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

“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沒有預見的人,叫不叫袖領?朕說不叫袖領。”

西苑承光殿內,剛結束了一場外事活動,皇帝這才腰身一軟,在龍椅上癱作一團。

好在文官都陪着外藩出宮去了,否則又得梗着脖子說上半晌,什麼陛下注意儀態云云。

至於還留在殿內的勳貴皇親們……

沒見皇帝親姑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陛下高瞻遠矚,無愧爲天下袖領。”

勳貴聽不懂機鋒,勳貴只記得拍馬屁。

朱翊鈞癱在龍椅上,仰頭看着房樑:“朕誇的是諸卿。”

“你們預見了海貿之大勢,未雨綢繆,今日與外藩討價還價不落下風,已然是當世的海事袖領了。”

鬼佬雖然漢話說得奇奇怪怪,但在貿易上個個都精得很。

想讓鬼佬帶着勳貴們一起玩,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好在這羣勳貴爭氣,在賺錢這種事情上做足了功夫,一輪磋商下來,好歹是建立了初步的合作關係。

勳貴們得了誇,也是喜形於色。

不比文臣,親戚勳臣們一年到頭,就沒被皇帝誇過幾次,難得皇帝慧眼識珠了一回,勳貴們的嘴角壓都壓不住。

也就寧安大長公主作爲長輩,還有點矜持:“妾愧不敢當。”

作爲封號大長公主,出門在外那都是稱孤,也就皇帝面前謙稱一下妾了。

照例客套一句後,她順勢問起正事:“誠如陛下所言,海貿乃當今大勢。”

“合辦商行之奏,事關奪佔先機,妥與不妥,還請陛下明示。”

遠洋大船工部已經造出來了,他們這些天潢貴胄,只要出得起價格,也不愁買不到。

問題是,船隻的錢各家都出得起,但遠洋就不是單打獨鬥能行的事了。

不說別的,誰來護航?

官船這次是靖海伯朱時泰領兵護航,那私船怎麼辦?不是誰家都有親衛編制的,總不能失心瘋了就地募兵吧?

於是皇親國戚們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大長公主這類皇親,有錢的出錢,平江伯這類武勳,有人的出人。

可惜,構想很美妙,但文官彈章可不會給面子。

皇親勳貴明目張膽勾結銀錢兵馬,是想做甚!?

這不,勳貴們也只能入宮與皇帝溝通一番感情。

朱翊鈞胳膊肘撐在椅子邊沿,只露了半個頭出來:“妥,也不妥。”

小朱同學調皮了一句,又不忘解釋:“原則上朕是支持諸卿互通有無的,不過樹大招風,還是得講方法,講規矩。”

一干勳貴面面相覷。

平江伯世子陳胤兆抓耳撓腮,實在想不明白皇帝的意思,乾脆省了思索,直接下拜:“臣等駑鈍。”

御座上一聲長長的呵欠,大大的懶腰。

皇帝的半個腦袋逐漸浮出了桌面。

朱翊鈞笑了笑,示意這位遠房表兄起身:“朕的意思是。”

“勳臣、宗室、外戚,互相勾連財貨兵馬,太犯忌諱,哪怕是朕願意出面,也作不了這個保。”

“諸卿還是得舍點本錢,拿出一副良善模樣纔是。”

沒有預見的人,是不能做袖領天下的。

這一堆皇親勳貴們眼下還只是小綿羊,但真到了遠渡重洋,滿載往返的時候……

要錢有錢,要兵有兵,哪怕土地,都能在海外隨意經營,立刻就要膨脹爲龐然大物!

對親戚們的防微杜漸要從最初開始,否則等到野蠻生長的階段,再出手限制的話,這些天潢貴胄們就得梗着脖子,說自己是支柱產業、朝廷基石,不可輕動了。

隆平侯張炳早年出鎮過東南,好歹懂些人情世故,聞言立刻表態:“全憑陛下吩咐!”

隆平侯、平江伯世子不明所以,稀裡糊塗跟着喊了兩句。

朱翊鈞看着殿內稀稀拉拉的表態,不由癟了癟嘴。

算了,要求不能太高。

朱翊鈞搖了搖頭,終於開口劃出道來:“朕可以出面,爲諸卿聯合興辦海事商行作保,但諸卿也得給朕作保的底氣。”

“其一,生意上具體的事務,朕都可以擋着不讓外人插手,但大方向上,該年收支、來年計劃、經行藩國,要與藩王宗產一般,放在內廷、部院的眼皮子底下審覈。”

“其二,商行的具體乾股、銀股、身股,只要是個東家,就不能藏着掖着,換人、變股,一切相關都得擺到明面上,否則即便是朕,也不能按下猜忌之心,生怕你們誰磨礪出了本事,暗中把持商行。”

“其三,每次海貿具體貨物,除了禁品申明以外,還有一條,不要只顧着自己賺錢,淨弄些珠寶首飾回來,在顯貴之間圈地自娛。若不想着惠及小民,朕怎麼跟那些整天喊着‘無益國事’的儒生說情?”

“其四,涉及到護航的兵甲火器,要與兵部報備,出海靠岸,更得嚴加盤查。”

“另外,採買繳獲的火器,首要交工部研造……”

皇帝的條條框框足足絮絮叨叨了一盞茶的時間。

好在還未變成支柱產業的海貿,此時也沒底氣討價還價。

皇親勳臣們並不介意跪着把錢賺了,無不是洗耳恭聽,點頭如搗蒜:“陛下提點,臣等謹記!”

朱翊鈞笑了笑,這些親戚們也不知道聽沒聽懂,就提點提點的。

他不是亂說,是有備而來。

這些條條框框,除了引導海貿良性生長之外,幾乎是爲拆分重組,以及收歸國有量身定做的。

與藩王宗產一樣,海貿商行在創業初期開始,便要受到戶部、內廷、宗人府這些官僚機構的監督。

等到生意做大,形成一定規模的時候,方向上的監督,逐漸就會變成業務上的指導——臨時的差遣,在多年慣例後,自然而然就會演化出專業的衙署,名字叫什麼不重要,但職司上必然會帶有“監督國有資產”的底色。

在積累航海技術、整合核心資產、剝離勳貴的原始股份、官督商辦等一些列業務指導之後,一個受控的“大明朝舊港宣慰司商行”才能在馬六甲海峽拔地而起。

當然,朱翊鈞也不是什麼刻薄的皇帝。

蛋糕做大這期間,這些皇親勳臣們能賺到多少浮財,都是功勞的兌現。

想到這裡,朱翊鈞忍不住感慨道:“唉,也就諸卿是朕的家臣親戚,情同手足,朕才半點好處沒有,白白爲你們忙前忙後。”

御階下的勳貴們面面相覷。

他們哪裡懂皇帝賣乖的惡趣味,只當是討要好處來了。

衆人看向寧安大長公主,後者連忙出面表態:“陛下,妾自是爲太后準備了乾股!”

內廷不分家,當然是孝敬皇帝的委婉說法。

朱翊鈞聞言一樂,隨即擺了擺手:“算了,不要給外朝遞把柄了。”

給外朝的科道知道了,又得說皇帝貪婪斂財了。

皇帝的思緒可以隨意發散,皇親勳貴們就不得不多想了。

這是孝敬的方式太粗暴,讓皇帝心生不滿啊!

平江伯世子陳胤兆突然出列:“陛下,太后母儀天下,理當看不上腌臢之物,臣以爲,不妨以太后的名義,捐修一所海事學校。”

朱翊鈞聞言,反而一愣。

這是勳貴能想出來的好主意?

這可比分乾股漂亮多了,不僅可以對內廷“賄之以名”,又能切實爲自家商行培養人手,肥水不流外人田。

尤其招收盲流,教讀書寫字,授一技之長這等善事,拿去外朝說,阻力都能小几分。

哪怕是王錫爵板着的臉,都得舒緩開來——修學校是永遠的正確,即便是再十惡不赦的人,只要捐修幾所學校,那都得是“尚餘一絲人性”。

簡直是多贏!

朱翊鈞不由對陳家子多打量了幾眼,整日跟李誠銘廝混還是學到好的。

他搖頭失笑,滿意地點了點頭:“那便興修學校罷,不過就不要以太后的名義了,否則出了海難,反而害老人家茶飯不思。”

“凡事必有初,海貿既自‘隆慶開海’而始,便掛在皇考的名下罷。”

一錘定音,鹹皆拜服。

“兩朝開海,父子同心,如此佳話必能流傳後世!”

享受慣了儒生的馬屁,對這些勳貴的直球着實無感,朱翊鈞只聽到一半就連連擺手趕人。

皇親勳貴們達到了目的,恭謹下拜再三,心滿意足地跟着小太監轉身離了殿。

承光殿內終於難得清靜了片刻。

朱翊鈞從御座上站起身,雙手撐在後腰,緩緩拾級而下。

“幾時了?”

朱翊鈞在御座上硬坐了一早上,只覺漫長無比,怎麼還沒開飯?

李進伺候皇帝左右多年,也是摸透了習性,看了一眼時辰後躬身答道:“陛下,還有三刻鐘便該午膳了。”

朱翊鈞扭着脖子,放鬆筋骨:“送膳萬壽宮罷,朕回去歇歇。”

李進心領神會,在身後做了個手勢。

機靈的小太監們,該去催膳的悄悄退下,該伺候回萬壽宮的碎步簇擁身後。

朱翊鈞上下摩挲着後腰,踱步往承光殿外走去:“冬至的大祀安排好了麼?”

具體流程是禮部該安排的事,這裡問的,是神宮監修繕打掃諸事。

李進放低姿態跟在皇帝身後:“回萬歲爺的話,圜丘、九陵都安排下去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大伴拿朕的手詔,將景皇帝陵園也打理一番。”

景皇帝就是代宗,可祀可不祀,只不過朱翊鈞往往都會捎帶上。

李進自然俯首帖耳應承下來。

此時烈日高懸正中。

皇帝走出承光殿,開道、遮陽、扇風的內臣近侍,一擁而上。

一行人前呼後擁往萬壽宮而去。

朱翊鈞在隊列的正中央,按着後腰不疾不徐邁着步:“內廷給冬月準備了多少銀錢?”

冬月有兩場費錢的事。

其一是慈聖李太后三十六歲誕辰,本來是不打算辦的,結果不知道聽那個禿頭說,三十六這個數對應三十六物觀,爲破除肉身煩惱,需得大做壽宴。

其二則是三公主,也就是朱翊鈞現存的四個妹妹中最年長的壽陽公主朱堯娥,該月出嫁侯拱辰,內廷得準備妝奩費用。

李進亦步亦趨跟在皇帝身後,遲疑片刻才答道:“回萬歲爺,慈聖太后的意思,是各取十萬兩,內廷倒是能湊出來……”

朱翊鈞擺了擺手:“那就聽母后的,各取四萬兩。”

李進一愣,旋即反應過來,臉色一苦。

皇帝年歲漸長,對李太后偶爾的任性,已經哄都懶得哄了。

嫌二十萬兩太多,問都不問直接砍到八萬兩,要將生米煮成熟飯。

要說李太后到時候發怒怎麼辦?

那自然是他這個提督東廠司禮監秉筆太監,口齒不清,傳錯了話,壞了皇帝的一片孝心。

李進老臉都擠成了菊花,含淚將鍋背了下來:“是,奴婢屆時會安排妥當。”

朱翊鈞見李進這模樣也不由失笑。

他伸手拍了拍李進肩膀:“大伴終歸是朕的長輩,一家人,擔待着點。”

八年過去,哪怕獄友都多出一層感情,更別說本就是親戚,又朝夕與共的皇帝和大太監了。

李進習慣了背鍋,行了一禮便將此事揭了過去。

朱翊鈞走在前頭,口中不停:“對了,朕當年送仁聖太后那隻狸貓,今年也九歲了吧?”

李進一怔。

他回憶了一下才想起皇帝說的是什麼事:“回陛下,算來有九歲八個月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已經是一隻老貓了,估摸着快不行了。 他沉吟片刻,轉頭朝李進吩咐道:“再尋只小狸去給母后養着吧,換個心情。”

李進當即應下:“萬歲爺純孝。”

除了拍馬屁外,倒也有幾分真情實感——當初給仁聖太后養貓,還能說出於安撫,時隔八年還記得,就真是一片孝心了。

朱翊鈞笑了笑沒有說話。

這可跟孝順扯不上什麼關係,主要他突然想起,陳太后一手帶大的延慶公主也十二歲了,屆時女兒一嫁人,寵物一死,未免太孤獨了些。

當然,獨守空閨的漂亮女人可不止陳太后。

朱翊鈞一想到自己每晚輪班一樣的安排,無奈地搖頭嘆了一口氣:“李大伴,今日不要安排侍寢了,容朕休整一二。”

李進遲疑片刻:“萬歲爺,太醫說張順妃這兩日孕氣最足……”

話音剛落,皇帝的步伐陡然健步如飛,迅速拉開了身位。

李進目瞪口呆,連忙剎住話頭,快步跟上。

老腿顯然邁不過年輕人,直到萬壽宮跟前,李進才氣喘吁吁地追上皇帝的身影。

朱翊鈞回頭瞥了一眼,輕咳一聲,負着雙手,裝若無事地進了萬壽宮。

得益於皇帝熬老頭的行爲,一行人出現得太快,內臣都來不及進萬壽宮支會李貴妃。

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女官不必聲張。

一路無人之境,朱翊鈞直奔內殿。

當朱翊鈞走到內殿大門處的時候,李白泱正埋頭鼓搗着什麼東西。

“咦,懷錶怎麼突然停了,明明早晨才上過發條……”

李貴妃趴在桌案上,對着一塊懷錶翻來覆去。

自言自語的聲音鑽入了朱翊鈞的耳中,嚇得皇帝虎軀一震。

他腳步懸在半空,屏息凝神等了好半晌。

直到確認沒發生什麼奇怪的事情,朱翊鈞這才惱羞成怒快步走上前去,伸出手掌,一把奪過李白泱的懷錶。

李白泱手中一空,這才發現皇帝回來了,連忙起身行禮:“陛下。”

朱翊鈞沒好氣地將她扶起,雙雙落座:“洋人進貢的東西,咱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容易玩物喪志了,朕先替你保管着。”

李白泱只當皇帝又要送去求是學院鑽研,癟着嘴哦了一聲。

朱翊鈞朝殿外招了招手。

內臣宮女得了信,端着一盤盤御膳走了進來。

“朕下午還有事,邊吃邊說罷。”朱翊鈞轉過頭來,輕聲說道。

皇帝現在的日程很滿,哪怕是吃飯,也都排上了正事。

李白泱善解人意地點了點頭,旋即從袖中取出書信:“這是昨日大父送來的家書。”

家書家書,皇帝作爲李春芳的孫女婿,自然看得。

朱翊鈞伸手從李白泱手中接過,展開書信,低頭迅速閱看了起來。

李春芳的家書,可不是嘮家常這麼簡單。

多少會說一說南直隸官場的局勢,士林的潮流,世家的風向。

而在朱翊鈞此前下過密詔的情況下,所謂的家書,倒不如說是不走官方途徑的私下任務彙報。

朱翊鈞迅速掃過一頁,抓住關鍵字眼。

他頭也不擡地問道:“報紙呢?”

李白泱沒等宮女伺候,替自己與皇帝擺好碗筷:“替陛下放在正殿的書架上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也沒讓人去取——知道有就可以了。

李白泱神情有些憂愁:“大父信中說,他與曾祖母,身體每況愈下。”

朱翊鈞入神閱看着李春芳寄來的家書,只是嗯了一聲。

他記得李春芳還有還幾年活頭,倒是李春芳的老母,好像李家在萬曆九年風光大葬了一場,應該就是老太太了。

李白泱看了皇帝一眼,埋怨道:“陛下前幾年就說找人接替大父的差使,讓他頤養天年,奉養老母。”

朱翊鈞頓了頓,擡頭迎上李白泱的目光。

給親戚安排工作就是這樣,老能拿到家裡來說。

朱翊鈞腹誹一番,才無奈安撫道:“南京新聞版署是國之重器,如今除了嶽祖父,着實無人能擔大任。”

跟北直隸的政治環境不一樣。

南京那邊的新聞版署,比南直隸兩大巡撫、各色總督、六部衙門,都重要得多——那可是士林輿論的天下!

除了李春芳這種朝廷高官、名門出身、士林楷模,天下間有幾個人能鎮得住南京新聞版署的場子?

當然,也不是沒有。

最合適的人,其實是東林黨的那羣人,要出身有出身,要名望有名望,官職品階也不算低。

可惜無論是顧憲成,還是李三才,雖然改造了幾年,但具體成色如何,自己還沒驗收通過。

只能再苦一苦李春芳了。

朱翊鈞話剛說話,就見李白泱的腮幫子又鼓了起來。

德行。

朱翊鈞忍不住翻了個白眼,無奈退後一步道:“好歹辦完這趟差使吧?”

李白泱這才赧然一笑,不好意思地給皇帝夾了一筷子菜。

見皇帝沒有不耐煩後,才關切道:“陛下引蛇出洞快成了吧?大父說,如今南方各大報紙,越發不知收斂,已然有瘋狂之兆。”

朱翊鈞一滯,惱怒更正道:“什麼叫引蛇出洞!”

李白泱縮了縮脖子:“大父這般說的。”

朱翊鈞登時失語。

過了好半晌,他才嘆了一口氣:“你以爲這是朕的本意麼?你大父哪裡知道,此事是誰辜負了誰!”

“民間創刊設報這事,朕是歷經艱險才辦成的。”

“當時朝中無一人贊同,通政司的官吏怨氣很大,禮部也說這是將利器拱手出讓,連元輔、高先生都跟朕爭紅了脖子。”

“朕幾乎是一個個勸過來的。”

“一邊用辯經論道拿來作筏,廣播經典,百花齊放。一邊又給儒生帶高帽子,聲稱士林輿論,能夠監督不法官吏,只要朝廷行正道,就不懼外人說話,甚至最後都拿廣開言路的棒子敲人了。”

“朕忙前忙後下了這般多的功夫,好歹才讓南京新聞版署辦起來。”

“誰曾想,一遇到事,就現出了原型!”

“彼輩竟搭着朕的便車,要擋朕的路!李春芳管這叫朕想引蛇出洞!?”

朱翊鈞越說越是寂寥。

他不是聖人,不可能一步不錯。

當初興辦報紙的時候,雖明白這是雙刃劍,但自覺是利大於弊的。

不曾想。

朱翊鈞掃過李春芳的家書,看向那一句句詆譭朝政的各色文章。

復社報的太倉三張、南京國子監學報的雒於仁、東林報的趙南星……

“唉。”

朱翊鈞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引蛇出洞就引蛇出洞罷,南直隸這股風,是到了非整不可的時候了。”

李白泱見自己似乎說錯話了。

她小心翼翼看着皇帝的臉色,琢磨着如何安撫。

朱翊鈞卻拍了拍她的肩膀,笑了笑:“無事,先用膳。”

這時菜也上得差不多了。

兩人正要動筷,朱翊鈞擡起頭,卻見一道蒸菜,由大太監魏朝端了進來。

皇帝眉頭一挑:“辦完差不去吃飯,跑來朕跟前作甚?”

魏朝陪着笑,將菜擺在皇帝面前:“怕萬歲爺心裡念着,便先來回個旨,正好奴婢交完差,還要告假出宮一趟。”

朱翊鈞聽着是正當理由,倒也沒再數落。

他隨口問道:“先生回內閣惡補公文去了?”

魏朝搖了搖頭:“回萬歲爺的話,元輔業已閱看完了卷宗、公文,正欲緊着今日早朝,將陛下交辦的差使議了。”

“奴婢走的時候,正在議荷花案。”

朱翊鈞聞言也是驚訝了一下。

旋即搖了搖頭,不無羨慕地讚道:“果然沒有白叫的外號,不愧是神童。”

換作他自己,那一堆卷宗不看個大半天可看不完。

魏朝頗瞥了皇帝一眼,想了想還是沒把張居正一邊看卷宗,一邊旁聽廷議的事說出來。

“荷花案?”

李白泱在一旁露出好奇的神色:“臣妾好像聽某位命婦說過。”

朱翊鈞冷笑一聲:“京師恐怕沒幾個人沒聽過。”

皇帝現在顯然沒有解答問題的心情。

魏朝在一旁向李貴妃解釋道:“娘娘,是一樁早年的冤案。”

“隆慶六年,錦衣衛指揮周世臣在家中被人殺害。”

“事發後,五城兵馬司指揮張國維接手此案,得知現場有婢女荷花、老僕王奎、鄰居盧錦在場,便直接認定三人爲兇手。”

“雖然沒有物證,但口供卻做得很齊全,三人都招供說,自己是因爲偷情被發現,便殺害了主家。”

“案子到了刑部之後,刑部郎中潘志伊認爲案中有疑點,不肯結案,但是左侍郎翁大立堅稱事實清楚,最後判了三人凌遲。”

李白泱一邊夾菜,一邊就着八卦下飯。

她聽到此處,忍不住追問道:“不是招供了麼?爲何說是冤案?”

魏朝實在不知這是明智故意,還是不諳世事。

他看了皇帝一眼,見皇帝默許後,才苦笑一聲:“因爲月前有一案犯朱國臣,因聚衆阻撓清丈,被保定府抄了家。”

“在其家中,竟找到荷花案死者的錦衣衛腰牌,以及一些染血的古玩、字畫等物件。”

“換言之,朱國臣應當纔是當年一案真正的兇手!”

李白泱目瞪口呆。

喃喃自語:“那當初那三人爲何招供?”

魏朝一噎,再不知如何作答。

就在這時。

朱翊鈞突然冷哼一聲:“此前張翰執掌刑部時,朕命他徹查冤案,他還將此案翻出來議論過。”

“你知道彼時已經是南京刑部尚書的翁大立,是如何答覆朕的麼?”

李白泱好奇朝皇帝看去。

朱翊鈞皮笑肉不笑:“這廝說他辦的案,經得起歷史考驗。”

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164.第163章 珥貂葉貴,何妨虜支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205.第200章 交口稱讚,犯上作亂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第209章 四海同音,酌古御今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41.第140章 尺樹寸泓,和而不同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25章 逡巡畏義,非常之謀160.第159章 繁火內蒸,寒熱交訌第215章 衆鳥高飛,孤雲獨去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183.第181章 相濡以沫,河傾月落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194.抽獎、及求月票、及感謝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160.第159章 繁火內蒸,寒熱交訌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209章 四海同音,酌古御今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第7章 孝事兩宮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60.第159章 繁火內蒸,寒熱交訌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146章 鏗鏘有力,摧金斷玉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第227章 地脈方興,天荒欲破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
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89.第88章 論功行賞,彈觔估兩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86.第183章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164.第163章 珥貂葉貴,何妨虜支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205.第200章 交口稱讚,犯上作亂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第209章 四海同音,酌古御今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41.第140章 尺樹寸泓,和而不同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195.第191章 遺而不收,行而不輟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25章 逡巡畏義,非常之謀160.第159章 繁火內蒸,寒熱交訌第215章 衆鳥高飛,孤雲獨去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183.第181章 相濡以沫,河傾月落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194.抽獎、及求月票、及感謝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160.第159章 繁火內蒸,寒熱交訌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209章 四海同音,酌古御今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第7章 孝事兩宮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60.第159章 繁火內蒸,寒熱交訌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146章 鏗鏘有力,摧金斷玉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第227章 地脈方興,天荒欲破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