姓,有些在喂牲口,有些則倒臥在地,還有人在爭吵。聽到驛路上的動靜,這些人紛紛轉過頭來,目光呆滯的看着經過的隊列,紛亂的車架間,分佈有幾名清軍,都沒有注意這支返回的隊伍。

隊列沿着驛路而來,穿過兩側的車架和人羣,向着北門走去。

楊光第臉色漲得通紅,感覺兩側投來的每道目光都分外刺眼,就像都識破了自己一般。滿達兒騎馬的身影依然在最前方,大搖大擺的行進在驛路上,小辮仍隨着坐騎搖擺,騎兵的縫隙中,演武場的北門時隱時現。

旁邊人力車輪在車轍印中摩擦,發出咕咕的聲響,推車的遊騎兵呼吸有些粗重,隊列繼續穿過路邊的車架,距離北門只剩下二三十步。

楊光第偏頭看了看外側,視野中突然出現一名清軍,他正在從車架間往驛路走來,眼睛一直盯着楊光第的方向。

楊光第心跳驟然加速,眼角留意着那名清軍的身影,似乎仍在接近,但他的位置在靠後一點,中間又有車架阻攔,不會在到達營門前趕上自己。

眼神留意着那個紅色棉被,忽然又記起火繩,用袖子遮住後舉到嘴邊輕輕吹了一口,視野中看到了一點亮光,說明火繩沒有熄滅,楊光第隨即把火繩放下。

正在此時,前面的隊列突然停了下來,楊光第趕緊也停下腳步,不知前面發生什麼事,心頭劇烈的跳動,眼睛不敢到處亂看。

旗總的聲音低聲道,“營門堵住了,等着。”

楊光第擡眼看了看,滿達兒仍穩穩的高坐馬上,看不出絲毫慌張,秦九澤埋着頭,雙手都放在馬鞍前。

楊光第稍稍偏頭低聲道,“有個韃子過來了。”

旗總聲音道,“不要看他,低着頭。”

周圍的遊騎兵都低下頭,推車的遊騎兵把人力推車放下,車架支在地上,楊光第的手有點顫抖,從前方騎兵的縫隙中看過去,只見演武場北門不知何時停了幾輛馬車,是從演武場裡面出來的,幾個穿皮襖的蒙人攔在馬車前吵鬧,楊光第一個字也聽不懂,不知爲何發生了爭執。

現在還不能發動攻擊,因爲營門被車架阻擋,遊騎兵無法快速通過。

隊伍一停下來,路邊的人都在張望,突然那幾名百姓被人推開,露出了後面的那名清軍,他徑自往楊光第這邊走來。

推車的遊騎兵往車架側面走了一步,右手就在被子的尾端,標槍的槍桿就在那裡。

楊光第埋着頭,把手揣在懷中,眼角已經能看到那清軍,那韃子沒有戴頭盔,頭上頂着一個兔皮帽,兩側還有護耳,看起來十分暖和,但是完全無法分辨他的髮式,不知是真夷還是蒙人。

他從驛路外側走來,一步步接近,終於跨步走上了路面,剛好停在楊光第的身邊,先偏頭看了看旗總,接着又把目光轉向埋着頭的楊光第。

前方營門處,更多的清軍從門內走出來,其中有人不斷朝這邊隊列張望,幾個蒙人仍在爭吵,吵鬧聲穿過隊列傳入耳中。

面前清軍的呼吸聲清晰可聞,噴出的白氣就在眼前。楊光第滿臉通紅的盯着地面,握緊了懷中的刀把,手心中滿是汗水。

那清軍猛地把楊光第一推,楊光第全身繃緊,幾乎立刻要抽刀刺殺,那清軍卻從讓出來的位置走了過去,楊光第趕緊停下,那清軍來到中間的車架旁,手往那蓋着武器的紅色棉被伸去。

……

注1:道光東阿縣誌卷五:“演武場在北郭外,明弘治十一年知縣秦*建,萬曆三年知縣白棟重修。”

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二百七十八章 武人第四百八十章 士氣第一百七十四章 費用第一百二十五章 退潮第四百零五章 城府第七十四章 新知縣第二十五章 大江第三百六十三章 彙報第二百七十八章 良方第三百八十一章 出征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二百五十九章 先鋒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三百八十八章 薄霧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二百五十七章 渡河第二百八十六章 高升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一百三十二章 市場第五百零一章 巷道第三百七十章 孤單第二十七章 後門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二百七十一章 形象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二百九十二章 眼線第六十七章 陰陽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一百六十章 舊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暮光第三百二十三章 漩渦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道第三百七十四章 到任第一章 惡隸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五百零一章 巷道第一百二十章 鐵人第五十四章 平亂第七十六章 名聲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裡眼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四百四十七章 求生第二十章 發憤圖強第三百六十章 召對第一百一十五章 偷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三百九十一章 試探第四百五十章 位置第二百三十四章 小巷第二百八十章 御門第四百一十二章 心事第二十八章 戶房第七十七章 初仕第三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三百七十二章 交代第三百五十七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章 城樓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一百一十章 道旁第三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章 靈寶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四百八十一章 妥協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戰第四百零一章 浮渡第三百零六章 令信第四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十六章 小鞋第六十八章 編制第三百五十章 抉擇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刀槍第三百五十三章 孤身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口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三十章 吏目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米袋第四百五十章 位置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碼頭第三百六十九章 米袋第三百四十一章 妖炮
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二百七十八章 武人第四百八十章 士氣第一百七十四章 費用第一百二十五章 退潮第四百零五章 城府第七十四章 新知縣第二十五章 大江第三百六十三章 彙報第二百七十八章 良方第三百八十一章 出征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二百五十九章 先鋒第二百九十八章 要賬第三百八十八章 薄霧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二百五十七章 渡河第二百八十六章 高升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四百四十八章 博平第一百三十二章 市場第五百零一章 巷道第三百七十章 孤單第二十七章 後門第三百九十四章 辦差第二百七十一章 形象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第三百九十三章 好詩第二百九十二章 眼線第六十七章 陰陽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一百六十章 舊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暮光第三百二十三章 漩渦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道第三百七十四章 到任第一章 惡隸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五百零一章 巷道第一百二十章 鐵人第五十四章 平亂第七十六章 名聲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裡眼第四百零八章 白銀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四百四十七章 求生第二十章 發憤圖強第三百六十章 召對第一百一十五章 偷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守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三百九十一章 試探第四百五十章 位置第二百三十四章 小巷第二百八十章 御門第四百一十二章 心事第二十八章 戶房第七十七章 初仕第三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三百七十二章 交代第三百五十七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章 城樓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一百一十章 道旁第三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章 靈寶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四百八十一章 妥協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戰第四百零一章 浮渡第三百零六章 令信第四百五十八章 兄弟第十六章 小鞋第六十八章 編制第三百五十章 抉擇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刀槍第三百五十三章 孤身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口第二百五十章 陳於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捉生第三十章 吏目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米袋第四百五十章 位置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碼頭第三百六十九章 米袋第三百四十一章 妖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